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30
這是成數教案六年級,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活動目標:
1、學習2的形成,知道1添上1是2.。
2、認讀數字“1”和“2”。
3、有秩序地操作學具,喜歡參加數學活動。
二、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小動物、水果等教具圖片各2張,數字
1、2教具圖片
(2)小動物學具圖片2張,數字
1、2學具圖片(2人一組,每組一份) (3)教室里擺放一些數量是2的物品,如:2盒水彩筆等。
2、知識經驗準備:學唱“2”的歌。
三、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走線,線上游戲
今天馮老師想和小朋友來玩一個游戲,這個游戲叫“大拇指在哪里”。
玩法:集體坐在椅子上,雙手背后,教師問:“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幼兒邊回答“大拇指、大拇指我在這里”邊先后伸出2個大拇指。教師問:“1個大拇指在添上1個大拇指,是幾個大拇指呀?”幼兒回答:“2個大拇指”。用其他手指名稱替換,繼續游戲。
2、集體活動。
故事導入:森林里最近非常熱鬧,為什么呢,因為動物王國要開演唱會啦,情景一定非常壯觀,我們一起去看看吧!瞧!小動物們要出場了,請你們拍1下手歡迎小動物們出場。
(1)(師出示小兔子圖片)看,首先出場的是誰?數一數有幾只小兔子?用數學幾表示?等等我——喲!又來了一只小兔子,現在是幾只小兔子?用數字幾表示?本來有1只小兔子,又來了一只小兔子,變成2只小兔子,我們就可以說:“1添上1是2”(幼兒跟說)
(2)小兔子要吃胡蘿卜,我們幫小兔子送胡蘿卜好不好?(請幼兒一一對應送胡蘿卜圖片給小兔子)數一數,有幾個胡蘿卜?(幼:1)用數字幾表示?小兔子多還是胡蘿卜多?多幾?少幾?(引導幼兒說出1比2少1,2比1多1)怎樣變成一樣多?我們再來送一個胡蘿卜(1添上1是2)
(3)運用同樣的方法請小猴子為大家表演,并重復上述流程送水果,讓幼兒鞏固剛剛對2的形成的認識。
(4)變換小兔子、小猴子的排列形式、位置,讓幼兒排除干擾正確點數。
小兔子要為大家表演了,它們能夠邊敲跳邊變換隊形呢(師將小兔子排列成豎線),瞧,排成什么形了呢?小兔子有幾只呢?(師再變換一種排列方式讓幼兒點數總數)
小猴子也想象小兔子那樣變換隊形表演,小朋友們誰能上來幫助它們擺出新隊形?(這里請幼兒上前擺隊形,既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又拓展了幼兒的思維)一起數一數小猴子的數量變沒變。
(5)認識數字2,知道2是可以代表任何總數是2的物體
今天有幾只小兔子,幾只小猴子為大家表演呢(幼:2)我們可以用數字“2”表示,小朋友看一看“2”象什么?2還可以表示什么?小朋友找一找我們教室里有哪些東西的數量是2(這里讓幼兒自已找數量是2的物體,讓幼兒從剛才的情境中走出來,在實踐中認證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3、游戲活動。
小動物們表演完了,它們想休息一下,和小朋友一起來玩個好玩的游戲: (1)聽音說總數
老師敲鼓,小朋友認真聽它敲了幾下? (2)聽音做動作
老師做動作,請小朋友做相同數量的動作:拍手、跺腳等(這里還可以讓個別幼兒上前敲碰鈴,其余幼兒做動作,這樣可以進一步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3)看數發音
請小朋友看數字卡,發出與數字卡相同數量的聲音:如學小貓叫、小狗叫等
4、分組活動。
小朋友們表現得真棒,小動物們又給我們送來了玩具,請小朋友兩人一組取出小兔子并用相應的數字表示。
5、結束活動。 師幼一起表演《“2”的歌》,活動結束。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成數”的含義,知道它們在生活中的簡單應用。
2.在理解“成數”含義的基礎上,能自主解決與此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成數”的含義,并能進行應用。
教學難點:在理解的基礎上,與百分數應用題建立聯系,正確解決問題。
三、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理解“成數”(在此之前增加了一組復習題,復習上節課“折扣”的相關知識,以喚起學生對百分數和上節課學習的回憶。同時,因為“折扣”與“成數”雖然運用不一樣,但解決方法大致相同,復習不僅可以起到鞏固作用,也能讓學生對新知的解決有一些鋪墊。)
生活中的百分數還有很多,比如說“成數”。(板書課題──成數)
(1)學生自學教材,明確成數的含義。(關于自學,班級存在的差異很大,有一部分學生是不需要提醒,已經養成了自學的習慣,有主動的求知欲,對數學的學習也有興趣,他們會主動在課余翻看數學書預習后面的內容,但也有一些學生即使老師布置了預習任務,也置若罔聞從不翻看書。面對這種差異照顧到全體,課堂上我還是引導著學生一起學習數學書,找書中關鍵詞,同時讓已經學過的學生分享他們自學的關鍵點。)
(2)反饋:說說什么是成數,可請學生舉例說明。(學生能快速地將成數轉化成百分數,個別理解能力較差的一開始對于四成五這樣的成數轉化百分數還有些不太會,經過幾道題的模仿后便學會了。但將成數轉化成百分數之后,這個百分數指的是誰是誰的百分之幾的問題雖然在六年級上冊已經學過,但很多同學都很模糊,對A比B多百分之幾,這個百分之幾指的是什么意思不太懂,同樣的A是B的百分之幾這兩個問題特別容易混淆。)
(3)練習:將下列成數改寫成百分數。
二成=( )%;
四成五=( )%; 七成二=( )%。
(在此練習基礎上,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增加了“意義擴展”即將教材第三段中的.兩句話用線段圖畫一畫,明確成數轉化成百分數后這個百分數的意義,以及兩個量之間的關系的練習,用以回憶百分數的意義,同時幫助他們理解成數的實際意義,幫助他們在解題中更深入地理解題意。)
【設計意圖】有了折扣理解的基礎,雖然學生在生活中對成數接觸較少,但教師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自學理解,并通過反饋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了解,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很有幫助。
(二)解決與“成數”相關的問題
(1)課件出示教材第9頁例2:某工廠去年用電350萬千瓦時,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今年用電多少萬千瓦時?
①學生讀題,獨立解答問題。(讀題,提取并理解信息,畫圖,借助圖片理解題意后再用兩種方法列算式)
②交流說說解題思路。
思路一: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也就是今年比去年少25%,今年用電是去年的(1-25%),即350×(1-25%)。
思路二:去年用電數減去今年節約的度數,即350-350×25%。
教師小結: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計算能力,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解決完這一題后,讓學生根據本題信息想一想:還可以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2)課件出示教材第9頁“做一做”:某市2012年出境旅游人數為15000人次,比上一年增長兩成。該市2011年出境旅游人數為多少人次?
①獨立完成再進行集體校對。(引導學生在校對時按照解題步驟,先讀題,在關鍵句中找單位“1”,理解等量關系后再列式解答。)
②說說如何解決這類“成數”的問題。(下節課課前對這個問題進行再次回顧與復習)
(三)小結
(1)結合例1及例2說說我們是怎么解決有關“折扣”和“成數”的問題的?
(2)教師小結:在解答這類應用題時,關鍵是理解“折扣”及“成數”的含義,把“折扣”或“成數”化成百分數,再按解百分數應用題的方法解答。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對比、探討,參與解題方法的總結,對于發展學生數學思維、數學語言表達很有幫助。
(四)應用練習,鞏固認知
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現在請你來算一算,做一做。
1.課件出示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3題。
書店的圖書憑優惠卡可打八折,小明用優惠卡買了一套書,省了9.6元。這套書原價多少錢?
(1)請學生讀題思考:9.6元表示的實際含義是什么,和八折有什么關系?引導明確:9.6元就是打折后比原價減少的錢數,它相當于原價的(1-80%)。
(2)嘗試練習,集體校對。
2.課件出示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4題。
某縣前年秋糧產量為2.8萬噸,去年比前年增產三成。去年秋糧產量是多少萬噸?
3.課件出示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5題。
某汽車出口公司二月份出口汽車1.3萬輛,比上月增長3成。一月份出口汽車多少萬輛?
(1)讀題,找出關鍵句,想想兩道題目中增長的3成,分別是誰的3成?也就是把誰看作單位“1”?應該怎樣進行計算?
(2)獨立完成,集體校對。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置和安排有層次性和針對性,教師對于練習的輔導也相應有層次性,簡單的題由學生自行梳理、分析、解答,易錯題和難題進行針對性點撥,對于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應用也大有益處。
(五)回顧梳理,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我們應如何解決這一類問題?
反思:雖然成數與折扣解題策略都是轉化成已經學過的百分數來解決,但在教學中發現:成數錯誤率比折扣要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學生在以往的百分數中對于“發展變化”的兩個量之間的關系理解不夠,卻又不愛主動畫圖分析題意,在還未真正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盲目做題導致錯誤。于是這節課,不僅要教會學生將成數的問題轉化成百分數,同時要重點理解這個百分數的意義,表示誰占誰的百分之幾,要求的是什么?能用線段圖來表示這個題目中量與量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列式解答。
新學期以來,前幾節課都很輕松完成,學生學得輕松,老師教得也比較輕松,作業準備率也極高。直到這節課,問題呈現:尤其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遇到太多比較量時仍然有一些同學不能準確找到單位“1”,不理解題目間量與量之間的關系。糾其根本,還是以前學的:求比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已知單位“1”,另一個數比單位“1”多(或)減少百分之幾,求多或少的部分是多少?已知比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幾,求這個數的這類問題沒有真正掌握,于是這單元的學習中,尤其是在“成數”的學習時,露出弊端。
在習題講解時,雖然我提醒學生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可以借助畫圖來幫助理解題意,明確數量間的關系,同時確定要求的是什么?在課堂上也總是這樣示范與引導,但真正遇到較復雜的或是他們不太確定的問題時,多數同學還是選擇盲目猜測,憑感覺去解題。學習習慣問題導致學習效果也不佳。
教學目標:
1、經歷小組合作調查,交流儲蓄知識,解決和利率有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能正確解答有關利息的實際問題。
3、體會儲蓄對國家和個人的重要意義,積累關于儲蓄的常識和經驗。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利率與分數、百分數的含義。
2、難點:解決有關“利率”的實際問題。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時《利率》,板書課題。
齊讀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師:同學們,看到本金、利息這些詞語時,大家會聯想到什么?
生:銀行。
師:人們常常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儲蓄不僅可以支援國家建設,也使得個人錢財更安全,還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師:老師搜集到了一些銀行圖片,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學生欣賞。
師:你知道銀行存款有哪些方式嗎?
出示課件:了解存款的方式以及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
讓學生通過下面的事例進一步認識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
小強20xx年1月1日把100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xx年1月1日,小強不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還可以得到銀行多付給的1.8元,共101.8元。
問題:1、這里的本金是多少?利息是多少?
2、那這道題中的利率又是多少呢?
3、利息是1.8元,你知道它是怎么得到的嗎?
師: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如何計算利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利率不是固定不變的,國家會根據經濟發展情況調整利率。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20xx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課件出示:教材第11頁利率表)
學生觀察利率表。
師:您有什么發現嗎?
生1:我發現整存整取的存期有三個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樣。
生2:我知道了活期的利率最低,但是隨時用錢隨時取,比較方便。
師:大家觀察的很仔細,說的很明白,那你們能運用你所掌握的利率的相關知識幫王奶奶解決問題嗎?試一試。(課件出示:教材第11頁例4)
師:王奶奶到期時可以取回多少錢?思考取回的錢指的是什么?
生:指的是全部的錢,本金加利息。
師:誰愿意說說你的想法?
生1: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錢除了本金還有利息,根據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期”,算出利息,再加本金,就是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錢。
生2:我們出可以把本金5000元看作單位“1”,這樣每年的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存入2年,所得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2);這樣到期時可以取回的錢就可以列成算式5000×(1+3.75%×2)
師:請你根據自己的思路,幫奶奶解決問題。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問題,并抽兩個學生上臺板演,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20xx年8月,張爺爺把兒子寄來的8000元錢存入銀行,存期3年,年利率為2.75%。到期支取時,張爺爺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時張爺爺一共能取回多少錢?
抽生上臺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媽媽每月工資20xx元,如果媽媽把半年的工資全部存入銀行,定期一年,如果年利率是1.50%,到期她可取回多少元?
師:這道題是求什么呢?在這里需要注意什么?
生仔細觀察并默讀,嘗試獨立完成,師巡視。
抽生上臺板演,集體訂正。
師:生活中,除了可以把多余的錢存入銀行,獲得一些利息外,還可以買一些國債。
3、王宏買了1500元的國家建設債券,定期3年,年利率3.80%,到期時他可以獲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錢?
學生齊讀,嘗試獨立完成,抽生上臺板演,集體訂正。
4、下面是張叔叔20xx年8月1日到銀行存款時填寫的存款憑證。到期時張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錢?
師:仔細觀察,這道題和前面幾道題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生:這里求半年應取回多少錢。
前面我們解決的都是存期為整年的,而張叔叔的存期只有半年,這該怎么解決呢?
生思考、交流,抽生匯報。
師強調:六個月的年利率為1.30 %,求半年能得多少利息,還得再除以2。
生嘗試獨立完成。
四、課堂總結,知識回顧
1、今天我學習了利息的有關知識。我知道存入銀行的錢叫做(),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
2、單位時間(如1年、1月、1日等)內的()與()的比率叫做利率。
3、利息的計算公式是()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經歷走進生活、收集整理、交流表達等過程,讓學生
了解有關儲蓄的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結合百分率的知識,運用調查、觀察、討論、分析數量關系等方式,學習利息的計算方法,并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思想來解決實際問題。
3.通過策劃理財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服務于生活的價值,培養科學理財的意識。
教學重點:利息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稅后利息的計算。
設計理念:本課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結合百分率的知識,通過策劃理財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服務于生活的價值,從小培養科學理財的意識。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1. 提問:你家中暫時用不到的錢怎么處理的?(課前布置同學們向自己的爸爸媽媽了解家中暫時用不到的錢怎么處理的)
你們知道為什么要把積余下來的錢存到銀行里嗎?(明確:人們把錢存入銀行或信用社,這叫做存款或者儲蓄。這樣不僅可以支援國家建設,也使得個人用錢更加安全和有計劃,還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 關于儲蓄方面地知識你還了解多少?(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信息)
根據學生交流地情況摘其要點板書:
利息 本金 利率
多媒體出示告訴你: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取款時銀行除了還給本金外,另外付給的錢叫做利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叫做利率。按年計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計算的叫做月利率。
出示利率表。(略,同書上第5頁利率表)
師:你從這張利率表上能獲得哪些信息?說說年利率2.52%的含義。你認為利息與什么有關?怎樣求利息?(學生討論)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二、教學例3
1.出示例3。讀題后明確,二年期的利率應該就是表格中對應的二年存期的利率,不是一年期的利率2。
師:要求利息,需要知道哪些條件?你會列式求利息嗎?(試著做一做,集體訂正)
2.教學試一試
(1)亮亮實際能拿到這么多利息嗎?為什么?(請了解利息稅的同學解釋)
教師再說明:這里求得的利息是稅前利息,也叫應得利息。但是根據國家稅法規定,從1999年11月開始,儲蓄所得的利息應繳納20%的利息稅,由儲蓄機構代扣。稅前利息中扣掉利息稅后余下的部分即是自己實際得到的利息,即稅后利息,也叫實得利息。購買國家債券、教育儲蓄不繳納利息稅。
這里的20%是什么?
你覺得應該怎樣計算稅后利息呢?可以先算什么?用計算器計算亮亮實得利息是多少元?(學生用計算器計算)
(2)小結:一般我們從銀行取出來的都是稅后利息,所以在多數計算中最后要將利息稅減掉。
(3)引申:如果問題問亮亮到期一共可取出多少元?這里的一共是什么意思,包含哪些內容。(明確可取出多少元:本金+稅后利息)
這個問題由你來解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
應得利息怎樣求?實得利息怎樣求?(學生列式解答)
二者的區別是什么?實得利息是應得利息的百分之幾?(組織學生討論)
2.做練習二的第5題。
提醒學生教育儲蓄不需繳納營業稅。這里的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是什么意思?(指名學生回答,集體訂正)
3.理財我能行
談話:你們對家中的存款情況了解多少?能說給大家聽聽嗎?當然該保密的就不要說了。(學生交流)
學生交流后出示下面題目(同時出示利率表)
(1)張明家有5000元計劃存入銀行三年,張明的媽媽想請我們班的同學幫助算一算,是存定期三年合算?還是存定期一年,然后連本帶息再轉存合算呢?(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2)如果你有1000元,根據你家的實際情況,你打算怎樣投資?請你設計一個理財方案。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希望同學們有意識地養成勤儉節約,計劃消費的習慣,并能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發揮其價值。
五、布置作業(兩道實踐題讓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到銀行去儲蓄,從實踐中認識儲蓄)
1.到銀行存壓歲錢;
2.找一份存折或存單,看懂上面的每一欄,并從上面找到本金、利率、時間,能計算到期后這份存折(存單)一共可取出多少元?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