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01
這是示兒教案五年級,是優秀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初讀詩文,介紹背景,了解詩人的“悲愁”心事。
上課伊始,讓學生初讀詩文后,教師簡介有關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陸游生活的時代政治動蕩,金人南侵,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偷安,導致國破家亡,民不聊生,引起詩人陸游無比悲憤。直至他臨終時,已經85歲高齡了,但“北定中原”、“還我河山”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仍有增無減。他的心事依然是盼望著北伐的勝利和祖國的統一,對光復中原,洗雪國恥表示了深切的期望和堅定的信念。在此基礎上,確定朗讀基調:要求學生用深沉的語氣表達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用堅定的激情表現出詩人一生為多難的祖國吶喊的愛國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二、再讀詩文,琢磨首句,體會詩人的“悲涼”心情。
指導學生再讀詩文后,琢磨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讓學生了解這一句表明作者即將離開人世,就什么都沒有了,萬事皆空,用不著牽掛了,從中體會詩人那種悲哀凄涼之心情。但從詩人的情感流向來看,有著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萬事空”這話看來平常,但就全詩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現了詩人生死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朗讀時,“死”字應讀得急促,很快地帶出“去”字,以顯示詩人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元”、“空”二字要讀得強勁有力,以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
三、精讀詩文,了解遺憾,弄清詩人的“悲愴”心境。
讓學生再讀詩文,思考“詩人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什么?哪句詩寫明了這一點?”等問題,引導學生找出詩句“但悲不見九州同”進行精讀、理解“但”是“只”的意思。此句詩意是作者向兒子們交代他至死也無法排除的極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深深感到遺憾。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朗讀時,可輕讀首字“但”,以突出“悲”字。“見”字后要停頓長一些,然后一字一頓地讀出“九州同”三字,把詩人難以平靜的悲愴心境表達出來。
四、研讀詩文,理解信念,感受詩人的“悲壯”心愿。
對本詩的最后兩句,應引導學生進行研讀。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應使學生了解到作者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作者生前來不及看到北定中原,但對最后的勝利懷著不可動搖的信念,堅信總有一天能收復失地,實現祖國的統一。朗讀此句時,在重音讀了“王師”二字后,即以流暢而充滿信心的語調,以及較快的速度朗讀完全句,句尾的“日”應稍微上揚延長,以引出下句。
第四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應使學生了解這是作者對兒輩們的囑咐:家祭的時候,你們一定不要忘記把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朗讀時,“無忘”要讀得平仄分明,“忘”字要增強力度,適當延長,以表達詩人不忘中原光復的強烈感情。“乃翁”要讀得莊重沉穩。使學生理解三、四句詩文所表達的作者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愿,充分體現了年邁衰老的陸游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示兒》是我上得印象最深的一課。上這一課前,我想,這首古詩的內容不長,如果只抓讀、背和對詩內容的理解,學生興趣可能不大,因此,我把重點放在挖掘詩里的愛國主義思想上,以愛國作為主線,去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對高段學生的古詩教學主要是要讓學生理解詩的意境,體會詩人在古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和詩人及文本的對話;同時,還要注意對古詩知識點的歸類,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古漢語的言簡意賅的特點,從而激發起學生對古代漢語和古代文化的熱愛。
《示兒》這首詩,詩人的感情豐富而深刻,陸游在古詩中除了抒發強烈的愛國之情以外,又有對南宋政權不思收復中原的不滿,對故土老百姓身為亡國奴,處在水深火熱中的擔憂和同情,以及對自己“壯志未酬”的遺憾……所以,引導學生走進陸游,走進古詩的寫作背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應該是本堂課學習的重點和線索。
另外,陸游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愛國詩篇,借此首詩可以讓學生復習、積累、學習,并且加深對陸游這個愛國詩人的認識。
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在理解詩意的后面,又設計了這樣的兩個環節:1、同學們,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來到700多年前這位偉大詩人的病榻前,你能向我們描述一下,你看到了怎樣的一位老人嗎?2、如果你是陸游的兒女或他的親朋晚輩,此刻你看到了這樣的一位老人:他雖然久病纏身,不久于人世,但心里更痛的是中原不能收復,祖國不能統一,他面容枯瘦,眼神里卻滿含期待和信念,他在用緩慢而深沉的語調表達人死之后萬事皆了無牽掛的曠達和淡定,但又希望你能在家祭的時候,要告訴他中原收復的消息。面對這樣的老人,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請寫下來!
學生在描述和寫話之中,便能通過想象和詩人進行對話,同時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到詩人深沉的愛國之情,同時也激發起學生的愛國熱情。
但是,在實際上課中,我也忽略了兩個地方,一是對詩人寫作的時代背景沒有作細的闡明,導致后面部分學生感情無法進入老師創設的情境中。二是在對學生進行古詩知識點的教學時,過于簡單,指導不到位,學生的理解不充分了,教學效果也就打了折扣。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了解內容。
2.了解古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有感情的朗讀古詩、熟讀成誦 。
教學重點: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熟讀成誦 《示兒》。
2.了解古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教學難點:了解古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課前活動:
1、背古詩《 商山早行 》
2、師生問好
3、呼班呼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揭示課題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間簡陋的茅屋里, 床上躺著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他感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兒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聲音交待遺囑。這遺囑就是《示兒》,這位老人就是陸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示兒》,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書寫課題,齊讀課題。(板書課題:示兒 )解題 示兒
師:課前我們預習了,誰來匯報一下你的效果
課件出示 陸游畫像圖
二、檢查預習(出示預習單)
重點檢查 朗讀 (指名讀---師范讀---生劃節奏—師出示節奏—生再讀---師放錄音課件出示 《示兒》 配樂范讀
---生小聲跟讀)
師:今天我們按這種學古詩方法來學習,請看《共學單》
三、 粗讀古詩, 理解詩意
課件出示 共學單
1. 指名讀共學單
2.學生開始按《共學單》 要求讀 老師巡視指導
課件出示 溫馨提示
句子:-----------,其中“---”這個字(詞)的意思是----------。這句話的意思是-----------。
我們組理解詞句的方法有----------------。
3.匯報交流
三、細讀古詩 領悟詩情
師: 詩意同學們理解的很好,那么 詩人到底想表達一種什么情感呢 ?同學們再讀古詩,從詩句中那些字、詞、句體會到什么?感悟到什么? 可以在書中旁批,稍后交流
(1).學生讀,旁批
(2).學生交流 , 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3)、練習朗讀
①“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 九州同”
板書“悲”。 你能讀出來詩人那悲傷的感情嗎?
引導:有點傷感,但是還不夠——
(板書:悲 )
老師來讀一讀——
咱們一起讀——
②“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引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A、師:想我中原同胞依然淚流胡塵, 而今就要撒手歸去,只盼得——(生讀)
B、師:想我國恨未雪,一生志業無了而今就要撒手歸去 只盼得—— 讀)
C、師:一切都來不及了,來不及了,只盼得——(生讀)
(板書:盼 )
(4)最后小結:一個“悲”字讓我們體會到了詩人臨終不見九州同的悲傷,讓我們從他的“悲之切”中體會到了他對國家的“愛之深”。
(5)讓我們感受一下詩人那悲之切,盼已久,愛之深的情懷吧 師生一起讀這首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 但悲不見 但悲不見 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 家祭無忘 家祭無忘 告-------乃---------翁
四、以詩代詩,突出主題
師導語: 除此之外,詩人還為啥而悲 ,到底盼望多久呢?請看
陸游的這首詩——
課件出示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
(1).速讀這首詩,結合注釋 體會最讓人心痛的是那個詞?
(2).從這首詩,你看出來朝廷的軍隊收復中原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3).師評價
(4).引讀詩句
師讀:5年過去了,生讀——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讀:10年過去了,生讀——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讀:50年過去了,生讀——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
(5)、師:詩人等啊,盼啊,望啊 如今,已重病在床, 60年過去了。八十五歲的陸游還沒有聽到北方傳來好消息,至死不渝的詩人又一次發出了內心的傷悲——(再讀“死去元知……”)
師:祖國沒有統一我死不瞑目呀,只能期待死后家人告知。 ——(一起讀“王師北定……”)
(6). 詩人悲-----呀讓我們再次體會詩人那一片愛國之情吧------- 齊讀——《示兒》
(7).誰能用你自己體會到的感情來誦讀這首詩?背《示兒》
四、讀練結合 激發情感
1.同學們,面對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面對水深火熱的北宋遺民,面對臨死前還念念不忘祖國統一的父親,如果你就是陸游的兒子,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
2.學生交流。生評價。
五、拓展總結 升華情感
同學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應該像詩人陸游那樣胸有祖國,抱效祖國。讓我們再次誦讀他的壓卷之作——《示兒》吧。
六、延學單
推薦閱讀愛國詩
《題臨安邸》【宋】岳飛
《滿江紅》 【宋】岳飛
一、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能力:
1、收集、交流這首詩寫作的時代背景,了解詩句的內容,并能從詩的內容想開去。
2、通過自學掌握生字“祭、乃”等字,理解“九州、王師、家祭”等詞語的意思。
3、在理解古詩中字詞含義的過程中,初步了解古漢語中通假字。
過程與方法:
1、學生依據學法自學掌握生字,理解詞意,了解詩作的內容
2、運用創設情境、激活想象、朗誦體味等形式去體會作者寫下這份遺囑時深沉豐富的感情。
3.學生在情境中以陸游子孫的身份表述自己心中的話;聯系今天祖國還沒統一,深化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間的愛國悲情,深情,產生對陸游的敬佩之情。
2、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培養學生的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分析:
《示兒》是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偷安的無比憤慨;對收復失地、雪洗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間悲之切的愛國深情,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