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25
這是水滸傳教案小學三年級,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指導目的
1、讓學生在好書推介活動中認識更多有益的課外書籍,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指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3、向學生推薦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有關文章,通過對這些課外閱讀,學生從中了解更多中國傳統文化,達到教學延展的目的。
二、指導重點:指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三、課前準備:
1、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學都帶一本自己最喜歡的課外讀物,并準備向別人推薦自己的好書的發言稿,記熟。
四、指導課時:一課時
五、指導過程:
一、 推薦文章引入指導
1、引入語:我們曾收集過不少的名人名言,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過“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沒有了陽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書的確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就應該向大家推薦,和大家分享!
2、請1~2位同學把自己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推薦給大家。
3、同位互相推薦好文章。
二、引導學生總結讀書方法
1、教師向學生推薦一組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文章,讓學生想想為什么老師會推薦一組這樣的文章。
[因為我們在學習的第五組刻紋飾與中華傳統文化有關]
2、提問:沒有老師的幫忙你準備怎樣讀懂它呢?[隨機板貼]
3、過渡:其實讀書的方法有很多,我們語文課內也學過不少,同學們能把它們找出來嗎?[板貼:課內得法]
4、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與文書38、67、68、71、75、82頁的黃泡泡里分別藏著什么樣的讀書方法。
5、生匯報討論所得。[隨機板貼]
6、小結。[板貼:課外活用]
三、運用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
1、學生運用讀書方法閱讀教師推薦的一組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文章。
2、學生匯報讀書所得。
3、小結:真高興!同學們能運用學到的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更多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光輝。最后讓我們共勉一句:課內得法,課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薦。
板書:
課內得法 課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詞 標注讀書感受 好詞佳句要積累
聯系實際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問 學后運用樂趣多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了解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朗讀詩歌
1、出示課題《兒童詩兩首》,說說你知道那些兒童詩。可以說說詩歌的題目,也可以背誦其中的一兩句。
2、朗讀課文,能把詩歌流暢的朗讀下來。
二、比較朗讀,理解詩歌
1、反復朗讀兩首兒童詩,比較:這兩首兒童詩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讀、思考的基礎上,小組討論。
3、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我想》是一首詩歌,《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
引導學生注意其中的區別:組詩有小標題;每一節詩歌寫的是不同的內容……
(2)《我想》是押韻的,《童年的水墨畫》不押韻。
引導學生朗讀這兩首詩,體會押韻和不押韻的區別,了解兒童詩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3)《我想》描寫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畫》描寫的是童年的生活學習場景。
①說說《我想》描寫了“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
◇“我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
◇“我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
……
②說說《童年的水墨畫》描寫了哪些學習生活場景?
◇在街頭看書
◇在溪邊釣魚
◇在江上游泳
③朗讀詩歌,體會描寫的愿望和場景
三、感情朗讀,體會意境
1、指導學習《我想》
(1)朗讀詩歌,想象體會“我”的愿望。
①朗讀詩歌,說說“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個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誦讀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個怎樣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牽著萬縷陽光”是怎樣的感覺?“成為柳絮和蒲公英,飛呀,飛”是怎樣的感覺?
③有感情的朗讀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體說說。
◇春暖花開的時候,坐在綠綠的草地上……
◇在陽光下,春風中起舞……
……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指導學習《童年水墨畫》
(1)朗讀詩歌,比上眼睛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靜靜地在街頭閱讀《水滸傳》。
②魚兒釣上來了,魚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
(2)細細朗讀有關的詩句,體會其中的快樂。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四、誦讀詩歌,感悟語言
1、自由誦讀詩歌,畫出你認為寫得最特別的句子。
(1)“牽著萬縷陽光,/悠啊,悠——/悠出聲聲春的歌唱”
(2)“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
(3)“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著‘黑旋風’水戰‘浪里白條’。”
……
2、說說這些詩句特別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韻味。
(2)語言中有圖畫。
……
3、朗讀或背誦這些詩句。
五、作業
1、選擇背誦詩歌。
2、寫一首兒童詩。
【設計說明】
課外閱讀是拓展閱讀教學的重要途徑,但長期以來,我們存在一個思維誤區,認為課外閱讀的時間只能在課外,課堂上對這一問題連有效的指導都沒有,使得學生的課外閱讀往往處于自發、盲目的狀態,學習效率低下。這種情況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能否利用課堂上的時間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如果可行,又該如何去上閱讀指導課?在這方面,我進行了一些思考,也進行了一些嘗試。
我首先選擇了《水滸傳》這部長篇小說,因為多數高年級學生對這部作品是比較感興趣的,語文教材也選擇了其中一個片段:《景陽岡》,這樣由課內拓展到課外顯得更自然。我先安排學生在課下自讀這部作品,然后準備利用課堂時間組織學生討論關于閱讀《水滸傳》的感受,了解其閱讀的收獲,檢測其思考的深度。
《水滸傳》作為一部經典的長篇小說,人物眾多,情節曲折而又繁雜,對其主題思想的評價更是眾說紛紜,對于學生來說,要想真正讀懂這部經典名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學生讀《水滸傳》,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只去關注緊張的情節和感興趣的人物,而忽視對其文學性和思想性的探究,使得自己的閱讀只停留在作品的'表面,而沒有深入分析,沒有讀懂作品的精髓。
因此,組織學生討論關于閱讀《水滸傳》的感受,要為解決上述問題而努力,通過較為合理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深入思考,讀出自己獨到的感受,讀出精彩,讀出收獲。
【教學目標】
1. 學習從自己的角度理解和分析小說中的人物,表達自己的思考和發現。
2. 嘗試創造性閱讀,讀出自己獨到的感受,學習合作探究,敢于表達不同的見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以畫像激趣。
用多媒體顯示戴敦邦所畫的水滸人物,重點展示宋江、武松、魯智深、林沖、李逵等主要人物,同時說明:戴敦邦是當代著名的人物畫家,他所畫的水滸人物,造型生動而又略有夸張,表現了水滸好漢的個性和英雄氣,在電視劇《水滸傳》(央視版)片尾出現的水滸人物畫像,就是他的作品。老師對《水滸傳》大概介紹,然后,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之后思考以下問題(多媒體顯示):
問題一:讀了《水滸傳》之后,你的頭腦中會出現一些主要人物的形象,看一看畫家筆下的水滸人物,同自己想象的人物形象是否一致?
問題二:同自己的想象相比,你認為畫家所畫的人物有哪些好的地方或者不好的地方?
問題三:大家都看過電視劇《水滸傳》,你認為劇中的人物造型好不好?舉例說明。
這些問題應該能夠激發學生思考和表達的興趣,要敢于拿出時間讓學生討論和交流。對于學生的表達,凡是言之成理的看法,教師都應予以鼓勵。
二、表達思考與發現。
要求:用“假如我是_____(宋江、武松、魯智深、李逵……)”這樣的句式說一段話,要結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結合人物的特點,展開想象,說出人物另外的結局。
創意說明:一千個讀者,便會讀出一千個哈姆雷特。讀經典最忌人云亦云,要讀出自己的獨到發現。讀《水滸傳》之后,很多人都會對主要人物的結局不甚滿意,用上述方式,可以激發學生表達的興趣,也利于其表達自己的思考和發現。
活動過程
1.每組確定組長和記錄人,每個成員自己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同學之間互相評價。
2.每一小組推選一人向全班同學展示。
3.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并做好筆記,然后師生共同評價,選出優秀者。
三、用比較法分析人物。
創意說明:在學習小說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用一雙慧眼去發現小說的異同,加深對小說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通過比較,能引發學生發散性思維,有利于在閱讀中開發思路,能對不同的文章進行審察、分析、綜合,透過現象挖出本質,從而提高閱讀水平,達到提高語文素質的目的
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多媒體顯示):
A. 武松、魯智深、李逵的性格都有粗魯豪爽的一面,但又有哪些不同?
B. 在《水滸傳》中,吳用是智慧的化身,其足智多謀堪比諸葛亮,但是,與諸葛亮相比,他又有哪些不同?
2.小組內圍繞問題暢所欲言,通過集體探究達成共識。
3.各小組在班內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四、學習創造性閱讀。
創意說明:所謂創造性閱讀,是指學生在教師的適度啟發引導下,積極主動地閱讀材料,通過質疑、解疑,通過多角度思考,能提出某些新見解或論述某種新觀點,獨特地感受文本,提高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閱讀小說,對人物形象、主題與環境的理解,不僅要有自己的觀點,而且還要打破思維定勢,改變單一的思維方式,學會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各個層次去看問題,發現有價值的創新成果。我們要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見解,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學會于無疑處生疑,走出一條與前人不同的路來。
活動設計:在當前的《水滸傳》研究中,對于作品主題思想的判斷,對于主要人物的評價,是存在很多爭議的,我準備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進行嘗試性的探究(多媒體顯示):
問題一:在《水滸傳》中,宋江是爭議最大的人物,你認為宋江是英雄還是奸雄?請結合其主要事跡進行說明。
問題二:聯系你所學習的歷史知識,結合梁山泊聚義的過程和結局,你認為梁山泊聚義是真正的農民起義嗎?
問題三:《水滸傳》里有一些英雄濫殺無辜的描寫,如武松“血濺鴛鴦樓”之后濫殺張督監家人,李逵劫法場之后濫殺圍觀的百姓,對此該如何評價?
問題四:在《水滸傳》里,晁蓋與宋江的關系是很微妙的,想一想:為什么晁蓋死時不直接把山寨之主傳與宋江?
對于上述問題,學生不一定全部回答,可選擇其中一兩個來回答。除此之外,還可以結合自己的閱讀重點,提出其他問題。
五、小結。
小說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學會閱讀和欣賞更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學問。對我們來說,采用上述方式思考問題,可能會有些難度,但關鍵在于嘗試,關鍵在于創新,做到了這一點,就會讀出自己的精彩,就會別有一番收獲。
6、布置作業(多媒體顯示)。
1、如果沒有讀過《水滸傳》平時要讀且平時要多讀四大名著。
2.你對課堂上哪一個問題最感興趣?認真思考這一問題,把你的思考寫進日記里。
3.用一周的時間,查找資料,進一步修改,看能不能針對這一問題寫一篇作文。
【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嘗試提出個性化見解,在課外閱讀中能夠有自己的收獲。從教學實踐來看,基本達到了這一目的。但是,《水滸傳》這一古典名著博大精深,短短一節課的時間實在太有限了,深入探究作品的精髓也是很難完成的。同時,學生的個體差異很大,思考問題的方向和方法自然有很大的不同,故引導學生抓住主要問題進行思考以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也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教學中,探究討論停留在表層,一些學生糾纏于某些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使得課堂教學難以駕馭,這些問題也是存在的。所有這些,都非常值得總結,也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加以改進和提高。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墨、染、竿、碎、爽、浪”等10個生字,會讀本課的“墨、爽、濺”等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誦詩歌。如果有興趣,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學習重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準備摘錄本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1、播放《童年》歌曲。學生邊聽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學生自由描述)
2、導:對呀!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優美的兒童詩《童年的水墨畫》。板書課題:《童年的水墨畫》
二、自讀自悟,理解大意
幻燈片出示自學要求:
1、自讀全詩,要求基本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寫會“墨、染、竿、碎、爽、浪”等10個生字,讀準“墨、爽、濺”等5個生字字音。
2、在每小節的標題后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概括主要內容。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等。
3、指名讀詩,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幻燈片出示)
①街頭閱讀
②溪邊釣魚
③江上戲水
……
3、細細朗讀有關的詩句,體會其中的快樂。
4、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5、學生質疑,釋疑。尤其是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語句教師有必要加以解釋。如:“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讓學生體會“笑聲”怎么會蹦跳?這說明什么?
三、感受詩意,學習借鑒
1、讀了《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么感覺?
(引導學生感覺作者寫的真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2、師: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你在畫上都看到了什么?(學生自由暢談)
3、播放音樂,朗讀詩歌,注意體會描寫的場景
四、誦讀詩歌,感悟語言
1、自由誦讀詩歌,畫出你認為寫得最特別的句子。(幻燈片出示)教師重點指導的句子。
(1)“垂柳把溪水當做梳妝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
(2)“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
(3)“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著‘黑旋風’水戰‘浪里白條’。”
……
2、說說這些詩句特別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韻味。
(2)語言中有圖畫。
……
3、再次跟隨音樂朗讀或背誦這些詩句。
4、優美的詩句仿佛把我們也帶進了一幅幅童年的畫里,老師收集了一些童年生活的圖片,請同學欣賞一下,同時也請你回顧一下你童年生活的片段。(多媒體出示圖片)現在和同學交流你童年時的一個片段,然后請用你靈巧的小手把它畫出來。
5、生動筆畫畫,教師巡視。
6、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五、總結談話,結束教學
童年的生活是一幅連綿不斷的水墨畫,里面有許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我們以往閱讀了許多描寫童年生活的文學作品,今天又學習了這首兒童詩,再一次打開了通往兒童世界的大門,請大家課外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六、作業
1、背誦詩歌。
2、有興趣的,可以試著寫一首兒童詩。
板書設計
童年的水墨畫
街頭閱讀
童年快樂溪邊釣魚
江上游泳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