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28
這是已亥雜詩教案及反思,是優秀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領悟作者情感,體會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養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3、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解題
《己亥雜詩》共315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這一年作者憤然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迎眷屬,往返途中將見聞感受寫成三百一十五首雜詩,統名曰《己亥雜詩》。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戰爭的前一年。本文選自《己亥雜詩》的第五篇。
三、作者簡介
龔自珍,號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學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當局排擠,48歲那年憤然辭官南歸。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有《龔定庵全集》。
四、朗讀這首詩
五、對詩句的理解:
①句:在無邊無際的離愁中,眼看夕陽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離開京師回南方,馬鞭東指,從此便同朝廷遠隔了。
③④兩句: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有新花生長,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為國家和社會竭盡余力的懷抱。
六、理解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景。望著夕陽西下,牽動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這離別之愁,不僅是離別家眷,更是離別朝廷。詩人的馬鞭所指,東即天涯海角,可見辭官的決心之大。但辭官不等于放棄理想,亦未割斷自己與朝廷的感情牽連。
詩后兩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愛民之心的形象體現。 后兩句抒情。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育新花生長。作者以落紅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賞析
詩的后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議論“化作春泥更護花”。
本意雖然是辭官,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八、小結全文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至死不變的執著態度。作者以“落紅”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尋味。
九、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詩句,體味詩情,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并積累名句。
3、了解詩歌情景交融、情趣盎然的特點,體會詩歌不同的藝術風格。
2學情分析
這篇文章是八年級下冊的最后一篇課文,在經過了七、八年級整兩個學年的學習,學生對于古詩文都有了一定的閱讀分析和解讀鑒賞的能力,但是這五首詩歌的創作背景、體裁、篇幅、藝術風格和表達的思想情感都各不相同,并且還要求能夠全文背誦和默寫,學生學習和完全理解與掌握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教學時,可參照“課文說明”和“有關資料”給學生作一些必要的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介紹,引起他們的閱讀興趣;也應引導學生了解詩歌的特點,理解作者精巧的構思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培養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的能力。
3重點難點
1、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格調美,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
2、誦讀詩歌,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味詩情,明確詩歌主旨,并積累名句。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新課
有一位人物,他在鴉片戰爭之前就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經進入“衰世”,是“日之將夕”;他批判封建統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會沒落趨勢、呼喚改革風雷的風氣。他是中國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他就是龔自珍。
活動2【活動】作家作品簡識
1、作家介紹:
龔自珍(1792—1841),號定庵,浙江杭州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詩人。官至禮部主事,辭官南歸主講于書院。詩氣勢縱橫,有《龔自珍全集》。他且開一代新詩風的大詩人,作品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突出的社會現實內涵。在藝術表現上,縱橫恣肆,狂放不羈,體現出嶄新的獨創精神,代表了清詩的成熟個性面貌,被譽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詩人,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2、寫作背景簡介: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龔自珍已48歲,對清朝統治者大失所望,毅然決然辭去官職,回歸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雞毛寫在賬簿紙上,投入一個竹筐里。后來共“得紙團三百十五枚,蓋作詩三百十五首也” ,這就是著名的《己亥雜詩》──那一年是己亥年。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
活動3【講授】課文解讀
(二)、詩歌內容學習:
1、朗讀全詩
2、理解個別字詞的含義
浩蕩:無限。指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吟鞭:指詩人鳴鞭。同題詩有“賴是搖鞭吟好詩”句。
東指:指東方故里。
天涯:相對京城而言的歸途。
3、詩歌內容理解:
滿懷離愁而對夕陽西下,
鳴鞭東指從此浪跡天涯。
凋落的花朵并非無情無義,
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鮮花。
4、詩歌結構分析
一二句寫浩蕩離愁,黯淡宦情 以“落紅”自喻
三四句寫不甘退伏,憧憬未來 寄予愛國情懷
夕陽西下→ 吟鞭東指→ 落花自比
浩蕩離愁→ 輕松愉快→ 有所作為
(三)、研讀詩句,理解詩歌主旨
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你是怎樣理解的?從這兩句詩中你聯想到了什么?
這兩句詩的言外之意是: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聯想:一片片飛花離開故枝紛紛墜落,在那一叢叢花樹下堆砌起來,化作紅粉香泥,養護新苗新花。詩人以落花自喻,向春天發誓:我們這片落花啊,絕不是無情的廢物。花落歸根,最后化作春泥了,我們也還要去滋潤未來的花,去孕育未來的五彩繽紛的春天。
今天用此來表達為了美好事物勇于獻身的精神。即使自己像花一樣凋謝了,也要化作“春泥”去護花,為社會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2、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抒發作者離京南返的愁緒;表示自己雖已辭官,但仍決心為國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豐富的思想感情。
活動4【練習】當堂練習
1、熟練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2、理解填空
本詩中詩人從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規律中得到啟發,富有哲理的句是:
這一句,運用 ,表明詩人的心志:雖然辭了官,仍然會 ;為培育人才來維護自己崇高理想而 的情懷。后人也常用此來比喻 。
3、拓展延伸:
古詩中寫花的名句不少,請寫出二句你積累的有關“花”的詩句來
(1) , 。 (2) , 。
已亥雜詩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已亥雜詩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新課
有一位人物,他在鴉片戰爭之前就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經進入“衰世”,是“日之將夕”;他批判封建統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會沒落趨勢、呼喚改革風雷的風氣。他是中國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他就是龔自珍。
活動2【活動】作家作品簡識
1、作家介紹:
龔自珍(1792—1841),號定庵,浙江杭州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詩人。官至禮部主事,辭官南歸主講于書院。詩氣勢縱橫,有《龔自珍全集》。他且開一代新詩風的大詩人,作品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突出的社會現實內涵。在藝術表現上,縱橫恣肆,狂放不羈,體現出嶄新的獨創精神,代表了清詩的成熟個性面貌,被譽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詩人,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2、寫作背景簡介: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龔自珍已48歲,對清朝統治者大失所望,毅然決然辭去官職,回歸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雞毛寫在賬簿紙上,投入一個竹筐里。后來共“得紙團三百十五枚,蓋作詩三百十五首也” ,這就是著名的《己亥雜詩》──那一年是己亥年。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
活動3【講授】課文解讀
(二)、詩歌內容學習:
1、朗讀全詩
2、理解個別字詞的含義
浩蕩:無限。指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吟鞭:指詩人鳴鞭。同題詩有“賴是搖鞭吟好詩”句。
東指:指東方故里。
天涯:相對京城而言的歸途。
3、詩歌內容理解:
滿懷離愁而對夕陽西下,
鳴鞭東指從此浪跡天涯。
凋落的花朵并非無情無義,
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鮮花。
4、詩歌結構分析
一二句寫浩蕩離愁,黯淡宦情 以“落紅”自喻
三四句寫不甘退伏,憧憬未來 寄予愛國情懷
夕陽西下→ 吟鞭東指→ 落花自比
浩蕩離愁→ 輕松愉快→ 有所作為
(三)、研讀詩句,理解詩歌主旨
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你是怎樣理解的?從這兩句詩中你聯想到了什么?
這兩句詩的言外之意是: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聯想:一片片飛花離開故枝紛紛墜落,在那一叢叢花樹下堆砌起來,化作紅粉香泥,養護新苗新花。詩人以落花自喻,向春天發誓:我們這片落花啊,絕不是無情的廢物。花落歸根,最后化作春泥了,我們也還要去滋潤未來的花,去孕育未來的五彩繽紛的春天。
今天用此來表達為了美好事物勇于獻身的精神。即使自己像花一樣凋謝了,也要化作“春泥”去護花,為社會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2、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抒發作者離京南返的愁緒;表示自己雖已辭官,但仍決心為國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豐富的思想感情。
活動4【練習】當堂練習
1、熟練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2、理解填空
本詩中詩人從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規律中得到啟發,富有哲理的句是:
這一句,運用 ,表明詩人的心志:雖然辭了官,仍然會 ;為培育人才來維護自己崇高理想而 的情懷。后人也常用此來比喻 。
3、拓展延伸:
古詩中寫花的名句不少,請寫出二句你積累的有關“花”的詩句來
(1) , 。 (2) , 。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在上學期第一單元的日積月累里,我們積累過龔自珍的兩句詩,還有人記得嗎?
學生回答: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有同學能把這首詩完整地背出來嗎?指生背。
3、請全班同學跟著這位同學一起背誦。
二、解詩題。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龔自珍的另一首同題詩,(板書課題),請大家齊讀課題,提醒不要把“己”寫成“已”字。
2、有同學知道“己亥”是什么意思嗎?(無生舉手)小老師解釋:這是我國古代天干地支記年的方法,指的就是道光十九年。這一年,作者在南來北往的途中,共寫了315首詩,統稱為《己亥雜詩》。
3、提醒同學們看注釋①,今天要學的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二百二十首。
三、初讀詩。
1、每個小組內推薦一名朗讀最好的同學,然后請被推薦的同學依次朗讀古首,生評價。
2、請被推薦的同學指導本小組內同學的朗讀。
3、小組內再推薦進步最快的同學展示。
4、聽著同學有感情地誦讀,小老師也激情誦讀一次。(熱烈掌聲)
四、品讀詩。
1、在一遍又一遍的誦讀中,同學們能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作者想要借這首詩表達什么嗎?
生1: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一種懷才不遇的心聲。
生2:我覺得這首詩主要是表達作者想要報效祖國的愛國情感。
2、那同學知道詩中哪一句是表達作者心聲和情感的嗎?生回答后兩句。
3、請小組內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后兩句詩的意思,(要求:語文閱讀能力差和不愛發言的先說,語文成績好的同學作引導或補充)。生匯報。
4、作者“勸”的內容是什么?(板書:勸 重抖擻 降人才)
5、小組內議一議,作者為什么這么“勸”呢?
6、“勸”的原因是“萬馬齊喑”,疏通前兩句詩的意思。
7、重點討論詩中的“風雷”指的是什么。一個課外知識積累較多的同學補充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孩子們覺得“風雷”是一個敢于伸張正義、引領社會革新的言語、人才等。
五、悟詩情。
1、指生再讀詩。
2、小組賽讀詩。
3、全班齊讀詩。
4、討論:這首詩究竟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板書:希望社會變革,期待人才輩出)
六、拓展有關愛國的詩句。
陸游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雖然上課的是自己的孩子,但從頭至尾我并沒與參與其中,孩子除了借用電腦查資料,并沒有向我作任何咨詢。但從這堂課的設計和呈現中,個人欣喜看到:
(1)上課的孩子作了精心的精備,從詩的寫作背景到愛國詩句的拓展,孩子有設計,有搜集,有積累,真正地體現了預習的有效和高效;
(2)這堂課的設計很完整,從讀通到讀好到讀懂,由淺入深,環環相扣。
(3)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的作用。從小組內推薦讀書好的同學,到讀書的同學指導小組內同學讀書,從小組內說詩句的意思到小組內討論古詩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并且對小組合作有所要求,學困生優先發言,能力強的同學作引導或補充,讓每一個同學都動起來了,積極參與課堂。
教學目標
1、會認“擻”等3個生字,會寫“亥、恃”等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理解詩歌的意思。
3、體會詩人希望社會變革和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愿望。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言為心聲。
今天,我們就看看清代的龔自珍是怎樣通過詩歌表達自己的心聲的。
板書:己亥雜詩
2、題解:(出示課件18)
“己亥” 本詩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這一年,曾經強盛的大清帝國行將沒落。腐朽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大肆打壓,官吏貪污和腐敗,百姓民不聊生。這時候,龔自珍寫下了我們要學的這首詩。這是第220首。
二、讀好詩句,整體把握(出示課件20)
1、自由讀詩:
①讀準字音,停頓正確地讀順詩句。
②借助注釋或工具書,試理解詩句的意思。
2、看看通過自學,能讀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記號,提出來后,大家共同研究。
3、指名讀,齊讀,練讀。
4、匯報交流。
交流對字義的理解:
三、誦讀賞析,領悟情感(出示課件22)
1、指導誦讀。
2、賞析第一、二句: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表現了一種怎樣的局面?(寫出了都是死氣沉沉的局面,以及改變這一局面的有效途徑。)
3、賞析第三、四句: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1)“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個年代“拘”著什么“格”呢?(清朝的死板、單一、陳舊的八股科舉制度來選拔人才,用“四書五經”禁錮人們的思想)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陳舊的制度,選拔任用各個方面的人才。
(2)師:詩的后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傳誦千古的名句。詩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著優秀杰出人物的涌現,期待著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辟蹊徑,別開生面,呼喚著變革,呼喚著未來。
4、概括中心:
《己亥雜詩》這首詩通過描寫當時社會政治死氣沉沉的狀況,表達了詩人希望社會變革和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愿望。
5、感悟寫作方法:
“創景抒情”,這樣的表達方法與我們常見的“借景抒情”“觸景生情”既相通又相異,也表現出龔自珍極高的藝術成就。
板書:創景抒情——希望社會變革,期待人才輩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出示課件26)
1、拓展:讀背《己亥雜詩》第5首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作業:誦讀默寫。
教學反思:
1、這三首詩都是愛國詩,都體現了詩人對祖國的熱愛。在這三首詩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優勢,讓學生通過自學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我還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在劃分詩歌節奏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節奏,有韻味地朗讀詩歌,提高他們對詩歌的興趣。
美中不足之處在于對于《己亥雜詩》這首詩的“己亥”解釋得有點籠統,很多學生還沒有真正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抓住細節,不能讓學生帶著疑惑去學。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