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9
這是計算工具的認識教學后記,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計算工具的認識教學后記第 1 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在觀察和活動中認識常用的計算工具和使用方法。
2.學習用計算器進行運算。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過程與方法
開展各種形式的數學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投入課堂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計算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中的作用,體會到人們為了方便在計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
2、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展的簡單歷史,展示人類偉大的創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創造源于需要,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欲望。
教學重點:
介紹數字鍵和運算鍵。
教學難點:
鍵盤操作與顯示的關系。
教學準備:
算盤、計算器、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制造沖突,引入課題
1、出示口算題,要求30秒鐘內完成。
3×2 14+6 36÷3 15×6 210÷21 1354×367
2、師:1354×367這么大的數計算,要在30秒內算完,你們感到怎樣呢?
3、引入計算器,揭示課題: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演繹文化,了解計算工具的發展
同學們知道計算器是怎樣演變而來的呢?說說你們課前已收集到了哪些資料?
1、介紹遠古時代的計數方法。
(1)多媒體出示: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人們出去打獵要數一數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來時要數一數捕獲了多少只野獸,都要借助實物來計數。例如捕獲了一只野獸就放一顆石子,出去了幾人就在繩子上打幾個結。就這樣,人類在勞動中建立了一一對應的計數方法,而石子、結繩、木棒、手指、刻痕。就是人類最初用來計數和計算的工具。
現在你們覺得擺石子、結繩等計數方法怎么?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這些計數方法的基礎上,又發明了一種新的計算工具“算籌”,算籌是什么?(圖,是一種像筷子一樣的小棒)用它作工具進行計算的方法叫“籌算”。
(2)對于算籌,你們想了解些什么?
首先來猜猜看,古人是怎樣用算籌擺1、2、3、4、5的?
那6怎么擺呢?動動腦筋拿小棒擺擺看。
據古書上記載,上面的這根表示5,下面的一根表示1。
這樣7、8、9也就好理解了。(屏幕直接出示)
那怎樣來表示更大的數呢?比如23又怎樣表示呢?
這么多擺法你們覺得哪種擺法最清楚?
仔細觀察,你們有什么發現?
其實,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劉徽就是擺放算籌來計算的。(圖)那你們覺得算籌這種計算工具怎么樣?
是的,于是慢慢地人們就用算盤取代了算籌。
(學生在創造交流中了解算籌,兩次創造讓學生體驗創造的喜悅,感受我國古老的文明。)
3、小組合作,研究算盤的認識
幾百年來,算盤在中國流傳相當廣泛。就是在當代,算盤仍以它特有的功能,與現代的計算器并肩作戰。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
小組研究,集體匯報:
①珠算是中國古代數學繼籌算之后的又一項重大發明。現在,世界各國學術界一致公認,算盤是中國發明的,中國是珠算的故鄉。不僅如此,即使是在美國、日本等高度現代化的國家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學習使用算盤,并把珠算列入小學課程。
②這里還有一個小插曲:一次,一個中國代表團訪問前西德某學校,主人請客人們參觀完現代化的電子計算機之后,又指著一幅掛圖說:“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計算器。”代表團成員一看,竟是中國的算盤。
③中國乃至世界的算盤,收藏在天津歷史博物館內。它是清朝末年天津沽衣街算盤作坊制造的,距今已有一二百年的歷史。它的長度是按天津達仁堂藥店的柜臺設計的,為306厘米,寬則為26厘米,共有117檔。營業忙時,五六個店員可以同時在大算盤上算賬。
④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化學家李約瑟博士曾致力于《中國科學技術史》的研究,待他全面地考察了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之后,以贊美的口氣說:現在流行于世的算盤,是中國人發明的,它可以跟中國的四大發明相提并論,完全可以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在算盤上撥一撥。4、9、10、23、50、100、378
寫出算盤上的數(24頁)。
三、操作交流,認識計算器的功能
(1)學生相互介紹,認識各種按鍵的名稱和作用。
(2)在操作中掌握計算器的計算方法
①計算138+489,掌握常規計算方法。
②計算762.32—0.89,32010—8925,436.8÷0.75,13.6×2.7÷0.75,
四、再次體驗,總結提升
①太平洋的面積是17967.9萬平方千米,大西洋的面積是9336萬平方米,印度洋的面積是7491.7萬平方千米,北冰洋的面積是1310萬平方千米,問:四大洋的面積一共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②即將投入施工的崇海大橋,全橋長3042米,預計投資約6,0000,0000元。問:每米投資約多少元?(得數保留整數)
五、課堂總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來一起學習了計算工具的發展過程,認識了一些計算工具,你有什么想法?
六、板書設計
計算工具的認識
算盤:在算盤上撥一撥。4、9、10、23、50、100、378
計算器:計算762.32—0.89,32010—8925,436.8÷0.75,13.6×2.7÷0.75,
計算工具的認識教學后記第 2 篇[教學目的與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處理的工具。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哪些是信息、信息處理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現在,請同學們一起觀察老師,說說老師有什么特征?學生討論回答(老師的發型、衣服的顏色,臉型、姿勢等等特征)。同學們看著老師就能獲得這么多的關于老師的信息,其實老師就是由許多許多的信息組成的。可見,信息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個什么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第1課 信息和信息處理工具)
二、新授
1.身邊的信息
每天我們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可以獲得大量對我們有用的消息。我們把這些對我們有用的消息我們就把它叫做信息。(板書:信息是指對人們有用的消息)如經濟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場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們用眼睛看我們桌子上的書,可以看到書本的顏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獲得書本質地的信息,用鼻子聞聞可以獲得書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顯微鏡還可以看到書本紙張中的微觀世界。(請學生列舉信息的例子)。
一個人的表情,可以傳遞內心的喜怒哀樂;電話可以傳遞我們的聲音,表達各種感情;交通燈的燈光傳遞著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報紙、廣播、電視隨時隨地都傳遞著各種信息。(列舉信息傳遞的例子)
師:我們生活在充滿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獲取和傳遞信息。
2.信息與人類
信息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信息。信息已經是一種對人類有用的資源,人類充分獲取和利用信息改變生活。舉例:人們依據對食物營養成分的信息和人體對人體需要營養信息的分析確定飲食結構;根據對氣象云圖的分析來預測未來的天氣情況;根據對學校同學愛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確定學校應該開設什么樣的興趣小組;根據對班上同學的期中考試試卷的信息進行收集整理確定因該在什么類型題目上應該重點復習……(學生舉例)
可見信息對我們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學會獲取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遞信息,已經成為現代人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這樣才能適應今天這樣的生活。
3.信息處理
人類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獲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耳朵聽、用舌頭嘗;另外我們還可以借助各種工具獲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遠鏡我們可以看得更遠,用顯微鏡可以觀察微觀世界。
計算工具的認識教學后記第 3 篇計算工具的認識是新教材新增的一節內容,自認為是我上的比較成功的一節課。做得比較好的地方具體表現在:
首先、課前談話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是這樣說的:“今天陽光燦爛,老師心里特別高興。”“你們呢?”有的學生說:“我猜今天要學習新知識,我很高興。”有的學生說:“老師今天拿了個大算盤和計算器,心里感到很新穎。”還有的學生說:“老師今天穿的衣服很漂亮。”“前幾天由于連續下雨,天氣陰沉沉的,久違了的太陽公公今天也出來了,為我們的學習新知識助威,今天咱就比一比看誰的學習效率最高,好嗎?”我接著說。短短的兩分鐘,學生的學習興趣馬上被調動了起來。今天我深切體會到了語言的魅力。
其次、教學設計層次性強。由你知道哪些計算工具導入。學生回答得比我預想的精彩。有算盤、計算器、電腦,還有個孩子說手機。看來孩子們很聰明,還知道手機上也有計算器。我接著問:“你在哪兒見過算盤?”農村的小賣部里、鄉下的診所里。能說來的孩子都是善于觀察生活的孩子,我及時表揚他們。第二層次介紹算盤。我沒有直接介紹算盤,而是請見過和在幼兒園學過算盤的孩子介紹。有了大概的認識后,我說了幾個數請學生撥。熟悉算盤后,進行第三層次,介紹計算器。把你知道的鍵介紹給同學們,重點的鍵進行逐一練習。
第三、讓孩子們在“玩”中學。這節課由于學生帶有計算器,我在教學時,邊介紹邊讓學生操作,學生很喜歡這種學習方式。
計算工具的認識教學后記第 4 篇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工具。
2、能正確地選擇和使用常見的工具,用時注意安全。
3、體驗和初步認識工具能給人們的生活和活動帶來方便。
活動準備:
1、五籃混在一起的綠豆和米,五籃小米、五個飲料瓶,五個裝著棉球的小口瓶子,五個掉了螺絲的玩具。
2、鑷子、起子、篩子、漏斗等工具。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引導幼兒回憶相關生活經驗:怎樣打開密封的紙箱。
2、教師使用小刀打開了箱子,幼兒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二)發現問題,大膽猜想。
1、激發幼兒大膽猜想里面裝的是什么?
2、教師從箱子里取出一系列材料。
3、教師借助圖片介紹分離的任務。
(三)幼兒分小組第一次自由選擇完成任務,徒手操作。
1、師:時間到,你們成功了嗎?
2、教師提出問題。師:為什么我們沒能完成任務?
(四)引入工具,鼓勵幼兒大膽猜想,自由講述。
1、師:有沒有什么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能比較容易地完成這些任務呢?
2、教師出示介紹工具:你想用什么工具完成什么任務?
(漏斗、篩子、鑷子、起子、塑料小簍子)
3、幼兒猜想工具匹配。
(三)第二次操作體驗,驗證猜想。
1、幼兒分組選擇工具操作。
2、請幼兒交流使用工具的情況。
(四)幼兒再次操作,嘗試使用不同的工具。
(六)延伸活動
師:工具的用處可真多呀!我這里還有一些生活中的工具,請你們看一看,猜一猜,它們能幫助我們干什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