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6
這是四則運算教學設計和反思,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① 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
② 分析故事情節。
③ 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④ 學習改寫、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① 分析故事情節。
② 多角度概括寓意。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結合注釋試著翻譯。
老師:投影儀。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教學設計
導入 課文
在文學寶庫里,有一種詼諧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說說寓言的一般特點?能否舉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題目?
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①全班朗讀《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②在預習的基礎上請學生解釋詞語并翻譯句子,其他學生補充修改,個別問題老師解釋。
③全班再集體朗讀一遍這兩則寓言,然后教師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齊讀句子并解釋加點的詞。
聯系上下文,解釋加點的詞。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 不筑,必將有盜 暮而果大亡其財 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馬無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
居數月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家富良馬 其子好騎 墮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獨以跛之故
這個環節一定要落實,這些加點詞語中有的屬于古今異義,有的屬于一詞多義,有的屬于詞類活用,不需要給學生分類,但一定要求學生結合上下文把意思講對,這也是為了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語,為以后學習文言文打基礎。
④ 復述課文大意
這是為了讓學生熟悉故事情節,能夠不看課本把這兩個寓言故事講出來,可以多找幾個學生復述,這樣學生差不多就背下來了。
討論
①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概括這兩則寓言大意。
這是本節課中激活學生思維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先由學生四人小組討論,盡可能每個人都說,然后再轉入全班性的討論。第一,次討論結果可能單一,可能深度不夠,或者概括的語言表述不準確,教師可以靈活指導,提問,如討論《智子疑鄰》時,可問:對正確的意見應該采取怎樣的態度?如何正確對待別人提出的意見或建議?學《塞翁失馬》,可以問:好事壞事能轉化嗎?必然轉化嗎?舉例說說好事、壞事在什么條件下轉化?這樣使學生思維處于活躍狀態,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時也指導學生盡可能把話表述得簡潔、準確。
②結合生活體驗進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與失、福與禍在生活中其實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結合你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對《塞翁失馬》的寓意理解。
討論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注意福與禍的轉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不能讓學生誤解成福與禍的轉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擊,變故,陷入困境,這是禍,但如果能從容、鎮靜,在困境中拼搏、奮起,那么,這又不失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喪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氣,那么,這禍就只能是禍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轉化的點、條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較短小而含義深刻,有許多成語就出自寓言,請你從這兩則寓言中各概括一個成語。
這個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很快可以討論出結果。教師告訴學生,在以后學習中見到成語,可以從寓言故事的角度幫助理解意義。(當然,并非所有的成語都是從寓言故事中概括出來的。)
小結
①通過以上討論,我們明白,寓言是借一個故事寄寓一種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而要讀懂寓言,則需要我們密切聯系現實生活體驗,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
②布置作業 。
結合今天的生活寫出你對寓言故事《黔驢技窮》的理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
○教學設計
導入
①《智子疑鄰》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這寓意的?
(由學生回答《智子疑鄰》寓意的理解,過渡到寓意是通過分析寓言情節得出的。)情節的設置、想像是寓言創作中重要的一環。今天,我們再學習兩則古希臘寓言,通過對這兩則寓言的分析,發揮想像,學習創作簡單的寓言故事。
討論,分析寓言情節,認識寓言情節的.作用
①朗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的寓意,并說說你是根據哪些具體情節概括出這些寓意的。
這個環節的設置是為了讓學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脫離寓言的故事情節,一定要通過分析具體的情節來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寫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著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后來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卻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這些情節生動刻畫出一個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訴人們要謙虛,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獅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動寓言情節后讓學生討論寓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出示投影(改動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學生討論,這樣改動情節后寓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赫耳墨斯又笑著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赫耳墨斯聽后,默不作聲,悄然離去。
蚊子和獅子
蚊子徑直朝獅子飛過去,趁獅子沒有準備,張嘴就咬,而且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也沒抓到蚊子。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課本1-5頁例1、例2,練習一1、2、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例題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用綜合算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討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自主探索,發現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掌握四則運算的計算方法,運用綜合算式解應用題
教學準備:
主題掛圖
教學設計:
一、復習
列式計算,并說明運算順序
246+83-157 357÷3×59
二、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主題圖
問:圖中人們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幾個活動區?每個區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問: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么解決?
學生提出問題嘯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答,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
問:你是怎樣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義?
學生列分步和綜合算是都可以
對比分步和綜合算式
問:綜合算式按什么順序進行運算?
總結: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
2、教學例2
出示例2
學生讀題,問:“照這樣計算”是什么意思?
問:3天接待987人怎樣用線段圖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樣用線段圖表示?
學生自己嘗試畫圖,組內交流
學生在畫圖的基礎上解答問題
全班交流
問: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計算結果表示什么實際意義?
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總結:乘除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
3、練習
完成第5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訂正時說明解題思路和運算順序。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1題
學生口算,全班交流時說明各題的運算順序
2、練習一第2題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弄清便宜與貴的含義后獨立解答,訂正時說明思路,并強調運算順序
3、練習一第3題
學生獨立解答,訂正時注意學生所列綜合算式是否正確,說明解題思路,強調運算順序。
板書設計:
例1.2.
(學生的解題算式及計算方法)
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課本6-9頁例3,課后“做一做”,練習1第3-9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培養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掌握沒有括號的乘除、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過程與方法:通過嘗試自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嘗試,獲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學例題板書
教學設計:
一、復習
脫式計算并說明運算順序
467-240+129 624÷3×2
二、新課
1、教學例3
出示掛圖
問:圖里有哪些信息?什么是半價?
該怎樣解答?
強調列綜合算式
問:你是怎樣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總結運算順序: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問: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么?
學生提出問題,全班交流解答。
2、完成“做一做”
第1題:學生說明運算順序
第2題:學生獨立解答,全班交流時說明解題思路,并說明運算順序。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題:學生先估算再筆算,培養學生估算意識。
2、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說運算順序,再脫式計算。
3、練習一第6、7題:是例3的鞏固練習,再審題的'基礎上,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4、第9題: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理解“養鴨的指數是雞的一半”這一條件,然后獨立解答。
5、第10題:解題思路是先求上、下兩層相差多少本,再求上、下層各有多少本。
板書設計:
例3.
(學生的解題算式及過程)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反思與感悟: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課本第10頁例4,第5頁“做一做”,練習二1-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實際問題,總結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分析積累,掌握知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積累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掌握有括號的區別
教學準備:
教學例題
教學設計:
一、復習
說明運算順序并脫式計算(題目自擬)
二、新課
1、教學例4
出示例4,學生讀題
問:60位有人要派幾位保潔員?90人呢?
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潔員?
你是怎么想的?根據什么?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并用綜合算式解答
問: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交流思路時啟發學生用第二種方法解答,并使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先算括號例的,體會小括號的作用。
強調:加減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減法,必須打括號
學生上臺板演。
總結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完成“做一做”
本題貼近生活,學生會用兩種方法解決,訂正時學生說思路和方法,為什么要使用小括號。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1題:先口算,再豎著對比上下三題的異同點,從中體會運算順序的重要性。
2、練習二第2題:同桌相互說運算順序后獨立練習,教師指出算式中有兩個小括號的可以同時脫式。
3、練習二第3題:要求學生用綜合算式解答,說出小括號里算式表示的實際意義,體會小括號的作用。
板書設計:
例4.
(學生的解題過程算式)
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后算小括號外面的
反思與感悟: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課本第11-13頁例5、例6、第12頁“做一做”,練習二第4、5、6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總結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掌握關于0的運算。
過程與方法:觀察總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總結,培養細心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總結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
教學準備:
例題
教學設計:
一、新課
1、總結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出示例5(1)、(2)題
學生獨立解答
問:兩題的結果一樣么?為什么?
第一小題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為什么先算減法?
第二小題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為什么?
說明: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統稱為四則運算
問:這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總結運算順序
全班交流討論結果
教師總結:在沒有括號的情況下先算乘除再算加減,同級運算是從左到右計算,有括號的最先算。
2、完成“做一做”
第一題先讓學生用術語
在四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四則混合計算》中,通過6個例題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四則運算的運算法則,初步了解這一知識的生成過程,以及提高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與以前的教材編排有很大的不同,應該是既注重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教學,又要重視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然而結合我班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來看,兩樣都已初步的感受過,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則運算的計算順序包括帶括號的計算順序都在平時的練習中曾經碰到過,但不是很多,因此以學生比較熟悉的情境主題圖中的實例,要求學生列出算式,引導學生觀察,貼近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要求學生明確:先“看”(“看”,就是先看一看題目里有幾個什么數。會有幾種運算符號;再看一看運算符號和數據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內在聯系。)再“定”(“定”,就是對題目整體觀察后,確定運算順序。即先算什么,應該先算什么,為什么先算它,說出自己是怎樣想的,再算什么。可采用畫線標序的方法。)最后“算”。 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經,以運算順序為緯,把解決問題中的先算什么和四則運算中的先算什么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得出運算順序,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計算教學中的枯燥乏味的心理。
四則混合運算,是計算教學中的難點內容,也是學生出錯率最高的題型之一。因此, 計算題的審題教學,特別要注重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習慣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對計算題算得正確、迅速。只要在教學中持之以恒,嚴格訓練,我相信一定能提高學生應用題的解題能力。
本單元在教學四則運算的順序時,改變了以往單純教授計算法則的現象,而是將四則運算賦予了生活中的現實意義,目的是通過讓學生解答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來理解掌握其運算順序,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好地體現了新教材的這一新的理念:
1、將理解運算順序融于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
教學中充分運用了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體驗,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每一步算什么?求的是什么問題?將解題的步驟與運算的順序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正確與錯誤算式的'對比中,引導學生發現如果不帶小括號就出現了“下午游人數減去上午保潔員數”的錯誤結果,認識到了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感受括號的實用價值。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對比由學生自己歸納出帶小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印象更加深刻。
2、注重培養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
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第二種解題方法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首先,引導學生認真解讀題意,重點解讀“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潔員”,為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題思路作好鋪墊。其次,讓學生交流解題思路,并借助線段圖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實際效果比較好。第三,重視兩種不同解決方法的對比,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思路不同,解決方法也不同,計算的步數也不一樣,實現對解題方法的優化,切實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對比、分析,強化小括號的作用。
將例5擴展為四題,從有無括號、括號的位置、括號的多少等不同角度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比較,讓學生自己說說“有什么感受”,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括號的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