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3
這是七上數學合并同類項教學,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多項式中同類項的概念,會識別同類項,能利用合并同類項法則來化簡整式。
【過程與方法】在具體的情景中,通過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合并同類項的法則,體驗探求規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練運用法則進行合并同類項的運算,體驗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團結協作,嚴謹求實的學習作風和鍥而不舍,勇于創新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同類項的概念和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難點:學會合并同類項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請一位同學報一個關于x的一位或兩位整數,老師和另一位同學比賽,看誰先求出正確的答案.
(二)積極思考,探求新知
1.觀察圖片中給出的一些單項式,看一看,把它們分分類;說一說,你這樣分的理由。
2.找一找,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1)所含的字母相同
(2)相同字母的指數相等
注:幾個常數項也是同類項.
3.歸納:
多項式中,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相等的項,叫做同類項.
4.問題探究一:同類項可以加減運算嗎?
有甲、乙兩塊長方形木塊,他們的長、寬、高如圖所示,求兩塊木塊的體積和。
5.歸納:
(1)定義: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合并成一項叫做合并同類項.
(2)法則:把同類項的系數相加,所得結果作為系數,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三)應用新知
1.下列各組中的兩項是不是同類項?為什么?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合并同類項的法則是什么?
作業:課件上的第一、二題
四、板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同類項的概念,能識別同類項.
2、會合并同類項,并將數值代入求值.
3、明白合并同類項所依據的運算律.
教學重點:會合并同類項,并將數值代入求值.
教學難點:明白合并同類項所依據的運算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相同,向這樣的項是同類項。
2、把同類項合并成一項叫做合并同類項。
3、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同類項的系數相加,所得的結果作為系數,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鞏固練習
二、探索新課:
1、例2合并同類項5m3-3m2n-m3+2nm2-7+2m3中的同類項。
解:5m3-3m2n-m3+2nm2-7+2m3
=[
=
2、做一做:
求代數式2x3-5x2+x3+9x2-3x3-2的值,其中x=0.5。與同學交流你的做法。
3、總結:
求代數式的值時,如果代數式中包含同類項,通常先合并同類項再代入數值進行計算。
1、合并同類項:
(1)a2-3a+5+a2+2a-1
(2)-2x3+5x2-0.5x3-4x2-x3
(3)5a2-2ab+3b2+ab-3b2-5a2
(4)5x3-4x2y+2xy2-3x2y-7xy2-5x3
2、求下列各式的值:
(1)6y2-9y+5-y2+4y-5y2,其中
(2)3a2+2ab-5a2+b2-2ab+3b2,其中a=-1,
3.(1)寫兩個多項式的和為3xy,這兩個多項式分別為
(2)如果兩多項式的系數互為相反數,那合并后和為。
當k=時,2x-3kxy-3y+xy中不含xy的項。
(3)2xy+y2=3xy-y2
三、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四、布置作業
P98習題3.43、5
五、教后反思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同類項的概念,能識別同類項;
(2)會合并同類項,知道合并同類項所依據的運算律。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積極營造親切和諧的課堂氛圍,激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團結協助,嚴謹求實、合作交流、勇于創新的精神。
(2)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興趣,發揚合作學習的'精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學會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建立自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同類項的概念、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及應用。
難點:正確判斷同類項;準確合并同類項。
教學過程:
一、 出示問題,引出同類項的概念
1、問題:我們到動物園參觀,發現老虎與老虎關在一個籠子里,鹿與鹿關在另一個籠子里。為何不把老虎與鹿關在同一個籠子里呢?
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你發現還有哪些事物也需要分類?能舉出例子嗎?如:垃圾、零錢、水果及各種產品分類.
2、議一議: 歸為同類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8n和5n 3ab 和 -2ab 6xy和 -3yx, -7a2b 和 2a2b 5和-3
3、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
注意:
(1)兩同: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
(2)兩無關:同類項與系數無關,與字母的排列順序也無關
(3)幾個常數項也是同類項。
4、課堂檢測1:下列各組中的兩項是不是同類項?為什么?
(1)ab與3ab (2)6b2a與2ab (3)3xy與- xy
(4)2a與2ab (5)-2.1與 3 (6)5與b
二、如果一個多項式中含有同類項,那么常常把同類項合并起來,使結果得到簡化,那么怎樣才能把同類項合并起來呢?請同學們思考下面的問題?
問題1:
3ab+ 5ab=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
-4xy - 2xy=_______ 理由是_______
-3a + 2b= _______ 理由是_______
問題2:
不在一起的同類項能否將同類項結合在一起?為什么?
例如:試化簡多項式3xy-2ab–3+ 5xy + 3ba + 5
解:3xy-2ab-3+5xy+3ba+5--------------找出同類項
=3xy+5xy-2ab+3ba-3+5 ----------加法交換律
=(3xy+5xy)+(-2ab+3ba )+(-3+5)--加法結合律
=(3+5)xy+(-2+3)ab+2 ---------乘法分配律逆用
=8xy + ab + 2 ----------合并同類項
合并同類項: 把同類項合并成一項就叫做合并同類項
問題3:探討合并同類項后,所得項的系數、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數與合并前各同類項的系數、字母及字母的指數有什么聯系?
合并同類項后,所得項的系數等于合并前各同類項的系數之和;合并同類項后,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數與合并前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數相同。
合并同類項法則:
同類項的系數相加,所得的結果作為系數,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即一相加,兩不變”)
三、例題1: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類項:
(1) 2ab - 3ab + ab
(2) a – 4ab + ab + 2ab- 5ab + b
(3) 6a -5b + 2ab + b - 6a
方法是:(1)系數:各項系數相加作為新的系數。
(2)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數不變。
注意:
(1)用畫線的方法標出各多項式中的同類項,減少運算的錯誤。
(2)移項時要帶著原來的符號一起移動。
(3)兩組同類項之間用“+”號連接。
(4)多項式中只有同類項才能合并,不是同類項不能合并。
思考:合并同類項的步驟是怎樣?
合并同類項一般步驟:
找出同類項 ,交換律 ,結合律,分配律逆用 ,合并
課堂檢測2: (1)3x + x
(2) 2x - 7y - 5x + 11y - 1
(3)4a + 3b + 2ab - 4a - 4b
例題2:求代數式-3x2 + 5x - x2 + x + 1- 7x的值,其中x=2。
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一、學生狀況分析 《合并同類項(2)》是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北師大版)《字母表示數》中的第四節內容的第二個課時。這一章是開啟整個初中階段代數學習大門的鑰匙,而這一節又是本章的重要內容。在小學,學生曾初步接觸過用字母表示數的問題,在本章第一、二課學生進一步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到了代數式的意義,本節的第一課時掌握了多項式的項、項的系數等概念。在此基礎上安排了這一課時的內容——《合并同類項(2)》。 為了更有效的學習,學生應當在給定的條件下,盡量多的自己去發現要學習的材料;最佳學習動機是“學生對學習的材料感興趣,并且在學習活動中找到樂趣”。于是,在給學生提供素材的基礎上,又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活動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使學生的動腦、動手、觀察、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活動都在課堂上充分體現出來,使學生經歷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新課程所提倡的創新性得以真正體現,更好地落實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 二、教學任務分析 本課旨在通過學生解決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感受分類整理、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比較分類的思想方法,運用于學習和生活,進一步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從而聯想到把一個復雜的代數式中的某些項進行分類整理,能否簡化運算呢?帶著這個問題,師生一起走進了課堂。 教學中要始終遵循學生主動學習的原則,通過豐富的活動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拓展學生的思維,同時注重培養學生使用規范的數學語言進行交流。 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參照教科書創設的實際情景的意圖,結合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創設新的學生更為熟悉的情景。 根據以上分析,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道同類項的概念,并在具體的情境中了解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2、領悟判斷同類項的兩條標準,會識別同類項,并能合并同類項; 3、經歷合并同類項的過程,體驗探求規律的思想方法; 4、通過識別同類項,培養觀察、比較、分類的數學思想;通過合并同類項,體驗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三、教學過程與分析 本節課由五個教學環節組成,它們是:① 聯系實際,創設情境 ② 舉例觀察,探索概念 ③ 趣味游戲,鞏固新知 ④ 深化訓練,對比升華 ⑤ 師生交流,歸納小結。其具體內容與分析如下: 第一環節 聯系實際,創設情境 內容: 提供一個具有現實含義的問題情境,其中包含代數式表達與合并的要求。如:在一次“送溫暖、獻愛心”活動中,我們班同學非常積極,男生共捐獻現金63元、衣物12件、文具24件,女生共捐獻現金72元,衣物14件、文具18件,大家統計一下我們班總共捐獻了多少錢物? 還可通過課件補充形如課本P116圖3-6的圖形面積問題,讓學生了解這個合并過程的幾何意義。 目的: 分類統計募捐財物,從實際導入,暗伏本節課主題。在得到12a+14a=(12+14)a=26a后對a的含義轉化拓寬,學生對合并同類項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意義有了更深的認識,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課件中利用圖形面積問題,數形結合,讓學生體會合并同類項的含義,以及合并前后系數的變化。 效果: 學生積極而又迅速地作答,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課題,在實際問題中體會了分類歸納的思想,它既是已學的有關代數式知識的復習鞏固,又為同類項的合并作具體鋪墊,也巧妙地滲透了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一般方法。板書課題,教學自然走向下一個環節。 第二環節 舉例觀察,探索概念 內容: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完成若干個具體的合并同類項的活動,探究其中的一般性規律。 活動 形式可以是獨立思考、小組交流。教師在全班組織討論,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答案。 最后,引出同類項的定義.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可以結合在一起。我們就把這樣的項叫做同類項。 目的: 通過舉例、對比觀察、歸納概括來理解概念是第二環節的主要目的。讓學生自己在學過的內容中去尋找實例,探索、分析、交流、辯證、歸納,教師則加以組織引導,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一方面讓學生學到新知識,另一方面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效果: 本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 學生表現主動活躍,自主探索較為充分,討論發言積極,互動的過程中有機滲透了辯證思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概括及表達能力,學生對同類項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認識。. 第三環節 趣味游戲,鞏固新知: 教師設置游戲活動,以鞏固新學知識。如:承接上節課的“找朋友”活動:教師分發 卡片a mn xy 2 -3pq a -8pq -nm 3qp -4并用電腦出示游戲名稱——找朋友,請同學們聽好游戲規則:先把卡片舉起來全班同學看,然后手中舉的代數式是同類項的同學站到一起。 具體過程如: 學生 2和-4是同類項(學生的意見有了分歧,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 教師 安靜一下,請舉手發言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 2和-4是同類項,它們可以合并,和是-2。 教師 說得很好,因此我們說兩個常數項也是同類項。 教師 還想做個游戲嗎? 學生 想 教師 先問問你們愿意做老師的好朋友嗎? 學生
愿意 教師 我手上有一張卡片上寫的是2xyz ,在你的草稿紙上寫出它的同類項,使我們成為好朋友(學生很快作答) 教師 把它舉起來,(讀出同學們寫的同類項)并說說你的方法? 學生 系數可以不同,字母和同一字母的指數要都一樣 教師 大家都表現的很積極,很愿意做大家的好朋友,根據剛才的游戲你能說說判斷同類項需要幾條標準嗎? 學生 我認為:判斷同類項需要有兩條標準:①所含字母要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數也要相同。 學生 系數可以不同 目的: 給出了兩個游戲,目的'在于讓同類項的概念在學生的頭腦中得到進一步深化,對于判斷同類項的兩個標準進一步明確。以游戲的形式給出,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充滿了趣味。 效果: 兩個游戲掀起了課堂的高潮,在興趣活動中進一步理解、辨別同類項,體現了新課標在生動活潑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的新理念。課堂外,課堂上,老師和同學永遠都是好朋友,師生友誼也在不知不覺中加深了。 第四環節 深化訓練, 對比升華: 內容: 承接上述活動,具體討論若干個合并同類項的問題,包括結論、理由、過程等。總結出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投影法則): 把同類項的系數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做練習 目的: 本環節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掌握合并同類項并體會合并同類項的優越性。對于合并同類項,放手學生點評歸納,討論中歸納合并同類項的方法,是新課標學生合作交流學習方式的生動體現。先合并同類項可以使代數式求值計算更簡便,讓學生先獨立做一做,再比較不同的方法,可以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合并同類項的優越性。二個競賽的設立,目的是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體驗著學習的樂趣。在第二個競賽中提出計算正確,格式規范,書寫美觀,是針對本班有些學生書寫不規范整潔而專門設立的,引導學生去感受追求數學的書寫美。 效果: 學生的精彩點評,教師的積極參與,課堂上的獨立思考后與合作學習形成有機的結合,課堂氣氛因此顯得格外輕松。一個又一個計算正確,格式規范,書寫美觀的解答的展示,使課堂得到了升華,指引著學生去追求數學的美。 第五環節 師生交流,歸納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所學基本內容,學習體會等。布置作業。 目的: 師生交流、歸納小結的目的是讓學生準確全面的表述自己的觀點,培養及時歸納知識的習慣. 效果: 課堂上,學生發言非常積極,而且能夠準確全面的表述. 四、教學反思與點評: 這一課先以一個班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很快吸引了學生,積極解答這個問題;然后讓學生自己尋找實例,通過比較、探索、歸納得出了同類項的概念;再利用游戲、競賽等方式順利成章的完成了本節課的兩個目標,學深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注重評價方式多樣,評價主體多元,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本課的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知識學習的過程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過程。培養了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教學過程中,有些環節處理不到位,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充分,對“項”的強調不夠等等,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繼續探索、改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