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13
這是刻畫大鐵椎用了什么方法,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的】
1.理解人物形象,并落實重點字詞、翻譯。
2.通過文本背景,深入理解寫作目的。
【教學重點】
理解人物形象,并落實重點字詞、翻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天龍八部》結尾:在少林寺中,慕容博、慕容復父子與蕭遠山、蕭峰父子相遇,雙方欲血殺對方,此時掃地僧出現,先分別“殺死”慕容博與蕭遠山,并用高超醫術再次使兩人起死回生,摒棄戾氣的兩人,至此明白家國仇恨、生死離別都如夢境,方才放棄仇恨、大徹大悟,皈依佛門,不再過問世間恩怨。
——高手在民間
二.熟悉內容
1.自由朗讀全文。
2.個別朗讀,并思考。
PPT呈現:
A.文中提及人物有大鐵椎、陳子燦、宋將軍和高信之,其中,高信之和陳子燦都是宋將軍的徒弟,大鐵椎是宋將軍家的客人。介紹這幾人相遇的情況,使得作品更具真實感。
B.高信之也知曉武藝,曾經和陳子燦一起拜訪過宋將軍。多年后,陳子燦去河南探望兄長,和高信之在宋將軍家相遇。
C.宋將軍擅長武術,在大鐵椎要離去時,他盡力挽留,又想騎馬帶箭去助戰,但在大鐵椎奮力廝殺時,他兩腿發抖;大鐵椎的勇猛無敵正好對比反襯出宋將軍的不足。
D.文中表現大鐵椎的特點時,言辭含蓄,但是能從語言、行動、外表等各方面讓讀者體會人物豐富的性格特征。
討論各選項。
三.奇人“大鐵椎”
1.作為傳記中的傳奇,大鐵椎到底有哪些奇特之處?齊讀二三段,思考并討論。
A.武器奇特,并須臾不離身
B.動作迅若閃電
窗戶皆閉。
C.腰纏萬貫
2.自由朗讀四五段,你能找到這些奇特之處的原因嗎?
吾數擊殺響馬賊,奪其物,故仇我。久居,禍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決斗某所。
譯文:我曾屢次打殺攔路搶劫的強盜,奪取他們的財物,因此他們仇恨我。我若久留此地,禍患將延及到你身上。今晚半夜,強盜們正約我到某處決斗。
頃之,賊二十余騎四面集,步行負弓矢從者百許人。一賊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揮椎,賊應聲落馬,馬首裂。眾賊環而進,客奮椎左右擊,人馬仆地,殺三十許人。
譯文:一會兒,二十多個騎馬的強盜從四面擁集過來,徒步行走背著弓箭跟在后面的有一百多人。一個強盜提著刀縱馬沖向俠客,俠客大喊著揮舞起鐵椎,強盜應聲墜落馬下,馬頭也被砸得碎裂。那伙強盜向前包圍上來,客人奮力揮舞鐵椎左右猛擊,強盜們連人帶馬栽倒在地,三十多人被殺死。
3.這樣一個勇士為什么找上了宋將軍?
吾始聞汝名,以為豪,然皆不足用。
翻譯:我當初聽到你的大名時,把你當作英雄豪杰,然而你的武藝全不頂用。
名:姓名/名聲?
4.為什么大鐵椎認為宋將軍配不上豪杰的稱呼?
吾與將軍俱不敢問也。
5.從全文來看,作者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宋將軍形象?
在民間有相當大的號召力,然而能力有限,不能成大事的形象。
四.寫作目的
1.作者為什么塑造宋將軍這一人物形象呢?
鏈接——
魏禧論曰:子房得滄海君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鐵椎”其人與?天生異人,必有所用之。予讀陳同甫《中興遺傳》,豪俊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見功于世者,又何多也!豈天之生才,不必為人用與?抑用之有時與?子燦遇“大鐵椎”為壬寅歲,視其貌年當三十,然則大鐵椎今年四十耳。子燦又嘗見其寫市物帖子,甚工楷書也。
相關注釋:
(1)“子房”三句:謂大鐵推與漢張良所得力士為一類人。子房,張良,字子房。秦滅韓,張良欲為韓復仇,曾“東見滄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始皇于博浪沙,中副車。(參看《史記·留侯世家》)
(2)陳同甫:南宋陳亮,字同甫,文學家,著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其所著《中興遺傳》,為宋南渡前后大巨、大將、死節、能臣、能將各類人物立傳,其中有俠士、義勇兩門,人物類似大鐵椎,故言之,以引出下丈之感慨。
(3)泯泯然:形容紛紛消亡。
(4)壬寅歲:康熙元年(1662)
(5)市物帖子:購物單。
2.背景資料
魏禧的父親為明末諸生,明亡后魏禧號哭不食,隱居翠微峰。而禧自幼隨父讀書鄉里,乘承其志,入清后,亦絕意仕進,躬耕自給,后清廷以博學鴻孺征召,禧以疾辭,其不事二朝之心堅貞不變。死后,其妻謝氏,絕食殉死。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重點實詞、虛詞。
2)通過大鐵椎的肖像、語言、動作描寫,分析人物形象,培養學生立足文本解讀文章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自由品讀文本,把握文章大意,積累文言基礎。
2)合作探究,分析大鐵椎的形象。
3)學生自主交流,理解俠義內涵,分析俠義精神的現實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俠義內涵,發揚俠義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俠義內涵,發揚俠義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武俠世界里的人物,大多有著蓋世武功,像歐陽鋒的蛤蟆功、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梅超風的九陰白骨爪、楊過的黯然銷魂掌……他們身懷絕技,殺人如拈草芥。
今天讓我們認識一位武俠人物——大鐵錘。
二、落實預習內容
學生小組合作,落實預習內容。
字音
省兄、健啖、拱揖、言訖、強留、屏息、酣睡、觱篥
2、通假字
大鐵椎,不知何人。 椎:通“錘”,錘子。
柄鐵折疊環復,如鎖上練 練:通“鏈”,鏈子、鐵鏈
扣其鄉及姓字,皆不答 扣:通“叩”,詢問
、一詞多義
許 不知何許人(處所、地方) 殺三十許(表約數,左右)
寢 貌甚寢(丑陋) 既同寢(睡)
人以其雄健(健壯) 時座上有健啖客 (善于)
多力善射 (氣力) 力請客(極力)
吾數擊殺響馬賊 (屢次) 吹觱篥數聲(幾)
奪其物 (奪?。?舅奪母志 (改變)
且 禍且及汝(將要) 賊能且眾(而且) 且欲觀客所為(并且)
4、重點實詞
宋將軍 訪問 工技擊 擅長
吃 言訖不見 完畢
之長丈許 伸開 方期我決斗某所 約定
觀之 只 頃之 一會兒
5、詞類活用
客初至,不冠不襪
奪其物,故仇我
吾欲護汝,則不快吾意
6、古今異義
七省好事者皆來學
子燦見窗戶皆閉
而腰多白金
力請客
、句子
三、整體感知,文本研讀
、本文共記敘了哪幾個人物?
、本文重點敘述了有關大鐵椎的哪兩件事?
夜半外出殺響馬,奪其物。
、大鐵椎是一個怎樣的人?
外貌描寫:
“貌甚寢”,“不冠不襪,以藍手巾裹頭,足纏白布”——樸實、粗獷
“而腰多白金” ——暗示他夜半外出,殺響馬賊,奪其物
“右脅夾大鐵椎,飲食拱揖不暫去”——武藝出眾,警惕性高
語言描寫:
罕言語、皆不答 止!……但觀之……
皆不足用 則不快吾意 吾去矣!
語氣短促明快,斬釘截鐵,錚錚有聲,顯示了他的深沉,豪爽率直,有知人之明,關心朋友,不連累他人,在強敵面前凜然無畏、樂觀自信。
動作描寫:
言訖不見 吹觱篥數聲 大呼揮椎
奮椎左右擊 東向馳去
行蹤飄忽,性格豪爽,有神力,武藝高強。
大鐵椎形象:
極有抱負,想尋找真正英雄干一番大事
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誠
干的是仗義除暴、劫賊濟貧的大事
膽識超人、勇力過人、武藝超群、警惕性高、性格深沉
關心朋友,行事敢作敢當、不連累他人的大丈夫氣慨
在強敵面前凜然無畏、樂觀自信的大將風度
4、文中大鐵椎形象鮮明而有個性,請結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這一人物的。
巧設懸念,簡筆勾勒主人公。
作者在開頭簡筆勾勒出大鐵椎“異”的種種表現。
健啖”寫食量之異;“貌甚寢”寫容貌之異;右脅下大鐵椎“重四五十斤”“柄鐵折疊環復,如鎖上練,引之長丈許”,則從重量、形狀與構造上寫武器之異;“右脅夾大鐵椎”“飲食拱揖不暫去”寫對武器的態度之異。還有“不知何許人”來歷之異,“與人罕言語”“扣其鄉及姓字,皆不答”,言談之異,初來乍到時的裝束之異,夜半時分的詭秘行動之異。
作者定要讀者疑團滿腹之后才去將疑案一一揭開,讓讀者睜眼將“異人”的廬山真面目看個清楚。
2)通過人物外貌、對話等描寫揭示其性格特征。
“皆不足用”一語,既說明大鐵椎極有抱負,想尋找真正英雄干一番大事,又表現他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誠,足令將軍佩服。
“吾去矣”三字交織著大鐵椎頻頻失望于現實而又執著于理想追求的復雜情感,也寄寓著作者對其現實遭遇的深切同情,對其矢志不渝、奮發自圖的深情禮贊。
3)用環境渲染、側面襯托等藝術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先以“雞鳴月落,星光照曠野,百步見人”的陰森環境渲染肅殺的氣氛,烘托大鐵椎從容上陣、沉著應戰的姿態
再以豪賊人員之眾、來勢之洶從側面襯托大鐵椎“大呼揮椎”的非凡氣慨和“奮椎左右擊”勢不可擋的神威。
而威名遠播的將軍“屏息觀之,股栗欲墮”的反應也從側面寫出了這場決斗之兇險慘烈、天昏地暗、驚心動魄,也襯托出大鐵椎的英勇無畏。
肖像描寫
行動描寫 突出人物性格
正面描寫 語言描寫 使形象血肉豐滿
心理描寫
細節描寫
自然環境
環境 烘 托
側面描寫 社會環境
他人 次要人物襯托
借他人之口評價
四、探究討論、拓展延伸
1、探究討論:作者為什么會寫這么一位俠客?作者借大鐵椎想抒發什么
感慨?
后出游江南,入浙中,以文會友結納賢豪,以圖恢復??滴?7年(公
元1678年)清政府欲選他作官,他托病不就。他的文章多頌揚民族
氣節人事,表現出濃烈的民族意識。
作者希望有一個像大鐵椎一樣的英雄出現,完成他反清復明的夙愿。
現實困難重重,舉步維艱,革命雖未能成功,但他不愿侍奉清朝。表
現他可貴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節操。
2、拓展思考:“俠義”的文化內涵包含哪些內容?當今社會是否需要俠義精神?
如:見義勇為、一諾千金、
疏財濟貧、舍身求義、
重情重義、不畏強權
愛惜名譽、視死如歸……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如“省兄”、“健啖”、“囪戶”、“言訖”、
“屏息”等。
2、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積累文言詞匯。
3、了解本文特色——通過次要人物襯托主要人物。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課文中一詞多義現象。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開篇點題。
二、了解作者及文體。
魏禧:字叔子,又字冰叔,號裕齋,又號勺庭,清代散文家。
文體:人物傳記
三、明確本文目標。(出示小黑板)
四、教師范讀課文,正音。(讓學生掌握生字)
省兄 (xǐng) 健啖(dàn) 拱揖(yī) 囪戶(chuāng)
言訖(qì) 強留(qiǎng) 屏息(bǐng) 鼾睡(hān)
五、學生誦讀課文,借助課下注釋翻譯本文,并指出理解有困難的句子。(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六、教師解決學生提出的難點句子,并點拔:
1、一詞多義:
貌甚寢(形容詞,丑陋。)
寢
既同寢(動詞,睡眠。)
多力善射(名詞,氣力。)
力
力請客(形容詞,極力。)
不知何許人(名詞,處所,地方。)
許
殺三十許人(形容詞,表示 大約的數量。)
吾騎馬挾矢以助戰(動詞,騎。)
騎
賊二十余騎四面集(名詞,騎馬的人)
2、通假字
(1)大鐵椎,不知何許人。(椎:通“錘”,錘子。)
(2)子燦見囪戶皆閉,驚問信之 。(囪:通 “窗”,窗戶。)
七、學生速讀課文,概括出本文敘述了有關大鐵椎的哪兩件事?從中表明大鐵椎是一個怎樣的人?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概括問題的能力)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參考:
事 人的特點
夜半外出殺響馬,奪其物。 身懷絕技,行蹤飄忽。
星夜與強盜決斗。 勇力過人,武藝高強。
八、討論:宋將軍這一人物,對表現大鐵椎起到的作用?
(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襯托手法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工技擊 不足用
皆來學 屏息觀 襯托大鐵椎勇猛過人
雄健 股粟欲墮
九、布置作業:
1、指出和下列句子相照應的句子
?、?扣其鄉及姓字,皆不答。
?、?ldquo;吾欲護汝,則不快吾意。”
2、根據上下文補出省略句中省略的部分,并 解釋其含義。
與( )遇宋將軍家。 指:
與( )偕行 指:
以( )為豪 指:
3、課文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突出了大鐵椎的豪俠之氣,請找出相關語句。
教學目標:
1、 培養和提高自學古文的能力,學會質疑;
2、 進一步熟悉寫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寫作特色??通過次要人物襯托主要人物;
3、 擴展閱讀,引導學生關注名著,進一步培養研究性學習的習慣。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借助字、詞典和注釋,預習課文,疏通字句,將自己對課文的困惑以提問題的方法以紙條形式交給老師。
一、 導入:
聯系當今影壇、文壇上的“武俠熱”,以影片《英雄》導入到歷史典故“博浪飛椎”,再導入到課題《大鐵椎傳》。
二、 介紹相關背景資料:
A. 魏禧的生平及其作品的主導思想
B. 原著的小序
C. 原著的后記
[借助查找資料培養研究性學習習慣,有助于進一步理解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 聽課文錄音并思考:
A) 故事梗概 B)明確主要人物 C)簡要評價主人公
四、 分析作品人物形象:
1) 回顧寫人的'常用方法:肖像、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
2) 歸納大鐵椎的刻畫方法及其性格特點:
正面描寫:肖像、語言、動作 豪爽深沉
粗獷威嚴 奇
側面描寫:通過宋將軍來襯托 武藝高強
3) 研讀精彩片斷:星夜決斗
4) 重點介紹側面描寫這一寫作方法。
五、 課外引申、擴展閱讀:
A)《三國演義》片斷:云長溫酒論英雄(通過華雄反襯)
B)《樂府?陌上?!罚簜让婧嫱辛_敷之美
<進一步鞏固“側面描寫”的寫作方法,并舉一反三>
六、 表達與交流:
主題:《說英雄 論英雄》
要求:圍繞“我最喜歡的俠客或英雄”,以各種方式展示自己的觀點,推出自己的最愛并闡述理由
[此項話題可在課下延續下去,引導學習關注《水滸》等名著,研究和探討“俠義”的文化內涵,如:見義勇為、一諾千金、疏財濟貧、舍身求義、愛惜名譽、視死如歸……]
七、作業:
《大鐵椎后傳》<根據課文合理想像>
教后記
《大鐵椎傳》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言人物傳記,字面難度不太深,人物形象的把握也并不難,但若要上得新穎別致卻非易事。
在此課的設計上,我試圖從近年文壇、影壇上流行的“武俠”熱導入,引發學生興趣,讓學習課文與關注社會熱點有機地融合,而課的最后一個環節??“說英雄.道英雄”又回到了熱點問題,在這樣一個往復的過程中,“英雄”的深義在課文人物形象分析和課外引申閱讀中得到了一定的深挖;而關于此話題的討論課下將延續下去,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明白“英雄”的真正內涵,這樣實施教學的目的是將德育和美育無形地滲透于語文教學。
這節課在進一步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習慣這一方面主要體現在:A課前預習并搜集有關課文背景資料;B立足文本學會立體分析文學形象;C在擴展閱讀中深入名著,在存疑和互動交流中學會比較。盡管這些目標在有限的一節課內似乎有些雜,但串起來卻是一條主線??一篇文章可以從多個角度去切入、學習并逐步深入研究,這是我的初衷!從反饋的情況看,這一嘗試已得到了粗淺的實現。
這節公開課已結束,客觀的來說,我的學生還是比較配合的,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但就我個人來說卻存在諸多不足??由于我事先未曾試講,那些精心準備的幻燈片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故障,延誤了正常的步驟;在課的前半部分,在介紹作者及背景相關資料時,因是古文怕學生不懂,故講解過多延誤了較多時間,以至于最后的“說英雄.道英雄”的交流與表達未能很好地展開;課前預習不到位,部分學生對課文較生疏,如果再給我一次重來的機會,我想選擇在第二課時上也許效果會更好!
這節課我的設想很多,有一部分我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有些環節在實際操作中卻不太理想,“教,然后知困”,我想,在今后的教學嘗試中我會更加成熟起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