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3
這是太陽科學教學反思,是優秀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學習課文。
(1)讀課文,學習文中生字新詞。
(2)了解太陽的特點——形體大、溫度高、距離遠。
(3)理解太陽與人類的關系——殺滅病菌、形成風云雨雪等。
(二)延伸課外。
先放一段太陽活動的錄相,而后問學生還知道有關太陽其他什么知識。教師傾聽學生的發言,隨機整理出如下知識點:
(1)太陽的大家庭中有九大行星;
(2)太陽也會熄滅,大約要到50億年以后;
(3)日食現象;
(4)太陽的自轉和公轉;
(5)太陽黑子對地球的影響非常大……
最后,讓學生課外收集資料出一期“太陽”知識的報紙。
聽完這節評優課后,筆者疑惑重重:
這是一節語文課,還是一節常識課?怎么變成了有關太陽知識的大拼盤?任課者和他的指導老師們真的不知道常識性的課文應該怎么上才姓“語”?為何不帶領學生學習課文中的精彩的語言以及怎樣用語言說明一種自然現象的方法?這就是新課標中倡導的語文課向生活開發?這就是拓寬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天地?
不能否認,語文課的確有知識教育的作用,也即是學生從語言文字中獲得語言、文學、文化知識。但是,語文教學畢竟有自己的專司之職——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舍本逐末、喧賓奪主從來就是愚蠢的行為。筆者強烈呼吁對語文材料(主要是課本)中語文信息的取舍要語文化。教科書所提供的語言信息并非都是具有濃烈文學和人文信息的文學作品,怎樣從教科書所提供的語言信息中精選出為語文學科的性質和任務所規定的那些最具有語文價值的部分,精心地研究并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它,不能不成為語文教師在備課前必須首要考慮的問題。如果不是從是否具有語文價值出發去判斷、篩選、規定語文材料,必然失去對語文教學的語文化的控制,使語文課喪失語文的本質特征。
一、教學中的亮點:
本篇課文是用說明的方法介紹太陽,而學生在一、二年級的學習中接觸過記敘文中的“太陽”,詩歌中的“太陽”,神話中的“太陽”,因此在學完此課內容后我又帶領孩子們重溫了一些細節,讓學生感受一個事物怎么用不同的手法去展現在人們面前。這也是將教材縱向聯系的一種很有必要的做法。學生很驚喜地看到以前的知識重現,再聯系今天所學,會印象更深。
二、教學中的不足:
課堂容量較大,要認識四種說明方法,而有的學生當堂消化不了。
三、教學后的思考:
自打新課改以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便成了老師們的一句口頭禪,成了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時尚用語。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教學行為。前者典型的行為特征是:把教材當成“東西”,把學生當成“容器”,教師則是“搬運工”,教學過程就是教師把教材這個“東西”搬進學生的“容器”里的過程,因而,“灌輸”是教學的主打方式。后者則不然,是把教材當成教學的資源,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人,教學過程是在教師參與下,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因而,“自主建構”是教學的主旋律。在教學《太陽》時,我也努力做到注意這一點,不讓這堂課成為地理課,也不讓訓練的內容拘泥于這一篇教材,而是讓課堂的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過程。
1、觀察太陽。
孩子們每天迎著朝陽去上學,踏著夕陽的余輝放學回家,太陽對他們來說再熟悉不過。課前幾天讓他們觀察太陽的運動規律。提前去感受它的“大”和“熱”。
2、閱讀有關太陽的文章。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涉獵教材以外的文字資料,讓學生自己在成為一個發現者。我讓學生廣泛搜集有關太陽的文章,自己閱讀并探尋出有關問題的答案。課文中提到的“太陽和人類關系密切”的內容讓學生自己補充知識,充分感受“密切”二字。
3、體會與“太陽”有關的幾種體裁。
本篇課文是用說明的方法介紹太陽,而學生在一、二年級的學習中接觸過記敘文中的“太陽”,詩歌中的“太陽”,神話中的“太陽”,因此在學完此課內容后我又帶領孩子們重溫了一些細節,讓學生感受一個事物怎么用不同的手法去展現在人們面前。
《太陽》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文,作者運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給我們介紹了太陽的特點及太陽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的知識。我在備課時是以教師用書為依據,通過深研教材,最后把本課的教學重點鎖定為: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了解用數字、作比較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并能運用到寫作中。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成功之處有:
一、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與習慣、鍛煉學生自學的能力、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獲取知識的積極性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注意了以下幾點,感覺是做得比較到位的地方:先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自讀課文,去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由一人主持,其他人各抒己見。這樣一來就避免了有的學生完全不去主動思考,依賴別人給出的答案的現象發生,同時在小組成員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進行了激烈的碰撞。此時產生的思維的火花是可遇不可求的靈感的閃現,是最寶貴的知識財富和精神財富。
二、教學本文涉及到的說明方法的時候,我采用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進行
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簡單易懂。我就從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入手,讓學生在文中找到運用這種說明方法的句子讀一讀,然后說一說自己讀這些句子時的感受,在此基礎上告訴學生這種說明方法的好處以及運用這種說明方法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即所涉及到的數字一定要準確。
在學生弄清楚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之后,我通過大屏幕展示了運用打比方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的句子。讓學生先把句子讀正確而后在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的位置,再練習課文內容讀一讀這些句子,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從而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這兩種說明方法的好處。對于這兩種說明方法不做過深的講解,只要求學生能夠知道、了解,在閱讀的時候遇到能夠找出并區分這兩種說明方法即可。
本節課存在的不足之處在于:在教學說明方法的時候,由于事先對說明方法的說明力度不夠,所以學生出現了“打比方”和“作比較”混淆的情況。
在今后的教學中,如果再遇到類似的情況的話,我會把怎樣讓小學生比較清楚地區分這些說明方法作為一個難點,在教學中老師先用比較直觀的方法跟孩子們滲透,然后再引導孩子們通過文中的語句去體會,去感悟,去區分。
常言說:教無定法,只要得法。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將接受式學習和自主探究式學習有機結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生接受新的知識時,要給孩子適當的點撥或示范,讓他們有較明確學習方向,從而享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
《太陽》是一篇說明文,主要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
本單元的單元要素是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學習用恰當的方法來介紹一種事物。
根據目標要求,在教學時,我首先抓住來教學太陽特點的內容:太陽的特點有:遠、大和發光發熱;為了清楚說明太陽的這些特點,作者用了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等說明方法。
教學與人類關系的時候,我首先抓住“生物生長”靠太陽,這一段先介紹地球上的植物離不開太陽,接著介紹地球上的動物離不開太陽,最后得出結論。然后讓孩子看后面的內容,讓孩子看看,自己總結。孩子們找到了煤炭,然后進行概括,孩子懂得了能源形成離不開太陽。最后關注氣候變化離不開太陽,另外太陽還有殺菌作用。
講完課文之后,讓孩子看著黑板進行總結,發現認真聽課的孩子能夠有頭有尾地介紹完課文的內容,而有些孩子說起來有點困難,當聽完了其他孩子的正確講述之后,他們也就順利解決了這個問題。
總而言之,今天的教學達到了我想要的目標,走出課堂的時候,整個人心情倍感清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