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0
這是人教版整十數加整十數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結合情境,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筆算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3.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體會小括號在加減混合運算中的作用。
4.在學生已有連加、連減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探究,培養學生知識遷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應用和創新意識。
目標解析:
在情境中經歷加減混合運算的過程,更有利于學生理解運算順序;在對比中探究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小括號的作用。在遷移中運用連加、連減的知識,更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的內在結構。
教學重點:
掌握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含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學會筆算。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一)復習遷移
課件出示:
60-24-16= 18+27+39=
1.學生獨立練習。
2.學生匯報交流。說說連加、連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豎式計算的注意要點。
(二)情境感知
課件出示:公交車情境圖
1.看情境圖說信息。
2.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3.學生匯報:
問題一:現在車上有多少人?(教師引導學生明確要求這一問題得先知道什么條件)
問題二:上去的人比下來的人多多少人?
4.揭示課題。
根據學生的問題,適時引出新課,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復習遷移為學生架設了新舊知識的橋梁,既鞏固了前面所學知識,又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情景感知重視情境圖的有效理解,引導學生發現信息提出問題的同時,注意解決問題需要充分的條件,從而提高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另外,問題二的提出為解題的另一種方法做好鋪墊。】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無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
1.學生討論問題一的解決方法。
2.嘗試列式:6725+28
3.匯報每步算式的意思。(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獨立筆算。(教師巡查)
(1)分步筆算。
(2)簡便寫法。
5.引導學生說說筆算時的注意事項。(注意運算符號的變化)
6.引導學生探索問題一的其他解決方法。
例如:2825+67,67+2825等,若學生用67+(2825)的算式來解決,教師應予以引導并鼓勵,同時可以利用這一課堂生成資源自然的導入下一環節──探究含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因為學生有了連加、連減運算的基礎,無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直接讓學生合作探究,充分運用知識的遷移來完成,重點讓學生在與連加、連減運算的比較中,感受新知學習的注意事項,看清運算符號。探究其他解決方法的環節,目的是拓展學生思維,同時在進一步鞏固無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二)探究含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
1.課件出示: 6725+28 72(47+16)
2.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說說有什么發現。(小括號的出現,運算順序的不同)
3.嘗試筆算第二個算式。
4.重點討論72(47+16)有簡便寫法嗎?如果沒有,為什么?
【設計意圖:本環節直接出示帶有小括號的算式,讓學生跟上一題的算式進行比較,在對比中感受小括號的作用,體會運算順序的不同。在筆算時重點引導學生討論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有沒有簡便寫法,充分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三、鞏固基礎,實踐應用
(一)完成做一做。
讓學生通過基礎練習,鞏固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二)完成練習五的第6題。
讓學生在辨析對錯中發現問題,以利于自己在計算中避免類似的錯誤。
(三)完成練習五的第9題。
這是一道情境題,且有兩種解題思路,既可以列出連減算式,又可以列出含小括號的加減混合式子,讓學生自由選擇。
【設計意圖:本環節練習的選擇突出了不同層次,由簡單鞏固到實際應用,不僅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還充分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暢談收獲,總結提升
(一)說說這節課學到了什么?
(二)談談進行加減混合運算時要注意什么?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景教學感受社會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2、培養學生數感,并提高學生的心算能力,
3、通過計算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及逆向思維。
教學重點 靈活解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靈活解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口算1
20+60 80+10 20+50
70-20 60-30 90-60
2、連加連減口算
3+2+4 1+3+4 7+2+10
10-5-2 6-2-3 15-5-2
指明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學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上學期我們還學過連加連減。那你會算整十數的連加連減嗎?
今天我們就來試著解答這樣的題目。
二、自主探索
1、課件出示第五題,小猴分花生圖
要求:(1)看圖說出圖意,要求還剩多少個花生怎么計算?
(2)列出算式并獨立解答
(3)指名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2、基礎練習。出示第四題基礎練習
要求:(1)獨立計算,全班訂正
(2)比較上下兩題,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組討論,整十數的連加連減怎么計算?
(4)師總結算法:整十數的.連加連減和10以內的連加連減一樣,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擬,出示第6題
師模仿售貨員一個學生上來模仿買東西的人,先示范給其他學生看,后要求學生分組模擬。
要求:(1)說清楚自己要買的東西,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根據自己的要求買東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錢,付出錢后還要找回多少?
(3)口頭列式,并回答。
(4)全班反饋,說一說,你想怎么買,是怎么計算的?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第7題,
師:看小熊想邀請大家到它家里玩,可是只有算的又對又快的孩子才能進它的家,你有信心和它交上好朋友嗎?
要求:獨立解答。
三、回家幫媽媽算酸她今天買菜用了多少錢,并說出一些整十數連加連減的算式,你是怎么計算的。比一比誰是細心的孩子。
教學反思:
練習不是越多越好。要注意練習的針對性,講究實效。對比較難掌握,容易出錯的內容,要多練。例如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中進位和退位的口算比較難,要突出練習這方面的內容。對比較容易的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不進位加和不退位減,就可以適當減少練的次數。注意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安排練習,減少盲目性,講究練習效果。
一、教學內容:
100以內的整十數加減法(不進位,不退位)
二、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所以對于本課的教學,我做到:
1、創造利于學生成長的課程環境,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經歷數學化的過程,讓學習數學、探索知識成為學生的需要。
2、提供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不斷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
3、鼓勵算法多樣化,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應有的尊重。
三、教材分析
本單元與第五單元、第七單元一起構成了本冊教材中“加減法”的學習內容。“小兔請客”的教學內容是100以內的整十數加減法,是本冊教材計算教學的起始,也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它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和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小兔請客”的童話故事,創設加減法的具體情境,從中引出問題:①一共有多少個果子?②草地上還剩下多少個果子?然后讓學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擺一擺,幫助學生建立加減法的表象,最后鼓勵學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讓學生嘗試解答。通過交流,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同時結合算式引導學生認識加減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本單元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根據《標準》的理念,在教學中,把計算教學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56名學生,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濃厚,敢想、敢說、思維活躍。對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以及20以內數的計算掌握較好。但一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差,有意注意時間短,他們只對數學學習的過程和外部活動感興趣,所以課堂應注重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演示,豐富多彩的游戲容易以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學習的熱情。
五、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正確的進行整十數的加減計算,體會加減法的意義,并能正確的進行整十數加減法的計算,發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動手操作、積極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用數學的意識,體驗數學的意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六、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正確進行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培養學生多動腦筋,敢于探索的精神.
七、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計數器
八、課時劃分:一課時
九、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就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請客》(板書:小兔請客)
在森林里,住著一只活潑可愛的小兔,它非常勤勞,自己種了一片果樹。經過它的精心培育到了秋天,果子終于成熟了。小兔決定請小猴、小松鼠、和小刺猬這幾位好朋友來嘗嘗它的果子。這一天小白兔早早就把果子準備好了。這時,好朋友小猴、小刺猬、小松鼠接二連三的都到了,小白兔一看來了好幾位朋友,擔心果子不夠吃,就又端來了一些果子,它邊走邊說:“朋友們,盡情的吃吧!”(課件出示第一幅圖)
故事講到這,老師可要考考大家了,看看誰聽的最認真,看的最仔細。
1、從這幅圖畫中,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呢?
學生可能會回答:
(小白兔先端來了3盤果子,又端來了2盤子果子)
(每盤有10個果子)
(小白兔先端來的果子是30個)
(小白兔后端來的果子是20個)
2、誰能根據我們得到的這些數學信息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呢?
學生可能會回答(小白兔一共端來多少個果子?)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探索整十數相加的計算方法 師: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果子”,可以怎樣列式計算呢?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0+30=或30+20=
師: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現在請小組內交流,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數呢?(引導學生利用學具算出得數)
(會算的學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來的,其他學生可用學具代替果子擺一擺。)
組織全班學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現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先擺2捆小棒,再擺3捆小棒,合起來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為2+3=5,所以20+30=50;
③因為2個“10”加3個“10”是5個“10”,所以20+30=50;
④用數一數的方法10,20,30,40,50;
⑤在計數器十位上先撥2個珠子,再撥3個珠子,合起來5個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師:30+20有這么多種算法,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呢?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你的小伙伴聽一聽。
(學生交流。)
現在誰來說說算式中每個數字表示的意義呢?
學生匯報:30表示原來有30個果子。
20表示小白兔又端來了20個果子。
50表示一共有50個果子。
在這個加法算式中,每個數字除了有它表示的意義以外,還有自己的名稱。(課件出示)
在加法算式里,我們把 + 兩邊的數字叫做加數,把算出的得數叫做和。在30+20=50中,30叫加數,20也叫加數,50叫和。
2、探索整十數相減的計算方法
(1)創設情境:正當小動物們剛要吃果子,忽然……
提問:看!發生了什么事?小刺猥是最頑皮的一個,為了讓大家高興,它要給大家表演一個節目,說著就來了一個前滾翻,沒想到把一盤子的果子都扎在身上帶走了,逗的大家哈哈大笑。(出示第二幅畫面)
通過這段故事和這幅畫,誰能說說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接著能提什么問題?
學生交流匯報
師板書出共同的部分是:本來有50個果子,小刺猬拿走了10個,還剩多少個水果?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在小組里討論一下,剩下多少個果子呢?用你們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一會要小組請代表來匯報。
(1)學生討論,互相交流。
(2)匯報:可能出現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我們小組是用50-10=40,用口算方法計算的,5個十減去1個十就是4個十,也就是40)
2、我們小組是用50-( )=10呢?拿來5捆小棒,每捆是10個,拿走了4捆,還剩10個,拿走的4捆就是40個)
3、我們小組是看草地上還剩下幾盤?還剩下4盤,每盤是10個果子,就是還剩下了40個果子)
……
板書:50-10=40(個)
(2)講述:在減法算式中,減號前面的數叫被減數,減號后面的數叫減數,等號后面的數叫差.誰來說說50-10=40每個數字的名稱呢?(課件出示)
(3)比較兩道列式:
30+20=50(個) 50-10=40(個)
提問: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樣計算最快?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 。
生:都是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十位相加,個位不變,都是0.
三、學以致用
(1)小動物吃完果子后,在草地上做起了數學題,大家想不想也來試試啊?
(出示課件,學生完成)
2)看得出來你們都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可是你們是否愿意幫助有困難的小動物呢?天黑了,小猴、小刺猬、小松鼠要回家了,為了安全快速,我們一起把它們送回家,好嗎?
老師把全班分成三組,第一組的同學送小猴回家,第二組的同學送小狗回家,第三組的同學送小刺猬回家。比比看哪組先做完并且全對,誰就先送回到了家,優勝小組每人獲得一顆“聰明星”。(出示課件,學生完成)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故事“小兔請客”,學會了整十數相加減的計算方法,知道了在加法算式中有加數、加數、和,在減法算式中有被減數、減數、差。而且還懂得了如果有好吃的,好玩的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最后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多多動腦,勤于思考,做個聰明、快樂、懂事的好孩子!
五、板書設計:
小兔請客
30+20=50(個)
50-10=40(個)
《小兔請客》教學反思
《小兔請客》是本冊教材加法計算教學的起始課,所以學生的興趣很重要。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創設具體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本節課通過創設“小兔請客”這個非常富有童趣的情境,引入對本節知識的學習。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貼近學生生活。學生置身于情境當中,大大的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學生自主,積極的去探索知識。
2、觀察情境圖,主動探索整十數加減法的算法。
學生看圖找出數學信息,圍繞相應的數學信息讓學生提出了求“一共有多少個果子”和“還剩下多少個果子”的加減法問題;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擺小棒和撥計數器,找到了情境圖與算式之間的聯系,自己根據算理探索多種算法。
3、合理的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
利用多媒體,把學生帶入到生活的情景中感知加減法的意義及他們之間的關系,同過這一演示,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讓學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擺一擺,然后用計數器撥一撥,幫助學生建立加減法的表象,體會了算法的多樣化。
但本節課中也存在著不足,比如在強調算法的多樣性時,對于算理和算法的講解中,只是簡單的做了講解,沒有要求學生來說;對學生個別地方的評價語言把握的不夠好,使個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使自己的教學工作做的鋼架出色。
《小兔請客》教學實錄
片段一
師:小朋友喜歡聽故事嗎?
生:喜歡。
師:今天老師就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請客》(板書:小兔請客)
在森林里,住著一只活潑可愛的小兔,它非常勤勞,自己種了一片果樹。經過它的精心培育到了秋天,果子終于成熟了。小兔決定請小猴、小松鼠、和小刺猬這幾位好朋友來嘗嘗它的果子。這一天小白兔早早就把果子準備好了。這時,好朋友小猴、小刺猬、小松鼠接二連三的都到了,小白兔一看來了好幾位朋友,擔心果子不夠吃,就又端來了一些果子,它邊走邊說:“朋友們,盡情的吃吧!”(師出示第一幅畫面)故事講到這,老師可要考考大家了,看這幅圖畫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1:小白兔先端來了3盤果子,又端來了2盤子果子
生2::每盤有10個果子
生3:小白兔先端來的果子是30個
生4:小白兔后端來的果子是20個
師:誰能用我們得到的這些數學信息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呢?
很多人:小白兔一共端來多少個果子?
師:小朋友真聰明一下子就提出來一個數學問題,
那要求“一共端來多少個果子”,怎樣列算式計算呢?
: 生1:20+30=:
生2:30+20=
師: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20+30等于50,我是想把小白兔后端來的果子和先端來的果子加在一起就是一共端來的果子。
師:你真棒。現在請小組內交流,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數呢?
(引導學生利用學具算出得數)
師:會算的學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來的,其他學生可用學具代替果子擺一擺。)
全班學生交流算法,
生1: 2個“10”加3個“10”是5個“10”,所以20+30=50;
生2: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先擺2捆小棒,再擺3捆小棒,合起來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生3:因為2+3=5,所以20+30=50;
生4:用數一數的方法10,20,30,40,50;
生5:在計數器十位上先撥2個珠子,再撥3個珠子,合起來5個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連續兩問的應用題的結構,學會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正確解答比較容易的含有連續兩個問題的實際問題。
2.引導學生連貫地思考問題,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
3.經歷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培養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目標分析:
在學生學會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的運算基礎上,初步接觸連續兩問的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連續性,為學生以后學習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做好準備。
教學重點:
掌握含有連續兩問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第一個問題的結果是第二個問題的一個條件。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嘗試補充缺少的條件或問題,再解答。
1.課件出示題目
(1)拍球比賽,小華拍了34個,小強比小華多拍9個,___________?
(2) 閱讀興趣小組有男生13人,___________,閱讀興趣小組一共有多少人?
2.認真審題,明確每道題需要補充的是條件還是問題。
3.你能將上面的題目補充完整嗎?
4.指名學生補充條件、問題,再解答。
(二)小結:要解決一個問題,至少需要兩個已知的條件。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一步計算解決的問題,讓學生明確要求的問題和已知條件的關系,為接下來學習解決連續兩問的應用題做知識上的準備。】
二、探究新課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自主理解題意。
(1)春暖花開,學校美術興趣小組的同學組織到郊外寫生,從圖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2)學生說說自己發現的數學信息。
2.嘗試提出問題
出示:美術興趣小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___________?
(1)學生審題,發現缺少問題。
(2)補充問題。
①男生有多少人?
②美術興趣小組一共有多少人?
【設計意圖:創設一種現實情境,從中提煉出要解決的數學問題,了解此類問題的結構,體會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深入探究,解決問題。
1.分析問題
(1)要解答第二個問題,需要什么已知條件?(女生和男生的人數)
(2)缺少的已知條件是什么,到哪里去找。
明確解決第二個問題時需要將第一個問題的結果作為第二個問題的一個條件。
2.解決問題
(1)先求男生人數,列式計算:14-5=9(人)
(2)再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數合起來,求出美術興趣小組的總人數。
列式計算:9+14=23(人)
(3)學生口答:男生有9人,美術興趣小組一共有23人。
3.檢驗結果
怎樣檢驗解答是否正確?(方法不唯一)
(1)所求得的男生9人是否比已知的女生少5人。
(2)共有的23人,減去男生的9人,剩下的女生是不是14人。
4.歸納小結
今天學習的連續兩個問題的實際問題,要先根據已知的兩個條件解決第一個問題,再把第一個問題的結果作為一個條件,和另一個有聯系的已知條件結合起來,解決出第二個問題。
【設計意圖:連續兩問的實際問題是由兩個相關聯的用一步計算解決的問題構成的,教學例題時,出現兩個條件后,分次呈現兩個問題,指導學生認真審題,通過思考、交流、匯報的方式,弄清解決問題的先后順序,培養學生連貫性地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練習提升
(一) 完成教材第32頁做一做。(課件出示)
1.分析問題,找出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
2.解決第一個問題,列式計算:33+4=37(人)
3.學生討論解決第二個問題:把第一個問題的結果作為另一個條件。
列式計算:33+37=70(人)
4.檢驗結果:把自己檢驗的過程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5.學生口答問題。
(二)完成教材第33頁練習六的第1題。
1.學生審題,找出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
2.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列式計算。
3.學生討論解決第二個問題,列式計算。
4.引導學生檢驗結果并口答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進一步鞏固并掌握解決連續兩問的問題的解題方法,練習中引導學生學會檢驗結果,培養學生主動檢查的好習慣。】
四、課堂小結
(一)學生回顧。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
(二)教師小結:這節課學習的是含有連續兩個問題的實際問題,解答第二個問題時需要把第一個問題解答的結果作為第二個問題的一個條件。做題時要先讀懂題目,再認真解答。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