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7
這是邊城教案語言,是優(yōu)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捕捉文章中環(huán)境描寫和人物描寫的關鍵語句,品味語言,感受湘西清麗的風光,把握翠翠的性格特征。
2、抓住重點段落,反復誦讀、品味語言,體會文章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祖孫親情。
3、品味環(huán)境描寫的語句,理解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在小說中的作用,感受小說詩意的語言風格。
說明:
這是本單元中最富有詩意,但也最難讀懂的一篇課文。沈從文的小說本就自成一家,而課文又是節(jié)選,小說所描寫的湘西風情、復雜的人物心理與上海學生的生活實際也有較遠的距離,這些都給準確把握課文帶來了困難。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從單元目標出發(fā),從課文所節(jié)選的兩章內容出發(fā),就能夠比較好地處理教學上的難點。沈從文的小說就是一幅風情畫,而閱讀小說時人物形象的把握是一個重點,翠翠是小說的主人公,也是這幅湘西風情畫中的一個典型形象,所以,我們首先要指導學生通過捕捉關鍵詞句、品味語言來感受湘西風光的美麗,從而準確把握生活在這一環(huán)境之下的翠翠的性格特征。本單元的單元目標之一是懂得和感受親情的美好,所以,在對節(jié)選部分內容有了整體理解之后,在課文思想情感的把握上,我們就側重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調動自身的情感體驗,感受翠翠和爺爺之間的祖孫親情。高一的學生在文學作品的鑒賞上沒有很高的要求,但是,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帶著鑒賞的眼光閱讀作品,尤其是面對《邊城》這樣的美文,通過品味環(huán)境描寫的語句感受小說詩歌一般的意境,是大部分學生能夠達到的目標。當然,這個目標是有較高要求的,不強求每個學生都能夠說得出,但至少要能夠感受得到,能夠明白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和人物的內心活動是有直接關聯(lián)的。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品味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的語句,把握翠翠的性格特征,理解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在小說中的作用。
2、難點:反復誦讀,感受小說詩意的語言風格。
說明:
與通常的小說注重情節(jié)設置的特點不同,沈從文的小說是以意境見長的。《邊城》充滿詩情畫意的風格和翠翠天真淳樸野性的形象對于上海的學生來說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所以,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就落實在品味環(huán)境描寫、人物描寫的語句上,通過反復品味能夠使學生獲得情感上的體驗。而小說詩意的語言風格對于習慣了淺白、粗陋乃至荒誕的表達方式的當代學生來說,是有一定認知和體驗上的困難的,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沒有了深入研讀,細心品味精致、細膩之美的習慣,所以,教學中教師應盡力帶領學生反復誦讀關鍵語句,以使學生能夠沉浸到作品創(chuàng)設的意境氛圍中去,從而跨越障礙,感悟這樣一種獨特的語言美。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展示湘西的風景畫面,請到湘西旅游過的學生介紹自己的見聞。
簡介沈從文的生平,著重介紹沈從文從湘西這塊土地上獲得的滋養(yǎng)。交流自己到湘西旅游的見聞和感受。
介紹自己所了解的沈從文。調動學生的自身體驗和已有的知識積累,激發(fā)學生閱讀小說的興趣。
初讀課文,了解小說主要內容
通讀課文,根據(jù)注釋,說說小說節(jié)選部分(第一、十三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默讀課文,根據(jù)課文第1個注釋了解小說的全貌,概括第一、十三章的大意。課文是小說的節(jié)選,如果不關注其他部分的內容,就很難理解翠翠在第十三章中的煩躁而復雜的情緒,所以,要求學生學會利用注釋獲取必要的信息,幫助自己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
第一次研讀課文,把握小說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1、通過圈劃,找出文中環(huán)境描寫和人物描寫(以翠翠為主)的語句,說說文章描繪了湘西怎樣的生活場景,翠翠具有怎樣的形象特征?(抓住第一章第6段作者對翠翠形象的集中描寫和其他段落中對翠翠的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
2、我們可以感受到小說節(jié)選部分表達了怎樣的情感?1、圈劃關鍵語句,自己反復誦讀、品味,適時做出批注,概括環(huán)境描寫的特點和翠翠的形象特征。
2、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個別同學讀、齊讀)部分段落,感受小說營造的氛圍,刻畫的人物形象,表達的情感。
3、同桌之間交流研讀的心得,然后課堂交流,相互補充。1、默讀,個別同學讀,散讀,齊讀等各種閱讀方式的運用可以使學生充分接觸文章,感受小說特定的情境氛圍。
2、這篇小說中情感的表達主要是借助描寫來完成的,所以,在品味語言之后,可以請同學說說對文章所表達的情感的理解。
第二次研讀課文,鑒賞小說中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自由選擇關鍵語句,反復誦讀,說說小說中描寫的部分對表達情感起到了怎樣的作用?1、全體學生反復閱讀關鍵語句,品味語言,思考小說中情與景的關系。
2、個別學生課堂交流,舉例說明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在情感表達中所起的作用。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一定是為主旨的表達服務的,沈從文的小說更是以環(huán)境描寫見長。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是為了指導學生抓住作品的特點閱讀文本。
教師點撥,體會小說詩意的語言風格
品味文中看似白描實乃富于韻味的敘述、描寫的語言,思考:小說的語言具有怎樣的風格?請舉例說明。學生在文中找出富有韻味的語句,嘗試鑒賞小說詩情畫意的風格。
個別學生課堂交流。這是一個具有較高鑒賞要求的環(huán)節(jié),所以不要求全體學生都能完全掌握,能夠找到相關的語句,通過品味語言有所感受即可。
布置作業(yè)閱讀完整的《邊城》,摘錄一些自己喜歡的語句,完成一篇讀書筆記。閱讀完整的《邊城》,做好摘錄,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讀書筆記。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幫助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言的感受,在交流中獲取更多的閱讀體驗。
思路點撥
美麗獨特的湘西風光對大都市的學生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教學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引導學生感受湘西清麗的風光,激發(fā)學生深入閱讀的興趣。女主人公翠翠和學生的年紀相仿,所以,她對親人(祖父)的依戀,她的情竇初開等情感,學生都是可以通過自身的經(jīng)歷來感受體驗的。所以,教師應著重引導學生調動自身的情感體驗。而沈從文小說詩意的特點是和中國的山水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邊城》就是一幅湘西風土人情畫,理解“情景交融”的手法在小說中的運用可以給學生帶來的美的意境的感染,翠翠更是這幅畫卷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形象。所以,第一、二次研讀課文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同時也為后面品評小說的語言風格做好了鋪墊。整個教學圍繞著感受小說的詩意的風格展開。對于“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學生在初中就有一定的基礎,所以大部分學生是能夠領會的,但獨立交流鑒賞心得可能會有困難,所以,課堂交流中可以選擇感悟能力較高的同學作一個示范。對于程度較高的學生,可以從鑒賞作品多種“美”的角度入手,鑒賞作品的山水美,人情美,等等。也可聯(lián)系沈從文的經(jīng)歷與思想,探究沈從文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文章風格的原因。
練習舉隅
1、品味下列句子的內涵。
⑴翠翠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故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如一只小獸物。
⑵牛羊花轎上岸后,翠翠必跟著走,站到小山頭,目送這些東西走很遠了,方回到船上,把船牽回近家的岸邊,且獨立低低的學小羊叫著,學母牛叫著。
⑶翠翠看著天上的紅云,聽著渡口飄鄉(xiāng)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涼。
2、選擇課文中的一個場景,給翠翠寫一段內心獨白。
3、閱讀孫犁的《荷花淀》,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點。
教學目標:
1、學習小說細致入微、逼真?zhèn)魃竦男睦砻鑼懛椒ā?/p>
2、通過分析心理描寫,培養(yǎng)學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學重點:學習小說細致入微、逼真?zhèn)魃竦男睦砻鑼懛椒ā?/p>
教學難點:通過分析心理描寫,培養(yǎng)學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條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名為“茶峒”的小山村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只黃狗。這個女孩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翠翠。翠翠自幼父母雙亡,與靠擺渡為生的祖父相依為命。翠翠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當?shù)卮偟膬鹤犹毂!蛢尚值芡瑫r愛上了她,相約在月圓之夜以唱歌來進行愛情的決斗。陰歷十四到了,月亮快圓了,我們課文里的故事便從這兒開始了……
二、簡介作家作品:
沈從文:現(xiàn)作小說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湖南鳳凰人。他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多產(chǎn)的作家之一,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他的人創(chuàng)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用寫詩歌的抒情筆調來寫小說,旨在表現(xiàn)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的人性,《邊城》是他這方面的代表作。它謳歌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無聲地鞭撻著現(xiàn)代都市人被金錢扭曲的靈魂,寄寓著他“愛”與“美”的人生理想。那些鮮活的文字里,處處是濕潤透明的湘楚景色,處處是淳樸赤誠的風味人情,充溢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返樸歸真的牧歌情調,被譽為“田園詩的杰作”、“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快速瀏覽全文,四人一組,給各部分命一個耐人尋味的小標題。
2、教者明確:情竇初開——夢與歌——水中望月
四、品味賞析:
愛情降臨了,翠翠是如何表現(xiàn)的呢?
(一)請學生閱讀課文第一部分,找出反映翠翠心理變化的詞語。
教者明確:薄薄的凄涼、忽然哭了起來、神往傾心。
教者提問:
1、翠翠心中為什么會有薄薄的凄涼?(請全班同學朗讀課文第一段,仔細揣摩,作答。)
教者分析:
黃昏:點明時間。在一個被愛縈繞的人的眼里,黃昏有著“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溫馨和浪漫;但在一個孤單寂寞的人的眼里,黃昏應是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中的黃昏,是馬致遠“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中的黃昏,多么令人傷懷!
薄云:用桃花色來形容,頗耐尋味。崔護有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美麗的少女,美麗的粉紅色,美麗的青春,美麗的愛情。可見桃花色乃愛情的顏色。天空那片紅云,就好象翠翠心中那份飄浮不定的愛情,掛在天邊,可望而不可及,怎不叫她凄涼!
杜鵑:又叫杜宇、子歸、布谷鳥。古人詩中常常出現(xiàn)“杜鵑啼血猿哀鳴”、“一聲杜宇春歸盡”,是凄涼之聲、凄涼之情。
作者用這些景物描寫,把一個少女單純而隱秘的情感托現(xiàn)給讀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而產(chǎn)生的哀怨心理。
2、翠翠為什么會忽然哭起來了?
溪邊:涌動的溪水,涌動的心事。“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暮色:灰蒙蒙,無邊無際,最是蒼茫,最令人惆悵。
吸煙:光線明明暗暗、若有若無,正像她朦朧的希望,不可知的愛情。
剝剝的敲煙灰:寂靜的夜晚,這聲音應是十分的鮮明,仿佛就敲在翠翠的心上吧。正是用有聲來襯無聲,用動來襯靜,用成年人的安閑來襯少女的無助。
溪面為暮色所籠罩,翠翠的心也為暮色所籠罩著。感情如閘內之水漸蓄淅滿。吸煙的火鐮劃破了夜色,卻使翠翠心中的夜色更濃;那煙桿冷漠地一敲,一下敲開了她心中滿溢著孤獨與焦慮的潮水的閘門,所以她“忽然哭了起來”。
3、祖父給翠翠講父母的往事,翠翠為什么聽得“神往傾心”?
對母愛的渴求,對母親的懷念,以及內心對愛情的朦朦朧朧的期盼。
教者小結:翠翠心中時而有著薄薄的凄涼,時而莫名地哭泣,時而神往傾心于父母的愛情故事,這一切都有表明:愛情,在這個少女的心中萌動了。
(二)在月圓之夜,二老儺送站在渡口對溪高崖上,給翠翠唱了半夜的歌。翠翠在睡夢中受到了歌聲的指引,做了一個頂甜頂美的夢。她夢見了什么呢?平時攀折不到的虎耳草為什么輕而易舉摘到了?她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又說明了什么?為什么她會覺得這個夢頂美頂甜呢?
教者明確:虎耳草,俗稱金線荷葉,葉心形,下面紫紅色,供觀賞。在中國人的心態(tài)中,心形的東西是一種愛的寄托和象征。虎耳草,可以說是翠翠愛情的象征。
平時攀折不到的虎耳草輕而易舉摘到了,是說明翠翠內心里以前對儺送朦朧的感情,現(xiàn)在明確起來了。不知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又表現(xiàn)出她內心的忐忑不安。
(三)當祖父告訴翠翠事情的真相后,愛情在這個純潔、羞澀的少女心中悄然綻放。可是,除了等待,翠翠什么也不能做。她等到了嗎?請一個同學朗讀第71段。
提問:翠翠吹蘆管為什么吹不好?聽祖父吹,她的心為什么會被吹柔軟了?
明確: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卻沒有來。一片草蟲的清音復奏,更使她心亂,所以連蘆管也吹不好了。在祖父的曲子聲中,她尋找著自己愛的夢幻,憧憬著愛的甜美,心像月光般清澈溫柔起來。愛情,像羞答答的玫瑰,在她的心底悄然綻放。
教者總結:當愛情來臨了,翠翠的內心躁動不安,她熱切地期盼著戀人的歌聲,渴望著感情的撫慰。她那份純潔美麗的初戀情懷由朦朧逐漸走向清晰、走向成熟,可是,只有在夢中她才能品嘗到愛的溫柔甜美。矜持羞澀的個性、一系列或人為或天意的誤會,讓她只能長久執(zhí)著地等待……
五、拓展:
翠翠的愛情比起現(xiàn)代都市人的愛情有什么特點?從中你體會到什么樣的美?
明確:翠翠愛得自然,愛得朦朧,愛得執(zhí)著,愛得纖塵不染,愛得水晶般純潔透明;翠翠愛的方式,她在愛情來臨時的表現(xiàn),孕育、脫胎于湘西古風猶存的風土人情,典型地體現(xiàn)了人性美。
六、人物形象分析:
讀完全文,翠翠的形象應該在大家的心中明晰起來了吧。如果要把《邊城》拍成電影,請你作一回導演,你打算選一位什么樣的演員來扮演翠翠呢?
提示:抓住她的性格特征
明確:天真善良、聰明乖巧、溫柔清純,外表的溫婉靦腆和內心和熾熱多情異乎尋常地融合在一起,是一個人性美的光輝形象。
七、結束語:
翠翠是美麗的,《邊城》同樣也是美麗的。閱讀這樣的作品,我們獲得的不只是文學藝術的享受,更有著對我們心靈的滋養(yǎng)與療補。讓我們學會欣賞、學會生活,學會愛。
八、作業(yè):
試著寫一段關于翠翠的外貌描寫。
附板書:
情竇初開——夢與歌——水中望月
凄涼
哭頂甜頂美柔軟
傾心神往
【知識目標】
一、了解小說所描寫的"邊城"的風土人情,體會沈從文的小說風格,《邊城》教案。
二、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體會心理描寫的成功之處
三、借助工具書掌握常用詞語并能辨析運用
【能力目標】
一、結合社會背景與人物分析,領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二、結合個人理解,試著談談對小說的主題思想的認識
三、能運用比較鑒賞方法,寫一點鑒賞文字
【情感目標】
一、結合社會背景,體會邊遠地區(qū)人民的生活艱辛與頑強樂觀,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理解小說描繪的風情美與人性美,激發(fā)對人生、生活、社會的熱情
【重點、難點】
一、了解小說所描寫的"邊城"的風土人情,體會沈從文的小說風格。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體會心理描寫的成功之處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二、結合社會背景與人物分析,領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對小說的主題思想的認識是本文難點。
【教學方法】討論法點撥法多媒體輔助(影片)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檢測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喁喁yú私語黑黝黝yǒu癡chī情燜mèn涎xián莞wǎn爾
2、解釋下列詞語。
喁喁張冠李戴:涎皮莞爾信口開河
二、作者作品簡介
沈從文(1902~1988年),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原名沈岳煥,湖南風凰縣人。沈從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蜜柑》、《八駿圖》、《雨后及其他}、《月下小景》、《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篇小說集和{邊城》、《阿麗思中國游記》、《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他的大部分小說是以湘西生活為背景,對故鄉(xiāng)人民懷有不可言狀的同情與溫愛。以其特異的"生命形式",熔生動豐富的社會風俗畫和優(yōu)美清新的風情風景畫于一爐,展示其民性的精獷強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返璞歸真的牧歌情調。
中篇小說《邊城》完成于1939年,是沈從文最負盛名的代表作。《邊城》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xiàn)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過湘西兒女翠翠與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代又一代重復著悲劇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故事發(fā)生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那里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70,仍很健壯,孫女翠翠15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shù)卮偟亩贍攦停瑥拇朔N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愿作個擺渡人。于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xiāng)。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癡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三、問題思考(速讀文本,以文本為依據(jù),自由發(fā)言)
1、小說的典型環(huán)境與前兩篇有何不同?描繪了怎樣的湘西風光?
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不僅為我們展示出一幅幅湘西邊陲特有的清新秀麗的自然風光,更重要的是在于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動,使人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詩情畫意的氛圍中。
第四節(jié)描寫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畫面,渲染了喜慶歡快的節(jié)日氣氛,為下文情節(jié)展開作了有力鋪墊,烘托了人物個性,突出表現(xiàn):
明凈亮麗的邊城風光,
安定祥和的邊城生活
古老淳樸的邊城民風
勤勞勇敢
多情友愛--邊城的人性美
淳樸無私
美景與人物心境密切聯(lián)系:
烘托邊城年輕人的勤勞勇敢能干--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大膽開朗、熱情大方
在歡快的氣氛中烘托翠翠對愛情的朦朧向往與追求
2、作者描繪如此充滿詩情畫意的的湘西風光對人物形象與小說主題有什么表達作用??翠翠和爺爺是怎樣的形象?
翠翠:聰明乖巧、善解人意、靦腆多情、渴望愛情的少女形象。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渴望愛情,喜歡"水上英雄"二老,但少女的羞澀又難以直白對儺送的衷情。對相依為命祖父的無限深沉的依戀,沉醉在朦朧的愛情夢幻之中。小說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光輝的極富審美意義的少女形象。
老船頭--祖父,忠于職守、古道熱腸、深愛至親的老人形象。
"在職務上毫不兒戲","人來-個就渡一個,不便要人站在那岸邊呆等",每天都堅持渡完最后一個人才收工。不收客人多給的錢。
是一個深愛著至親的、心細如發(fā)的老人。他明白孫女的心情,關心孫女的終身大事;他贊賞天保,但不勉強孫女同意;但他又暗中為孫女擔心,怕自己不能永遠陪伴孫女。
3、小說對人物心理活動是怎樣描寫的?
首先,是注意寫出人物內心的隱秘。
翠翠對"爺爺死去"的擔心,二老的關心,對吹嗩吶的向往
祖父對翠翠的終身大事與未來的擔憂
【遷移指導】如果你寫一個自己欣賞的人物,你怎樣刻畫他的內心情感與心理活動
四、作業(yè)
1、朗讀自然環(huán)境描寫與翠翠夢境中的片段,體會文本語言的質樸清新
2、結合背景資料,理解文本的主題思想
第二課時
一、難點突破,討論質疑
1、本文用什么手段表現(xiàn)人性美,找出文本中找出這樣的語段并加以欣賞。
環(huán)境烘托大佬、二老形象--勤勞勇敢
正面描寫刻畫大佬、二老形象--多情大方、淳樸無私(語言、行動)
側面描寫二老形象--友愛勇敢、熱情善良、多情大方
對話描寫突出人物個性--大佬善良多情、二老大方多情、翠翠含蓄多情、爺爺無私疼愛
心理描寫表現(xiàn)人物情感--翠翠純潔多情、爺爺深情憂慮
2、小說表現(xiàn)的是怎樣的一種"人生的形式"?
沈從文先生要表現(xiàn)的是一種"優(yōu)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的形式"。在小說中,作者通過爺爺與翠翠相依為命,互相關愛和大佬、二老的勤勞勇敢、善良多情,表現(xiàn)一種深情、淳樸、溫柔又堅強的人性美,使讀者感受到人心的偉大與崇高,同時這種愛心又是通過最普遍的人的心靈表現(xiàn)出來,更顯得質樸、真誠,感人至深。
【板書】
以翠翠愛情悲劇為線優(yōu)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
依山傍水
風情美山明水秀
喜慶祥和
勤勞勇敢
淳樸無私
人性美相親相愛
僻遠的邊城小鎮(zhèn)
孤寂的人物心靈
悲劇的社會人生
古老的傳統(tǒng)美德
對照
與1939年社會大背景
戰(zhàn)亂苦難人性淪喪
主題:苦難深重卻不失人性之美
二、拓展思維,遷移運用
1、找?guī)滋幖毠?jié),揣摩小說伏筆、照應的妙處,寫一段欣賞性的讀書筆記。
2、預習《哦、香雪》
設計指導思想
處于“慢慢走,欣賞啊”這個專題中的《邊城》(節(jié)選)是一篇散發(fā)著魅力的小說。這篇小說敘述的是湘西小鎮(zhèn)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凡寧靜的人生歷程中的一小段。專題名提示著讀者要慢慢欣賞,欣賞什么?小說沒有扣人心弦的懸念,沒有驚心動魄的氛圍,更沒有波瀾曲折的情節(jié),要欣賞的是作者想展示給讀者的真實環(huán)境中的真實的人物。
在設計教學時,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小說環(huán)境描寫的細致體會便成為把握的重點。在解讀《邊城》時,我們就要把目光投注到人物上,投注到環(huán)境上。人物各有什么特點,這些特點都是怎么展現(xiàn)的,他們處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環(huán)境的設置為人物性格的展現(xiàn)起什么作用,那樣的環(huán)境、那樣的人物又與作者的寫作意圖有怎樣的聯(lián)系,這些都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有所側重的體現(xiàn)出來。在解決這些問題時,體驗小說的環(huán)境美又成為重中之重。都說環(huán)境是為人物服務的,在這篇小說中,人物又何嘗不是為環(huán)境服務呢?這可以在教學中點到。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文本,了解故事情節(jié),學生能嘗試鑒賞淳樸的人情,體會人物之美。
2.結合對文本后面鏈接的學習資料的研讀,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文化內涵,以達到深入了解文章主題的目的。
3.欣賞作者將散文的筆法和詩歌的抒情因素導入小說之中的表達方式,學習鑒賞散文化的語言、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描寫及其表達效果 。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初步了解沈從文的小說風格。
2.通過小說的語言、心理、環(huán)境描寫,重點把握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3.鑒賞散文化的語言和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描寫及其表達效果。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端午節(jié)的賽龍舟習俗導入。
二、作者簡介
沈從文,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1922年離開湘江只身來到北京。后來到北大當圖書館館員,邊拼命讀書,邊拼命寫作。1934年發(fā)表《邊城》,成為“京派”作家代表人物之一。
沈從文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很受關注,海外對其作品評價很高。是一位由國外而紅及國內的作家。他的作品表現(xiàn)的是文學最本質的東西,即“情”,這也是人性中最根本的東西。
三、情節(jié)概述
1、了解《邊城》全文的故事情節(jié)
根據(jù)課下注釋①了解情節(jié)梗概,有條件的話鼓勵學生閱讀《邊城》全文。
2、在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復述節(jié)選部分的情節(jié)內容。
內容包括以下幾點:湘西過端午的風俗;翠翠與儺送的相遇;翠翠與天保的見面;老船夫對翠翠的試探等。
四、分析環(huán)境描寫和人物形象
1、這篇節(jié)選的小說你是否喜歡讀?原因何在?
明確:不管學生喜歡與否,原因都在于這篇小說情節(jié)的淡化和環(huán)境描寫的渲染,這也是這篇小說與以往讀的小說所給我們的不同感受。
2、《邊城》中的人們是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環(huán)境中?用原文中的話來說明。
明確:
①開篇寫道“水陸商務既不至于受戰(zhàn)爭停頓,也不至于為土匪影響,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生活環(huán)境的太平。
②“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發(fā)生別的死亡大變,為一種不幸所絆倒,覺得十分傷心外,中國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掙扎中的情形,似乎就還不曾為這邊城人民所感到。”——環(huán)境的僻遠使得邊城的人民不關心或者說不用關心他們生活以外的事情,體現(xiàn)邊城之“邊”。
③端午、中秋和過年“三個節(jié)日過去三五十年前,如何興奮了這地方人,直到現(xiàn)在,還毫無什么變化,仍舊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義的幾個日子。”——生活環(huán)境的相對隔離,也是民風淳樸的原因。
④寫端午節(jié)船和船的競賽、人和鴨子的競賽;寫每到端午,家家鎖門閉戶到河邊、上吊腳樓觀賞年輕小伙龍舟競賽;寫中秋夜晚,舞龍、耍獅子,放煙火;《邊城》節(jié)選之外寫到的青年男女用對歌的方式在月夜傾吐愛慕之情等等——民風淳樸。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極具地域風俗特色的生活環(huán)境,是一個如桃源深處的優(yōu)美而又相對封閉的生活環(huán)境。
3、在這樣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生活著的人們必也是與這環(huán)境相匹配的,這其間有翠翠和她爺爺,有天保和儺送兄弟,有船總順順,還有許許多多。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㈠翠翠
①十分依戀爺爺,兩人相依為命,等不到爺爺時內心著急。比如第四段第二節(jié)中“過了許久,祖父還不來,翠翠便稍稍有點兒著慌了”;第六節(jié)、第八節(jié)描寫捉鴨人的少去、看龍船人的散去以及落日、銀色薄霧、上燈等環(huán)境描寫表現(xiàn)翠翠內心的焦急;兩次想到“假如爺爺死了”“爺爺死了呢”,對爺爺無比的依賴。
②純真、可愛。 比如回答儺送時的“我是翠翠”那種內心極其著急、急于有人認定、希望有人能認識她的心理,到后來回家回答爺爺“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鯉魚吃去了”,既有祖孫情深,又有少女的純真可愛。
③聰慧、矜持。 比如第五段中順順和老船夫談話時,“翠翠雖裝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卻把每一句話聽得清清楚楚”時的神態(tài);第六段祖父問及翠翠是否記得前兩年端午的事情,翠翠本正想著兩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但祖父一問,“翠翠卻微帶點兒惱著的神氣,把頭搖搖,故意說:‘我記不得,我記不得,我全記不得!’”。
㈡老船夫
①對翠翠親情無限,疼愛有加。翠翠覺得一個人進城看劃船不好,老祖父便連夜趕到城里請熟人替自己看一天渡船,自己陪翠翠進城。還給賣皮紙的過渡人銅錢,留下一枚時,“閉上一只眼睛,裝成狡猾得意神氣笑著”,把那枚銅子送給翠翠。
②為孫女的親事操心擔憂。順順夸翠翠長得很美時,“祖父則很快樂的夸獎了翠翠不少”,他雖“似乎不許別人來關心翠翠的婚事”,其實自己內心十分操心,“不加檢點笑著”問翠翠假如大老要娶她,她是否愿意,以及翠翠回絕后他雖不再說了,“心中卻仍顯然的還轉著這些可笑的不好的念頭”;試探翠翠的意思“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紀還只十五歲”。
③善良、淳樸、工作盡職。祖父雖然陪翠翠進城了,到路上時,又“想起什么似的”,回去替那位幫他看船的朋友,讓他去看看城里的熱鬧。老朋友醉倒后,祖父心理雖著急著翠翠,為了責任便沒有離開渡船。賣皮紙的過渡人送他一把銅錢,因為送錢氣派有些強橫,老船夫便執(zhí)意要把錢還給人家。
㈢儺送
淳樸、英俊、幽默。翠翠在碼頭苦等爺爺時,他好意邀她進屋去等;翠翠誤會他并罵了他,他不予計較,還讓人送她回家。
總:這樣優(yōu)美、淳樸的人體現(xiàn)的是整個湘西民風的淳厚,不僅僅是主要人物翠翠、老船夫、儺送等,還有士兵、水手、過往的商旅,盡管他們的物質條件并不相同,但質樸、純真、善良的品性卻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種單純的善良、原始的可愛。他們表現(xiàn)的是如沈從文先生所說的“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五、探討文章的文化內涵
1.《邊城》中的環(huán)境那么美,其中的人物都那么善良,讀這篇作品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明確:湘西的景致那么美,溫柔的河流、清冷的山風、滿眼的翠竹;湘西的人情那么美,淳樸自然的民風,善良敦厚的本性,給人淡淡的溫暖。人物最終的悲劇命運又給人淡淡的憂愁。雖沒有激烈的起起伏伏的情節(jié),但始終牽引著讀者的心。
2.既然《邊城》是一個給人溫暖的作品,又為什么要處理成悲劇?結合文本后的資料,談談你的理解。
明確:那么美的人,他們善良、勤勞,質樸、真實、自然,毫不嬌柔做作,毫不急功近利,體現(xiàn)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可等待他們的都是非正常死亡、離家出走、愛情破滅等不好的結局,在這樣一個充滿善和美的“世外桃源”里,發(fā)生的卻是一場以悲劇告終的愛情。這是什么?這就是人生,若都是大團圓結局就過于粉飾了。人生就是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的,有誰能預料到天保的喪命?
人是高尚的,必然也是齷齪的,一些無法解釋的禍患總能與人的言行生硬聯(lián)系。船總雖性格豪爽,可不愿意間接把大兒子弄死的女兒來作二兒子的媳婦。儺送也同樣。這送了老船夫的命。沈從文想要表達的就是這種自然、美好而又雜有“沙子”的人生形式,也即他所說的“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邊城》的這個出乎意料的結尾顯示了人性在美好的同時也具有的陰暗面。
六、作業(yè)
閱讀《邊城》全文,寫下你對本文中的或美好的人物或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或者其它任何一點的感想,不少于300字。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