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1
這是單價數量和總價教學,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備課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P52。(蘇教版四下P28,北師大版四上P80)
二、備課背景
“單價、數量和總價”一課有什么好研究的呢?單價×數量=總價,這個數量關系,相當于乘法的意義,對二三年級的學生而言都不難。
所以,這節課從來就沒有進入過我的視野——沒有認知沖突的課,我覺得沒什么好研究的。
但暑假里,我們團隊中的年輕教師羅誠卻告訴我,這節課有兩個很大的認知沖突點。一個點是學生對單價的理解并不像我們想的那么簡單,還有一個點是關于單價、總價的相對性,學生也不見得清晰。
他還用前測數據告訴我這是真的。其中一道測試題如下:
測試結果,學生認為“10元/條”是單價的占85%,認為“10元/千克”是單價的僅占15%。通過訪談了解,學生不贊同“10元/千克”是單價的理由,說是1千克不一定是一條完整的魚。
還有一道測試題如下:
一箱可樂有12瓶,每箱24元,買了3箱。每箱24元是 。(填“單價”“數量”或“總價”)
結果,認為“每箱24元”既可以是單價,又可以是總價的僅有1人……
我一聽,大為驚詫,尤其是第一題學生出現的想法,完全超出了我原有的經驗。(第二題雖然反映出某些問題,但這跟出題形式、答題要求、語境等都有關,尚不足為據)
于是,我打開教材,仔細閱讀了教材,又查了些資料,看著,想著,頭腦里一種感覺迸了出來——這課不簡單。
為什么這么說呢?
請看教材,“每件商品的價格就叫單價”,如此定義單價,那“10元/千克”自然不是單價了!看來教材的定義有問題。
我查了辭海,沒單價這個詞條;但《漢語大辭典》上有,釋義為“商品的單位價格”;百度百科上則很詳細,“指某種商品單位數量的價值量(貨幣數量),也指商品的最小計價單位。顧名思義,是指一個數量單位商品的價值量。”
一對比,我有點方向了。
單價這個概念,很重要的屬性是“一個數量單位商品”,這個單位可以是各種各樣的,但教材上的定義,體現的只是其中一種單位——件。這樣的定義,把單價的含義給窄化了,而部分學生對單價的原始認識,恰恰與這種窄化的含義是一樣的。
怎么讓學生從原始的認識出發,經歷充分的感知與辨析,逐步形成“一個數量單位”的表象,最終得到對單價的正確理解呢?
這不就是一個典型的概念教學的過程嗎?
如此一來,本課就將不再僅是數量關系的教學,在這之前,還可以濃墨重彩地開展“單價”的概念教學了。
有意義的教學也許就在這其中,教學的創新似乎有那么一絲苗頭!
興奮之余,我馬上設計了問卷,看看學生到底會有怎樣的原始認識。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單價、數量、總價關系》P52 例題4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情境,讓學生理解單價、數量、總價的概念,理解數量關系:單價×數量=總價。
2.在建立“數量關系:單價×數量=總價”過程中,培養學生抽象概況能力;通過靈活運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運用“數量關系:單價×數量=總價”進行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立數量關系的模型(滲透建模思想),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教學重點: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認識“單價、數量、總價”的含義,理解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建立數量關系的模型,運用模型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靈活應用“單價×數量=總價”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1、陳老師和大家認識已經有一年多了,可是還一直不知道你們的愛好呢!你們平時周末休息時都喜歡做些什么呢?跟老師講講吧!
2、謝謝你們的分享!陳老師也有許多愛好,根據你們平時對陳老師的了解,猜猜看,我平時周末都愛干哪些事呢?
3、正如你們所猜測的那樣,陳老師平時愛。。。。。。但我最愛的還是逛超市,你們喜歡逛超市嗎?看來,咱們真是志趣相投的好朋友!
4、舊知鋪墊:根據2×3=6寫兩道除法算式。
一、創設情境、認識概念:
1、創設情境:
今天這節課,愛逛超市的陳老師想帶同樣愛逛超市的你們去購物,想去嗎?出示圖片一(中百超市外觀圖):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中百超市。咱們趕快進去吧!
2、初步感知單價:
出示圖片二(超市物品圖片集):哇,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啊,品種齊全,琳瑯滿目,真是讓人目不暇接!咦,那一張張黃色的小標簽是什么啊?
出示圖片三(飲料價格標簽):這上面的數字代表什么意思?(一瓶飲料5元)出示圖片四(礦泉水價格標簽):這上面的數字代表什么意思?(一箱礦泉水35元)
出示圖片五(葡萄價格標簽):有時,商品的價格還這樣表示,你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每千克葡萄10元)
3、揭示單價定義:
(1)師:像這樣一瓶飲料、一箱礦泉水、一千克葡萄的價格,在數學里面,叫單價。根據你的理解說說看:什么叫單價?
(2)生說自己理解的單價。
(3)在數學里面,對于單價,是這樣定義的:每件商品的'價錢叫單價。
(4)你能舉例說明什么是每件商品嗎?
(5)師:每個、每瓶、每袋、每箱、每平方米都叫每件。你還知道哪些商品的單價?
4、認識數量和總價:
(1)出示籃球、羽毛球圖片:這兩道題里面有單價嗎?找出里面的單價。(每個80元、每副120元)
(2)出示3個、5副:這里的3個、5副又是什么呢?揭示“數量”的定義。(買了多少,叫數量。)
(3)這兩道題都已知單價和數量,要求的是什么呢?揭示“總價”的定義:(一共用了多少錢,叫總價。)
5、深化概念、引出課題:
(1)出示范例,找其中的單價、數量、總價:單價、總價、數量在生活中很常見,我能用一句話表示我在生活中見到的單價、數量、總價,你知道它們都藏在哪里嗎?
(2)仿寫。
(3)投影展示其中3組,找其中的單價、數量、總價。
(4)揭示課題:剛才我們認識了什么是單價、數量和總價,那他們三者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索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板書:數量關系。
二、探究數量關系:
(一)探究數量關系式
1、自主合作探究:
先大家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交流,完成學習單上面的問題。
(1)1號題中的單價是(),數量是(),求總價這樣列式:
(2)2號題中的單價是(),數量是(),求總價這樣列式:
(3)3號題中的單價是(),數量是(),求總價這樣列式:
(4)通過上面的算式,我發現“單價”、 “數量”、 “總價”之間有這樣的關系:( )○( )=總價
2、匯報、反饋:
單價×數量=總價
3、驗證:
這個式子到底對不對?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驗證?(利用屏幕上數據和學生紙條上數據進行驗證)
4、小結:像這樣的等式,我們把它叫做數量關系式。
(二)用數量關系式解決問題
逛了半天,聊了半天,有點累了,我們需要補充下能量,下面我們去水果區買點水果吧!
1、黃澄澄的桔子真誘人!每千克桔子8元,我買了3千克,一共花了多少元?
已知( )和( ),要求( )
數量關系式( )
算式( )
2、那紫色的葡萄也很惹人喜愛,我們也買些回去吃吧:我買了3千克葡萄,花了30元,每千克葡萄多少元?
已知( )和( ),要求( )
算式( )追問:為什么這樣列式?根據乘除法之間互逆的關系,已知總價和數量,可以用總價除以數量,得到單價,那如果是已知總價和單價,怎樣求數量呢?
3、香蕉8元/千克,我花了40元,買了多少千克香蕉?
已知( )和( ),要求( )
算式( )
4、小結引導:根據這個數量關系式,只要已知其中兩個量,我們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跟我們之前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樣嗎?以前我們根據乘法的意義來解決問題,今天學了數量關系式后,我們借助這里面的數量關系來解決,會更簡便!
三、鞏固練習:
過渡:為了給生活添點滋味,我還想去食品區買點牛肉醬,愿意陪我去嗎?
1、填空并回答問題。
(1)出示圖片:它的價格是10元/瓶,如果我買2瓶多少錢?5瓶呢?8瓶呢?10瓶呢?
(2)出示表格:你發現了什么?(小結:單價相同時,購買數量越多,總價越高。)
(3)后來我一看,牛肉醬的品種真多,有10元的、15元的、13元的,我帶了100元,如果想盡可能地多買幾瓶回去,我該選哪一種?為什么?
小結:單價、數量、總價之間不僅存在著這樣的數量關系,他們還相互關聯,相互影響。
過渡:讀書寫字能修身養性,怡養身心,所以最后一站我們要去的是文具區。
2、在橫線上提出合適的問題。
(1)每個日記本3元,我買這種日記本花了15元,?
(2)我買了3個寫字板花了24元,?
為什么這樣提問?
3、幫我選一選。
我想買9支圓珠筆,有兩種包裝,單支的包裝,6元一支,6支一盒包裝的30元,你覺得怎樣買更劃算?(比單價、比數量、比總價)
今后在生活中購物時,我們要用今天學到的數學知識,理性地消費,做明明白白的消費者!
四、課堂總結:
1、轉完文具區,我們也該回家了。說說看,在剛才逛超市的過程中,你又學到了什么新的數學知識?
2、看來,購物里面的學問真多啊!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單價、數量、總價,學習了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會用數量關系式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其實,數量關系式還有很多,我們今天學習的是第一個,也是最常見的一個,(板書:常見的)數量關系式中的各個量都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就像一句哲語所說的:世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即使細微如蝴蝶鼓舞,也能煽動千里之颶風。希望大家今后,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用理性的思維全面地分析、解決問題,理性消費,成為生活中的智者!
板書:
單價 數量 總價
①單價X數量 = 總價,
②總價 ÷ 數量 =單價
③總價 ÷ 單價 = 數量。
第6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第1課時口算除法
【教學內容】:教材第71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口算技巧,能正確地進行口算和估算,培養計算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難點:理解除數是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口算。
20×3= 60÷3= 30×9= 270÷3=
39÷4≈ 84÷6= 31÷3≈ 72÷4=
26÷5≈ 54÷3= 43÷6≈ 75÷5=
教師用卡片出示口算題,分別指名口算。
2.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怎樣口算呢?
(板書課題:口算除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1。
投影出示例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給幾個班?
(1)弄清題意,分析條件和問題。要求可以分給幾個班,就是求80里面有幾個20。
(2)指名列算式:80÷20=(板書)
(3)你能口算出這道題嗎?你是怎樣想的呢?
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算法:
A.8÷2=4 B.()個20是80…
80÷20=4 80÷20=()
教師完成解答。
2.想一想:83÷20≈ 80÷19≈
(1)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然后指名匯報。
(2)以上這2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
(都可以依據80÷20來計算)
3.教材第71頁“做一做”第1題。
注意觀察每組算式有什么不同?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在小組中交流檢查。
4.教學例2。
讓學生自己讀題,獨立完成,解答在教材上,指名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5.完成教材第71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練習,全班集體訂正。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練習十二”第1題。
學生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2.教材“練習十二”第2題。
指名說一說解答的方法,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3.教材“練習十三”第3題和第5題。
要求先讀懂題意,再列式解答。
“限載40人”是什么意思?表示一次最多只能載客40人。
學生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4.教材“練習十二”第4題和第6題。
指3名學生板演,余者練習,然后集體訂正。
5.教材“練習十二”第7題。
學生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說一說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和估算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內容】:教材“練習十六”第6~13題。
【教學目標】:
進一步鞏固除數是兩位數的計算法則,能正確地說出商的位數,并能正確地計算,培養學生認真計算,認真檢查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試商方法的掌握和運用。
難點:靈活運用各種試商方法正確地計算。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口算。
62÷31 720÷80 84÷42
12×5 25×8 75÷15
2.判斷,教材“練習十六”第6題。
先判斷對錯,再獨立改正。
3.教材“練習十六”第7題。
學習獨立練習,指名匯報,集體訂正。
4.回憶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計算法則,怎樣試商?怎樣判斷商的位數?
二、指導練習
1.教材“練習十六”第8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回憶時間、速度和路程之間的數量關系。明確此題是已知路程和4種交通工具的速度,求時間,要用除法計算。
(1)學生獨立練習。
(2)選擇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指名匯報結果。
(3)集體訂正。
2.教材“練習十六”第9題。
(1)先說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再計算。
(2)你是怎樣確定商的位數的?
3.教材“練習十六”12題。
知道商是一位數,說明被除數的前兩位數比除數大還是小?商是兩位數時又說明了什么呢?
□里填幾才符合要求?有幾種填法?
(1)小組內討論交流。
(2)分工計算。
(3)選代表匯報結果。
(4)教師集體訂正后進行歸納小結。
4.教材“練習十六”第10、13題。
引導學生讀懂題意,想一想:先要求出什么問題?用什么方法計算?
三、課堂練習
教材“練習十六”第11題。
(1)學生獨立練習,看誰計算認真細心,正確率高。
(2)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