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07
這是比的意義教學片段設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比的意義教學片段設計第 1 篇
設計說明
1、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切實可行的,對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起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本設計通過讓學生找玩具汽車數量與小人書數量之間存在的比例關系和列舉比例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得到激發,思維得到拓展。
2、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本設計以扶代講,巧妙地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但能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而且能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合作能力及歸納能力得到提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介紹“物物交換”的背景知識。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于最早出現物質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物物交換”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如用一只羊換一把斧頭。我們今天所學的數學知識就從“物物交換”開始。
2、呈現問題。
同學們算一算,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多少本小人書?
設計意圖:通過“物物交換”,激發學生的興趣,接著呈現“玩具汽車換小人書”這一情境并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為探究新知奠定基礎。
⊙嘗試解決,體會聯系
1、想一想。
師:同學們算一算,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多少本小人書?把你的想法記錄在本上。
2、說一說。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體會在“物物交換”的過程中,玩具汽車的數量與小人書的數量之間存在的關系。
預設
方法一14÷4=3。5,3。5×10=35(本)。
方法二10÷2=5,14÷2=7,5×7=35(本)。
方法三4個玩具汽車=10本小人書,14÷4=3……2,2個玩具汽車=5本小人書,10×3+5=35(本)。
方法四4個玩具汽車=10本小人書,8個玩具汽車=20本小人書,12個玩具汽車=30本小人書,2個玩具汽車=5本小人書,12+2=14(個),30+5=35(本)。
⊙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提出新的要求。
師:假設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x本小人書,你能嘗試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嗎?
2、學生嘗試列式。
預設
方法一4∶10=14∶x。
方法二10∶4=x∶14。
方法三14∶4=x∶10。
方法四4∶14=10∶x。
3、交流匯報寫出比例的主要依據。
4、學生獨立解比例。
5、匯報結果。
預設
生1:根據在比例里,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可以把這個比例轉化成4x=10×14。
生2:我是這樣計算的:
4∶10=14∶x
解:4x=140
x=35
6、出示課堂活動卡,組織學生先和同伴交流,再獨立解決。
(師巡視,適時指導)
7、驗算:把求出的結果代入比例驗算一下,看等式是否成立。
(學生自主驗算)
8、教師小結。
解比例的關鍵是根據“內項的積等于外項的'積”寫成等式,再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設計意圖:將解比例的學習融入到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獨立解決,然后組織學生匯報自己的解法,這樣學生對新知識就會更加理解。
比的意義教學片段設計第 2 篇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感受并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會計算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并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二)能力訓練點①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②在實際應用中感受數學、親近數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③辯證唯物主義的初步滲透
教學重點 比例尺的應用。
教學難點 比例尺的實際意義。
教學過程
一、設置教學情境,感受比例尺
(一)畫畫比比
1、 估計黑板的長和寬:教室前的這塊黑板同學們熟悉嗎?
請你估計一下黑板的長和寬。
2、 丈量黑板的長和寬:(板書:黑板實際長3.5米,寬1.5米)
3、 畫黑板:你能照樣子把黑板畫在本子上嗎?(師巡視)
4、 質疑:這么大的黑板,為什么能畫在這么小的一張紙上呢?(長和寬按一定的比例縮小了。)
5、挑兩個黑板圖(一個畫得不像一個畫得較像)出示:
a) 評價:①誰畫得更像一點?
②分析圖A畫得不像原因可能是什么?(長和寬縮小的比例不一樣。)
b) 師生合作,算一下長和寬分別縮小了多少倍?得數保留整數。(屏幕顯示)
圖上長7厘米,長縮小:350÷7=50 圖上長5厘米,長縮小:350÷5=70
寬1.5厘米,寬縮小:150÷1.5=100 寬2.5厘米,寬縮小:150÷2.5=60
c) 點撥:從上面計算結果來看圖A長和寬縮小的比例差距較大(即比例失調),所以看上去畫得不像;而圖B長和寬縮小的比例接近,所以看上去畫得較像。
(二)再畫再比
1、想一想怎樣畫得更像?(長和寬縮小的比例要保持相同。)
2、課件展示準確的平面圖:
3、請你幫老師算算長和寬分別縮小多少倍?
圖上長3.5厘米縮小:350÷3.5=100 寬1.5厘米縮小:150÷1.5=100
4、小結:當長和寬縮小的倍數相同時,黑板的平面圖就十分逼真!由此可見,為了能反映真實的情況,畫圖時必須要有個統一的標準,這個統一的標準就是比例尺。(板書:比例尺)
二、結合實際,理解比例尺
(一)說一說
①講授:課件中的長方形是按縮小100倍來畫的,我們就說這幅圖的比例尺是1﹕100。
②誰來說說比例尺1﹕100表示什么?(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一百分之一;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一百倍;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100厘米等等)。
③圖A、圖B長和寬比例尺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小結:一幅圖一般只有一個比例尺,當長和寬的比例尺不一樣時,所畫黑板就會失真。
④用自己話說說什么叫做比例尺?怎樣計算比例尺?
小結: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通常寫成前項是1的比。
(二)算一算
①下圖是我校附近的平面圖(屏幕同時顯示),新華五村菜場距我校直線距離約300米,可在這幅圖上只畫了3厘米,這幅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評講:你是如何算得?結果是多少?(1﹕10000)要注意些什么?
②從1﹕10000這一比例尺上,你能獲取那些信息?
板書: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一萬分之一;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一萬倍;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10000厘米等等。
三、聯系實際,應用比例尺
(一)求圖上距離
1、還是在這幅圖上,現在要標上區委,估計一下我校離區委直線距離有多遠?(400米)你看在這幅圖上要畫多長?
①獨立思考,試試看,如感覺有困難小組內小聲討論。
②評講:你是怎么想的?還可以怎么算?你覺得要注意些什么?
方法一:400米=40000厘米 方法二:400米=40000厘米
40000÷10000=4(厘米) 40000×1/10000=4(厘米)
方法三:10000厘米=100米 方法四:用比例解(略)等等
400 ÷100=4(厘米)
小結:求圖上距離可以用乘法計算,也可以用除法計算,關鍵是理解的角度不一樣。
③如何畫?自己畫畫看。(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常規去畫,注意方向。)
2、練一練:
區委東北是我區鬧市區——十村,已知區委和十村實際距離是2.5千米,在這圖上應畫多長?如何畫?自己畫畫看。(課件演示)
3、畫一畫:
①請準確地畫出教室前黑板的平面圖。(怎樣畫才算準確?)
②評講:你是如何畫的?方法一:自己定一個比例尺算出圖上長和寬然后畫;方法二:在原有圖上以長的比例尺為比例畫出寬;方法三:在原有圖上以寬的比例尺為比例畫出長。
(二)求實際距離
1、 西廠門在區委的東南面,(課件演示)量得圖上距離是9厘米,如何算實際距離?有幾種算法?
①獨立思考;②合作交流;③講評算理。(略)
2、練習:南鋼賓館在區委西南(課件演示)量得圖上距離是18厘米,如何算實際距離?
(三)新課延伸
1、 南京距大廠40千米,畫在這幅圖上要畫多少厘米?
①獨立列式計算(400厘米)。
②要畫400厘米,你有何感覺?(太長畫不下)
③畫不下怎么辦?(調整比例尺)
④說說你的調整方案?
2、請拿出標有南京上海的地圖,找出比例尺并說說意義。
①同座位間合作算出實際距離。
②一輛汽車從南京早上9﹕00從南京出發趕往上海,要趕下午2﹕00的飛機,如果車速是每小時80千米,問能否趕及?為什么?
2、五一長假是旅游的黃金季節,請同學們采訪一下聽課的老師,最向往哪個大城市,然后根據地圖幫老師算出實際距離,再告訴被采訪的老師。
四、課堂總結,回顧比例尺(略)
比的意義教學片段設計第 3 篇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比例尺,學會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2.使學生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里的應用,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比例尺。
教學難點: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提問:什么是比例尺,
2.出示一些數據比例尺,讓學生說一說比例尺前項、后項的倍數關系和比例尺的實際含義。
3.說明:利用比例尺,可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節課就學習比例尺的應用。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5。
出示例5,讀題。提問:題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按照比例尺的意義,你能解答嗎?讓學生自己討論并進行解答,通過巡視看一看不同的解法。指名口答解題過程,老師板書。其間結合說明設未知數x的單位與圖上距離的單位統一,用厘米,解題后再化成米數。提問:用不同方法解答這道題的過程是怎樣的?指出;已知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可以按照實際距離與圖上距離的倍數關系來解答,也可以按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比例尺列出比例,用解比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結果。
2.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要注意什么問題?
3.教學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讀題。提問;題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你能自己解答嗎,讓學生自己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學生口答解題過程,老師板書。用比例解的指名學生說一說根據什么列比例的,應該設誰為x。指出:已知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可以把實際距離縮小相應的倍數,也可以按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比例尺列出比例,再解比例求出結果.
4.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扳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說怎樣想的,解答時還要注意什么。
5.做練習七第4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然后口答,老師板書。
6.做練習七第5題。
學生完成在練習本上。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到了些什么?
四、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七第6、8題。
家庭作業:練習七第7題。
比的意義教學片段設計第 4 篇教學目標:進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鞏固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并能應用按比例分配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在連比中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與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連比(三部分比)的意義與分數應用題的關系
教學關鍵:理解連比(三部分比)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你可以想到什么?
(1)某班男、女生人數比是5∶4;
(2)柳樹、楊樹棵數比是1∶6;
(3)科技書和故事書比是5∶4。
2、練習:
(1)學校有故事書80本,故事書和科技書的本數之比是2∶3,科技書有多少本?
(2)改編1題中的故事書80本為科技書有80本。
分析:每題有多種不同的解法,想想你能列出幾種不同的解法?
二、新授
1、出示例2:一種混凝土,由水泥、沙子和石子按2∶3∶5拌制而成。要配制這種混凝土6000千克,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1)想:2∶3∶5叫做水泥、沙子和石子這三種量的連比。意思是這種混凝土里水泥占2份,沙子占3份,石子占5份。
(2)學生嘗試解答。
(3)反饋、講評。
2、試一試:一種青銅,內含銅88份,錫10份,鋅2份。要煉制這種青銅400噸,需要銅、錫、鋅各多少噸?
3、補充: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24厘米,長、寬、高的比是3∶2∶1,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三、練一練。P64。
四、課堂小結。
這堂課與上堂課有什么不同嗎?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本》第28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