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05
這是比的意義教學,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比的意義教學第 1 篇
教學目標:
?、抛寣W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并掌握比同除法、分數的關系,掌握求比值的方法,會正確求比值。
?、谱寣W生經歷比的概念的抽象過程,探索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⑶讓學生在經歷用比描述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比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比較引人,揭示課題
1.板書:認識比。看到比你想到了什么?關于比,你還想知道什么?
2.課件呈現例1。
媽媽早晨準備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
3. 可以怎樣比較數量間的關系?
學生:3-2=1(杯),果汁比牛奶少了1杯,也就是牛奶比果汁多了一杯。
學生:2÷3=2/3,表示果汁的杯數是牛奶的2/3;
3÷2=3/2,表示牛奶的杯數是果汁的2/3。
教師小結:可以用除法和分數表示2和3之間的倍數關系,像這樣用除法比較得到的關系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方法來表示——比。
二、利用情境,認識比
1.教師示范初次認識比。
像剛才的2÷3=2/3這個算式表示果汁的杯數是牛奶的2/3,用比表示可以這樣說:果汁和牛奶的杯數比是2比3。
這里的2是指——(果汁的杯數),3是指——(牛奶的杯數),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成是2比3。
2.同伴交流,再認識比。
同桌交流:說說牛奶和果汁的杯數比。
3.自學課本,繼續認識比。
自學課本,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是比號,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叫做比的后項。
分別說說2∶3和3∶2中的前項和后項。
小結:順序不同,比也不同,表示的意義也不同。
4.練一練:課件出示。
5.利用試一試,進一步認識比。
課件出示試一試。
一種洗潔液,加進不同數量的水后,可以清洗不同的物品。下圖表示在配制不同濃度的溶液時洗潔液與水的比。(藍色部分表示洗潔液,白色部分表示加進的水)還可以怎樣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6.出示例2,認識不同量的比。
例2 走一段900米長的山路,小軍用了15分,小偉用了20分。分別算出他們的速度,填入下表。
填表;交流求速度的方法,例如小軍的速度:900÷15=60米/分;轉換:除法可以用比表示,例如:小軍走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900∶15,所得的結果60叫做比值。
7.概括比的意義。
回顧、觀察板書,引導學生概括比的意義: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8.練習:求比值(明確比值可以是小數、分數和整數)
9.完成試一試,認識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
試一試:3∶5 =( )÷( )=( )/( )
填空;說說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分別相當于除法算式或分數中的什么?
注意:比的后項不能是0。區別體育比賽中的比與課堂上所學比的不同。
比的分數形式:例如,2∶3除了寫成這種形式以外,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的比:3/2。
三、鞏固練習,內化知識
1.完成練一練1~3。
自主完成練一練1~3,班級交流矯正。
2.欣賞黃金比。(課件演示)
3.讀一讀:生活中的比,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
四、全課總結,合理拓展
我們對比的.認識才剛剛開始,課后我們可以查資料、上網,去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反思
《比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節課的重點是對比的意義的理解,是學生初次接觸比的知識的第一個內容。能否透徹理解比的意義,對于比其他知識的學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自
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應當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背景,書本數學只是生活數學的一種提取、概括和應用。在本節課教學時我首先采用開門見山的方式揭示課題,讓學生通過對已有知識與經驗的回顧,使學生認識到用減法可以表示兩個數量的相差關系,用分數或除法可以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而比又是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又一種數學方法。這樣的設計激起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從而提煉了比這個概念,實現概念的內化。
2.注重知識的自主建構。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較多,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比的意義,還要學會比的讀寫、比各部分的名稱、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除法和分數之間的關系等,這么多的內容,如果全部由老師教給學生,就會顯得多、雜,并且枯燥。在教學比各部分名稱,求比值時采用自學為主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這樣既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拓展課堂的寬度,同時也使教學重點得到強化。
比的意義教學第 2 篇(一)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比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呈現例2)
1、 想一想,我們怎樣求兩人的速度?
2、 學生計算答案,匯報填表。
3、明確:因為速度=路程÷時間,速度實際上表示了路程與時間的關系。我們也可以用比來表示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出示:小軍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時間。)
4、你能用比來表示小偉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嗎?(出示:小偉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比是900∶20)
(二)理解比的意義
1、剛才我們已經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細觀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覺得比與什么有關?兩個數的比表示什么呢?(板書:兩個數的比 兩個數相除)
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再引導:例1中的比表示兩個數的倍數關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時間,不管是例1、例2還是練習中的比都表示兩個數相除。所以兩個數的比到底表示兩個數的什么關系?(板書:一種相除關系)
設計意圖:
例2通過教學兩個不同類量的比,使學生進一步完善對比的認識。一方面通過題中的填表,使學生初步體會到速度是路程與時間比較的結果,再通過用比表示這一關系重點啟發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在描述比的意義時重點強調了比與除法的關系,在通過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互說,共同領悟中使學生對比的意義有一個本質的理解。
(三)認識“比值”、及與“比”的區別:
1、在900∶15這個比中,比的前項是幾?后項是幾?比的前項除以后項的商是幾?我們把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算算900∶15這個比的比值是幾?
2、想一想,900∶20這個比的比值是多少?這兩個比值60、45也就表示什么?
3、 你能說出例1中的各個比的比值分別是多少嗎?
4、 討論:同學們覺得比與比值的區別在哪里?
(比表示兩個數相除的一種關系,由前項、比號、后項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比值是一個數,可以是分數、小數或整數。)
設計意圖:
比與比值是互相聯系而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在學生初步認識比值后就對這兩個概念進行比較既有利于學生對兩個概念的的理解和掌握,又為后繼教學區分兩種容易混淆的題型“化簡比”和“求比值”奠定了基礎。
比的意義教學第 3 篇教學目標:
1. 理解比的意義,知道比是表示兩個數之間的一種關系。
2. 會讀比、寫比、知道比的各個部分名稱。
3. 滲透“變與不變”的函數思想。
教學重點:理解比的意義,知道比是表示兩個數之間的一種關系。
教學難點:溝通比與倍數、分數(百分數)、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過程:
一、初步理解比是一種關系
1、引入比。
(1) 問題:一個摸球游戲,在盒子里要放黃球和紅球兩種球,要求黃球和
紅球按4比1,應該怎么放?
方案1:黃球4個,紅球1個。
方案2:黃球8個,紅球2個。
討論:8個對2個應該是8:2,為什么也可以說成4:1,你能說明理由嗎?
學生獨立思考。交流:1個看作1份,4個就是4份,2個紅球也可以看作1份,黃球有這樣的4份,所以是4:1。黃球個數是紅球個數的4倍。方案3:紅球12個、白球3個;紅球16個、白球4個;。。。。。。
討論:為什么這些方法都是4:1?
(2) 紅球和黃球的比呢?
?。?) 小結:黃球個數除以紅球個數等于4,黃球除以紅球等于1/4。兩個
數的比其實就是兩個數相除,4:1就是4除以1,1:4就是1除以4。
2、認識比的各個部分的名稱。
中間象冒號的叫做“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后面叫做比的“后項”。
二、進一步認識比的意義
1、出示羊毛衫圖。
?。?) 討論:從這個2:3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交流:兔毛是羊毛的2/3;羊毛是兔毛的1.5倍;兔毛是這件衣服的2/5。羊毛是這件衣服的3/5?
?。?)2:3是羊毛和兔毛的比,那么,3:2是誰和誰的比?
2、出示新生兒圖。
(1)討論:這里的1:4是什么意思?
交流:1:4是指新生兒的頭長是身長的1/4,身長是頭長的4倍。
?。?) 如果新生兒的頭長是10厘米,那么身長是多少?頭長是15厘米呢?
新生兒的頭長是1米呢?
說明新生兒的頭長是有一定范圍的。一般新生兒的身高在40到60之間。
(3) 討論:(指名以為學生)這位學生的頭長與身長的比是:4嗎?那么
你估計大概是多呢?也就是說這個1:4是特指新生兒的。
3、舉例。
三、完善比的意義
1、出示:我坐飛機從杭州出發到成都,飛行的路程大約上1800千米,大約飛行了3小時。
(1)你看出了什么?
交流:飛機飛行的速度是1800÷3=600千米/小時。
1800:3,這是路程和時間的比。
?。?)我們以前學的路程除以時間等于速度,其實就是路程和時間的比,結果就是速度。我們稱它為“比值”,這里的600千米就是這個比的比值。
2、出示:嘉興的特產是五方齋的粽子,花20元可以買4個。
討論:你看到比了嗎?
交流:總價和單價的比是20:4=5元/個。這里的比值就是單價。
四、總結提升
1、 總結
(1) 今天我們研究了什么?說說什么是比?
?。?) 比和我們以前學習的很多知識有聯系,你能說說嗎?
2、 應用。(機動)
?。?) 出示:地球儲水量中,淡水與海水的比是4:141。
從杭州坐火車到成都,路程約是2480千米,需要行駛41小時。
今年流行16:9的寬頻數字電視。
最新統計顯示:我們在新生的嬰兒中,男女人數的比約為119:100。
?。?)說說你看懂了什么意思?
比的意義教學第 4 篇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例1、例2教學認識比的意義。認識比時,主要利用學生對兩個數量之間關系的已有認識,先引導學生分別認識同類量的比(例1)和不同類量的比(例2),并逐步抽象出比的意義。進而引導學生根據比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主動探索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自我完善認知結構。在例1、例2隨后的“試一試”、“練一練”中,教材都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嘗試的機會,嘗試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進一步感受比的意義,并主動探索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
練習十三中的5個練習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比的意義、比值以及相關知識間的聯系進行了合理操練,且形式多樣,目的明確。
可以看出教材這樣有序的編排、呈現內容,不僅有利于學生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合適的聯系,而且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活動,并在活動中全面準確的理解比的意義,構建起對比、除法、分數三者之間完整的認知結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
2、使學生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關系的過程,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會把比改寫成分數的形式。
3、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重點:理解比的意義
難點: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今天這節課,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比”的知識。(板書:比)關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學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學了“比”有什么用?數學上的“比”與生活中的“比”一樣嗎?……)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引發:對,生活中也有“比”,比如一場足球賽的比分是2∶0,它與數學上的“比”一樣嗎?老師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自己來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好嗎?
設計意圖:
開門見山式的揭示課題顯的簡潔明確,導入通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相關議論,引導學生產生了解比、認識比的心理需求,為本課的學習對象創設一個良好的研究氛圍。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