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11
這是李商隱詩兩首教學(xué)設(shè)計一等獎,是優(yōu)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xué)習(xí)。
教學(xué)目的:
1、通過誦讀把握詩歌用典的特點,領(lǐng)會詩歌朦朧纏綿的意蘊和感時傷懷的情感基調(diào)。
2、通過涵詠詩文,加深對李商隱詩歌特點的理解。
3、引進比較閱讀篇目,培養(yǎng)詩歌鑒賞能力。
教學(xué)重點難點:
1、從詩歌的語言、結(jié)構(gòu)入手,領(lǐng)會詩歌循環(huán)往復(fù)逐層深化的情感節(jié)奏和豪邁飄逸的氣勢。是本課教學(xué)的重點;
2、結(jié)合李商隱其人了解其詩是本課教學(xué)難點;
教學(xué)安排:兩課時
教學(xué)方法:誦讀法、點撥法結(jié)合學(xué)生的自主討論。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當盛唐的繁華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過。曾經(jīng)空前絕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時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頓而逝,白居易、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的身影也漸漸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隱走來了,這位晚唐的才子,曠世的情種,為大唐的黃昏添上了一道絢麗的余霞。
二、知人論詩。
公元812年,在河南省獲嘉縣縣衙的府第內(nèi),李商隱誕生了。父親李嗣正任獲嘉縣縣令。三年后,李嗣受聘為浙東觀察使幕僚。李商隱的童年時代便在獲嘉至江浙一帶度過的。李商隱注定是一個悲情的詩人,李家從商隱曾祖父起,一連幾代都過早病故。終于,在商隱十歲時,父親在幕僚任上過逝了。孤兒寡母扶喪北回鄭州,由于多年未回故鄉(xiāng),雖在故土,卻情同外來的逃荒者。李商隱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就寫道:“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祭裴氏姊文》)。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贏文弱,形成李商隱易于感傷的性格,但同時也促使他謀求通過科舉,振興家道。
公元829年,也就是唐文宗太和三年,李商隱離開了自己的家鄉(xiāng),來到長安,謁見了當時朝廷里的權(quán)貴令狐楚,很受賞識。令狐楚將他聘入幕府,李商隱開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幕僚生活。其間,令狐楚親自指點李商隱,教他寫今體文。
李商隱二十三歲那年,公元835年,李商隱上玉陽山東峰學(xué)道。而玉陽山西峰的靈都觀里,他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宮女宋華陽,宋年青美麗,聰慧多情,兩人很快雙雙墜入情網(wǎng)。兩個多月后,這段超出常規(guī)的愛戀,終因不為禮教和清規(guī)容許而豪無結(jié)果,短暫的歡娛,無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隱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傷痛。李商隱一生中留下了眾多的《無題》詩,而最為人們所知,也最蕩心動魄的《無題二首》即完成于此時。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燭紅。嗟余聽鼓應(yīng)官去,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
(聽朗誦)
提問:從朗誦與詩歌中,大家能感受到的《無題》的整個情懷與氛圍是怎樣的?
明確:玉谿生的這首《無題》,全以首句“別”字為通篇主眼。江淹《別賦》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黯然”二字,也正是玉谿生此詩所表達的整個情懷與氣氛。
在古代,即使是盛唐這樣一個繁華的朝代,音信依然是不便的,于是出門在外,情人分離就釀成了濃濃的情思,更何況李商隱這時的這種情思并不僅僅是距離的遠隔,死別是痛苦的,而生離卻更勝死別。于是李商隱張口一吐便出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千古名句。春蠶自縛,滿腹情絲,生為盡吐;吐之既盡,命亦隨亡。絳蠟自煎,一腔熱淚,淚而長流;流之既干,身亦成燼。
然而,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是昨日舊事,“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一個“改”字,傳達出的是青春不再,逝水常東的悄然心驚。其苦情密意,全從一個“改”字傳出。而“寒”字也是苦心營造的,此寒,如謂為“心境”所造,月光本無所謂冷暖,但在作者眼中,滿眼盡是離情別緒,因此,看到的月光,也便寒冷了。李商隱到了晚年,還設(shè)法在長安約見了宋華陽。
公元837年,在令狐楚的兒子令狐陶的幫助下,李商隱進士及第,但也就是這一年的年底,令狐楚病逝了。李商隱一生的悲劇從這一年正式拉開了帷幕。
第二年的春天,李商隱投奔了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當了幕僚。王茂元愛商隱之才,將最小的女兒嫁給他。這時,李商隱26歲,婚后感情殊好。李商隱有一首思念愛妻的《夜雨寄北》,仍然為現(xiàn)代人稱道,亦為之辛酸。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翦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當時朝廷內(nèi)部的朋黨斗爭十分激烈,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和以牛僧儒為首的牛黨史朝廷里的兩大對立的勢力。令狐楚父子為牛黨要員,王茂元被視為親近李黨的武人。李商隱轉(zhuǎn)依王茂元,在牛黨眼里是“背恩”的行為,從此令狐家的人對李商隱不滿。黨人的成見,加以李商隱個性孤傲,他一直沉淪下僚,在朝廷僅任九品的秘書省校書郎、正字,和閑冷的六品太學(xué)博士。為時都很短。從大和三年踏入仕途,到大中十二年去世,30年中有20年輾轉(zhuǎn)于各處幕府。東到兗州,北到?jīng)苤荩系焦鹆郑鞯借髦荩h離家室,飄泊異地。
李商隱最后一次到梓州作長達五年的幕僚之前,妻子王氏又不幸病故,子女寄居長安,這就更加重了精神痛苦。李商隱寫了一些詩懷念她:《落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所深愛的人走了,花園里花瓣四處飄飛。一個“亂”字,把作者的心情和自然景象有機的組合。廝守多年,原盼著白頭偕老,但佳人卻先于自己撒手西去,這如何令作者不心亂。“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兩局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寫落花亂飛的情狀。前者著眼于空間,寫落花無處不在;后者從時間寫,落花連綿不斷,無盡無休。不僅如此,關(guān)鍵在“斜暉”二字,夕陽西朝下的落花,更表現(xiàn)了詩人傷心,煩亂的感受。
逢著美景良辰,則懷念當時歡愛,而無時無刻不悲悼,見一花一草也要寓意興悲,自此以后,李商隱每逢七夕必有一詩。李商隱還有一首七夕那天寫的《曼倩辭》也是悼念亡妻的佳作:
十八年來墮世間,瑤池歸夢碧桃間。如何漢殿穿針夜,又向窗中覷阿環(huán)?
在李商隱生命的最后一年,也就是他46歲的時候,他寫下了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首詩,也是最難懂的一首詩,卻又是后世讀詩之人最喜歡讀的一首,這便是《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聽誦讀、齊讀)
提問:大家想象,這首詩是為什么寫的?
明確:“錦瑟”或名“無題”,題目“錦瑟”是取句首兩字,是一首廣為傳誦的詩。有人認為是為名為錦瑟的侍婢而作的纏綿悱惻的愛情詩,有人也認為可能別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或表現(xiàn)封建士大夫隱秘難言的愛情生活,也有的以為其詩是詩人回顧反思平生遭際之作。不論這首詩是為什么寫的,但讀者們的共識是這是一首好詩。
提問:“錦瑟”是什么?
明確:一種樂器。一般在唐代,分為三種:17弦、25弦和五十弦的。我們前面學(xué)過一個成語“膠柱鼓瑟”說的就是這種樂器。
提問:誰能進一步談?wù)劊茁?lián)中作者在感嘆什么?怎么看出的?
明確:起聯(lián)兩句, “無端”,猶言“沒來由地”、“平白無故地”。此詩人之癡語也。錦瑟本來就有那么多弦,這并不是過錯;詩人卻硬來埋怨它: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這么多條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關(guān)鍵在于“華年”二字。一弦一柱猶言一音一節(jié)。瑟具弦五十,音節(jié)最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節(jié),常令聽者難以為懷。詩人絕沒有讓人去死摳“數(shù)字”的意思。他是說: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所設(shè)五十弦,正為“制造氣氛”,以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要想欣賞玉溪此詩,先宜領(lǐng)會斯旨,正不可膠柱而鼓瑟。宋詞人賀鑄說:“錦瑟華年誰與度?”(《青玉案》)元詩人元好問說:“佳人錦瑟怨華年!”(《論詩三十首》)華年,正今語所謂美麗的青春。
李商隱詩的一大特色就是用典,《錦瑟》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就是連續(xù)的用典,那位同學(xué)可以說說這四句用了哪些典故?
明確:莊周夢蝶——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后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jīng)何往。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莊子·齊物論》
譯文: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只蝴蝶,飄飄然,十分輕松愜意。這時全然忘記了自己是莊周。一會兒醒來,對自己還是莊周十分驚奇疑惑。認真想一想,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莊周?莊周與蝴蝶是應(yīng)該有所區(qū)分的。莊周夢蝶,蝶夢莊周,這就是事物的區(qū)分和變化。
比喻夢中樂趣或人生變化無常。
望帝啼鵑——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
東海鮫人——《太平御覽》卷803引《博物志》云:“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絹。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
東海有鮫人織水為綃墜淚成珠。有一次一個鮫人出來玩,住在一個農(nóng)民家里,住了幾天這家人的米吃完了,于是農(nóng)民就要去變賣東西,這個時候鮫人另農(nóng)民取一個碗,墜淚成珠。這個典在陸游的釵頭鳳里也有“淚痕紅浥鮫綃透”。
暖玉生煙——傳說藍田美玉深埋地下,不為人所見,但它那溫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到空中。
提問:這四個典故,和錦瑟有什么關(guān)系?
明確:玉溪此句是寫: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fù)成寐。迷含迷失、不至等義。試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說:“枕寒莊蝶去”,去即離、逝,亦即他所謂迷者。這里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凄音,送春歸去。一個“托”字,不但寫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鵑,也寫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錦瑟,手揮目送之間,花落水流之趣,詩人妙筆奇情,于此已然達到一個高潮。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yǎng)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統(tǒng)之說。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于滄海之間,明珠浴于淚波之界,月也,珠也,淚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我們讀唐人詩,一筆而有如此豐富的內(nèi)涵、奇麗的聯(lián)想的,舍玉溪生實不多覯。錢起的詠瑟名句不是早就說“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嗎?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玉溪此處,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異樣鮮明強烈的對比。而就字面講,藍田對滄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為滄字本義是青色。玉溪在詞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華和工力。頸聯(lián)兩句所表現(xiàn)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殊,而悵恨則一。詩人對于這一高潔的感情,是愛慕的、執(zhí)著的,然而又是不敢褻瀆、哀思嘆惋的。
不論后人的評價里,《錦瑟》是悼念亡妻還是思念宋華陽,抑或是自己身世的感傷。從這首律詩里后人可以讀到的是愛慕、是執(zhí)著、是哀思、是嘆惋。于是,尾聯(lián)收攏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華年”相為呼應(yīng),筆勢未嘗閃遁。詩句是說: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惘惘了。話是說的“豈待回憶”,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憶,其為悵恨,又當如何!詩人用兩句話表出了幾層曲折,而幾層曲折又只是為了說明那種悵惘的苦痛心情。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錦瑟》
一、檢查背誦。
齊背《錦瑟》
二、李商隱的詠史詩。
李商隱雖然在他短暫的四十六年的人生歷程中仕途一直不得志。但他依然是一位關(guān)心現(xiàn)實和國家命運的詩人,他的各類政治詩不下百首,在其現(xiàn)存的約六百首詩中,占了六分之一,比重相當高,表現(xiàn)了李商隱積極的用世精神。
李商隱作了涇元節(jié)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和女婿后,在開成三年(838),商隱赴京應(yīng)博學(xué)宏詞科試,落選后回到安定,也就是涇州,登上了城樓有感,寫下了千古流傳的遣懷詩《安定城樓》: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州。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
(聽誦讀)
提問:讀完這首詩,大家覺得寫得最好的是哪一句?
明確:頸聯(lián)。
提問:從詩歌中,大家讀出了作者要表達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既懷著恬淡的心情,又有擔(dān)當事業(yè)的志氣。
首二句寫景,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壯志、無窮感慨都由此生發(fā)。
三、四句先以兩位古人自比。賈誼獻策之日,王粲作賦之年,都與作者一般年輕。賈誼上《治安策》,不為漢文帝所采納,作者應(yīng)博學(xué)宏詞科試而名落孫山,其心境與賈誼上書未售,同樣縈紆抑郁。王粲避亂至荊州,依劉表;作者赴涇州,入王茂元幕,都屬寄人籬下。用兩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當前的處境和心情,取擬于倫,十分貼切。這是第一層。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負。作者的遭遇雖然困頓,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減損。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時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踐,“既雪會稽之恥”,“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見《史記·貨殖列傳》)。意謂,自己早有歸隱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轉(zhuǎn)坤之時,頭飄白發(fā),身入扁舟。永憶江湖,即懷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業(yè)之志。兩者似相反,實相成。這兩句詩,既灑脫,又遒勁。這兩句詩反映了封建社會里才志之士的積極向上思想,既懷著恬淡的心情,又有擔(dān)當事業(yè)的志氣。這是第二層。
七、八句借莊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祿,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測。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莊子·秋水》
這兩句詩,既闡明自己沒有患得患失的私心雜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寧靜,為上面“永憶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論證;又表示對世間一切惡濁事物,睥睨蔑視,決不妥協(xié)容忍;還尖銳地批判那些捧住權(quán)位不放的祿蠹,對他們盡調(diào)侃奚落的能事。據(jù)近人張采田《玉溪生年譜會箋》,作者應(yīng)博學(xué)宏詞試被擯,是由于牛黨的打擊,誠如是,這句詩乃是有的放矢的。這是第三層。
唐代后期,許多皇帝不重求賢重求仙,希企長生。李商隱一再予以冷嘲熱諷。《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借賈誼宣室夜召一事,加以發(fā)揮,發(fā)泄了對于皇帝不識賢任能的不滿。
賈誼貶長沙,久已成為詩人們抒寫不遇之感的熟濫題材。作者獨辟蹊徑,特意選取賈誼自長沙召回,宣室夜對的情節(jié)作為詩材。《史記。屈賈列傳》載: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厘(剛舉行過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宮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對方)。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詩人卻獨具只眼,抓住不為人們所注意的“問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發(fā)人深省的詩的議論。
安史亂后,唐王朝由極盛走向衰敗,李商隱對玄宗的失政特別感到痛心,諷刺也特別尖銳。如《馬嵬》: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fù)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詩中每一聯(lián)都包含鮮明的對照,再輔以虛字的抑揚,在冷諷的同時,寓有深沉的感慨。
(誦讀、范讀)
提問:《馬嵬》詩是以馬嵬事變中玄宗為“六軍”所逼,“賜”楊妃之死的事件,哪幾句詩寫了這一馬嵬之變的事件?
明確:空聞虎旅傳宵柝,不復(fù)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提問:頷聯(lián)“虎旅傳宵柝”聲音對“雞人報曉籌”,其聲音有什么不同?
明確:軍營內(nèi)的聲音,而后者為宮內(nèi)聲音
提問:軍營內(nèi)的聲音加上“空聞”和宮廷內(nèi)聲音加上“不復(fù)”,又能使人讀出玄宗的哪種境遇?
明確:只是聽到傳來的“宵柝”之聲,卻不能再聽到熟悉的宮內(nèi)“報曉”聲了。顯然寫出玄宗不在宮內(nèi),而身在軍營,逃離了皇宮,已在逃難途中,極盡狼狽和慌亂。
提問:“空聞”對“不復(fù)”,這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會收到什么好的藝術(shù)效果?
明確:對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樂今苦的生活境遇。
提問:頸聯(lián)“此日”和“當時”都是指向時間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點?眼前又遇到了情況?前后又有什么關(guān)系?
明確:玄宗以自己和楊妃的朝夕相處譏笑牛郎織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會,實則寫出了玄宗迷戀情色,荒廢朝政,致使戰(zhàn)禍發(fā)生。眼前是寫“六軍”同時“駐馬”不前,未寫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賜”死楊妃,楊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禍水一說,顯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關(guān)系。
提問:頸聯(lián)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有何特點?
明確:對比
提問:楊妃“賜”死后,玄宗異常悲傷,哪些詩句寫出了玄宗之悲?
明確: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提問: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來說“海外”還有“九州”,楊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為夫妻”誓約,這可信嗎?哪個詞語和句子戳破了這種說法?
明確:不可信,“徒聞”一詞否定了方士的話,“他生未卜此生休”,來生微茫難求,但今生一起緣分斷絕,已是事實。
提問:這樣以神仙怪誕和生死輪回來寫玄宗癡心夢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思楊妃之切,故有異常之舉。這種舉動正是極盡曲折寫出玄宗之悲。
提問:對于這些詩人李商隱發(fā)出了什么慨嘆?
明確: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提問:從內(nèi)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點?
明確:對比,貴為天子多年卻無力保護心愛女人對比尋常百姓卻能給莫愁幸福。
提問:從語氣上看又有什么特點?
明確:反問。貴為天子能保護自己的子民,何況自己心愛女人,但“不及盧家有莫愁”,這一問問出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不正常的情況,問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譏諷之意愈明。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馬嵬》
【教學(xué)目的】
1、引導(dǎo)學(xué)生領(lǐng)悟詩中所包含的對母親深切的愛。
2、朗讀品味兩首詩是如何表達對母親深切的愛。
3、模仿詩歌中對母親愛的表達方式,表達自已對母親的愛。
【教學(xué)設(shè)想】
1、師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營造氛圍、導(dǎo)入母愛的主題。
2、朗讀,配樂朗讀品味全詩,把握兩首詩的感情。
3、發(fā)揮想象能力借用具體形象抒發(fā)對母親的愛。
【教學(xué)時間】
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
師生配樂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二、朗讀整體把握兩首詩
1、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兩首詩。
2、請男、女同學(xué)集體朗誦這兩首詩。
3、想象一下詩中主人公的形象,兩首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否相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特點?
《金色花》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調(diào)皮的孩子。
《紙船》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柔弱的女子。
4、播放三段音樂。
哪兩段音樂適合做這兩首詩的背景音樂?為什么呢?
5、配樂朗讀這兩首詩。
三、探討研讀這兩首詩如何表達母愛
《金色花》
1、這位調(diào)皮的孩子借用什么表達對母親的愛?
2、我變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好玩──看著媽媽工作──為媽媽做點事──回到媽媽身邊
3、詩中最后有兩句對話,你能說說媽媽說此話時的心情嗎?
4、配樂品讀全詩。
《紙船》
1、這位柔弱的女子用什么來寄托對母親深切的愛?
2、這位柔弱的女子對母親的愛我們可以理解,但為何有悲哀呢?
3、配樂品讀全詩。
四、仿寫仿說
1、兩首詩中你最喜歡哪幾句?自由讀你最喜歡的詩句。分男、女生比賽背誦。
2、這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對母親深切的愛,但都沒有直接說媽媽,我愛你呀!,你能否仿照這兩首詩的表達方式,通過一個具體的事物也來說說你對媽媽的愛。
五、回顧品味
配樂朗讀。
【教學(xué)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了解作家生平,創(chuàng)作風(fēng)格
⑵ 誦讀,賞析并積累一些名句,了解詩中所用的典故。
2、過程與方法:
把握《錦瑟》這首詩的意境,分析《馬嵬(其二)》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使人淡然傷感的情懷,學(xué)習(xí)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xué)重點】
了解詩歌的主旨,把握詩歌的意境。
【教學(xué)難點】
了解詩歌所用的典故。
【教學(xué)法】
誦讀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錦瑟》
〖教學(xué)方法〗
學(xué)詩三步走:
讀: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悟:感受形象,題為意境(補充鑒賞詩歌意境的方法)
品:拒絕涵詠,品味語言
一、導(dǎo)入
中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其中名詩佳句多如繁星,人們也許并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之手,卻只能將其熟記于心,并千古傳誦。現(xiàn)在我們一起完成下面詩句對接(幻燈片)《三維設(shè)計》P54名句約記。名句的作者李商隱代表作《錦瑟》。
二、目標展示(幻燈片)
三、賞析《錦瑟》
四、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背景簡介。(三維設(shè)計P55)
2、聽錄音。
3、誦讀。(全班,個人,自由背誦)
4、把握感情基調(diào):傷感哀怨。(多讀)
五、合作探究(討論歸納,以小組為單位)
1、提問:詩人由“五十弦”的“錦瑟”想到了什么?這其中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明確:
⑴ 想到年已半百的自己,進而由錦瑟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時期。
⑵ 比興手法(以瑟起興,造成一種迷惘的意境)
2、中間兩聯(lián)用哪些典故?這些典故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情調(diào)?留下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⑴ 典故情懷:
明確:
① 莊周夢蝶-----包含著美好的情境,卻又虛渺的夢境
② 望帝啼鵑-----曾害過相思,有過殷切的思念
③ 泣珠鮫人-----夢想和思想都破滅后所得的是滿眼眼淚
④ 玉暖生煙-----夢想和愛情破滅的迷惘
⑵ 意境:朦朧,凄怨,迷離
⑶ 感情:惆悵,傷感(多讀)
3、你認為全詩的主旨是什么?(各抒己見,引導(dǎo):經(jīng)過追憶往事,使人的情結(jié),凝結(jié)在哪個詞語上(惘然),作者為什么惘然(為此情)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請同學(xué)們就此探究詩歌主旨(參考課后練習(xí)一)(悼亡說,戀情說,自傷身世說,寄興說)
一般人認為此詩是一首寫戀情的詩,是一個垂暮老人回首錦瑟年華所唱出的一曲哀怨凄美的歌。
六、再讀詩歌,感受詩意,詩韻美(抽背)
七、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走進了李商隱的情感世界,共同學(xué)習(xí)了他的《錦瑟》,盡管這是李商隱詩中最晦澀的一首,但我們還是觸摸到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災(zāi)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脈搏,這足以說明只要用心體會,心靈總會相通.
八、歸納本詩藝術(shù)特色
1、朦朧的意象。
2、哀怨的基調(diào)。
3、凄迷的意境。
4、華美的語言。
5、象征的手法。
九、拓展
以用散文的語言對李商隱《夜雨寄北》進行描述。(運用課堂對意境把握的方法)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明確:《巴山夜雨》答案。
十、背誦全詩(作業(yè))
〖板書〗
聆聽繁弦,追思往事→起興
莊生夢蝶:沉迷于美好情感(懷戀)
用典{望帝托心:托春心于錦瑟(迷惘)
錦瑟{海月珠淚:月夜聽瑟,眼泣出珠淚(悲傷)}語言清麗
意境凄婉
藍天玉煙:昔日年華依稀可見(搓掉)
無窮悵恨,點明題旨→反映
第二課時(馬嵬)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安史之亂后,唐王朝由極盛走向衰敗,李商隱對玄宗的失敗特別感到痛心,諷刺也特別尖銳。請看《馬嵬》
二、作家作品
三、整體把握
1、請學(xué)生自讀詩歌,明確感情基調(diào)。
感情基調(diào):譏諷。
2、了解全詩的大意。
明確:詩人:詩以“馬嵬”命題,重點是寫唐玄宗在馬嵬驛為“六軍”所逼,“賜”死楊貴妃。首聯(lián)用譏諷的語調(diào)確定了楊貴妃之死,中間兩聯(lián)寫馬嵬之變和所發(fā)生的悲劇的經(jīng)過,尾聯(lián)是對前六句的總結(jié),更豐富了批判唐玄宗的內(nèi)容。
四、合作探究
1、提問:《馬嵬》詩以馬嵬事變中玄宗為“六軍”所逼,“賜”楊貴妃之死的事件,哪幾句詩寫了這一馬嵬之變事件?
明確:空聞虎旅傳宵柝,不復(fù)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2、提問:首聯(lián)中用典故,玄宗聽術(shù)士說楊貴妃在仙山上還記著“世世為夫婦”的誓言,有何用意?
明確:諷刺唐玄宗癡心妄想。
3、問“頷聯(lián)虎旅傳宵柝”聲音對“雞人報曉籌”其聲音有什么不同?
軍營內(nèi)的聲音,而后者為宮內(nèi)聲音。
4、提問:軍營內(nèi)的聲音加上“空間”和宮廷內(nèi)聲音加上“不復(fù)”又能使人讀出玄宗的哪種境遇?
只是聽到傳來的“宵柝”之聲,卻不能再聽到熟悉的宮內(nèi)“報曉”聲了;顯然寫出了玄宗不在宮內(nèi),而身在軍營逃離了皇宮,已在逃難中,極盡狼狽和慌亂。
5、提問:“空聞”對“不復(fù)”這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會收到什么好的藝術(shù)效果?
對比,突出玄宗的惜安今危,惜樂今苦的生活境遇。
6、提問:頸聯(lián)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意思?
明確:“此日”指楊貴妃的死日。玄宗“當時”七夕與楊貴妃“密相誓心”,譏笑牽牛,織女一年只能相見一次,而他們兩人則要“世世為夫婦”永遠不分離,可在遇上“六軍不發(fā)”的時候,結(jié)果又如何?兩兩相映襯,楊貴妃被“賜死”的結(jié)果,就不難言外得之,而玄宗虛偽,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無遺。同時“七夕笑牽牛”是對玄宗迷戀女色,荒廢政事的典型概括,用來對照“六軍同駐馬”,就表現(xiàn)出二者的因果關(guān)系。沒有“當時”的荒淫,哪有“此日”的離散?而玄宗沉溺聲色之“當時”又何曾慮及“賜死”寵妃之“此日”。
7、提問:談?wù)勥@首詩的“詩眼”是哪兩句,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起作用是什么?
明確:“詩眼”是尾聯(lián)“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運用了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詩歌前面三聯(lián)對李,楊二人以前事跡描述以本聯(lián)作結(jié),對比強烈,諷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開啟了讀者的心靈,引導(dǎo)讀者深思唐,楊悲劇的根源,使人聯(lián)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與政事,任用奸臣,遠離忠賢,以至于自己釀成自己的愛情悲劇。
五、總結(jié)本詩的藝術(shù)特點
1、諷意至深,用筆至細:
諷意:
⑴ 否認神仙怪誕,生命輪回說為立論張本。
⑵ 對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
⑶ 結(jié)尾通過設(shè)問深化議題。
用筆:
⑴ 倒敘的方法。
⑵ 措辭的委婉。
⑶ 立意含蓄。
六、作業(yè)布置
1、完成《三維設(shè)計》中知識庫與知識測控1~4題。
2、背誦全詩。
幼兒園學(xué)習(xí)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