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3
這是手工松鼠教案,是優秀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包括本課生字詞的和關于松鼠的影片。
2、學生自讀課文,查字詞典了解生字、詞的意思。
溫習舊課,導入新課
學習了第9課,我們了解了一位生活在海洋中的非常龐大的動物朋友──鯨,誰能概括地說一說:你都了解了鯨的什么?
今天我們再來結識一位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朋友──(課件出示松鼠圖片)
檢查預習,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通讀順,并讀準生字詞。
讀后出示生詞,指名帶讀。
馴良、乖巧、矯健、榛子櫸實、帽纓舵、蟄伏、苔蘚狹窄、勉強、櫟樹、褐色、敏捷、機警、警覺
2、說說松鼠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圍繞提示,自讀自學
出示自學提示:
全班交流,讀中點撥
1、由學生或小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教師引導學生把松鼠的某一方面讀懂、讀完整后,再交流另一方面。指導學生讀出對松鼠的特點和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2、教師隨學生的發言板書。
松鼠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尾巴的描寫,是從形體方面表現它的漂亮的特點;在高處活動、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動、常吃的食物,是從活動的范圍、時間、吃食物方面表現它馴良的特點,從過水、警覺、跑跳、叫聲以及搭窩、窩口設計方面表現它乖巧,最后寫繁殖、換毛、是補充說明其他習性。
3、用上先──再──然后自己說說松鼠搭窩的過程。
朗讀比較,再品語言
1、讀讀下面一段對松鼠的文字介紹,與課文讀起來有什么不同的感覺?出示:
作者用擬人的寫法、準確的語言把對松鼠的描寫更生動、更形象了。
2、放一小段松鼠的影片,再回讀課文,再一次體會松鼠的討人喜歡。
總結收獲,拓展延伸
1、讀完課文,看了影片后,你一定更加了解和喜愛松鼠了,那么,你愿意為保護這些像小松鼠一樣可愛的小動物做點什么呢?
2、你認為作者為什么能準確、生動寫出松鼠的特征及生活習性。這些寫法對我們有何啟示?學生很自然得出結論:這離不開認真細致的觀察。布置觀察一種小動物,學著課文的寫法,試著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
3、讀讀課后資料袋的內容,希望同學們能讀一讀布封的書,了解更多的動物朋友。
一、教學目標
1.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積累語言。
2.通過分析重點語句,學習說明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小動物,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提升學生的說明文鑒賞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提升說明文鑒賞能力和寫作手法的運用能力,感悟作者對松鼠的熱愛與贊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三、教學方法
朗讀品析法、探究討論法、情境設置法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播放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自由討論
引導學生討論《人與自然》的動物,用“我喜歡____的_____”的句式造句。
2.猜謎揭題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跟大家介紹一種小動物,你們猜猜它是誰。
“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掃帚,喜歡樹上住,松果當食物。”
誰來說一下?
對,它就是松鼠。(電腦出示圖片)
你們看到松鼠的圖片時,覺得它是一種怎樣的動物?用你的話來說一說。
導入:同學們說了這么多關于松鼠的特點,它——就是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布豐筆下的《松鼠》。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聽讀,作勾畫,梳理字詞。
2.學生自由朗讀,把握文章結構,概括文章內容。
(三)再次朗讀,深入體會
1.朗讀文章,集體討論,劃分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第1段),這一段是總括的話,用一句話簡明、準確地說明松鼠是怎樣的一種小動物。“很討人喜歡”是貫串全文的線索
第二部分(第2段),這一段承接上文,具體描述松鼠“漂亮”這個特點。主要寫了松鼠的面容、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的樣子。
第三部分(第3段),從它機靈的動作和生活習性,寫出它是一種活潑、有趣、馴良的小動物,加深了“討人喜歡”的印象。
第四部分(第4、5段),第一層(第4段),寫松鼠乖巧的習性。介紹松鼠過水的動作、不冬眠、十分警覺、跑跳輕快、叫聲響亮。
第二層(第5段),寫松鼠搭窩的方法。描述搭窩的先后次序和一系列復雜的動作以及窩口的設計,生動地表明松鼠的靈性。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寫松鼠的多產,毛的色澤,肉、毛、皮的用處,說明它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補充了“討人喜歡”的內容。
2. 在閱讀時,引導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①課文中是怎樣描寫松鼠的呢?
②課文從那幾個方面描寫了松鼠?
③通過讀課文,你對松鼠有了哪些了解?你認為松鼠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
(四)拓展閱讀,深入體會
1.揣摩優美句子
學生分組找出描寫松鼠的句子并分析其語言特點及作用。
①“松鼠不愛下水。有人說,松鼠橫渡溪流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舵。”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本句運用比喻的手法著力表現著松鼠的活潑可愛,想象一下它橫渡溪流的樣子,多么有趣,一會兒把尾巴豎起來當作帆,一會兒又把尾巴伸進水里調整方向,當做舵,像個冒險家。
②“松鼠的叫聲很響亮,比黃鼠狼的叫聲還要尖些。要是被惹惱了,還會發出一種很不高興的恨恨聲。”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本句運用擬人的手法著力表現著松鼠的情趣,松鼠有情緒,而且會表達,惹惱了是恨恨聲,那么高興了呢?悲傷了呢?這就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遐想了。
③“它們用爪子和牙齒梳理全身的毛,身上總是光光溜溜、干干凈凈的。”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本句體現了松鼠的生活習性,顯然它非常注意自己的儀表,它喜歡自己,活得也很有品位。作者在這里用了疊詞“光光溜溜、干干凈凈”,這樣的疊詞具有強調的效果,一方面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松鼠對自己儀表的一板一眼,一絲不茍,另一方面,“光溜干凈”組成的疊詞營造的語言場,使我們身心深信松鼠身上沒有一絲草屑、毛發的夾雜,甚至還感覺油光發亮的,這樣的松鼠怎能不討人喜歡呢?
2.教師用投影提供《辭海》中關于松鼠的介紹,進一步體會本文生動說明的妙處。
(1)要求學生就語言特點將課文與其進行比較分析,指出兩者的不同之處。
(2)兩種語言風格,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闡述理由。 閱讀、思考、比較。
(《辭海》:松鼠亦稱“灰鼠”,哺乳綱,松鼠科。體長20— 28厘米 。尾蓬松,長16— 24厘米 。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棲;用樹葉、草苔筑窩,或利用鴉、雀的廢巢。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實,有時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4窩,每產5—10仔。分布于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筆。)
教師總結:同樣寫松鼠,兩種語言風格卻不相同。作者喜愛松鼠,他把這份感情融進了人格化的描寫和富含感情的語言中,所以把小松鼠寫得非常可愛。希望同學們能學習本文的寫法,抓住你喜歡的小動物的特點,生動而有條理地向同學們介紹。
(五)作業小結
選擇你身邊的最令你感興趣的某一種小動物,抓住特點,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寫一篇500字左右的說明文。
六、板書設計
《松鼠》教案
七、教學反思
以上是語文《松鼠》教案,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領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2、掌握根據事物特點組織材料的方法。
3、采用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
教學重難點
1、先總說后分說的邏輯順序。
2、準確運用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說明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征。
教學準備
小黑板或。課件。設計思路
本文是一篇說明小動物的文章。七年級學生對自然界的小動物往往興趣較濃厚,應將這種興趣加以引導,使學生學會怎樣觀察小動物,注意運用一定的觀察順序,在描述小動物的時候能運用擬人手法,使描述生動形象。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人。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有沒有見過松鼠?想不想了解它的故事?那就讓我們隨同法國的布豐去看看松鼠吧。(出示松鼠的'有關彩圖,板書課題。)
2、作者介紹。
(1)讓學生進行介紹。
(2)明確:(出示幻燈片1,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布豐(1707—1788),法國著名學者、作家,著有《自然史》等。本文是根據《布封文選》中《松鼠》一文改編的。
要求:了解作者。
二、自主學習
下面自學課文,注意以下問題:(出示幻燈片2)
1、認真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同桌輪讀,選用你最喜歡的方式閱讀全文,注意朗讀的節奏和重音。
2、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句、段。
3、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劃分課文段落層次,明確本文的主要說明順序。
4、朗讀第1自然段。
(1)從中找出說明松鼠主要特征的詞語,根據文意解釋這三個詞的含義。
(2)思考這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
5、朗讀第2自然段。
(1)松鼠外形的漂亮體現在哪些方面?
(2)哪些詞能說明其漂亮?
(3)這段文字除運用說明外,還采用了哪種表達方式?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6、從文中找出有關說明松鼠馴良的句子或詞語。
7、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三、合作學習
1、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
2、在班上研究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四、反饋交流
1、給加點字注音。(出示幻燈片3)
矯健帽纓榛子櫸實舵蜇伏苔蘚
要求:讓一名學生起來讀,如果有讀得不正確的,找其他同學起來糾正。
2、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劃分課文段落層次,明確本文的主要說明順序。
明確:(總說松鼠的特征——具體說明松鼠的主要特征——補充說明有關松鼠
的一些知識。)
要求:熟悉課文內容,初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3、朗讀第1自然段。
(1)從中找出說明松鼠主要特征的詞語,根據文意解釋這三個詞的含義。
(2)思考這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
明確:
(漂亮、馴良、乖巧。解釋略。
不能,觀察順序由外到內,為什么采用這種順序,與下文第2—5自然段內容相照應。)
4、朗讀第2自然段。
(1)松鼠外形的漂亮體現在哪些方面?
(2)哪些詞能說明其漂亮?
(3)這段文字除運用說明外,還采用了哪種表達方式?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用擬人手法進行說明可使讀者對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
5、從文中找出有關說明松鼠馴良的句子或詞語。
明確:(讓學生回答,根據具體情況加以引導。)
6、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把喜歡的原因與同桌進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7、重點研討課文第4、5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出示幻燈片4)
①松鼠的特點之一是乖巧,即機靈、合人心意、討人喜歡。請從文中找出例子說明這一點。
②研讀下邊的句子,說說作者是運用哪些詞語來寫松鼠十分警覺的,并作簡要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
基本技能: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積累詞匯。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重點難點: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按不同方面把課文分為兩部分,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各部分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有關松鼠的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松鼠圖片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是誰?你們了解他們嗎?(學生匯報資料)
你們還想進一步了解松鼠的什么?讓我們一起帶著這些想了解的問題學習課文《松鼠》。板書課題《松鼠》。
二、初讀課文
1、自己小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課件出示生字,自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三、細讀感悟,體會情感。
1、師:小松鼠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板書:可愛、討人喜歡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松鼠可愛?默讀課文,邊讀邊畫相關的內容。
3、小組交流。
4、小組匯報
(1)第一自然段
在這一自然段中哪些詞語特別引起你的關注?特別能體現小松鼠的可愛?
我們以后也可以用抓重點詞語的方法學習課文,課件出示學習方法。
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畫出重點詞語,同伴交流,全班交流。
理解敏捷、玲瓏、格外、嵌著、總是這些詞語的意思。
朗讀:根據自己理解讀課文。自己試讀,指名讀。
想象自己就是小導游帶領這么多的老師同學參觀松鼠展館,你如何向大家介紹松鼠?你如何讀第一自然段?自己試讀,指名讀。
松鼠美麗嗎?松鼠可愛嗎?你愿意和松樹成為朋友嗎?那你如何夸夸你的好朋友松鼠?你現在如何讀第一自然段?自己試讀,指名讀。
這一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是從哪一方面寫出松鼠的可愛?板書:外形
(2)第二自然段
指導學生利用“抓重點詞語”的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
理解嬉戲的意思。
課件出示句子:
有人觸動一下樹干,他們就躲在樹枝底下,或者連蹦帶跳逃到別的樹上去。
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樹干,他們就躲在樹枝底下,或者連蹦帶跳逃到別的樹上去。
比較兩個句子哪個效果更好,為什么?指名讀。
這一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是從哪一方面寫出松鼠的可愛?板書:活動
(3)第三自然段
課件出示:
(1)先搬來一些小樹枝,交錯著放在一起。
(2)然后把苔蘚壓緊,踏平。
(3)再找一些干苔蘚鋪在上面
(4)最后在窩上加一個蓋。
小組合作排序,指名匯報。
師:你是根據什么排序的?
以后我們作文中也可以運用到這些表示順序的詞語,這樣可以使我們的文章層次更清楚。
學生用手指搭一搭理解“交錯”的意思。
你見過“苔蘚”嗎?了解它嗎?(課件出示苔蘚圖片,補充苔蘚資料)
此時你想對小松鼠說點什么?根據你的理解讀第三自然段。自讀、指名讀。
這一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是從哪一方面寫出松鼠的可愛?板書:住的
(4)第四自然段
總結前三自然段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第四自然段。
根據自己理解讀第四自然段。
(5)師小結:課文2、3、4自然段是從活動、吃的、住的三方面寫出了小松鼠的可愛,概括地說這是從“生活習性”寫出了小松鼠的可愛。也就是說課文是從外形和生活習性兩方面寫出小松鼠的可愛。
四、拓展延伸
1、播放短片,說說你又了解哪些有關松鼠的知識?
2、課件出示有關松鼠知識的網站,鼓勵學生課下搜集更多知識。
五、作業設置
小組合作辦一份有關松鼠知識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
外形
活動可愛
住的生活習性討人喜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