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4
這是周長教學目標,是優(yōu)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增強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周長的能力。
2、在實踐活動中坦步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fā)展數學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3厘米、5厘米長的小棒。一個信封,內裝一個12個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印有表格的紙、手巾紙、圖片、線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談話:白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禮物,是什么呢?屏幕展示:
請你從組長那里去領一個吧!
請你想一想,你手的圖形的周長是多少?怎樣量最方便?
指名回答。
談話:為了得到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用線圍一圍再量出線的長度,也可以測量出圖形的邊長,再計算出周長,這節(jié)課我們要進行圍一圍、擺一擺、拼一拼、量一量、估一估五項活動,繼續(xù)探討周長問題。(板書課題)
二實踐操作
1、圍一圍。
談話:我們先進行圍一圍的活動。把書翻到66頁,看一看上面一幅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們也能用線圍成自己喜歡的圖形嗎?圍好后想一想圍成的圖形周長是多少?怎樣量最方便?讓學生圍圖形量周長在小組內交流。并指名回答最后一個問題。
2、擺一擺,
談話:我們再進行擺一擺的活動,請看課本第66頁,要求我們用什么擺,擺成什么圖形?請拿出發(fā)給你們的小棒,檢查一下4根短的長度是不是3厘米,4根長的長度是不是5厘米。
你打算怎樣用這些小棒擺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先想一想。
想好了,在四人小組里擺一擺
(1) 說說你是怎樣擺的?
(2) 周長是多少?
(3) 請組長填表。
引導學生說:我們擺的是長方形(正方形),它的長是( )厘米,寬是( )厘米,周長是( )厘米。
3、拼一拼。
智慧爺爺給我們小朋友寄來了一封信,你們收到了嗎?
里面是什么?這12個小正方形請你猜猜智慧爺爺要我們小朋友做什么?猜一猜。
讀要求,先想一想,商量一下怎樣拼,同桌合作,可以一個人擺另一個人記錄填表格。
指名學生交流。
一排擺幾個?擺幾排?長是多少?寬是多少?周長是多少?
老師和同學們一樣也填好了這張表格。請你觀察一下表格里的數據,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
提問:周長怎么會不一樣呢?
提問:周長與什么有關?在我們拼出的3種長方形里,它們的周長哪個最長,哪個最短?
把你記錄的`結果和小正方形放回信封里,老師幫你們把回信寄給智慧爺爺。
4、量一量
青菜老師還給我們同學準備了一個挺有挑戰(zhàn)性的題目。
讀一讀,先量一量再算出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交流,你是怎樣量的?周長是多少?可能有不同的相法。
(1) 一條一條量的。
(2) 移一移,只需要量一條長和一條寬。(用課件演示一下這種方法,并引導學生在以后練習時可以先觀察,找找有沒有簡單一些的方法再動手,可以節(jié)約很多的時間。)
5、估一估。
你利用估計餐巾紙和課桌面的周長是多少?
三、總結
藝術節(jié)上,我們全體學生和老師準備了一臺精彩的節(jié)目。體育老師圍了一個長方形的舞臺,你怎樣測量它的周長是多少呢?四人小組討論一下,課后去實踐驗證一下你們的想法是否可行。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41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利用實物及一些圖形,通過摸一摸、找一找、比一比、描一描、測一測初步理解周長的含義。
(2)探索并發(fā)現長方形、正方形等一些圖形周長的測量方法。
技能目標:通過實踐體驗及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合作學習的樂趣,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學難點】測量周長的方法。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玩具車、軌道模型、多種平面圖形卡片、裝有多種平面圖形及細繩的學具袋、多邊形實物塑料板、米尺、時鐘、樹葉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玩具)師出示跑道及小車,并作簡單介紹,請一位同學推小車繞跑道跑一周。
2、小結: 小車跑過的路線,從起點又回到起點,這就是跑道一周的長度。(板書:一周的長度)
3、引出課題,板書
二、多種形式,感知周長
1、摸一摸
(1)(出示實物鐘)讓學生邊摸邊說鐘面一周的長度。
小結:不管你從哪一點開始,經過一周又回到起點,就是鐘面一周的長度,也就是鐘面的周長。
(2)(老師提供實物)學生選擇其中一件摸出它的周長,同桌邊摸邊說。
2、找一找
(1)找身邊物體表面的周長。
(2)小結:物體表面的周長是從一個點繞一周又回到這個點的長度。
3、比一比
(1)判斷七星瓢蟲走過的路線是不是樹葉的周長?為什么?
(多媒體播放動畫:七星瓢蟲爬樹葉的兩種不同情況,第一種繞樹葉走一周,第二種是沒走完一周。)
(2)學生匯報
(3)(多媒體出示第一片樹葉:樹葉逐漸變小至消失,只剩下樹葉的邊框)
小結:第一幅圖,七星瓢蟲繞樹葉剛走了一周,樹葉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而第二幅圖沒有走完一周,不是樹葉的周長。
(4)(多媒體出示如下圖形)引出封閉圖形(板書:封閉圖形)
(5)引導學生講出周長的定義并板書。(補充完整黑板定義,后打開書齊讀)
4、描一描
1、(打開書本P41)選擇一個喜歡的圖形描出它的周長。
2、學生匯報。
3、小結:周長是圖形所有邊加起來的總長度。
三、引導探究,測量周長
1、小組合作,探究周長的方法。(師出示如下圖形)
要求:
(1)討論測量每個圖形周長的方法。
(2)選擇一個圖形用你喜歡的方法測出它的周長。
(注意:邊做邊說)
2、小組代表匯報,整理板書。
3、小結:不同的封閉圖形有不周的測量方法,所以在以后測量時,我們要根據圖形的特點,選擇既簡便又準確的方法,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四、梯度練習,鞏固知識
1、爭當小醫(yī)生
下面所描線段是不是該圖形的周長,為什么?
2、爭當小發(fā)現家。
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至少要知道( )條邊的長度。
A、一 B、二 C、三 D、四
3、爭當小數學家
(1)請口算出下面圖形的周長(單位:厘米)。
4、思考題。
小明的書桌面是一個長方形。如果在它的四個角上分別裁去一個正方形,它的周長會發(fā)生變化嗎?(如圖)
五、談談收獲,知識升華
今天你學了些什么?有什么收獲?
六、圖片欣賞,回歸生活
其實只要我們去發(fā)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
七、板書設計
周長
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教學內容:國標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61,62頁
認識周長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fā)展數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周長
教學準備:課件,實物投影,尺子,樹葉,卡片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周長
【描一描】 1,同學們,天是越來越冷了,到處樹葉飄落.老師來的時候搜集到了一些樹葉,想欣賞一下嗎 你收集了哪些 (舉起來)這些樹葉真漂亮,你能在紙上描下它們的形狀來嗎 請你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一筆描出它的輪廓來.開始吧!
2,好!誰愿意來給大家展示一下 (實物投影展示)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沿著什么,從哪里開始,又到哪里結束.說得真好!誰再來說 (板書:邊線)【如果沒出現這樣的詞語,在演示后教師說:我們把這樣的一周(手勢)的長叫做:邊線】
【說一說】 看我們畫的圖形,這畫的其實就是樹葉的什么啊 樹葉的邊線就是——(樹葉一周的長度)
【摸一摸】 那我們能一起摸一摸你手中樹葉一周的邊線嗎 邊摸邊說說什么是它一周的邊線.(一名展示說)
4,看來,不管從哪里開始,大家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了一周或摸了一周,請看(動態(tài)演示) 這一周邊線的長度,我們就把它叫做樹葉的周長.(板書課題:周長)誰再來說一說:什么是樹葉的周長
(在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學習數學,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教師展示了許多漂亮的樹葉,給了學生美的享受以后,學生有了得到樹葉的欲望;緊接著教師創(chuàng)設了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又讓學生用描的方式把圖形保留下來描樹葉的`輪廓,短短幾分鐘描的過程,學生的體會在不斷地加深,這種在做中感悟我想是老師用再多的語言都無法替代的.這樣教師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態(tài),使課堂氣氛驟然升溫.教師又讓學生通過說一說,摸一摸活動,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聯系起來,加深了學生對周長的理解.)
二,通過實例,認識周長
【指一指,說一說】我們通過樹葉的邊線,認識了樹葉的周長,下面我們來看這幅圖(課件出示游泳池,),你能指出他的邊線嗎 先指給同桌看看,然后指名上臺指.池口邊線是什么顏色 黑色的一圈就是池口的邊線.那么這游泳池池口一周邊線的長我們就叫做池口的什么呢 (周長)
【看一看】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周長還有很多,看.(課件出示其他圖片)
【描一描】
剛才我們認識了物體上的邊線,那這些平面圖形有邊線嗎 如果選擇你喜歡描的一幅你選擇誰http://https://www.unjs.com/news/55B3D8DD30055E66.html 能一筆描出它的邊線嗎 其他人都能嗎 (課件練習2)打開書翻到62頁,拿出水彩筆,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一筆描出來.
描完后展示.我們同學沿著圖形的邊線描了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誰來說說它們的周長 (長方形先開始)
總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發(fā)現無論物體或圖形一周的長我們都可以叫做邊線,而這一周邊線的長就是他們的周長.
【練一練】看我們同學學的這么認真,兩只小甲蟲也來湊熱鬧拉,它們把樹葉當成了運動場,我們來看一看那一只爬的才是樹葉的周長 (課件)
(教師進一步來揭示周長的含義,通過實際物體的邊線周長抽象到平面圖形的周長,再到數葉的小甲蟲圍周長的富有童趣的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完善周長的概念,同時為周長的測量引入到實際物體埋下伏筆.從課堂上學生的反映來看,這樣的設計不但能賦予枯燥的學習內容以純真的兒童氣息和快樂的生活情趣,而且切實幫助學生建構了對"周長"的理解,加深對"周長"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經歷將生活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的過程,養(yǎng)成仔細觀察、認真讀題和根據條件提問題的習慣。
2、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掌握它們的計算方法,會用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同學們,喜歡公園嗎?老師今天帶領大家到月湖公園去觀賞,(出示課件)。公園里的花壇真漂亮。為了維護花壇里的花草,同學們準備為花壇裝置護欄(顯示護欄)。仔細觀察這幅圖(出示情景圖),圖中提供了哪些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同學獨立考慮后回答。)
生1:長方形花壇的護欄長多少米?
生2:給長方形花壇安上護欄需要多少元?
師:這個同學提的問題非常好,誰還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嗎?
生3:給正方形花壇安上護欄需要多少錢?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解決紅點問題,探索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
師:要求“給長方形花壇安上護欄,需要多少錢”,可以先求什么?為什么?
生:可以先求給長方形花壇的周長。
(1)獨立考慮。
師:你能求出長方形花壇的周長嗎?不只要會算,還要知道為什么這樣算,有了一種算法,有沒有兩種、三種?先自身算算。(教師巡視指導)
(2)班內交流。
師:同學們,誰能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生1:8+4+8+4=24(米)
師:哦,同學們看這位同學是把長方形的四條邊圍著加起來,算的就是這個長方形的什么?
生齊答:周長。
生2:8+8+4+4=24(米)
生3:82+42=24(米)
師:方法很好!還有不同的算法嗎?
生4:(8+4)2=24(米)
師:哦,這種方法有點不同,你能指著長方形花壇和大家說說你是先求的什么嗎?
生4:我是先求的一個長加寬,再乘2求出兩個長加寬,就是求出長方形的周長。
師:這個同學的方法你們聽明白了嗎?誰再來說說這位同學的想法?
(另一同學又說一遍。)
師:哦,這位同學你還有不同的算法嗎?
生5:38=24(米)
師:能和大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5:因為兩個寬是4+4=8,再加上兩個長是8,就是3個8,所以可以用38來計算。
師:這個同學的想法很獨特,不錯。
師:剛才,我們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了長方形花壇的周長是24米,現在能求出給長方形花壇安上護欄,需要多少錢了嗎?
生:242=48(元)。
(3)試一試。
計算下列各圖的周長。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