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27
這是臺階教案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 導入 :
我們學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可知“父親”是一位關心、愛護兒子的博大精深的高大形象,那么,今天我們又一起來學習李森祥的小說《臺階》,分析文中的父親又是怎樣的形象?(板書標題)
二、 整體感知:
(帶著以下2、3、4的問題讀書。)
1、 分組比賽并把自己所查到的結果寫下來:
涎( )水 揩( ) 尷尬( ) 凹凼( ) 籌( )劃
黏( )性 鑲嵌( ) 躥( )上 摻( )上 胯( )骨
糟糕( ) 撬( ) 倔強( ) 門檻( ) 茬( )硌( )
2、 用5——10分鐘的時間閱讀課文后,復述課文的故事梗概。
(略)
3、 本文以“臺階”為線索,圍繞這條線索,作者回憶了哪些事?從這些事中,可知“我”家是怎樣的家境?從中可知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通過討論后板書如下。)
舊臺階
回憶 ———— 造臺階———— 經濟的落后
新臺階
|————父親的堅忍不拔、艱苦創業
線索(臺階)
4、 學生提問問題。(問題在后補充)
三、 探究如下問題:
1、 對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分析。(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引導學生分析并自己得出結論):
(1)、從中國傳統的建筑物的文化底蘊角度看:
“陰陽八卦”的傳統文化認為:一、三、五、七、九是陰中的級別的象征,而一級是最低級別的`象征,九級是最高級別的象征。所以民間百姓的門檻一般是三個臺階以圖吉利而且也是地位級別的寫照。再如“紫禁城”的建筑物有9999幢,標志著最高皇權的象征。再如云南大學的臺階有97個,這表明是云南省的最高學俯。我想今天的一些商標,或許是這種文化傳統的繼承吧!諸如“三九胃泰”、“九九感冒靈”、“555”煙、等等。所以,我們可以知道“臺階”的高,實質上就是主人地位的高。從這我們可看出:父親為什么把我家的臺階從三級升到九級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注: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
“陰陽八卦”的文化傳統還可以在農村找到相應的建筑物,如“四合院”。(A)、清靜、安全;(B)、東南西北四神的保佑,以示平安。所以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著和平、團結以及和睦相處的優良傳統。
(2)、從人類需要層次論的角度分析: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類需要層次有五個: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臺階高,主人的地位就相應的高”。這篇小說著眼于臺階,寫父親對臺階的要求,就是對地位的要求,也就是說對尊重的需要。父親為了贏得尊重,耗盡了他的畢生精力,奮斗了一生。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父親是怎樣的人呢?
(板書:非常要強的農民,有志氣、不甘落后、有長遠目標、有移公移山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3)、從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角度看:
課文中寫到父親為了建造一幢有臺階的房屋,他的確一點一滴的積累,一分一文
積攢,起早貪黑,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七個月種田,四個月砍柴,半個月撿卵石,剩下半月過年、編草鞋。360天安排得非常緊湊。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父親具有華夏炎黃子孫的優良傳統——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拼命硬干、勤儉持家的美德。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的品質(因當九級臺階造好后,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4)、從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角度看:
提問:父親的創業為什么如此之艱難呢?(可以從課文內容引入)
提示:A、低——高(臺階三級——九級)。人老了,身體垮了——發展緩慢。
B、柴——1.5元錢。材料來之不易——農村經濟的落后。
所以,從父親的身上,我們可知這篇小說深沉地響著時代的呼喚——億萬人民的希望在于先進的生產力,以此迅速的改變農村落后的面貌,盡快的結束老牛拉破車的日子。總之,父親創業如此之艱難的根源在于生產力水平的低下。
四、討論回答學生提出的部分問題:
1、 第五段中:父親為何一年洗一次腳?為何洗了腳后覺得輕飄飄的,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提示:A、節約、儉樸;B、父親經常在水凼洗而僅有一次在家里洗的緣故;C、父親一輩子從未享受他人服侍而內心感到不安的緣故。)
2、 第13段最后一句說明了什么? (提示:神態描寫——父親專注別人的高臺階,他羨慕、向往,謀劃如何加快準備,爭取早日造好臺階,也讓人羨慕的神態。)
3、 第21段中為什么說父親露出尷尬的笑? (提示:聯系上下文,說明父親具有謙卑、不驕的傳統的民族風格。)
4、 第26段中為什么父親總覺得不對勁? (提示:A、父親一輩子處于地位低下,突然地位變高了而感覺不對勁,說明他的謙卑。B、臺低的陰影一時難以消除。)
5、 第29段中為什么說父親若有所失的模樣? (提示:父親干了一輩子,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就是生命,勞動是創造;勞動有了收獲,才體現自己的價值。一日不干活,就失去了一切。所以說“若有所失”)
6、 第30段的含義? (提示:神態描寫——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父親已老了,同時表達了我對父親勞碌終生而感到悲傷,進一步為全文籠罩上一層凄涼、憂傷之情。)
五、 教學反饋:
1、 父親為何要造一間有臺階的房子?
2、 父親是如何造起一間有臺階的新屋?
3、 新屋造好后,父親變得怎樣了?
(見以上的分析)
一、教學目標
1.能夠復述小說的故事情節,了解父親人物形象的特點和優秀的品質。
2.通過小組討論,分析文中“臺階”的含義。
3.結合小說的結尾,深入理解父親的精神世界,培養學生多元化思考的思維方式。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父親這一人物形象,解讀“臺階”的象征意義。
難點:培養學生多元化思考的思維方式。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朗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這張照片,這是一組由6000個臺階組成,建在陡崖上的樓梯。人們把它叫做“愛的天梯”。這是重慶一位叫劉國江的老人給妻子徐朝清花了半個世紀的時間,一點兒一點兒開鑿出來的,只為了讓妻子能安全地下山。故事一經傳播,感動無數網友。曾經也有這樣一個“臺階”,它是“父親”一生的追求。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是怎樣的《臺階》。【板書標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下列詞語:門檻、晌午、尷尬、瞬間、煙癮、黏性、涎水、煩躁。
2.本小說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的,請改用第三人稱復述這個故事。
主人公家的老屋只有三級臺階,父親認為臺階的高度決定了一個人受人尊敬的程度,一直以來,父親最大的愿望就是建造一棟有高臺階的屋子。由于經濟條件有限,父親一磚一瓦地準備了大半輩子。最終,如愿以償地蓋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可是,屋子造好了,人卻老了,身體也不像以前那么健壯了。【板書:三級——太低;九級——幸福】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瀏覽課文,思考:本文的結構是什么?
明確:開端——父親覺得自己家的臺階低,要造高臺階的新屋。發展——父親漫長的準備。高潮——終于造起了有九集臺階的新屋。結局——新屋建成,人卻老了,身體也不復當年。
2.找相關段落,小組討論:為什么父親對高臺階那么執著?
明確:第二段,父親的理想從“三層臺階”起步。當年父親沒費多大力氣就把三塊三百多斤的石頭背回家,父親很驕傲,臺階承載著一家人平靜和睦的生活。
第六段到第十三段,“高高的臺階”是父親吃苦耐勞的動力源泉。自從有了建造高臺階的房子的目標,父親的日子就變得既辛苦又簡單了,一切為了早日實現目標。【板書:理想奮斗】
第十四到十九段,“九級臺階”是父親完成理想,感覺到達了人生的巔峰。這個“臺階”代表了父親的人生價值,但,身體衰老了,回不到以前的狀態了,父親心里很是失落。
3.小說的結局,有什么意味呢?
明確:小說最后說:“怎么了呢,父親老了。”一語道出父親沒有奔頭的原因。小說的結尾既有理想完成的欣慰之感,又散發出淡淡的憂傷。
設計這樣的結局,引發讀者對物質理想與精神追求錯位現象以及人生使命的各種思考。物質是基礎,精神是上層建筑,物質的改善可以帶來精神的愉悅,然而,并不能徹底提高精神生活水平。我們這一生該如何平衡這兩者,如何同時提高這兩者呢?人生應該追求什么?為子孫后代留下什么?作者在思考,人類在探索。【板書:精神困惑】
4.通過以上分析,在你心中,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明確:老實厚道,為人低調;勤奮刻苦,靠自己的雙手建立家業;動力十足,為了理想不懈努力;追求物質和精神的雙豐收。
(四)拓展延伸
《背影》抓住“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臺階》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請分別說說這樣寫得好處在哪里?
明確:學生自由發言,言之成理即可。“背影”和“臺階”是日常生活中平淡無奇的小事兒,作者們以它們為線索進行立意行文,選題小而精,能較好地挖掘出深層的內涵。
(五)小結作業
教師總結:一個背影,一級臺階……看似簡單、平淡無奇的事物之中蘊含著某個人的辛酸,凝聚著那個人的汗水。然而,就是生活中這點滴小事,匯聚成了人類歷史的長河,譜寫著一曲又一曲愛的贊歌,訴說著一個又一個普通人的故事。
作業:選一個你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物,寫一篇小小說。教師推薦一些資料,查閱資料,進一步思考本文的結局。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通過幾個集中的問題讓學生去探求、去思考。學生通過對文章內容的概括、梳理,弄懂了文章結構,分析了父親的人物形象和“臺階”的象征意義。最后,在拓展延伸部分,研讀了課后習題,進行對比閱讀,加深了學生的印象,提高了分析小說標題能力。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2、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有九億農民。關心國事就不能不了解一下中國廣大的農村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農民。今天,我們所學的《臺階》就為我們刻畫了一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
作者簡介: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興軍分區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調南京軍區政治部創作室任專業作家。1986年《煙雨樓》雜志發表處女作《半個月亮爬上來》后迅速成長。近年來發表小說頗多。
李森祥的小說以農村、軍營兩大生活為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的質樸形象。《小學老師》被《小說月報》等選載,獲1991年《小說月報》第四屆百花獎、1990—1992浙江省優秀文學獎。
二、整體把握
1、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渴望受人尊重。
2、父親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的撿,一角錢一角錢的攢,終于蓋起了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了?
父親坐在新臺階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他衰老了,累垮了。
4、故事的敘述線索是什么?(臺階)“文眼”是什么?(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三、研讀賞析
1、哪些情節最能表現父親的形象?父親的形象有什么特點?
立下造屋目標,并為之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勤勞、頑強
建成新屋后的喜悅、局促、不自在——淳樸、善良、謙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倔強
2、“父親坐在綠陰里,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里栽著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一處描寫表現父親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為什么不作心理描寫?
小說用第一人稱寫,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動作、表情表現思想(以形寫神),
父親抽煙時專注地望著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向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家羨慕。
3、作者為什么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筆墨?
這篇小說題為“臺階”,先在老屋的臺階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1)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么大,后面寫造新屋時托石板閃了腰,前后就形成對比。
2)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3)寫“我”在臺階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蓋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子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低。寫父親在臺階的坐姿,又說明臺階低。
4)寫父親的腳板,寫出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窮困。
4、為什么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寫得詳細?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則要詳寫。
5、為什么“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么理解?
父親干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獲,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四、比較《背影》和《臺階》在立意和選材上的異同之處。
同:都是表現父親的文章,都是抓住生活中的細節,以小見大。
異:《背影》抓住“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突出了父親的背影,突出了父愛,給人深刻的印象,讓人強烈地感受父愛。
《臺階》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建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則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