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5
這是噸的認識教學反思不足,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九年制人教版第五冊《噸的認識》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建立對噸的認識,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系,并能比較熟練到進行簡單的化聚的計算。
過程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利用遷移和對比來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并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教學情景的創設,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1. 使學生建立對噸的認識,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系,并能比較熟練到進行簡單的化聚的計算。
2. 培養學生利用遷移和對比來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并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一套,CAI課件,學生自帶實物若干。
學情分析:
“噸”這個質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為了幫助學生對質量單位“噸”有具體感性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結合生活實踐進行學習;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同千米與米的換算推理過程相同,這部分知識主要由學生自己嘗試完成,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
一、 創設清凈,引入新課
1. 展示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曹沖稱象”的故事吧?(媒體出示曹沖稱象的照片)曹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稱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卻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
媒體播放曹沖的問題:同學們,我是曹沖,我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后,發現二年級學過的重量單位用起來很麻煩,你能幫幫我嗎?
生討論應該使用什么來做單位。
師:看來噸與我們平常所使用的重量單位有所不同,它和我們以往學過的千克和克有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噸。
2. 出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 通過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共同認識重量單位“噸”
(一) 直觀感知,使學生初步認識“噸”
師: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許多重量已知的物體,請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交流)
師:那有沒有同學帶來以“噸”做單位的物體呢?說明原因。
師: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過可以用“噸”做單位的物體,能簡單的說一說嗎?學生舉例
師: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體與你所認識的.物體,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
學生討論后得出:以噸為單位的物體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多媒體出示: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噸”來做單位。
師:初步認識了噸之后,老師這里有一些物品,請你們為他們選擇一種合適的單位。
多媒體出示:報紙、信封、河馬、鯨、白菜、蘋果等,學生進行判斷。
(從學生熟悉的曹沖稱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課,并運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物體,初步感知:以噸為重量單位的物體都比較大,并且非常重。)
(二) 創設情境,充分感知“噸”
師:“噸”是我們新認識的重量單位,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為了更好的了解它,老師特意制作了一把電子秤。
多媒體出示:一把電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稱一袋大米,同時,在電子秤左面的屏幕上顯示出綠燈,右面的屏幕顯示100千克字樣,每稱一袋,相應遞加,直到第十袋時,左面的屏幕上顯示出紅燈,同時在右面的屏幕顯示出1噸的字樣。
師:你看到了什么,請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來。
師:在你認識到1噸有1000千克后,你能告訴老師,現在你有辦法將1噸的物體帶進教室嗎?
小組進行討論
師:如果有一些體重為25千克的同學,要多少個同學才能達到1噸呢?
生經過計算后得出結論
師:現在每一位同學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體,如果也將它放在電子秤中,那么一噸中究竟有多少個你這樣的物體呢?
學生利用學過的除法估算知識進行估算,同時進行交流反饋。
(三) 以生活情境,加深對重量單位間關系的認識。
師:用一些較輕的物體聚少成多,也能達到一噸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對重量進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生舉例:大橋的載重量,卡車的載重量等。
師:現在老師想找你幫個忙。這里有一輛卡車和一堆貨物,你能不能告訴老師,這堆貨物能不能全部裝上卡車。
多媒體出示圖片,一輛卡車上標注限載重6噸,旁邊有一堆貨物,標注6000千克,學生進行討論,得出這堆貨物可以一次性的裝上卡車。
師:你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在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噸的基礎上,采用多媒體生動、直觀地顯示千克與噸的關系,并聯系學生自身的重量,讓學生估算,加深對噸的認識。教師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 進行單名數與復名數互化的教學。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重量單位“噸”,老師還為大家帶來了一個特制的天平,這個天平可以稱十分重的物體。
媒體出示:一架天平,六個標有重量的砝碼。
生可根據自己的喜愛,任意選擇兩個砝碼放在天平的一端,天平便會向一方傾斜,例如,選擇3噸與30千克。
師:要使這個天平平衡,應在天平的一端放上多重的物體呢?你是怎樣思考的?
師:請你任選兩個重量,和你的同桌一起來完成這個任務,好嗎?
生討論并完成。
師:現在在天平的右邊出現了2450千克這樣的重量,你認為在天平的左邊應該放上什么重量的砝碼呢?
鼓勵學生進行搶答
師:剛才老師并沒有教你們方法,為什么你們能很快地知道答案呢?
鼓勵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歸納總結,進行交流。
三、 練習
(一) 判斷題
1. 粉筆長13克。 ( )
2. 一瓶牛奶重250千克。 ( )
3. 一個皮球重2噸。 ( )
4. 1噸鐵比1噸棉花重。 ( )
(二) 拓展題
出示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的照片,激勵學生只要能解答出和電梯有關的問題,就可以登上塔頂欣賞到美麗的景色
出示一幅電梯照片,上標注限重量1噸,十三個成人,出示問題:
1. 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幾人?
2. 如果全班同學都要乘電梯,至少要坐幾次?
問題解答完之后,出示上海的風景、建筑物的圖片,激發學生把我們的家鄉也建設的這樣美。
(數學學習必須有練習,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不但能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感官。特別是聯系了生活中乘電梯的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充滿許多數學問題,而且是豐富多彩的。)
四、 小結
師:在這節課中,你掌握了什么知識,對你有什么幫助?你還想了解些什么?
教學反思:
噸是較大的重量單位,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是計量單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在授課中,我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和想象空間,并十分重視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逐步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之間的關系,掌握簡單的化聚。教師不但扮演了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而且還是積極的參與者,使得原本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豐富多彩。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猜測、推理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識。
3、使學生真正感知數學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學會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訓練
2、填一填。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曹沖稱象。
2、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為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有關資料的介紹。(板書課題)
教師提問:以噸為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小組合作討論)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體驗1噸的重量,課件出示課本第31頁主題圖。
一個同學的體重是25千克,背一背什么感覺?40個有多重?(小組合作討論)
得出1000千克是一個很重的質量,數學上規定用1噸來表示1000千克,即1噸=1000千克。
2、談話:在了解1噸有多重之前,我們再來解決一個問題,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即1000千克=1噸。
3、即時訓練(課件示)。
4、小結。
四、鞏固應用
1、填數。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集體反饋,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猜一猜。
3、小動物過橋。
4、我會填。
5、判斷。
6、讀一篇日記,再回答提出的問題。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噸的認識”是人教版第五冊第3單元的知識。本課教學前,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這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為以后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在本節課教學時先通過故事和欣賞圖片引出“噸”的概念,讓學生知道“噸”這個質量單位的產生是生活的需要。
在講授新新課時,讓學生抱一抱朋友,再次感受到千克與噸的作用,假如把全班同學平均每人的體重看做是25千克,幾個這樣的同學合在一起大約重1噸,由此得到了噸與千克化聚的方法,在這樣的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
本節課的練習設計貼近生活,使學生感興趣。如在練習中出現的一篇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日記,由于單位的錯用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已經哈哈笑。做這樣的練習既有趣又聯系生活,同時也鞏固了新知識,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積極性。而在小組合作方面,大膽放手,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去思考,去創造。另外,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也讓學生感到很好的可視效果。
【摘要】 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計算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學生對于大計量單位接觸較少,又不便于學生直接親身體驗和感知。因此我注意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和身邊的真實素材以及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體驗、感悟、想象1噸到底有多重。
【關鍵詞】 轉換思想 體驗感悟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這個單元這節課以前的教學內容都是關于測量方面的,比如毫米、厘米、分米、千米,學會了長度單位之間有換算關系。教材這樣安排能夠可以較順暢地從長度測量轉到重量的測量模塊,前后知識的聯系與不同可以避免學生混淆一些看起來相似的概念,比如千米和千克。另外,教材中的例題非常直觀,例題利用學生的體重地疊加來引導學生認識本節課的內容—噸,無疑是最能讓學生接受理解的方式。
本課屬于“測量”的領域范圍,在教學中要強調學生的基本思維訓練,合作并探究各個質量單位的換算關系。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質量單位“噸”并且正確理解掌握噸與千克之間的關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經歷樹立噸的觀念的過程,通過合作與交流學會噸與其他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滲透轉換的數學思想,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噸并且掌握噸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建立噸的概念,并訓練一定的估算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在先前的學習中已經學習了關于長度測量方面的知識,也學會了關于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可是讓學生立馬從長度區域轉移到重量區域,這是很困難的。學生的思維發展方式還處在依賴于客觀具體的事物和直觀的經歷經驗上面,所以這節課要引導學生從前幾節課的長度測量轉移到重量測量內容,從生活中的遇到見到的實際經驗出發來引導學生認識噸并且正確掌握噸與千克以及其他質量單位的換算關系。
【教學策略】 “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師:我們以前學習過哪些質量單位?
生:克和千克。
師:在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大約是1克重?
師:哪些物體又大約是1千克重呢?
生:4盒牛奶、2袋鹽、5個蘋果、20個雞蛋......
2、師:你還知道有比千克更大的單位嗎?
生:噸!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噸。(板書噸的認識)
二、認識1噸有多重。
1、師:你們了解噸嗎?你能拿出一個1噸重的東西給我看一看嗎?
2、師:什么東西讓你感覺是1噸?
生:1輛汽車、1塊黑板、1張床......(相機板書)
3、師:在數學上又是怎么來描述1噸的呢?
(生打開數學書,自學書上內容)
生:計量較大的物體用噸作單位、10袋100千克重的大米重1噸、1噸=1000千克、噸用字母“t”來表示。
4、師:1噸=1000千克,我們先來感受一下1000千克有多重。你能不能借助你對1千克描述的這些東西來描述一下1000千克。
生:4000盒牛奶大約是1000千克重,
2000袋鹽、5000個蘋果、20000個雞蛋......
5、師:我們一起來想象一下,4000盒牛奶是個什么概念?5000個蘋果呢?......
生:我一天喝1盒牛奶,1000千克牛奶要喝4000天,大約是11年。
我每天吃一個蘋果,5000個蘋果要吃5000天,大約是13年。
......
6、師:同學們非常了不起,能夠借助1千克的物體來描述出1000千克的重量,總的來說1000千克重的物體非常重,也就是說1噸的物體非常重!
7、師:剛才我們感受到了1噸有多重,現在我們再來對比一下剛才我們感覺中的1噸是否正確。(把錯誤的訂正過來)
生:1塊黑板不可能是1噸重。(1塊黑板重20千克,50塊黑板重1噸)
1張床也不可能重1噸。(1張床重50千克,20張床重1噸)
......
三、學習單位轉換。
1、4噸=( )千克 3000千克=( )噸
2、6000千克=( )噸 50噸=( )千克
(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找到簡便的轉換方法。)
3、1名學生重25千克,40名這樣重的同學大約有多重?
四、認識超載。
1、師:你覺得自己能抬起1噸重的物體嗎?
生:不能!
師:那有什么辦法能抬起1噸重的物體呢?
生:用貨車拉、用起重機吊......
師:同學們的生活經驗真豐富!下面老師給大家看一些圖片!
生通過看圖學習,認識載重、自重、超重。
師:珍愛生命,遠離超載!
2、師:同學們,既然物體的質量都能用千克這個單位來表示,為什么我們還要學習噸呢?
生:為了計數更簡便。
五、總結升華。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噸,1噸就是1000千克,我們借助1千克的物體描述了1000千克有多重,也就知道了1噸有多重,正因為1噸的物體很重,所以人們發明了大型的工具,但是這些工具的載重也是有限制的,超過了就會發生事故,所以我們要拒絕超載!
附: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t)
1克 1千克 1000千克 = 1噸
4盒牛奶 4000盒牛奶 50塊黑板(每塊重20千克)
5個蘋果 5000個蘋果 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
20個雞蛋 20000個雞蛋 20張床(每張重50千克)
...... ......
(一)學習目標
1.學生能夠在操作活動中感受質量單位克、千克、噸,初步建立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噸=1000千克,會進行簡單的換算,能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衡器稱物體的質量。
2.學生能夠在觀察、操作活動中,積累活動經驗,增強估計能力。
能用適當的單位表示物體的質量,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質量有關的簡單問題。
3.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質量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獲得積極地情感體驗。
(二)學習內容
1、基礎性學習包
(1)克、千克、噸的認識。
2、開發性學習包
(1)實物稱重。
(2)奇妙的動物世界。
(3)82頁你知道嗎?
3、拓展性學習包
(1)自己尋找生活中質量單位的廣泛應用并做好統計。
(2)豐收園。
(三)整合點說明
1、學科單元內整合:本單元僅一個信息窗,由于千克在生活中比較常見,所以將千克的認識放在最前面學習,再者是克的認識,最后是噸的認識。
2、學科間整合:《科學》動物的學習,有關生物知識可以在本單元做鋪墊引入。
3、學科與學校特色課程整合:體育課上鉛球、壘球等的重量與本單元知識相結合。
4、體驗式活動:在課堂中搞一次以質量做對等交換的“買賣”活動。
5、課時安排:本單元學習共安排 3課時。
注:學生針對自己的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分類,教師借助這一情境積極引導學生提出合適的問題,因千克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常見,所以先探究1千克有多重,再探究1克有多重,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框架,對于接下來的學習也是大有裨益的;通過調換順序,實現了千克和克學習的課程整合,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