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8
這是二十年后的家鄉教學反思50字,是優秀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
家鄉是一個人的出生地,也是每個人成長的地方,二十年后我們的家鄉會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來一次時空穿越,到二十年后的家鄉去看一看。
二十年后的家鄉會發生什么巨變,如環境有什么變化?人們的工作、生活有什么變化?……嘗試列一個習作提綱,明確自己要寫什么,從哪些方面來寫。
【教學目標】
1. 通過調查訪問、收集資料等方式感受時代的變遷,展望二十年后家鄉更美好的前景。
2. 學習習作前先選擇素材,安排素材,羅列寫作提綱,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地表達中心內容。
3. 通過組內互評交流,集體交流評價與情境朗讀等多種方式嘗試修改自己的習作,提高語言應用的準確性與生動性。
【教學準備】
1. 課前布置觀看視頻《激蕩——改革開放 40 年的浙江實踐(寧波篇)》。
2. 課前調查收集家鄉改革開放 40 年里發展變化的圖文資料,推薦閱讀微信推文《40 張照片,看寧波改革開放 40 年巨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資料交流,“眾說紛紜”聊變化
導語:同學們,寧波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被譽為中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作為生活在寧波的你,對寧波有多少了解呢?
1. 結合課前準備內容,學生口頭交流改革開放 40年間家鄉的巨大變化及感受。
2. 觀看寧波變化之大的微視頻。
圖片定格在新舊寧波全景對比圖,用一兩個詞語來說說你此時此刻的感受。
3. 回顧改革開放 40 年,寧波人的生活中曾有過許多個難忘的“第一”:第一個動物園,第一座地鐵,第一個……(PPT 展示《40 張照片,看寧波改革開放40 年巨變》節選)
看了這些圖片,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小結: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卻是以前的人想都不敢想的。
【設計意圖】正值改革開放 40 年的當下,舉國上下都在回顧與總結,收集改革開放家鄉變化的圖文視頻資料是比較容易的事,雖然少了許多實踐的過程,但專業媒體機構整理的資料更有助于學生比較完整全面地了解家鄉各方面的變化,通過搜集、整理與交流,學生對時代的變遷會有一個更立體化的認知。
二、圖表比對,“思前想后”謀變化
導語:通過資料的收集整理與交流,改革開放 40年,我們對寧波日新月異的變化有了初步的感知。下面我們通過圖表展示,來看看我們這一座城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吧!
學習目標:
1.大膽想象二十年后家鄉人、事、景、物的巨大變化,學習用人事景物表達對家鄉的熱愛、懷念之情。
2.用具體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順序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
3.學習修改習作,并把修改后的習作讀給大家聽。
4.培養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難點:
學習本組課文用具體的人、事、景、物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家鄉對于一名游子而言,意味著什么?今天,我們來寫二十年后的故鄉。
二、回顧課文,領悟方法
1.、款款的思鄉情,濃濃的戀鄉意,如一杯茗茶,飄著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濃烈。我們再來品味一下,第二組課文選編了哪些文章?都是通過哪些具體的景物或事物來表達思鄉之情的?
2.師生共同回顧,體會表達感情的方法。
3.思鄉的情是一樣的,思鄉的方式、寄托的對象卻是因人而異的,引發思鄉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的情感是通過具體的景物或事物來表達的,不能空泛地抒情。描寫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點,敘述事情就要抓住事件中人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描寫具體。學以致用,我們在習作時也要嘗試著運用這種表達情感的方法。
三、明確要求,指導選材
1.本次習作有什么要求?默讀本次習作要求,師生共審題意。
本次習作有四點信息:(1)可以寫家鄉發生了哪些變化,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回憶,(2)可以寫與親人或同學見面的情景,(3)也可以寫你想寫的其他內容。
確定自己要寫哪一個:想一想,你對哪一個內容最感興趣,你就寫哪一個。
引導學生獨立想象寫什么內容,從幾方面來寫,表達怎樣的情感,題目是什么。
四、開啟心路,指導寫法
1.怎么寫?
(1)寫好本次作文要點是什么呢?
寫好本次的作文,要注意三點:一是充分展開想像二十年后家鄉的美麗景象。二是具體描述所想象的美麗景物的特點。三是要表達自己熱愛家鄉的感情。
(2)以“以二十年后回故鄉”為題目,展開想象,來完成一篇作文??梢詡戎啬囊环矫鎭韺懩兀?/p>
以“以二十年后回故鄉”為題目,展開想象,來完成一篇作文??梢詡戎匾环矫鎭韺懀热鐐戎刈兓瘜?,可以寫房屋道路變化,可以寫家鄉伙伴的變化;比如側重場面描寫,可以寫與好朋友久別重逢的場面;可以寫回家的歷程;還可以家鄉的某處景觀……總之是要大膽想象,不拘形式。
2.該怎樣開始呢?
(1)“二十年后回故鄉”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誰呢?如何打開思路呢?
“二十年后回故鄉”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我”,想象說說二十年后“我”發生了什么變化,“我”的同學和伙伴發生了什么變化,結合自己的理想談自己的變化。
(2)如何設計自己的形象呢?
二十年后你什么樣?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設想未來的樣子。如:“高高的個子,一臉的胡子”“燙著卷發,穿著時髦的套裝,我是一位職業婦女”……。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位博士,一位專家……
3.方法提示:
(1) “二十年后回故鄉”,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想象呢?
可以以下三個方面來張開想象翅膀——
◆想象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住房、道路、學校、公園、街道、小河等等)
◆想象兒時的小伙伴會是怎樣的。(同學、鄰居、朋友、親戚)
◆想象久別重逢的親人會有怎樣的感慨。(送什么禮物,說什么話,參觀什么地方,自己有什么感想等等)
(2)從哪里切入,才能想象具體呢?
①“二十年后回故鄉”, “回”字是什么意思?“回故鄉”說明此時你在哪兒?如:
“我一直在各地工作,特別忙,好多個月沒回家了。我要回去看望家人。”
“從大學時我就到國外,現在是博士后,我要××(家鄉名稱)來開辦電腦公司。”
“我已經是一個畫家了,我這次回××(家鄉名稱)舉行個人畫展。”
②你多久沒回了,為什么?你回去干什么?如:
“我一直在各地工作,特別忙,好多個月沒回家了。我要回去看望家人。”
“從大學時我就到國外,現在是博士后,我要到南昌來開辦電腦公司。”
“我已經是一個畫家了,我這次回南昌舉行個人畫展。”初步擴思達到效果,文章的主題明確了。
③你在他鄉那么久了,魂牽夢系的是故鄉的什么呀?惦記的是什么?
可能是媽媽,爸爸,你的同學,你的母校××小學,可能是廣場、大橋、小吃等等。
④想象二十年后“我”回到故鄉和同學和伙伴再相聚的情景。大家會怎么說,會做什么?
如:
回家的第二天,我就應邀參加了一個師生聚會。到達老師家時,我簡直目瞪口呆了。他們或瘦得美麗,或胖得可愛,個個漂亮極了。
忽然,一個男人向我走來,我投去驚訝的目光,問:“你,是誰???”“忘記我啦,我就是小杰啊!”我幾乎要暈過去了。“天啊,你是我們班最胖的男孩子啊,怎么眨眼就成了美男了???”一個身材苗條的女孩走過來說:“是啊,他現在還是模特呢!”我好奇起來,想,這人又是誰呢?她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說:“我是阿珊。”我的嘴張得大大的,似乎連雞蛋都可以塞進去了。
接著,又一個美男出現在面前,說:“哈啊,我是小凱,很高興再次見到您,我現在在實驗學校做English teacher。 ”我哭笑不得,因為他是我們班最調皮的男生。突然,我想起了老師,問:“老師呢?”“在那里。”啊,我沒有看錯吧,怎么老師一點沒有變化?見我有疑問,老師笑著說:“這多虧了小雪,她研究了一種延緩衰老的補品,我吃了后,就這樣了。”我聽了才恍然大悟。同學們和老師在一起有說有笑,開心極了。
⑤老師:在動筆之前,你還應該具體地想一想作者想象的是什么景物,有什么特點,用了什么方法來具體描述的。
例子一:想象家鄉的學校
吃過飯后想去看看母校了。我走出房門口叫了一聲“飛毯快來!”,飛毯一會兒就來了,我對它說“到母校去”,飛毯迅速把我送到了母校,到了母校我不禁叫出聲來。這是原來那個簡陋、狼籍、灰蒙蒙的學校嗎?現在已經成了花園了,四處是花草樹木,教學樓座落在花草叢中,在這種環境中學習,誰會不認真呢?教室里每一個同學都有一臺電腦,老師通過電腦網絡給同學們講課、布置作業、改作業;同學通過電腦網絡聽課、寫作業,交作業。而操場呢?你一定想不到他建在學校的地下,地下操場里面有太陽能燈,同學們在這里鍛煉、娛樂、玩耍,既舒適又安全。
一、教材分析
本次習作話題是“二十年后的家鄉”,是一篇想象作文。教材第一部分明確交代了本次習作的任務。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習作的要求。一是大膽想象。教材提示了展開想象的角度,旨在幫助學生打開思路,為“寫什么”拓展思路;二是強調通過列提綱,引領思路,梳理素材,輔助成文。教材還提示了習作提綱和習作之間要緊密聯系,即按照自己編寫的習作提綱進行習作,習作時分段敘述,要把重點部分寫具體。第三部分提出習作的具體要求及修改的建議。
為了引導學生學會列提綱,教材提供了一個習作提綱的范例,提供參考的同時也可能會對學生的思維產生一定的限制,建議靈活運用這個“支架”。特別是對中間部分,20年后的家鄉,你覺得哪些方面會發生變化,引導學生交流。除了書上提到的環境、工作和生活,學生可能會交流到交通、信息技術等等。在學生充分交流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關注書上的提綱。從開頭、中間到結尾,讓學生進行解讀、理解,明白提綱所代表的就是習作的框架結構之后,再學著范例梳理自己的提綱。這樣充分利用這個范例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有不一樣的表達。
二、學情分析
本次習作受認知經驗和社會閱歷的影響,五年級小學生對家鄉現實狀況可能關注不夠,對二十年后家鄉的變化也不知道從哪些角度展開想象,可以課前布置學生查找二十年前家鄉的有關圖片、視頻、文字資料,和現在家鄉快速發展、進步的有關圖片、視頻、文字資料。以此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家鄉變化,對家鄉的環境面貌生活狀況有一些感性認識,為習作積累素材。
三、教學目標
(一)根據習作要求大膽想象。
(二)能列習作提綱,在習作中分段敘述,把重點部分寫具體。
(三)能根據同學的建議修改習作。
四、教學重點
能列習作提綱,在習作中分段敘述,把重點部分寫具體。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根據習作要求大膽想象。
2.能列習作提綱,在習作中分段敘述,把重點部分寫具體。
(一)交流資料聊“變化”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展示課前搜集的資料,引出本次習作話題,激發學生表達的興趣。
【設計意圖】“家鄉”是有地域特征的一個詞,通過展示搜集整理的資料,學生不僅了解了家鄉的特點,也感受到了二十年這個時間段“變化”的內涵,為接下來的暢想未來的“變化”找到了方向——想象要有所依托,想象要合理展開。
(二)閱讀要求明“變化”
1.學生自主審題,勾畫出本次習作中強調的地方。
2.設疑,啟發學生提煉習作要求——
本次習作的內容是什么?本次習作的重點是什么?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審題,明確本次習作是想象作文,了解本次習作要注意的兩點:一是要注意“家鄉”一詞,想象的場景或事件要和“家鄉”有關;二是要注意“二十年后”這個時間。
(三)大膽想象思“變化”
1.頭腦風暴,大膽想象。
(1)思巨變
引導學生想象:二十年后你在哪里,從事什么工作?你覺得家鄉會有哪些變化?請將這些想象在紙上用簡潔的語句寫出來,看誰寫得多,并與同學們進行交流。
(2)念鄉情
你最想看到家鄉產生哪些變化?為什么希望它有變化,你希望它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設計意圖】激活學生想象,從思巨變到念鄉情,引導學生明白想象要體現家鄉特點,按照自己美好的心愿去關注家鄉事物,展開想象,為后面的習作提供豐富的素材。
2.展示交流,歸納整理。
教師以導圖的形式引導學生分類梳理想象的內容,選取不同角度來展示變化,為學生分段敘述提供方法,如環境變化、工作變化、生活變化……再結合這些變化進行分支細想,如: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拓寬想象的空間,使想象內容更為具體化,為學生分段敘述提供方法,為編寫提綱作鋪墊。
3.自我梳理,確定選材。
要不要把所有的想象都寫進文中呢?你該如何選擇呢?為什么要這樣選呢?把你確定選擇的內容填充到下面表格中。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對想象內容進行梳理,進行材料的取舍,確定寫作素材。
4. 質疑互評,合理想象
同桌互評——你覺得他的未來設想會實現嗎?
【設計意圖】通過質疑、互評,完善想象,以讓學生明白,想象作文要大膽而有新意,要基于現實,又要超越現實,一定要立足“二十年后”這個時間,要有一定的依據。質疑之后讓學生以大膽合理為標準對材料進行再次確認。
(四)編寫提綱串“變化”
1. 觀察范例,指導編寫。
(1)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范例,交流提綱都包括哪些內容。然后共同歸納提綱的結構,包括題目、開頭、中間和結尾。
(2)編寫提綱要注意哪些方面?師生交流后,明確:
一是以什么順序寫,詳寫哪個變化,略寫哪個變化,要做到心中有數;
二是要把想象的事情進行分類,每類要列舉一個例子,做到只要看到提綱,就基本了解文章要寫哪些內容;
三是提醒學生每一段都要圍繞一個意思寫,各段合起來表達全文的中心。
2. 結合表格,練寫提綱。
3. 互評互改,完善提綱。
小組成員根據以下問題來互評互改,完善提綱:
提綱結構是否完整?中間部分是否簡潔明了?是否體現了分段敘述?
4. 展示提綱,示范引領。
(1)小組內推選寫得好的提綱進行全班賞評,請寫得好的同學介紹自己的提綱寫作成功的原因。
(2)根據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組織學生評議并提出建議。
(3)提綱修改再升級。
【設計意圖】這是學生第一次練習寫提綱,要重點指導。利用書中的“范例”,讓學生進行觀察、解讀、理解,明白提綱所代表的就是習作的框架結構之后,再學著范例梳理自己的提綱,在互評互改中升級提綱逐步完善提綱。
(五)確定重點展變化
1. 怎樣確定寫作重點?引導學生討論明確。
2. 怎樣把重點內容寫具體?
(1)對比著寫。
(2)追問著寫。
(3)剪輯連接著寫。
(4)點面結合著寫。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重在引導學生把內容寫具體。教師先引導學生篩選提煉寫作重點,再指導學生把變化具象化。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完成習作,互評習作,并能按要求修改習作,樂于分享習作。
(一)根據提綱寫“變化”
學生根據提綱完成習作,教師巡視習作情況,發現歸納問題。
(二)自評自改析“變化”
一是想象是否大膽合理;
二是是否突出了家鄉這一主題;
三是有沒有分段敘述,重點內容是否寫具體了。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既是評價的對象,又是評價的主體。所以自評自改作文是提高學生習作評改能力的重要方法,設計三個評價維度幫助學生學會評,立足改。
(三)展示習作嘆“變化”
根據自評自改的三個維度,提供典型習作,指導學生再次修改。
【設計意圖】提供典型習作,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讓學生再次審視自己的作文,取長補短。
(四)互評互改揚“變化”
1. 小組互評
2. 提出建議
3. 全班評議
4. 修改謄寫
【設計意圖】學生相互修改習作,能在同伴互助中提高習作的評價和修改能力,也是作者與讀者交流、及時反饋、共同提高的過程,這是習作課上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七、板書設計
【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從生活實際出發,用圖片比較了二十年前和現在的不同,引導學生從環境、工作、學習和生活出發來發現變化,接著,和孩子玩起了“物體變變變”的游戲,重點時發散孩子們的思維,激發它們無窮的想象力。在想象結束后,引導學生體會把腦海中的構思寫下來就是習作提綱,并鼓勵孩子動手寫提綱。接著,我采用了“前后對比”“描繪想象”“感官體驗”三個“精準知識”的方法來指導學生寫作和想象,在這樣精確的指導下,孩子們的想象無窮無盡。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首先,面對學生稀奇古怪、天馬行空的回答,我有些無從下手,不知從哪里評價才能讓孩子們提高,很多評價語子啊課堂上想不起來。在以后備課中,還是要從多個角度來評價孩子。其次,不知道如何才能調動學生的氣氛,舉手的同學并不是很多,而且氣氛有些尷尬,所以,在以后的課堂上,盡量培養自己與孩子之間的幽默感,讓他們敢講敢說。最后,在心態上,如論面對什么情況,還是告訴自己不要慌亂,慢慢來,課堂面對的永遠是學生,而不是后面的教師。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做到眼里裝的是學生,心里也要裝著學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如何想象(想象要合理),并把想象的內容具體、清楚的表達出來,培養思維與表達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創設情境、口語交際、小組合作等方法,激發說的愿望,寫的興趣,明確要求以及寫作思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留意家鄉現狀,合理想象長大以后的家鄉的變化,以自己的美好心愿抒發與家鄉的親切之情。
教學重、難點
要引導學生充分展開合理的想象。(想象其實是學生的強項,真正的難點應該是把合理想象和把想象的事物或景物清楚準確的表達出來。)
課前準備
采訪家長說說家鄉二十年前的情況以及和現在情況的對比,并作記錄。(目的何在?是為了讓學生體會變化兩字嗎?)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
2.引導學生學習本組課文用具體的人、事、景、物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家鄉對于一名游子而言,意味著什么?今天,我們來寫二十年后的故鄉。二十年后,我們和周圍的一切會怎么樣,家鄉會發生變化?我又是什么樣子?如果我們再聚在一起,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2.提出習作要求,明確想象重點和習作重點。
二、推想二十年后家鄉的變化,建構文源
1.師例舉一方面指導學生想象,比如側重變化想象,可以寫房屋道路變化,可以寫家鄉伙伴的變化;比如側重場面描寫,可以寫與好朋友久別重逢的場面;可以寫回家的歷程;還可以家鄉的某處景觀……
2.提示思路,讓學生自主想象,建構文源:
?、偶亦l二十年后的變化:
街道──商場──廣場──公園──河流──家及家人。
⑵十年后與親人團聚的場面:
家的變化(環境)──爺爺奶奶外貌、言行的變化──爸爸媽媽外貌、言行的變化──訴說家鄉的變化、離別情。
?、鞘旰笈c同學聚會的場面:
我回到家鄉──與同學聯絡、聚會地點──與同學、老師見面、交流(外貌、言行、工作情況、生活情況)──主題活動──依依惜別。
三、師生合作,探索表達方法
1.交流網上、作文書上、教科書中同類文章的表達方法:
?。ㄩ_頭、結尾、怎樣用具體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順序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
2.說說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寫作思路、開頭結尾。
3.指導學生編寫作文提綱:
?。ɡ蠋熍e例──學生編寫──集體示導──個別輔導。)
四、試寫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書寫工整,語句通順。
2.教師巡視,提示用用具體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順序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
五、小組評議,互改
1.小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2.修改步驟:思路──重點(家鄉人事景物的變化)──開頭、結尾──字詞句(是否通順)。
六、佳作賞評
1.每個小組推選好的作品進行全班賞評,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斷。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賞評。
2.請部分學生介紹自己習作成功的原因,對其它同學進行啟發。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