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9
這是五年級下冊數學通分教學,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通分》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還是學生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在學習本節課的時候,學生需要的知識儲備有三點:
1、會求兩個數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會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分數改寫成指定分母的分數
3、會比較同分母分數以及同分子分數的大小。
由于本節是暑假過后的第一節課,從知識上看,學生對上述內容遺忘的比較多,所以在學習新課之前,應該先拿出來一節課,專門復習上面內容,有了這些知識儲備,學生才能學習通分。
一、 充分利用知識的遷移理解通分的含義
有了前面知識的復習,學生回憶起分數大小比較的兩種方法,然后開門見山,直接出示例題:你會比較3/7和2/5的大小嗎?
先引領學生觀察: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如何比較大?。客ㄟ^討論,學生總結了三種比較大小的方法:
1、化成同分母分數比大小
2、化成同分子分數比大小
3、化成小數比大小
共同之處:把新知識轉化成學過的就知識來解決問題。然后讓學生討論,選擇適當的方法比大小,指定學生分別板書。找出各種方法的優點和缺點,同時,在這個環節里,明確通分的含義:
轉化
異分母分數 同分母分數
大小不變
然后讓學生閱讀課本,理解通分的含義,理解公分母的概念。
二、 嘗試例題,總結方法
理解了通分的含義,出示例題:你能把3/4和5/6通分嗎?
新學一個概念,老師應該讓學生強化理解,所以,先讓學生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求把這兩個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要轉化成同分母分數,第一步要做什么,自然而言地就是找公分母。讓誰做公分母,學生說了兩個答案:一個是兩個分母的乘積24,一個是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在這里,嘗試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數做公分母,告訴學生,方法都對。由于學生是第一次寫通分的格式,所以,各種出現的可能都有,包括書寫格式不正確的,不完整的,都允許出現,然后指定書寫完整的同學板書,給大家做示范。
僅僅一個例題,是總結不了通分的過程的,再次,老師又補充了三個例題,分別是分母為互質關系、倍數關系、一般關系的。讓學生嘗試通分,并板書,暴露所有的問題,比如一般關系的部分學生都用它們的乘積做公分母,重點讓學生區別,得出結論:用最小公倍數做公分母起算起來比較簡單。通過幾個例題,師生一起總結通分的方法:
1、找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2、轉化成同分母分數
3、依據分數的基本性質
縱觀這節課,感覺在通分的概念的理解上,處理的比較好,但是學生嘗試通分的過程中,錯誤暴露的還不是很多,應該多出幾組,通過讓學生計算,發現用最小公倍數做公分母比用乘積做公分母簡單。下次注意.
“通分”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通分的意義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它是分數基本性質的一種應用,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為后面學習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奠定基礎,是比較重要和實用的知識。
《通分》教學反思
通分的方法其實不難,關鍵是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通分和通分的方法,為此我將通分與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探討兩個異分母分數的大小的活動,在比較歸納的基礎上理解通分的目的。我設計的教學過程如下:
1、每人寫一個自己喜歡的分數。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兩個異分母分數。
2、觀察一下,它們有什么特點?同桌可以自由討論。
3、你們知道它們的大小嗎?你準備怎么比?你們有幾種不同的.方法。(分組討論學習)
4、請大家上臺演示交流各自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出通分的概念。
結果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們居然找到了多種方法比較這兩個分數。(化小數的方法進行比較、化成同分母分數再進行比較、剪兩個相同的圓,分別用陰影表示著兩個分數,再觀察比較大小、畫線段圖的方法比較)。
接下來的“如何通分,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是在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爭論辯解的氛圍中明確的,課堂上讓學生大膽猜測,大膽設想,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歸納。效果不錯。因此,我想:如果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經常注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當學生的思維受阻時,教師適時點撥,當學生的思維遇卡時,教師巧妙催化,這樣會使學生在題中數量間自由地順逆回環,導致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形成,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本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
1、充分預設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方法。
2、給足學生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一、 主要優點如下:
1.對于通分的本質(統一分數單位)踩得準。分數作為數概念家族的一員,其大小比較也與自然數、小數的大小比較有相似之處,自然數和小數進行大小比較實質上是在比較分數單位。而通分的本質是需要把異分母分數統一成同分母分數,即統一分數單位。這就是教材內容隱含的內容。而本課從復習引入以及教學同分母和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時就一直在切入分數單位概念,以為教學異分母分數比較大學做鋪墊,特別是在揭示通分概念時,讓學生通過數形結合在圖上進行通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通分概念以及通分的本質。
2.滲透數學思想、培養自學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是為了不教。我認為,在數學教學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是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本節課教學中,我把教學中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作為一個教學目標,并較好地完成了這一目標。學習分數比較大小,不僅要掌握比較的方法,更要弄清楚比較大小過程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工具性學科,本課學習的通分,只是數學萬千概念之一,而本節課滲透的轉化知識,則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它不僅可以幫助解決更多的數學難題,還延伸到生活中,從而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實際問題。而本次課在課前談話(曹沖稱象)、教學過程以及課后總結中,一直在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策略幫助解決問題。
3.注重思維訓練,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提高思維能力。
思維訓練是數學教學的核心。數學教學一旦離開了這一核心,就背離了數學教學的本質。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以學生的思維訓練貫穿整堂課,讓學生在不斷的猜測、驗證、交流、總結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中學習知識、提高學習能力。例如:在創設問題情境后,我讓學生大膽猜測哪個分數比較大,繼而用自己的方法驗證,并對學生采用的各種有效策略給予肯定,充分展現學生的思維軌跡,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又如:在引導學生理解通分的概念時,我不急于向學生講解,而是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疑惑之處,讓學生在自學、交流中自己去發現通分的兩個基本條件,理解通分的意義。還比如:在總結通分的一般方法時,我讓學生嘗試通分后,再回憶通分時先想什么,在做什么?學生有了親身體驗,只需略加整理,就輕松地概括出通分的一般方法了。
二、本節課,優點很少,不足之處甚多,主要如下:
1.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體現得不夠。對于本次課的概念的行成過程,學生的感受不夠重,留給學生的空間和時間還比較少。因為課堂是因學生而精彩,課堂是因為老師而開放,而本節課,老師固然是主角,學生是配角,因為老師占據了課堂上很多時間,因為老師說了很多話,所以學生分配到的時間和表達的機會很少,這樣就間接的剝奪了學生的學習機會,也就剝奪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
2.沒有充分挖掘教材資源,運用教材的力度不夠。本節課的教材內容,實際上能幫助老師和學生理清教學的思路以及教法和學法,但是備課以及上課時,卻退而求其次,去尋找了大量資源來代替教材資源,只把教材當作了課堂練習的資料,花了時間和精力,但是卻事倍功半,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3.概念教學,需要注意概念的整體性,而不宜把概念肢解成若干段落,這樣反而不利于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在本次課中,老師引導學生把概念分成了若干所謂關鍵詞,其實數學課本上的概念是一個整體,少了任何一個詞語都會影響到通分概念的整體性,少了或者多了都會影響到對通分概念的理解。
4.對小學數學學科知識的系統性掌握得不夠熟悉。在本節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數學語言的錯誤,或者表達不完整,或者對前后知識的連貫性掌握得不夠透徹,或者語言不夠精煉等,都會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到學生學習的質量,而作為年輕教師,在這方面還有很多提升的空間,也應該有長遠的打算,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把整個小學數學知識系統學習一遍,以利于今后的教學工作。
5.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體現的不夠強。而這又恰好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策略,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數學,需要學生在活動中形成數學經驗,形成數學知識,這樣的知識也才可能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知識,而在這方面本次課體現的不夠,關鍵是老師還不能完全放手,還不充分信任學生,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活動并體驗,歸根結題是老師的教學觀念還沒有根本轉變,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中沒有走出來,這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逐步轉變觀念,修正自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逐步發展的教育教學形式。
總之,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有得有失,在多次摸爬滾打中逐步總結經驗教訓,把失誤降到最小、最少,那么教學就會逐步走向成功。
“通分”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通分的意義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它用的是分數的基本性質。通分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為后面學習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奠定基礎,是比較重要和實用的知識。我在教學時設計了如下環節引入新課。
1.每人寫一個自己喜歡的分數。生匯報,教師板書兩個。(選擇異分母分數3/4 5/7)。
2.觀察一下,它們有什么特點?
3.你們知道它們的大小嗎?你準備怎么比?你們有幾種不同的方法。各小組確定一種方法,開展討論研究,等一下分組匯報。
4.分組討論學習。
5.請大家上臺演示交流各自的方法。
接著,我讓同學們說一說上述幾種方法,哪一種更好?
然后就引出了通分這概念。
通分的方法其實不難,關鍵是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通分和通分的方法,為此我將通分與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探討兩個異分母分數的大小的活動,在比較歸納的基礎上理解通分的目的。
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凡是學生經過努力而探索出來的方法,都應該是有價值的,因為每一種算法都包含了學生的智慧。在這節課上,學生能用畫線段圖的方法直觀地表示出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應該說,對于分母較小的分數而言,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也便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但是,在教師肯定了學生的做法之后,學生都受到了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肯定會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選用這種方法,怎么辦?這是數學上典型的方法多樣化與方法最優化矛盾的集中體現,如何處理好這一問題?這時可以通過一組有結構的材料呈現給學生,出示一組分母比較大的異分母分數進行通分和大小比較,讓學生繼續研究,使學生在探索中體驗,原來的畫線段圖的方法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必須改變一下原來的方法。這樣,很自然地引導學生進行算法優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