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07
這是天下國家教案優質課,是優秀的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設計理念
新課程改革重要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國家財政》教學設計注重三環節:一是課前學生自主學習,二是課中在教師引導和啟發下學生充分展示自主學習成果:知識掌握、討論質疑,價值情感升華等,三是課后知識能力情感進一步拓展升華,通過課前、課中、課后等系統教學設計,使學生對本框在知識能力情感都得到一定發展,同時體會到參與高中思想政治學習的樂趣。
二、教材內容分析
《國家財政》是經濟生活第八課《財政與稅收》第一框節,本節課在本單元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它上接《個人收入的分配》下承《征稅和納稅》,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懂得財政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通過對有關時政材料的分析提高學生對國家財政的關心和理解,培養學生身在校園心懷天下的思想。
三、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學生對經濟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在第七課個人參與的財富分配學習基礎上,再學習第八課國家財政收入分配,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更全面的認識我國的分配制度,繼而系統掌握我國的經濟制度。但是由于財政問題學生相對陌生,如預算與決算、財政收支平衡等。所以,本課采用貼近生活,探究生活,回歸生活方式學習財政,便得學生對國家財政有更好掌握,繼而滲透關心支持國家財政,熱愛國家的情懷。
四、教學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財政的含義;國家預算;國家決算。
2.國家財政在社會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3.財政收入與支出。
4.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
5.財政支出的分類。
6.財政收入與支出的關系。
方法與過程
1.自學—討論—質疑—解析。
2.運用案例引導學生分析財政的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探究社會經濟問題的科學態度。
2.積極引用相關財政數據資料,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生活,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大事,鼓勵學生養成學以致用的習慣和能力,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一是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二是財政的作用。
難點:財政政策對經濟運行的調節作用。
六、教法、學法
教法:本節課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景教學法、評價激勵法。教學中,盡量為學生提供自由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以滿足學生求知欲心里需求,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發揮想象力。
學法:在課前、課中、課后中貫徹自主學習法,在課前以自學自練為主,在課中采用合作探究分析質疑,課后調查實踐活動拓展課堂,總之充分凸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
七、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導學案檢查與反饋,從中提高課堂學習有效性和針對性。
2.學生查閱2010年至2013年我國財政相關課外資料、時政熱點,以增強對課本知識理解,提高學習財政知識興趣。
(一)聯系生活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感悟財政巨大作用
視頻播放:惠州市博羅縣高級中學新校區建設方案圖
(教師)那么你知道我們學校這么壯觀的新校區是誰投資的嗎?具體要投資多少錢呢?
(學生)回答:投資
(教師)除了新校區外,還投資了哪些項目工程呢?
多媒體展示:
惠州市博羅縣高級中學創建新校區由博羅縣人民出資新建總投資2.5 億元抗震救災、災后重建,中央投入 300 億元;
北京舉辦奧運會、殘奧會,中央投入 300億元;
成功發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中央投入 140 億元;
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第4季度中央先投入1000億元。
【設計意圖】從財政投資創建我校新校區導入,貼近學生生活,調動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感悟我國財政巨大作用。
過渡:建設新校區、抗震救災、舉辦奧運會、“神七”發射、擴大內需等,都離不
開國家財政的投入,那么,國家的錢從哪來,都用到了哪里?
(二)探究生活推進新課
合作探究一:
(教師)多媒體展示:
材料一:2013年3月5日財政部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請審議預算報告,報告更加強調對民生相關領域的傾斜。預算報告顯示,2008年至2012年,中央公共財政在教育、社會保障、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民生支出,5年累計16.89萬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的2/3以上。
材料二:2012年我國財政收入117210億元,比上年增長12.8%。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為100601億元,增長12.1%;非稅收入16609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從全年增長情況看,受經濟增長放緩、企業利潤增幅低、物價漲幅回落影響,全國財政收入增幅比上年回落12.2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增幅回落10.5個百分點。
材料三:2012年我國財政收入117210億元,增12.8% ,財政支出124300億元人民幣,增長14.1%,2013年全國財政收支差額將擴大為12000億元。
1.根據以上材料體會什么是財政?以上材料,哪一年的財政收入和支出是國家預算?哪一年是國家決算?
2.從材料二中可看出財政收入有哪些部分組成,影響財政收入主要因素有哪些?
3.在材料一中財政支出用在哪里了?
4.材料三反映的財政收入與支出呈什么關系?
(學生)
結論1:財政包括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本質是一種分配關系。2012年為國家預算,2013年為國家決算。
結論2:財政收入由稅、利、債和其他收入組成,影響財政收入主要因素有經濟發展水平;分配政策,其中經濟發展水平影響是基礎性的,所以2012年財政收入受經濟增長放緩、企業利潤增幅低等影響增幅比上年回落。
結論3:按財政支出的用途,分為經濟建設支出,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債務支出五大類型。
結論4:財政收支平衡
【設計意圖】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基礎上已掌握一定財政理論知識,通過財政時政材料展示,讓學生在嘗試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體驗、在體驗中理解書本知識,以材料帶動枯燥書本學習,增強自主探究學習趣味性,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運用提升自然水到渠成。
過渡:假如你是一個企業老板,你愿意在資源匱乏、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投資基礎設施行業嗎?假如不愿意只能靠誰來做呢?
(學生)不愿意,靠
合作探究二:
(多媒體展示)
材料一:2013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安排合計13799億元,增長11.4%,主要用于支持農業生產、對農民的糧食直補等四項補貼、促進農村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
材料二:四大著名工程師青藏鐵路工程總投資330億元,南水北調,總投資5000億元,西電東送5300億元,西氣東輸1400億元。這些資金的投入都來自于國家的財政。 材料三:為什么我國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下撥出4萬億財政收入投入到經濟建設中?
以上材料中財政支出分別體現了國家財政的什么作用?
(教師引導糾正)
(學生)
材料1: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材料2: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材料3: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設計意圖】國家財政的作用是本課重點,通過材料展示讓學生在探究質疑中掌握重點知識,同時教師適時引導糾正,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同時,提升探究思考能力。 合作探究三
辯題一:財政收入越多越好?
辯題二:財政赤字不利于經濟發展?
(學生正反方開放式辯論)
結論1:財政收入是財政支出基礎,要發揮財政作用必須具有良好財政收入,但不是越多越好,交給國家多了,留給企業和個人就少了,不利于個人生活水平提高和企業發展生產。
結論2:適度財政赤字對經濟發展是有利的,可以拉動經濟發展。
【設計意圖】本環節角色模擬開放式辯論,學生辯論表達不一定很規范,所以教師要從中積極引導,通過辯論引導讓學生充分掌握本課重難點,合理分配政策對國家財政收入影響,對人們和企業影響,同時加深對國家積極財政政策理解。
(三)回歸生活實踐新課
請同學們分組對當地人們對財政受益情況作分析調查,監督是否科學合理使用國家財政,寫出調查報告或小論文供有關部門參考。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通過合作探究學習討論交流的方式,列舉從身邊到國家發展的豐
富事例來感悟財政的巨大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注重過程與方法、以人為本新教學理念在課堂中得到充分展現。要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就必須調動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主體性,要把課堂與課前課后系統性連接起來,只有這樣高中思想政治課才能在不斷探索嘗試中更加豐富、生動,讓學生樂學、愛學。
附上:第八課第一框 國家財政導學案
第八課 財政與稅收
【考情分析】
第一框 國家財政
【基礎梳理】
一、基礎知識一
1.財政收入與支出
【學習目標】:
1、了解不同類型國家的人口、面積、制度等方面的不同
2、知道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的特點
3、理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差異
【學習重點】:
1、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的特點
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差異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學習任務一:閱讀課本P87文字,結合1999年資料,了解世界不同類型國家的情況
1、目前,全世界______億人,分別居住在________多個國家和地區。
2、俄羅斯的領土面積廣大__________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_________的國家,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被稱為___________。
3、中國是世界_________人口大國,澳大利亞是一個____________的國家。
4、從政治體制看,中國是______________國家,美國是______________國家
5、背誦課本P87的1999年資料中,面積前10位的國家,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國家
學習任務二:閱讀課本P88文字,了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的特點
1、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國家劃分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發達國家大多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這些發達國家,除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外,都分布于____________。
2、發展中國家以_______、非洲和_____________的國家為主,絕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目前中國也是____________。
學習任務三:閱讀課本P88-P91,理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差異
1、閱讀第一段,思考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有哪些不同?(課本上劃出)
這些差異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差異造成的。
2、發達國家利用其掌握的__________和從發展中國家購買來的_______________,制造_______________的工業品,并銷往到世界各地,獲取__________,因而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
3、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由于歷史上長期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侵略剝削,大量資源被掠奪,生產品種_______,建設資金_______,生產效率_______,導致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有些國家還處于非常貧困的狀態。
4、閱讀“南北關系“了解”南北差距“、”南北對話“、”南南合作“
5、閱讀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填空:
(1)圖5-3發達國家占世界總人口的________發展中國家占________。
(2)圖5-4發展中國家占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________,發達國家占___________。
6、閱讀圖5-5,了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工農業生產發展差異
7、完成活動題的填表
8、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各國都應該遵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項原則,以求得共同發展與進步。
二、合作共建
1、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在圖中填出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所占的比例
(2)將下列國家同它們所屬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所在的大洲,用直線連接起來
(3)根據以上連線并聯系”世界政治地圖“可以知道,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_洲,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洲,從北半球位置分析,發達國家主要位于_______半球北部,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半球的南部和_____________半球。
三、系統總結
發與一、不同類型的國家(數量、面積、人口、政治體制)
展發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特點:發達國家:主要在______半球,
中達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半球的南部和南半
國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差異
家家三、發展中國家與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差異
發達國家差異工農業生產發展差異、導致差異的主要原因
四、診斷評價
1、有關世界上面積居第二位的國家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人口也居世界第二位②地廣人稀③屬于發達國家④發展中國家⑤資本主義國家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⑤
2、下列不是我國五項原則內容的是()
A、各國應該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
C、和平共處,平等互利D、求同存異
3、發達國家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C、亞洲D、非洲
4、下列敘述中,不符合歐美發達國家狀況的是()
A、交通擁擠,人口增長快B、工農業生產發達,生產水平高
C、市場繁榮,環境幽雅D、受教育程度高,生活質量好
五、課后反思
發展中國家應采取哪些措施來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以縮小同發達國家的差距?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感受4/4拍歌曲的強弱特地點;學習領唱與合唱,并能與同伴協調一致地演唱。
2.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感情,激發我是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教師教學資源《山谷回音真好聽》(音頻)《國家》(音頻)
活動建議:
一. 聽《山谷回音真好聽》音頻,玩發聲游戲。
將幼兒的作為排成半圓形,教師引導幼兒科學發聲的方法,雙臂自然下垂,眼睛平視,保持發聲時的口型。注意:呼吸、咬字、吐字、口腔共鳴、輕聲等方法。
(1) 先聽音頻,然后教師帶領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2) 老師彈唱前半部分,幼兒唱回音部分。
二. 熟悉歌曲《國家》旋律,感受4/4拍歌曲的特點。
(1) 教師播放歌曲音頻,請幼兒認真傾聽。
(2) 引導幼兒感受4/4拍歌曲的強、弱、次強、弱的弱點。
(3) 請幼兒表達感受,理解歌詞所表達的意思,重點在“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
三. 帶領幼兒學唱歌曲《國家》
(1) 教師清唱,引導幼兒念歌詞。
(2) 教師引導幼兒采用領讀+齊讀的方式,感受歌詞,為領唱和合唱打下基礎。
(3) 教師彈琴,幼兒站直身體,用自然的聲音跟唱。
(4) 教師領唱前四句,請一名幼兒領唱第五句到第八句,其他幼兒合唱后面的部分。
(5) 鼓勵兩名幼兒演唱前八句,其他幼兒合唱后面的部分。
(6) 教師引導幼兒看指揮,準確進行領唱和合唱。
四. 欣賞歌曲《國家》mv,進一步理解歌詞的含義,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感情。
小結: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愛自己的祖國,祖國強大了,我們才會更加幸福快樂。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財政的含義及其實質,財政收入的含義及其獲取渠道;
(2)了解國家預算和決算的含義,財政支出的含義和我國財政支出的'具體用途;
(3)理解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財政的經濟穩定職能;
(4)懂得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財政收支的對比關系以及如何確定財政收支的合理關系。
2、能力目標:
初步掌握如何運用財政政策實現經濟平穩運行的實踐能力、根據職能合理分配財政支出的實踐能力;能夠為增加財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議的能力;辯證地認識財政赤字現象的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我國國家財政的性質、功能和使用原則,增強愛國主義情感;關心國家財政支出的內容,關注國家與社會發展,增強主人翁意識。
2.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財政收入的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財政的作用
3.教學用具
4.標簽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通過播放一段關于“我國今年第一季度的財政收支狀況”的視頻,導入本堂課對重難點問題的探究。
二、課堂探究案展開
探究一:材料一:
(1) 上圖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
材料二:
(2)是不是國家財政收入越多越好?
(3)你能從上面兩則圖表材料中總結出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有哪些嗎?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
1、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公式:財政收入總量=社會財富總量*分配比例
①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只有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社會財富不斷增加,才能保證國家財政收入持續增長。
②分配政策(是社會總收入的一部分)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國家。
學生討論:分配比例對國家的影響。
教師引導,得出結論:國家財政收入過多或者過少都將有不利影響,所以應當制定適當合理的分配政策。并進一步點撥什么樣分配政策是合理的?
探究二:
材料:1.這是一位在濱州打工的新濱州人
個人不出一分錢,就能享受包括養老、醫療在內的5項保險;孫子上學也不用交學費,而且學校的條件比以前更好了;今年還低價住上了由補貼的廉租房。
2.這是一位在濱州念大學的外地人
這里創建了,寬敞明亮的圖書館、設施便利的體育館,總讓人留連忘返。
3.這是一位在濱州辦小型企業的老濱州人
近年來,隨著商品成本上升、國外市場萎縮,中小企業的生存真是舉步維艱!所幸,濱州市減半征收了企業所得稅,還投入億元基金幫助我們這些企業調整升級。
(一):為了讓更多市民了解財政支出,感受財政作用,濱州市財政局特向社會征集宣傳標語。請你針對三位新老濱州人的體會,以“財政的作用”為主題,分別設計一條標語,并說明設計的理由。
(二):同學們還能舉出一些實例說明財政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嗎?
(三):(1)從經濟學意義上看,基礎設施行業建設有什么特點?
(2):假如你是一個企業老板,你愿意并有這個能力,投資這些基礎設施行業,資源匱乏、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嗎?
(四)難點突破(參考教材P66):
(1)一個國家的經濟平穩運行的要求是什么呢?
(2)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不能平穩運行會導致什么后果?
(3)國家應采取什么財政措施應對?
2、 財政的作用
(1)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分析:具體措施通過財政的再分配,例如:征收個人所得稅,對三農的支持,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等等,體現了財政這一作用。
(2)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提問:我國新世紀主要有四大著名工程,是哪四大重要工程,并投入了多少資金?
分析:由于這些重大的建設工程,資金投入大、建設周期長、投資風險大、利潤不高,所以個體不愿意投資,似的基礎設施投入嚴重不足。所以只能國家財政支持建設,改善資源配置。例如西氣東輸工程的建設就能提高資源的使用率,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
(3)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教師分析: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經常會不平衡,表現為社會總供給大于社會總需求或社會總供給小于社會總需求。
學生思考:如果社會總供給大于社會總需求,從經濟現象看,表現為經濟萎縮或通貨緊縮。請大家思考,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應對通貨緊縮?
教師講解:擴大財政支出、發行國債、減少稅收,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叫做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也叫積極的財政政策。
學生思考:反之,如果社會總供給小于社會總需求,從經濟現象看,表現為經濟過熱或通貨膨脹,國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予以應對?
教師講解: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這種抑制總需求,給經濟降溫的政策叫做緊縮性的財政政策,也叫穩健的財政政策。
剛才大家提到的還有一些政策,我們把它叫做貨幣政策。
銜接:這就是財政的三大作用。接下來,我們要學以致用,通過課堂達標題檢測一下同學們是否達標。
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財政的含義和作用,知道了財政包括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了解了財政收入的4種形式和財政支出的5個主要用途,懂得了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重點探究了財政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三個巨大作用。
課后習題
《國家財政》練習
一、選擇題
1、2014年9月17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為困難群眾兜底線救急難。會議決定,臨時救助實行地方負責制,救助資金列入地方預算,中央財政給予適當補助。這表明我國財政( )
A.是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 B.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 D.具有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2、當經濟增長滯緩,經濟運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應( )
①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 ②采取緊縮性財政政策 ③減少財政支出 ④減少稅收
A.①③ B.②④C.①
④D.②③
3、2014年12月1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5年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下列選項中,屬于積極的財政政策的是()
①鐵路、郵政和電信業相繼納入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范圍
②落實和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③加大對棚戶區改造的財政補貼,讓億萬居民早日“出棚進樓”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