日期:2022-01-07
這是一年級數學分類與整理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學會分類的方法。
2、學生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類
出示例1
你們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樣分類呢?
揭示課題, 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
2、鞏固發展 體驗分類
按形狀來分一分,怎樣記錄分的結果呢?
討論匯報。
板演分法。
還可以怎么分?
二、鞏固提升 發散創新
1、課件出示練習七1、2、3題,學生集體完成。
2、開放練習 拓寬思路(分正方體) 師: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另外一袋學具,請給這些物品分類。 學生小組活動(4分鐘) 匯報交流
三、課堂小結
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對你有什么幫助?
第一課時 單一標準
總課時數: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學會分類的方法。
2、學生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類
出示例1
你們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樣分類呢?
揭示課題, 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
2、鞏固發展 體驗分類
按形狀來分一分,怎樣記錄分的結果呢?
討論匯報。
板演分法。
還可以怎么分?
二、鞏固提升 發散創新
1、課件出示練習七1、2、3題,學生集體完成。
2、開放練習拓寬思路(分正方體)師: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另外一袋學具,請給這些物品分類。學生小組活動(4分鐘) 匯報交流
三、課堂小結 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對你有什么幫助?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
課后記:
第二課時 不同標準
總課時數: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學會分同一類物品,并按照多種標準分類,感知分類的意義。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能應用于生活中。
教學重點: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我們已經學了按一個標準進行分類,誰能說說什么是“分類”?
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分類”。(板書課題:分類)
二、小組活動,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觀察這些人有什么不同?請你們根據觀察到的不同把這些人進行分類。
2.小組交流。
要求:說說你是怎么分的,再聽聽別人是怎么分的。
3.指導看書。
a.說說書上兩個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結:根據不同的標準,我們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鞏固練習,體驗根據不同標準分類
1.分圖形(第30頁第4題)
要求:想一想,你會怎么分?你為什么這樣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組結果。
2.分圖片。(第31頁的第5題。)
啟發:現在請你們仔細觀察這組動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們找到了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據每一個不同點都找到一種分法呢?
3.小結分類方法。
師:通過活動,我們發現,每找到一種不同,就能相應地得到一種分法。這就是按不同標準分類。接著就請大家用今天學到的本領來做些練習。
4.混合練習。(第31頁的第6題)
四、應用練習
1.給公園中的人分類。(第32頁第7題)
引導: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現在就讓我們用學到的本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這是公園中的一個場景,請大家把他們分分類。
同桌互相說一種分法,然后交流。
2.給自己小組中的小朋友分類。
引導:剛才大家想到了許多分類的方法,通過交流我們也聽到了別的同學的想法。現在就請大家用學到的方法來給小組里的同學分類,你能有幾種分法?
a.小組活動。(放背景音樂)
b.集體反饋交流。
c.優勝組介紹所有的分法。
五、總結
上節課我們學了用一種方法分類,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了按不同標準分類。分類時的關鍵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能按指定的一個標準進行分類,并能用圖的形式表示出分類的結果。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按單一的標準對身邊的事物進行分類整理。
難點:讓學生掌握對物體進行分類的方法。
【教 學 過 程】
一、新課導入
出示例1情景圖。
師: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
生1:有很多氣球。
生2:有各種形狀的氣球。
生3:有各種顏色的氣球。
師:有這么多氣球,可以怎樣分類呢,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學生分組討論,自由分類理整,匯報、交流。
生1:按形狀分類。
生2:還可以按顏色分類。
師:同學們真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來分類。
2.分一分,數一數。
(1)按形狀分類。
師:下面我們先分組,按形狀分一分,并數一數,每種氣球各有多少個。
學生分組活動。交流、匯報。
師:誰先來介紹一下,你們組按形狀把這些氣球分成了哪幾類?每類氣球各有幾個,并說說你是怎么分的,怎么數的?
生1:我們按形狀把氣球分成了球形的氣球、心形的氣球和長氣球三類。我們邊數邊畫知道球形的氣球有5個,心形的氣球有4個,長氣球有3個。
生2:我們按形狀把氣球也是分成了球形的氣球、心形的氣球和長氣球三類,我們是先分一分,再數一數的,知道球形的氣球有5個,心形的氣球有4個,長氣球有3個。
出示表格:
按不同的形狀分:
球形氣球
心形氣球
長氣球
5個
4個
3個
師:說得很好!那哪種氣球最多?哪種氣球最少?
生:球形氣球最多,長氣球最少。
(2)按顏色分類。
師:想一想如果按顏色分類,可以怎么分呢?每種氣球又各有多少個呢,請小組內分一分,數一數。
生:按顏色分成3類。
紅色的氣球
黃色的氣球
綠色的氣球
3個
6個
3個
小結:同樣的物品,按照形狀、顏色等不同的標準分類,分類的結果不同。
二、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29頁練習七的第1題。
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啟發學生說出:4輛車是同一類的。
2.完成教材第29頁練習七的第2題。指導學生先說一說可以怎樣分類(按水果種類和卡片形狀)?各分幾類?每類各有多少?再涂色。
3.完成教材第30頁練習七的第3題。指導學生先說一說分類的方法,再涂一涂,填一填。
三、課堂小結
提問: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小結: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類的方法,知道了可以按物體的形狀、顏色、用途等來分類。在生活中,我們給物體分類時常根據不同的標準,比如:物體的大小、用途、種類……只要大家能說出適當的理由,我們都可以對物體進行分類。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8頁例2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選定的標準進行分類,體驗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使學生經歷完整的解決問題過程與分類統計的過程,會用簡單的統計表呈現分類的結果,并感受到用統計表記錄分類結果的優勢。
3.使學生能夠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并能根據數據提出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學會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標準自主分類。
難點:學會用簡單的統計圖表呈現計數的結果。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周末,陽光明媚,很多爸爸媽媽相約帶小朋友一同去郊游。
出示課本情境圖
師:看,這么多人一起玩多開心呀!他們想玩捉迷藏的游戲,現在得把這么多人分成兩組。小朋友們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呢?
【設計意圖:創設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操作探究,充分交流
(一)小組合作開展探究活動
師:分成兩組做游戲,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分法?把分類的結果用你覺得最好的辦法呈現出來。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了解學生活動信息。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空間,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分類計數,體驗分類統計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學生學習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并獲取接下來教學活動的素材。】
(二)展示學生分類結果,引導學生評價交流。
1.呈現學生分類計數的結果
學生呈現分類計數的結果的方式可能多樣,例如:圖畫式、簡單的統計圖式(縱向或橫向)、圖文并茂式、表格式等。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選取有代表性的作業展示在黑板上。
2.適時糾正學生的計數錯誤
總會有學生出現計數的錯誤,教師要發現學生的錯誤,對學生計數的過程和方法進行指導。
先讓數錯的學生說說為什么數錯了,再引導學生交流:怎樣數才不會漏數,不會重復數,不容易數錯呢?
指導學生可以邊數邊做標記,數完之后可以再數一遍等。
【設計意圖: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數清楚數量也是有一定難度的數學活動,在分類過程中進行細致地計數指導是十分必要的。】
3.對比研究,感受用統計表記錄分類結果的優勢
師:哪種呈現方式最簡潔最清晰,一眼就能看出分類的結果?
引導發現:用數字和表格的形式呈現分類的結果最簡單,最清楚。
4.指導學生繪制簡單的統計表
(1)教師選取學生優秀作業呈現在黑板上,指定一名學生說說是怎么完成統計表的。
(2)教師板演繪制簡單統計表的過程。
(3)學生模仿教師用統計表重新記錄分類計數的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經歷簡單統計表的生成過程,使學生感受用統計表記錄分類結果的優勢。】
(三)根據數據提出問題,體驗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1.讓學生分別說一說分類的標準是什么。
2.教師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把學生的分類結果分開呈現。
3.逐一出示不同的分類方法,引導學生觀察數據,發現和提出問題
師:觀察統計表,你發現了什么?能根據分類的結果提出數學問題嗎?
師:同樣是這些人,為什么分類結果不同?
引導學生認識到:分類標準一致,分類結果就一致;不同分類標準,分類結果多樣。
4.師:按不同的標準分類,結果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使學生體會:不同分類標準,分類結果多樣;雖然結果不同,每一種分類標準下分的結果數據加起來總數是一樣的。
【設計意圖:注重培養學生根據分類計數的結果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據蘊涵的信息。】
(四)即時練習,鞏固新知
1.師: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員,你覺得哪種分類方法好?
學生可能根據游戲的公平性來選擇,可能會偏向于男女人數相等的分類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教師可讓學生充分交流。
2.師:還可以怎么分呢?把你的分類方法也用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
學生可能會這樣分:
教師對表格設計合理,書寫工整的學生給予表揚。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選標準分類計數,再次體驗不同標準下分類結果的多樣性,同時也起到了練習鞏固的作用。】
(五)回顧整個統計的過程
1.引導學生說一說分類活動的全過程。
2.教師小結:先根據需要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類,再數清楚數量,然后制成統計表,最后觀察表中的數據并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在階段小結時讓學生充分交流學習所得,學生交流得越深,知道得就越多,有利于后面練習的開展。】
三、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1.完成教科書第28頁“做一做”
學生很可能會按男女把全班同學分成兩類,但是計數活動會比較困難。教師可先放手讓學生自由地數一數,計數結果可能會不同,再讓學生討論怎樣數才不會錯。計數活動完成后,讓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表格填寫的難點在表頭的設計,學生完成后再集體交流訂正。
2.完成練習七第5題
先指導學生正確理解題意,再讓學生自選標準將動物分成兩類,并獨立完成計數和統計表的填寫。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可讓學生在小組中開展。
3.完成練習七第7題
(1)(2)兩小題可讓學生獨立完成,(3)(4)兩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集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體會數據蘊涵的信息。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練習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根據所收集的數據發現并提出問題的能力,理解數據的意義,進一步明確分類的標準。】
師:說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設計意圖:回顧過程,總結提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