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4
這是逢入京使教案板書,是優秀的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設計思路
這篇文章熱情謳歌了為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作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鄧稼先,表現了他不畏艱苦、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這篇文章是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優秀教材。從寫作上講,點面結合的記敘,對人物語言、動作的細膩描寫,環境描寫的烘托作用,等等,都是可以學習借鑒的手法。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文字明白曉暢,幾乎沒有難理解的語句,因此,學習這篇文章時應在朗讀的基礎上積極討論,理清文章內容,品味感情,領會主旨。
二、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了解文中所寫人物的崇高品質和鮮明的性格特征。
2、體會文章運用小標題,使文章層次清楚的手法。
3、了解文中所寫人物的崇高品質和鮮明的性格特征。
4、文中環境描寫及其作用。
三、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收集鄧稼先的事跡,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讓學生介紹課下收集的關于兩彈元勛鄧稼先的簡介和故事。簡介作者。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卻了自己的學習目標。
(二)整體感知
1、學生熟悉課文,朗讀課文。這是一篇人物通訊。朗讀全文,了解文章的結構。文章主要介紹了鄧稼先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從事科學研究的,講述了有關他的哪些典型事跡,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我們在學習本文時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1)快速閱讀課文,思考:文章冠有小標題的三個部分記敘了哪三件事?試用一句話概括每個事例的內容。
鄧稼先接受使命,參加原子彈研制工作。
鄧稼先在艱苦的條件下克服困難,完成原子彈的理論設計,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作出貢獻。
鄧稼先為氫彈的研制成功付出巨大的代價。
2)文章所記敘的三件事分別側重表現了鄧稼先什么樣的精神品質?
甲生:鄧稼先對祖國、對民族鞠躬盡瘁,無私奉獻。
乙生:鄧稼先在工作中身先士卒、不怕犧牲、不求名利,甘為無名英雄。他為人真誠謙虛、樸實坦誠。
丙生:鄧稼先有超凡的創造才能,一絲不茍的科研作風,勇進的膽識,不怕困難,不怕犧牲。
3)“馬上就要開始了,試驗場上千軍萬馬在等待著莊嚴的‘零’時的到來。”什么是“零時”?
導彈、核武器、衛星發射時都是采用倒計時,如發命令時發“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發射。”“零時”即發射開始的時候。
4)“核裝置徐徐下井了,各種測試儀器一齊開動,監測各種數據是否正常。”“井”是什么?核裝置為什么要下“井”?
這里的“井”是為發射導彈等武器而建的發射井。起初武器是在發射架上發射,這種發射方式容易被敵方發現、摧毀,所以就藏在地下的發射井中發射。
2、掌握課文結構,簡要概括每部分內容。
(板書)引子:(引出正文)
接受使命,參加研制:重點寫激動心情。(愛國情懷,崇高使命)
扎實敬業,完成設計:重點寫敬業精神。(扎實嚴謹,艱苦創業)
再接再厲,無私奉獻:重點寫獻身精神。(身先士卒,獻身祖國)
(1)本文由文章是由哪些內容組成?文章由一個引子和冠以小標題的三部分組成。引子,從20世紀40年代美國研制原子彈有許多科學家“失蹤”寫到鄧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蹤”的經歷。“要放一個‘大炮仗’”是第一部分。“艱苦創業的年月”是第二部分。“這里就是戰場”是第三部分。
(2)按小標題安排文章層次,可以以時間、空間為序,也可以以人物性格為序,本文的小標題以什么為序?(回答:以鄧稼先參與“兩彈”的研制工作的過程為序。)
(3)本文的三個小標題的位置可以互換嗎?為什么?
明確:不能互換,因為本文是以鄧稼先參與“兩彈”研制工作的過程為序,先寫接受任務,再寫研制原子彈,進而寫到氫彈的研制。
3.鄧稼先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
文章多處寫到核武器研制的艱苦環境:研究院開始時“只是一片莊稼地”、科技人員寥寥無幾、大戈壁的風刀霜劍、零下30幾度的嚴寒、蘇聯毀約、國外資料嚴密封鎖、沒有大型計算機,等等。從物質條件到技術條件,從自然環境到政治環境,都是異常的艱苦困難。小結:環境描寫,烘托人物。本文多處寫到核武器研制的艱苦環境。作者寫環境的艱苦對表現人物的崇高精神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文章多處寫到核武器研制的艱苦環境:研究院開始時"只是一片莊稼地"、科技人員寥寥無幾、零下三十幾度的嚴寒、大戈壁的風刀霜劍、蘇聯毀約、國外資料嚴密封鎖、沒有大型計算機等等。從物質條件到技術條件,從自然環境到政治環境,都是異常艱苦。文章充分突出環境的艱苦,對表現人物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解讀人物,合作研究------分析課文(二十分鐘)
1).全文圍繞鄧稼先這位為中國國防作出了不朽貢獻的核心人物,記錄了他感人言行和動人的故事.把你身受感動的語句、語段或人物的言行、思想找出來,并用你體驗到的情感讀出來,說出來?并說明你的理由。(組織形式:給小組為單位,先討論然推選一位同學來讀和說,教師適時的補充)
2).描述心目中的鄧稼先是一位什么樣的人物?你從文中或人物的哪些地方發現的?
(組織形式:小組討論為主,綜合小組意見后集中發言,教師加入到小組的討論中去)
3).通過對鄧稼先的全面了解后,我們共同來研究一個問題:怎樣刻畫人物才能生動感人?(組織形式:聯系課文人物的描寫和前面學過的課文共同討論,每個小組得出結論,教師到各小組參與研究)
1、“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死了也值得!”這是鄧稼先把調動工作的事告訴妻子時所說的話。質樸的語言,非常真實地表現了他當時的心情。平靜中透露著無限的喜悅。
2、戈壁灘上風沙呼嘯,寒風刺骨,氣溫已經是零下三十多攝氏度了!有人見他實在太疲倦了,勸他說:“鄧院長,你回去吧!”鄧稼先嚴肅地拒絕說:“不,這里就是戰場,我不能走!”這些人物語言、行動的具體描寫,都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的偉大精神。
醫生整整搶救了一夜,鄧稼先才睜開了眼睛。蘇醒后,他問的第一件事是:核爆的測試結果如何?各種數據都拿到了沒有?他仍然不肯休息,隨后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這段話表現了鄧稼先的什么精神?)
“整整搶救了一夜”表明病情的嚴重,“第一件事”表明鄧稼先對工作的關心,“仍然不肯休息”與“整整搶救了一夜”對比,突出他不顧個人健康,全身心投人工作中的精神。“核爆的測試結果如何?各種數據都拿到了沒有?”這是鄧稼先經搶救一夜蘇醒后問的第一件事,充分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一個為事業奉獻一生的科學家的高尚品質。從這短短的一段話中,我們似乎看到了科學家為事業奮斗一生、奉獻一生的高大形象。科學家的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如果你有所想法,請馬上寫在下面空白處。
1.“鹿希,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死了也值得!”這句話中的“這件事”指什么事?為什么說“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死了也值得”?
“這件事”指為國家研制原子彈的事情,因為這屬于國家高級機密,所以鄧稼先與妻子談話時不能言明。鄧稼先的這一番話體現了他甘愿為祖國奉獻一切的愛國精神,他把國家利益看得高于生命。
2.“失敗的風險,成功的快樂,大戈壁的風刀霜劍,染白了他的鬢發,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這句中“染”“刻”字好在哪里?
這里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語言生動形象。“染”字生動地寫出了大戈壁的風霜使他頭發變白的過程,“刻”字呼應了“風刀霜劍”使他容顏日漸蒼老,形象地表現了他在大戈壁生活中所承受的艱辛。
3.“戈壁灘上風沙呼嘯,寒風刺骨,氣溫已經是零下三十多攝氏度了!”這里的環境描寫有何作用?
這里的環境描寫渲染了戈壁灘上氣候的惡劣。他們在這種環境中工作,困難之大可想而知。這里的環境描寫突出了他們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
4.“由于過度緊張勞累,幾天吃不好飯,他只喝了一小杯酒,竟當場暈倒了。”句中的“只”“竟”字能否去掉,為什么?
不能去掉。“只”字表明飲酒量之少,說明暈倒不是飲酒所致。“竟”字說明出乎意料之外,表現他為了工作過度緊張勞累而帶來的嚴重后果,突出地反映了他為了工作、為了祖國奮不顧身的獻身精神。
四、拓展延伸
1.近幾年來,我國又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還知道哪些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小組交流后到班上講述)我國除了成功研制原子彈、氫彈以外,還研制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尋找資料,與同學交流,并整理歸納。
2.對于核武器的使用,你覺得應該持怎樣的態度?(全班討論)
3.采訪一位班級內你最佩服的老師,以采訪的內容為寫作的材料,寫一篇記人敘事的作文。
自讀要求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詞,并理解兩個古詩文小段。
2.體會課文語言乎實、感情真摯的特點。
3.能夠靈活運用速讀、默讀、朗讀等閱讀方式閱讀課文。
4.深切體會鄧稼先的人品風貌,并學習他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
重點
1.理解鄧稼先的人品風貌,及頑強的敬業精神。
2.深刻體會作者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記敘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評傳,而是以民族文化為背景,以民族情結,私人友愛為基調,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敘寫了一個淳樸謙遜的科學工作者的奮斗歷程。同時文中還插入了幼兒讀本、詩歌電報書信等內容,抒發了對鄧稼先的贊頌之情。本文作為一篇回憶性散文,可以說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題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華文化,就能孕育像鄧稼先這樣的優秀兒女,也正是因為有了鄧稼先一類的杰出人物,我們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簡介背景(或多媒體演示)。
2、速讀課文,并用簡答題測試閱讀效果。
3、默讀課文,并勾畫生字詞或關鍵詞,。
4、朗讀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讀《吊古戰場文》的原文和譯文。
譯文如下:
廣大呀,廣大呀!空曠的沙漠無邊無
際,遼闊的荒漠不見人煙。河水象飄帶一樣彎曲流動。群山像犬牙一樣交錯在一起。幽暗啊悲慘凄涼,明風悲號,天日昏黃。飛返折斷,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凍的早晨,各種飛身無處可棲,在天上亂竄,許多怪獸爭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長告訴我說:“這猶是古戰場啊!常常有失敗的一方全軍都夜沒在這里,時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每逢天陰的時候,就會聽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參數的時候……又要有穩健的判斷”這組排比句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說說在戈壁灘上搞核武器試驗有哪些困難。
(4)體會《中國男兒歌》的壯美。
5、默讀第一部分。說說為什么要概述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歷史。
6、默讀第三部分。說說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并說說鄧稼先的性格特點。
7、默讀第四部分。說說你對“事后我連想自己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蕩…··俄始終想不清楚”這句話的理解。
8.朗讀第六部分。體會第2~5節的排比所抒發的強烈的感情。
(以上設計的8個自讀步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同時依據不同的內容要求而選擇速讀、默讀或朗讀等閱讀方式。全文3500字左右,若按大綱每分鐘200字的閱讀要求,須18分鐘左右。本文作為自讀課文,若按此做法,教學任務與時間分配的矛盾難以解決。而同時本文又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語言平實易懂,時間推移、地點轉換都非常清晰,人物關系比較單純,事件雖然重大,但并不復雜,因此很適合作選讀訓練。按每分鐘5OO~1O00字的速讀速度,可在4~7分鐘內讀完。讀后作速讀測試題,以檢驗閱讀效果。默讀全文并勾畫生字詞或關鍵調約需用Ic分鐘,為更進一步深入地理解課文打好基礎。接著,再根據文字深淺難易程度及教學重難點的需要,分別安排默讀或朗讀,力求在有限的時間內對課文的.思想內涵進行深入地挖掘,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同時5、6已涵蓋了對練習一的處理。7能觸發學生認識個人事業只有與社會發展相結合才能取得成就。8則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作者對鄧稼先的贊頌、敬佩和探病追悼之情。)
過程:
1、背景說明。
介紹鄧稼先的生平事跡。
2、總體內容把握。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設有小標題。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過列舉1898年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瓜分情況,讓讀者管窺百年中國的屈辱歷史。然而~個世紀后,中國人站起來了,就在這新中國剛剛誕生的早晨,新中國帶著從黑夜走出的迷們,披著朝陽的霞光,迎來了從海外歸來的一位對祖國母親有拳拳之心的兒子——鄧稼先。
第二部分,簡述鄧稼先的生平。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特別是對中國核武器設計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寫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比較,以凸現鄧稼先的人品。奧本海默是一位出類拔草、鋒芒畢露,在美國家喻戶曉的原子彈工程領導人。鄧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樸實,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說,鄧稼先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最有奉獻精神的兒子。
第四部分,通過寫鄧稼先的誠懇周到及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所創造出來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復雜的情感,作者為民族而自豪,為稼先而驕傲。
第五部分,高度贊揚了鄧稼先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堅定、執著與勇敢。通過回顧學生時代課本中的《吊古戰場文》,描繪了沙漠戈壁的荒涼與凄惋,同時也指出了從事這項偉大工作需具備超凡的直覺判斷、嚴謹的邏輯思維、果敢的膽識、堅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又令常人難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險。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給鄧稼先的贊歌和挽歌,同時也是一首唱給祖國的頌歌和戀歌。
3、重難點分析。
本文的學習重難點在第五部分(“我不能走”)。這一部分集中寫了鄧稼先之所以成為“兩彈元勛”,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以及甘為科學事業獻身的精神,同時這一部分語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詩文引用、有排比的運用、有環境描寫、有人物的生動事例,也有對鄧稼先的心理探求。
(以上設計的自讀點撥,僅為教師提供與課本相關的信息,以資借鑒或思考,力求能更準確地把握教材,能做到在緊要處適時適度點撥,并非全講給學生,或都在課堂上完成。)
思考
1.本文的標題是什么?作者是誰?用來與鄧稼先對比的那位外國杰出人物又是誰?請說出鄧稼先于哪一年出生于什么地方,曾于1948~195O年赴哪一國哪一所大學留學,于何年何月何日因患什么病逝世。清說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爆炸的年月日。
2、解釋下列詞語,并給加點字注音
可歌可泣 家喻戶曉 元勛彷徨 馬革裹尸 燕然勒功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
一、教材位置及單元環境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許多杰出人物,他們中有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他們的對社會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的事跡生動感人,廣為流傳。探尋他們的足跡,學習他們的精神,有利于學生的成長。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所選的就是這類題材的課文,它們依次是《鄧稼先》、《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音樂巨人貝多芬》、《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孫權勸學》。這些文章人文內涵豐富,都各有側重地寫出了名人的品格、氣質和生活道路,頌揚了他們對人類的貢獻。《鄧稼先》一文以幾千年的文化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為情結,以50年朋友的深情為基調,用飽含感情的語言介紹了一位卓越的科學家、愛國者,是一篇可讀性極強的文章。品讀本文,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對名人的敬仰之情。
二、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新課標精神,結合七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認知閱讀能力,教學這篇課文,應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三個方面確定教學目標。因此確定的目標是:
1、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宰割、籌劃、彷徨”等12個詞語的讀音、字形、詞義,并學會運用。
⑵了解楊振寧、鄧稼先兩位科學家的有關情況及一些相關的背景材料,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⑶抓住重點句段,理解文章豐富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標:
⑴掌握本文以小標題連綴,自成一體、相對獨立而又彼此關聯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⑵了解本文語言句式多變,情感真摯的特點,體會課文恰當的運用語言技巧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積累語言,增強語感。
3、德育目標:
學習鄧稼先把一切獻給科學、獻給祖國、不計個人名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無私奉獻精神,爭做一個大寫的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⑴理解作者將鄧稼先的生平、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寫、評論及精選橫斷面表現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經歷和對民族的偉大貢獻。
⑵揣摩語言,把握句式特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間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記敘、議論基礎上抒情的好處。
四、教法與學法
1、教法:教學過程中力求轉向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研究性學習,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師生互動等活動,強化學習效果,努力營造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學習氛圍,使他們有所感、有所思,從而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具體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⑴文獻法。本文涉及的背景資料較多,例如我國近一百多年的歷史、我國的核武器研制史、“兩彈一星”研制者的相關情況鄧稼先的生平資料、作者楊振寧的有關情況等等。教師應該指導學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課文的相關背景資料,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⑵五步閱讀法。①朗讀課文,整體感知。②思讀課文,理清思路。③悟讀課文,深層探究。④美讀課文,品味賞析。⑤頌讀課文,體會深情。將“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的思路體現在這個教學方法中,使學生能全面深刻透徹地理解課文。
⑶發現閱讀法。在閱讀過程中,發現課文中自己認為很精妙貼切的美點,然后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品析,以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表達能力;鼓勵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培養學生質疑解難的能力。這種閱讀方法要求學生在較為充分的預習和閱讀的基礎上學習,以達到深刻領會課文的閱讀目的。這種教法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輔之以教師的點撥,雙邊活動熱烈,能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探索態度,使他們體驗到發現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⑷多媒體教學法。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教與學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識學習、技能訓練、智力開發于生動活潑的形象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同時又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有以下幾處要用課件:展示鄧稼先的照片導入新課;介紹相關的背景資料;播放記錄片《讓歷史來告訴未來》。
⑸討論法。
2、學法:引導學生使用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此文。
⑴朗讀法。因為此文飽含深情,我們可以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朗讀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的手段。因此,朗讀一直貫穿在整個學習過程中。
⑵自主合作探究法。從課外的資料搜集到課內的質疑解難,從導入新課到最后的總結課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
五、教學程序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由鄧稼先與楊振寧的照片導入本課。
2、資料匯總,了解背景:學生將搜集的資料展示,教師可作適當的補充,用課件的形式展示出來。
(設計理由:由于學生們對這位科學家了解不多,因此課前讓學生查找有關資料,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了解,然后在教師由感性到理性的引導下,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其偉岸的人格魅力。)
3、閱讀課文,走近英雄(分五步完成)
⑴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弄清文章各部分的側重,交流感受。
⑵思讀課文,理清思路
討論:六部分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
⑶悟讀課文,深層探究
質疑問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⑷美讀課文,品味賞析
品味語言,引導學生發現文章的美點
⑸頌讀課文,體會深情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
4、延伸拓展,深情告白
⑴任選一個角度對這位科學家說點什么。
⑵學過此文,你對人生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5、觀看影片,結束新課
觀看記錄片《讓歷史告訴未來》片段,用一首小詩結束本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