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08
這是菩薩蠻教案一等獎,是優(yōu)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溫庭筠的菩薩蠻教案
1、理解這首詞的描寫技巧。
2、準確把握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
教學方法
誦讀法、精讀法、討論法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這首詞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內(nèi)心的情感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二.整體感知
1、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學合作,理出詞的大意:
屏風上的小山重重疊疊,在晨陽的映照下金光閃閃忽明忽滅,蓬松如云的鬢發(fā)將掩未掩到雪白的臉頰,臃懶地起身后畫起漂亮的眉毛,遲遲地梳理打扮。 插上頭上的花飾,仔細地在鏡子的前后照來照去,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穿上新貼圖案的繡花絲綢短襖,那圖案上是成雙成對金色的鷓鴣。
2.概括上下片所寫內(nèi)容。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嬌慵形象。
下片:梳妝打扮的過程。
三、賞析。先思考,再和同學交流,準備發(fā)言。
1、找出詞的韻腳,再前后讀一讀,說說在語感上有怎樣的聽覺之美? 明確:韻腳分別是“滅”、“雪”,“眉”、“遲”,“鏡”、“映”,“襦”、“鴣”,兩仄兩平,相互交錯,既有整飭之美,又有變化之美,讀來朗朗上口,富于聽覺之美。這就是詞這種文學作品特有的音樂美。
2、詞寫了哪些意象?想一想作品如何營造出視覺之美的?
明確:篇中寫了“小山”、“鬢云”、“香腮”、“蛾眉”、“花”、
“鏡”、“面”、“繡羅襦”、“金鷓鴣”等意象,美好的環(huán)境,柔美的鬢發(fā),雪白的膚色,美麗的裝飾,美妙的女子,構(gòu)筑了一個富于視覺之美的境界 。
3、“雙雙金鷓鴣”和前面哪些寫照相照應(yīng)?又有怎樣的含義?
明確:“雙雙金鷓鴣”與“懶”和“遲” 相照應(yīng),見物生情,顧影自憐,孤獨哀傷。
4、詞中的女主人公是怎樣的`形象?又有怎樣的情懷?
明確:篇中女主人公并非“無情”,只是她的“情”深藏不露,偶爾從
“懶”、“遲”的動作中輕輕逗出,不經(jīng)意地又從她“雙雙金鷓鴣”的衣飾圖案中淡淡映現(xiàn)—原來她是一個孤獨寂寞的女子。客觀而論,此詞表面所寫不過一女子晨起梳妝之過程、姿容服飾之精美,及其慵散無聊之心緒、自矜自憐之情懷,描繪了一幅唐代宮廷仕女圖。其深層含義,可以聯(lián)系到累舉不第、坎坷終生的遭遇,含蓄地流露了詞人懷才不遇之感。
5、賞析“度”字的妙處。
俞平伯先生指出:”’度’字含有飛動意。”葉嘉瑩女士《迦陵論詞從稿》也說:”’度’字生動,……足以喚起人活潑之意象。”在詞人的聯(lián)想中,”云”字乃從”鬢”字生出,”度”字又從”云”字生出。詞人再于”度”字添一”欲”字,就把無生命的”鬢云”寫活了。試想:于金光明滅之中,云鬢飄拂之際,連細小的眉、發(fā)也如此富有生氣,豈不更撩人乎?
6、張燕瑾《唐宋詞選析》:這首《菩薩蠻》不僅稱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約,其詞微”的特點,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產(chǎn)生種種聯(lián)想。你能從“約文微詞”中感受到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嗎?
指導:
A.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為什么“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試從文中找出相關(guān)信息)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五、六兩句,襯出一幅花面相映圖。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紅顏易老,青春難駐,只怕也跟花一樣易開易落啊!
結(jié)拍兩句,說她穿上短襖,看著一雙雙用金線繡成的鷓鴣出神。鷓鴣尚懂得成雙成對,而人呢?鷓鴣似乎在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而她的哥卻早已出門遠去,這怎不教人難挨難耐呢?
B.結(jié)合上片中的“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你能感受到這首詞的意境特點嗎?
孤獨寂寞
C.這首詞通篇使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
詞的上片,寫床前屏風的景色及梳洗時的嬌慵姿態(tài);下片寫妝成后的情態(tài),暗示了人物孤獨寂寞的心境。全詞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并成功地運用反襯手法。鷓鴣雙雙,反襯人物的孤獨;容貌服飾的描寫,反襯人物內(nèi)心的寂寞空虛。表現(xiàn)了的詞風和藝術(shù)成就。
7.張惠言《詞選》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你同意嗎?說說理由。(此題言之成理即可)
8.理解藝術(shù)風格:
綺麗香艷、婉約柔媚。
四、作業(yè):背誦全詞
教學目標
1、把握韋莊疏朗秀美、明白曉暢(“顯而疏”)的語言特點。
2、體會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藝術(shù)效果。
3、理解花間詞直抒胸臆,卻又盤旋郁結(jié)的抒情方式。
4、了解這首詞贊美*南,同時借對*南的贊美和斷然勸留的口吻,突出*南的好處,也反襯游子不能返鄉(xiāng)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花間詞直抒胸臆,卻又盤旋郁結(jié)的抒情方式,鑒賞這首詩似直而紆的表達藝術(shù)。
2、了解這首詞贊美*南,同時借對*南的贊美和斷然勸留的口吻,突出*南的好處,也反襯游子不能返鄉(xiāng)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3、熟讀背誦這首詩,簡要了解韋莊。
自主學習
1、作者信息
韋莊(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詩人、詞人,長安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為中唐著名詩人韋應(yīng)物四世孫。孤貧力學,才敏過人。廣明元年四十五歲,在長安應(yīng)舉,正值黃巢*攻入長安,遂陷于戰(zhàn)亂,與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長安三年。后離長安,來到洛陽,因洛陽也不安靖,于是攜家遷至*南避難。避居*南十年,五*歲時又回到長安,一心想要應(yīng)試,以伸展其治國平天下的懷抱。五十九歲時中進士,六十二歲被李洵聘為書記,同至西川,由此結(jié)識了西川節(jié)度使王建。六十六歲時,應(yīng)王建之聘入川為掌書記。天佑四年,朱溫篡唐,王建據(jù)蜀稱帝,是為前蜀。七十二歲的韋莊被任為宰相,開國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歲卒于成都花林坊。
他的詩都很著名,詩極富畫意,詞尤工。韋莊的詩集名《浣花集》,其詞與溫庭筠齊名,號稱“溫韋”,為“花間派”的代表作家。
多媒體顯示介紹文字及圖片: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后入蜀,為王建掌書記。王氏建立前蜀,他做過宰相。終于蜀。與溫庭筠同為“花間”重要詞人,二人齊名,號稱“溫韋”。長安的長篇敘事詩《秦婦吟》,影響極大,被稱為“秦婦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花間派:
后蜀趙崇祚收錄了溫庭筠、韋莊等*位詞人的作品共五百首詞,編成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詞總集,取名《花間集》,后人將這*位詞人的作品稱為“花間詞”。花間詞的題材,十之*為花間月下男女之情,還有極少部分是詠史征戍、行旅寫景。風格以辭意婉約,香軟浮艷為主。
3、寫作背景:
這首詞是詩人早年浪游*南時所作。韋莊浪游*南時,共寫了五首以《菩薩蠻》為題的詞。這五首詞的內(nèi)容、情意、風格相近。這是其中的第二首。
合作探究
一、導入:
初中時我們曾學過白居易的《憶*南》,請同學背誦這首詞。(*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花紅勝火,春來*水綠如藍。能不憶*南?)
這是白居易贊美*南的詩句,今天我們來學習韋莊的一篇贊美*南的詞作《菩薩蠻》。
二、感知詩歌:
1、指定學生誦讀詩歌:
2、教師評點,并指導誦讀技巧:
這首每兩句換一次韻,且平仄重復回環(huán),有復疊之美。誦讀時平聲音應(yīng)拖長,稍做停頓;遇仄聲時則應(yīng)急促一些。
3、全班齊讀:
三、詩句賞析
1.“人人盡說*南好,游人只合*南老”
這兩句意思:人人都說*南好,確實如此,到*南來作客的人應(yīng)該在這兒住上一輩子。
小結(jié):這兩句抒情。韋莊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戰(zhàn)亂中來到了*南,而在*南韋莊只是一個游人客子,卻想在*南終老,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達了有家不能歸的苦衷,也由衷地表達了詞人對*南水鄉(xiāng)的依戀之情。
2.“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這兩句意思是:*南春水澄澈,比藍天更藍碧,在這碧于天的*水上,臥在畫船之中聽那瀟瀟雨聲,這種生活比起中原的戰(zhàn)亂,是何等的閑適自在啊。
小結(jié):這兩句寫景。描繪了*南水鄉(xiāng)的美麗風景和*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3.“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這兩句的意思是:在爐邊賣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樣美麗,手腕潔白得像凝滿了霜雪。
小結(jié):這兩句寫人,贊美了*南窈窕美麗的女子。
4.“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須:必定。斷腸:形容非常傷心。其意思是:年輕人未老時還是不要回鄉(xiāng),若是回鄉(xiāng)一定會使你傷心斷腸。
小結(jié):
這最后兩句是抒情,抒發(fā)了想回故鄉(xiāng)勒欲歸不得的盤旋郁結(jié)的苦衷。
這抒情體現(xiàn)了花間詞特點,雖直抒胸臆,卻又婉轉(zhuǎn)含蓄,饒有韻致。說“莫還鄉(xiāng)”實則正由于想到了還鄉(xiāng)。他沒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囑口吻的“莫”字,表現(xiàn)出了一種極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還鄉(xiāng),而現(xiàn)在沒有老,不能還鄉(xiāng),表現(xiàn)了對故鄉(xiāng)欲歸不得的盤旋郁結(jié)的苦衷。后面說“還鄉(xiāng)須斷腸”,這正是別人之所以敢跟你說“游人只合*南老”的理由,因為你回到那彌漫著戰(zhàn)亂烽火的故鄉(xiāng),只會有斷腸的悲哀。講到這里再回頭看“人人盡說*南好,游人只合*南老”,就會明白陳廷焯為什么贊美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了。
四、全詩主旨意境
這首詞描寫了*南水鄉(xiāng)的風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現(xiàn)了詩人對*南水鄉(xiāng)的依戀之情,也抒發(fā)了詩人飄泊難歸的愁苦之感。
五、藝術(shù)特點
在謀篇布局上,上片開首兩句與下片結(jié)尾兩句抒情,中間四句寫景、寫人。全詞寫得情真意切,具有較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具體特點是:
1.語言疏朗秀美、明白曉暢。
2.抒情直抒胸臆,卻又婉轉(zhuǎn)含蓄(陳廷焯:“似直而紆,似達而郁”)
3.寫景寫人純用白描,卻又清新明麗。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領(lǐng)會韋莊詞“顯而疏”的藝術(shù)特色;了解全詞上闋由情而景,下闋由景而情結(jié)構(gòu)的藝術(shù)效果;品味其中白描式的語言。
②了解這首詞贊美江南,同時借對江南的贊美和斷然勸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處,也反襯游子不能返鄉(xiāng)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③能夠通過對溫庭筠、韋莊詞的比較鑒賞,了解花間詞的藝術(shù)風格以及兩人詞的不同風格特色。 ④背誦。
2、過程與方法
熟讀成誦,把握詞人思想前后矛盾的變化,揭示詞作的深層意蘊。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味詞人飽經(jīng)離亂、輾轉(zhuǎn)漂泊之苦。
〖學習重點〗
1、了解本詞情景巧妙結(jié)合的表達技巧,把握詞中景中情、情中景。
2、背誦。
〖學習難點〗
感受詞人思歸而不能歸的深層原因,美景背后的離亂之苦。
〖學習課時〗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語設(shè)計
同學們,說到江南,也許我們眼前會浮現(xiàn)“玉人吹蕭的二十四橋明月夜”,也許會遙望“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西子湖”,也許會傾聽“舊時堂前的小橋流水”。如果是畫中的江南,那么也只有水墨畫才能畫盡它的文采風流。那么文人筆下的江南又是怎么美麗的風景呢?江南好,小橋流水;江南好,笙歌管弦;江南好,文人風流;江南好,杏花煙雨。所以會“人人盡說江南好”,思江南,憶江南,望江南。不知身處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樣的感受?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韋莊的《菩薩蠻》去感受感受!
二、知人論世
1、作者信息
韋莊(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詩人、詞人,長安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為中唐著名詩人韋應(yīng)物四世孫。孤貧力學,才敏過人。廣明元年四十五歲,在長安應(yīng)舉,正值黃巢軍攻入長安,遂陷于戰(zhàn)亂,與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長安三年。后離長安,來到洛陽,因洛陽也不安靖,于是攜家遷至江南避難。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歲時又回到長安,一心想要應(yīng)試,以伸展其治國平天下的懷抱。五十九歲時中進士,六十二歲被李洵聘為書記,同至西川,由此結(jié)識了西川節(jié)度使王建。六十六歲時,應(yīng)王建之聘入川為掌書記。天佑四年,朱溫篡唐,王建據(jù)蜀稱帝,是為前蜀。七十二歲的韋莊被任為宰相,開國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歲卒于成都花林坊。
他的詩都很著名,詩極富畫意,詞尤工。韋莊的詩集名《浣花集》,其詞與溫庭筠齊名,號稱“溫韋”,為“花間派”的代表作家。
多媒體顯示介紹文字及圖片: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后入蜀,為王建掌書記。王氏建立前蜀,他做過宰相。終于蜀。與溫庭筠同為“花間”重要詞人,二人齊名,號稱“溫韋”。長安的長篇敘事詩《秦婦吟》,影響極大,被稱為“秦婦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背景信息
學生參看P35注釋①。
三、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配樂,多媒體上出現(xiàn)江南景色之畫面)。
讀前點撥:在預習過程中,同學們你們是用什么樣的語氣語調(diào)來讀的?能不能用那種雄渾慷慨,很有氣勢地去讀?應(yīng)該平緩地、委婉地、抒情地去讀。
2、學生齊讀
學生讀前談自己的感受:我在朗誦這首詞時,又一次體味到了這首詞中滲透出來的美感。請同學們齊誦這首詞,看看是不是由朗讀而體味到了美。請注意語音語調(diào),平緩委婉抒情地朗讀。
3、對照注釋翻譯。
凡是到過江南的人都說江南的風光無限美好,離家遠游的人只愿跟著江南一起蒼老。春天的江水清澈澄碧勝過春天,這時躺在畫船之中細聽雨聲悠然入眠。
在壚邊賣酒的少女像一輪明月,潔白的雙腕像凝滿霜雪。年輕人未老時還是不要回鄉(xiāng),若是回鄉(xiāng)一定會使你傷心斷腸。
四、緣景明情
1、自由朗讀,并討論:本詞是贊美江南好,那么整首詞中體現(xiàn)了江南好的那幾個方面? 明確:下面四句是對江南好的細寫
春水碧于天——風景美
(學生回顧一下有關(guān)寫江南美麗風景的詩詞:《憶江南》、《江南春》、《飲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簡單點評一下后再讀補充的詩句,明確江南的風景確實是非常美麗,可以說江南的煙花細雨、白墻黑瓦、垂柳畫舫、幽深雨巷等獨特風物構(gòu)成了江南獨特的風景。
畫船聽雨眠——生活美
江南還有什么別樣的生活情趣嗎?(如果學生答不出,可以例舉一下郁達夫的《江南的冬景》中的有關(guān)內(nèi)容,北國的冬天:圍爐煮茗,地爐暖坑過著一中蟄居生活,進行簡單的對比。同時明確還有哪些詩句寫到了江南的這些獨特的生活場景,例如皇甫松的《夢江南》: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橋邊;梁元帝的《采蓮賦》,這里設(shè)計投影后讓學生齊讀;張志和的《漁歌子》等)。最后可以總結(jié)一下江南比較有特色的生活情景:春季里綠堤聞春曉、夏日里荷鄉(xiāng)深處弄蓮子、秋來飲酒賞月,冬來踏雪尋梅。
壚邊人似月——人物美(出示投影)
江南的山,江南的水,江南的文化,孕育了獨特的江南美女。江南女子的美不僅在于外貌,眉清目秀,嬌小玲瓏,更美在性格,美在修養(yǎng),她們的美由內(nèi)而外,與眾不同。江南女子美在溫柔含蓄,美在婉約多情,美在細心體貼,江南女子是水做的,天生就是詩,就是畫,是曲,更是酒。可能學生會提到秦淮八艷、西施等。
教師小結(jié):江南風景美、生活美、人物美。“春水碧于天”是寫“風景美”。江南水的碧綠,比天色的碧藍更美。“畫船聽雨眠”是寫“生活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臥在畫船之中聽那瀟瀟雨聲,這種生活和中原的戰(zhàn)亂比較起來,是何等的閑適自在啊。“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寫“人物美”。江南酒壚賣酒的女子光彩照人,賣酒時攘袖舉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2、作者將一幅秀美、恬靜、安適、充滿情意的江南美景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同學們,你們能不能發(fā)揮想象力,用比喻、擬人等方法,用你們美的觸覺將一幅“江南春景圖”來點染一下。
學生思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江南之美。
參考示例:
①人說美麗女性的骨肉是水做的,若真如此,那么我想,必是江南的春水造就了美麗女性風情萬種的骨肉。因為只有江南的春水,才會那么迷人,碧綠得比藍天還要嫵媚;只有江南的春水,才會那么醉心,清新得比白云還要柔情。柔情似水,水似柔情,在春日的閑暇里,與二三知心文友租一只畫舫,在溫柔的江南煙波里,任意西東。江南不缺春雨的瀟瀟,在品酒論詩之余,相互枕藉舟中,靜聆江南絲雨無數(shù)雙纖手輕叩船篷的柔情蜜意。銷魂,當此際,當睡意悄然襲來,江南春眠夢亦芳…… ②是在這樣朦朧溫暖的光暈中,似彎小月牙兒般的身影款款行來,霜雪皓腕捧上江南的米酒。客官請用。客官醉了?哎呀客官,你為何凝視著人家再也不放?
怎么能放手?酒未至,人已醉。明明是歷盡了滄海,怎當她低回里秋波一轉(zhuǎn)。求也求不到的因緣,天上人間,竟然、竟然也能叫人遇上?
一、作者簡介
韋莊(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今屬陜西長安縣)人,唐詩人韋應(yīng)物四世孫,昭宗乾寧元年進士。他生活在唐由衰弱到滅亡,再到五代十國分裂割據(jù)的混亂時期。年輕時生活放蕩,后入蜀為王建掌書記,幫助王建創(chuàng)建“前蜀”小朝廷。王建稱帝,韋莊被任命為丞相。他的詩詞都很有名,著有《浣花集》。反映黃巢軍攻入長安的敘事長詩《秦婦吟》描寫了戰(zhàn)亂中婦女的不幸遭遇,在當時頗負盛名,被稱為“秦婦吟秀才”。他所作詞語言清麗,多用白描手法,寫閨情離愁和游樂生活,情凝詞中,讀之始化,以至彌漫充溢于臟腑。在詞壇上與溫庭筠齊名,并稱“溫韋”,是“花間派”代表詞人。
韋莊生活在唐王朝由衰弱到滅亡、再到五代十國分裂割據(jù)的混亂時期。早年為實現(xiàn)其“平生志業(yè)匡堯舜”(《關(guān)河道中》)的抱負,始終“強親文墨事儒丘”(《驚秋》),但也曾游歷江南。在黃巢起義以后,藩鎮(zhèn)混戰(zhàn),韋莊避亂江南達十年之久。這首詞就是他避亂江南時所作(一說早年浪游江南時所作)。
二、誦讀
三、鑒賞
(1)這首詞的開頭兩句,開門見山,點出全詞題旨,并貫穿全篇。這個“江南好”從旁人口中說出,更有說服力,還有勸說游人留在江南的意思。這里隱含游人意在回鄉(xiāng),否則何必“人人”向他“盡說江南好”呢?第二句“只合”二字就包含有游人不能回鄉(xiāng)的苦衷。
(2)詩中的江南是怎樣的?請同學們結(jié)合詩句,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再現(xiàn)詩人筆下的江南。
明確:江南春水碧綠,比天色的碧藍更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臥在畫船之中聽那瀟瀟雨聲,是何等的閑適自在。江南不僅風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更美。江南酒壚賣酒的女子光彩照人,賣酒時攘袖舉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江南讓人流連忘返啊!
第三、四兩句寫出江南的景色美。從總體著筆,澄澈明凈的春水勝過長空一碧的天色;從局部著墨,水鄉(xiāng)的春雨聲韻和生活情趣,一句一圖,歷歷在目。
第五、六兩句,寫出江南的人物美。“似月”,是說女子容貌光彩照人;“皓腕凝霜雪”,是說女子雙腕潔白如雪。這種描寫使人物美具體化、形象化,能引起讀者聯(lián)想。
這里描寫了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和人物美,表達了作者對江南的熱愛。
(3)如何理解“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這句詩?
明確:一種理解是:游人沒到老年就不要離開江南回到故鄉(xiāng),否則一想起江南的美好景色和人物,就會后悔不及。一種理解是:詩人生活在唐朝末年,因藩鎮(zhèn)割據(jù),曾在江南避亂達十年之久。此詞就是避亂江南時所作。回到那彌漫著戰(zhàn)亂烽火的故鄉(xiāng),只會有斷腸的悲哀。此詩表達的正是詩人漂泊異鄉(xiāng)、有家難歸的痛苦感情。
從第三句到第六句都述說“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不料第七句卻說“未老莫還鄉(xiāng)”,表面上是順承上文,實際上是反撲,表明要還鄉(xiāng)的意思。上邊第三句到第六句,寫江南好,都是勸留之語,游子始終未忘回鄉(xiāng)。第七句的“還鄉(xiāng)”前加“莫”,那是無可奈何的極端的說法。實際上,游子決心要回鄉(xiāng)了。至于不回鄉(xiāng)的理由,是第八句所說:“還鄉(xiāng)須斷腸。”為什么“斷腸”?聯(lián)系作者生活的時代,不難想到是因為當時中原地區(qū)戰(zhàn)事頻仍,社會動亂不已。
一般游子的憂愁是不能回故鄉(xiāng);而這首詞中的游子,卻是能回故鄉(xiāng),但由于故鄉(xiāng)戰(zhàn)亂的原因不能回,這種愁苦就比一般游子更為深廣。這首詞的主旨,是在描寫江南好的背景上,述說作者漂泊異鄉(xiāng)、有家難歸的痛苦感情。“還鄉(xiāng)須斷腸”這一句正是突出了這個主旨。
小結(jié):這首詞描寫了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和人物美,表達了作者對江南的熱愛,以及有家難歸的愁苦之情。
四、背誦
五、比較閱讀
白居易也曾寫過膾炙人口的《憶江南》詞三首(參見P35“相關(guān)鏈接”),試著比較白詞與韋莊此章在意境上有什么異同。
明確:韋莊的《菩薩蠻》顯然順承了白居易的《憶江南》。兩人的詞都用了簡潔清新的語言勾勒了江南風光秀麗的圖畫,并融進了深深熱愛、依戀江南的感情。不同的是,韋莊的詞在表現(xiàn)依戀江南之情的同時,還表達了漂泊難歸的愁苦之情。白居易的詞是用清麗淡稚的語言勻勒江南山水,而韋詞則把人物形象的刻畫也納入其中,“護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更有了一種冶艷的意味。可以說,白詞為我們呈現(xiàn)的是一幅“江南山水圖”,而韋詞則是一幅“江南仕女圖”。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