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19
這是春夜洛城聞笛教學設(shè)計,是優(yōu)秀的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分析:
《春夜洛城聞笛》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一首詩。李白在客居東都洛陽的一個夜晚,輾轉(zhuǎn)反側(cè),聽到笛子吹奏《折楊柳》曲調(diào),不禁被它勾起對家鄉(xiāng)的懷念。這首詩寫的是聞笛,更抒發(fā)了對家鄉(xiāng)和家人的深切思念。
設(shè)計理念:
借助古詩文這一教學平臺,通過“讀、寫、議”等行之有效且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并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fā)情趣,拓展思維,從而突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1、自主閱讀,借助注釋等理解古詩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歌。
3、感悟詩歌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重點:
感悟詩歌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聽到笛聲所引起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學生朗誦《靜夜思》
2、請同學們想一想,這首古詩的作者是誰?
3、學生交流(李白)
4、你熟悉李白嗎?(學生匯報交流,教師隨機補充。)
(出示李白簡介: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詩人,被譽為“詩仙”,和杜甫并稱為“李杜”。年輕時辭親遠游,想要入朝為官,幾經(jīng)坎坷,最終寄情詩酒山水。)
5、這首詩主要是寫什么的?(學生交流)
(在這首詩中,引發(fā)詩人思鄉(xiāng)情感的是空中那輪皎潔的明月。但是,對游子來說,能勾起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思念的,又何止這月亮呢?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李白的另一首表達思鄉(xiāng)情感的詩——《春夜洛城聞笛》,看看又是什么勾起了李白的思鄉(xiāng)情。)
6、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7、質(zhì)疑課題。
(1)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
① “洛城”:東都洛陽,在今河南省。
② 這首詩寫在春天的一個夜晚
1教學目標
1.了解“柳”的寓意,能夠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描述詩歌意境。
2.深情朗讀,合作探究,學會抓住關(guān)鍵詞語體悟詩歌情感的方法。
3.感受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欣賞李白詩歌的風格特色。
2學情分析
我教一個班的語文課,共有學生53人。班里大多數(shù)學生對語文課的知識接受基本沒問題,但也有部分學生連拼音和識字都不能進行,更別說寫作文以及理解文言文了。
對于教材中要求背誦的課文、段落、古詩,多數(shù)的學生都能完成。在閱讀的過程中,能積累一些好的詞語和句子。在讀課文方面,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做到讀正確。但是對于理解古詩意象、意境,感受作者情感,還存在一定困難。
3重點難點
1、理解言外之意的詩意體現(xiàn)方式。
2、區(qū)分表面意思與實際意思的層次性理解。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春夜洛城聞笛教案
一、導入。
1、激活求知欲——朗誦一遍之后問:這首詩大家應該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吧?(峰回路轉(zhuǎn))讀懂了,那編課本的編輯們還要我們學習它什么呢?請回答!
大家課前讀過這首詩嗎?有沒有同學問過這樣的問題?或者有問這首詩到底好在什么地方的同學
嗎?(這些提問,讓整堂課有了一個角度和制高點)
2、(再次峰回路轉(zhuǎn))李白是個開朗豪放的詩人,屬于浪漫主義詩人,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淪送我情”,“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等詩句中,我們知道李白是一個很開朗豪放的詩人。可《春夜洛城聞笛》表現(xiàn)的,卻是一種壓抑且揮之不去的綿綿思鄉(xiāng)之情,這與他的豁達性格是不是很矛盾?
答:不矛盾!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到這首《春夜洛城聞笛》,
表現(xiàn)的雖是孤獨而幽思不絕,但讀起來卻也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從風格上完全符合他那奔放的個性。
活動2【講授】整體感知
二、 走近作者
請同學說出自己了解的李白,教師出示課件補充。
師:酒和詩是李白一生的最愛,人說“太白十詩九月”,同學們知道哪些李白寫月的詩?自由回答,教師出示課件補充。
三、 學習《春夜洛城聞笛》
1、 找生試讀,學生評價。
2、 了解寫作背景
3、 聽配樂朗讀
4、 自由讀。
5、 了解詩意。
6、賞析詩歌。
活動3【活動】深入研讀
四、學生自學、師生互動、教師精講點撥:
(1)“暗飛聲”中“暗”如何理解?
(2)“散入春風滿洛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班內(nèi)展示。
6、再創(chuàng)作,改寫成散文。
7、小結(jié)
中華民族是一個故土難離的民族,李白也是一個和你、和他、和我們大家一樣的、有血有肉的人,所以,這首詩也就使得那些不論是古時,還是現(xiàn)代的游子們,經(jīng)常掛在嘴邊心頭的詩篇之一了。
春夜洛城聞笛
課時設(shè)計 課堂實錄
春夜洛城聞笛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春夜洛城聞笛教案
一、導入。
1、激活求知欲——朗誦一遍之后問:這首詩大家應該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吧?(峰回路轉(zhuǎn))讀懂了,那編課本的編輯們還要我們學習它什么呢?請回答!
大家課前讀過這首詩嗎?有沒有同學問過這樣的問題?或者有問這首詩到底好在什么地方的同學
嗎?(這些提問,讓整堂課有了一個角度和制高點)
2、(再次峰回路轉(zhuǎn))李白是個開朗豪放的詩人,屬于浪漫主義詩人,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淪送我情”,“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等詩句中,我們知道李白是一個很開朗豪放的詩人。可《春夜洛城聞笛》表現(xiàn)的,卻是一種壓抑且揮之不去的綿綿思鄉(xiāng)之情,這與他的豁達性格是不是很矛盾?
答:不矛盾!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到這首《春夜洛城聞笛》,
表現(xiàn)的雖是孤獨而幽思不絕,但讀起來卻也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從風格上完全符合他那奔放的個性。
活動2【講授】整體感知
二、 走近作者
請同學說出自己了解的李白,教師出示課件補充。
師:酒和詩是李白一生的最愛,人說“太白十詩九月”,同學們知道哪些李白寫月的詩?自由回答,教師出示課件補充。
三、 學習《春夜洛城聞笛》
1、 找生試讀,學生評價。
2、 了解寫作背景
3、 聽配樂朗讀
4、 自由讀。
5、 了解詩意。
6、賞析詩歌。
活動3【活動】深入研讀
四、學生自學、師生互動、教師精講點撥:
(1)“暗飛聲”中“暗”如何理解?
(2)“散入春風滿洛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班內(nèi)展示。
6、再創(chuàng)作,改寫成散文。
7、小結(jié)
中華民族是一個故土難離的民族,李白也是一個和你、和他、和我們大家一樣的、有血有肉的人,所以,這首詩也就使得那些不論是古時,還是現(xiàn)代的游子們,經(jīng)常掛在嘴邊心頭的詩篇之一了。
教學目標
1、初步鑒賞詩歌。
2、積累“月”“折柳”和“笛聲”三個意象。
3、討論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藝術(shù)手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停頓、重音、語速、語氣、語調(diào)的朗讀訓練,提升詩歌的閱讀能力與水平。
2.背誦全詩。
教學難點
1.了解古曲《折楊柳》的意義,理解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2.用文字改寫古詩。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媒體 多媒體
教學過程
導入:以初夏的天氣炎熱作為引子,自然貼切,引入對春天的回憶,跟隨李白去洛陽城走一走。引導學生回憶已學過的李白作品《峨眉山月歌》、《靜夜思》等,自然轉(zhuǎn)入對李白的介紹,ppt呈現(xiàn)李白的簡介。明確李白是個好喝酒,愛交朋友的人。
活動一:跟隨李白,走入洛城
學生自讀詩文,讀準字音。讓學生讀后簡單描述詩文內(nèi)容,師總結(jié)后明確內(nèi)容可以從題目入手,即題解(時間、地點、事件)。
學生齊讀詩文,讀出節(jié)奏。第一遍后請同學點評,師明確詩文的節(jié)奏和重讀,停頓等,然后小組組織自讀,再全班齊讀。
師提問:洛陽城的笛聲到底怎樣讓李白忘不了?引入下一活動。
活動二:聆聽笛聲
學生:玉笛。
師:玉笛是什么樣的笛子?
生:精美的笛子。
師:“暗飛聲”呢?
生:笛聲聽得不明確,隱隱約約婉轉(zhuǎn)悠揚。
師:笛聲既然聽得不真切,那為何能“滿洛城”?小組討論后回答。
師明確:夜晚安靜的洛陽城春風帶著笛聲一路飄散,作者的心里全是這樣的笛聲。
師:為什么作者心里全是笛聲?
生:因為這是折柳曲。
師:折柳曲代表著什么?
生:離別,哀怨。
師呈現(xiàn)ppt,“三句點出《折柳》曲。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來歸也折柳。據(jù)說“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折楊柳》曲傷離惜別,其音哀怨幽咽。”明確折柳曲與送別有關(guān)。
師小結(jié):原來在春夜的洛陽城,李白聽見了代表離別的折柳曲,勾起了他的思鄉(xiāng)之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讀李白的這一首思鄉(xiāng)之作。
活動三:離開洛城
老師配樂,全班同學在古典的音樂中盡情讀出李白的思鄉(xiāng)之情。
師呈現(xiàn)仿句,“離愁是洛城的折柳曲,飄不回太白遙遠的家鄉(xiāng);離愁是淚濕的雙袖,擦不干岑參東望的故園。”生齊讀。
師:離愁還是什么呢?
呈現(xiàn)詩文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李白)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
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范云)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龔自珍)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蘇軾”
生自讀,小組交流后自己選擇喜歡的兩句話來仿寫。
課堂展示并修正。
作業(yè):背誦并默寫全文。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