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1-24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案例分析幼兒園大班3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案例分析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案例現象
趙文豪小朋友胖嘟嘟的,非常可愛,可是他有一些習慣很不好。
觀察一:晨間自由活動時他會帶著同伴在教室或幼兒園竄來竄去,追逐打鬧;玩積木時,他會把所有的積木都扔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會神地聽講,他卻和周圍的小朋友頭碰頭講得熱火朝天,手舞足蹈……
觀察二:繪畫活動開始了,他趁老師不注意,拿著記號筆在畫紙上、桌布上亂涂亂畫,要不,就拍著桌子大聲叫“我畫不來”,當老師走近他時,他就對你笑嘻嘻的,讓你又好氣又好笑。
觀察三:他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差,一緊張就小臉漲得通紅,讓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有時也會結結巴巴說不清楚,有時直接說“我不會”。
觀察四:自理能力特差,可以說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他媽媽對他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二、案例分析:
1、好奇心很強。這時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強,不管對什么東西都很感興趣,而且,我們這里的積木他以前根本沒玩過,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沒有的一些東西他們總想弄個明白,想個究竟,因此他們會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壞。事實上,孩子所表現出的惡作劇、小破壞有時并非真的壞行為,但卻是一種不利于他人的行為。
2家庭環境的影響,在家里,他是小皇帝,上面還有一個姐姐,長他6歲,他提出的條件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人人都會答應,使他養成了唯他獨尊的性格,以致,什么都不會,因為有人包辦了。
三、措施與效果:
不良的習慣,不是說一時就能改正的,我軟硬皆施,表揚和批評相結合,每天對他吹耳邊風,睡午覺時,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背,把他哄睡,孩子也會反思的,逐漸,他慢慢改掉了這些不良習慣。針對趙文豪畫畫時的表現,我讓能力較強的幼兒坐在他的身邊,時常關心他,照顧他,還手把手的教他勾線,教他涂色。并與家長取得聯系,在家多為孩子添置一些繪畫工具,讓他在家里涂涂畫畫,培養他的興趣。針對孩子口齒不清、說話結結巴巴這一問題,我在平時注意與孩子多交談,讓他重復其他幼兒的回答,并時常找機會讓他在集體面前講述。另外,請家長平時用普通話與孩子交談,讓孩子在家多聽故事,多接觸語言環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動中,陪伴在他身邊,引導他描述周圍的景色、人們的活動,讓他復述別人的話,漸漸地孩子的語言有了較大的進步。還有,午睡起床,讓他自己穿衣,他每次都穿的滿頭大漢,我用鼓勵的'眼光看著他,向他豎起大拇指,現在,穿衣服對他來說,已經很拿手了。
現在趙文豪已有了可喜的進步。早上來園時很有禮貌地向老師問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處;繪畫時不但能根據老師的范畫進行勾線,還能通過想象進行添畫;有時還主動幫忙清潔教室、給小朋友講故事。
大班語言活動案例分析:小烏龜開店
細節描述:
1、小朋友,動物們開了一些店,我們和烏龜兄妹一起去看看吧!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觀察動物們開的店。
分析:這句話,一下子就吊起了幼兒的胃口,引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快速將幼兒帶入了情境中。
2、小烏龜兄妹的店門前排了長長的隊伍,來了哪些小動物,他們適合哪些工作?幼兒自由討論:小刺猬可以做搬運工;小刺猬的刺可以打針。
分析:在教學中,教師給幼兒口語交際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口語交際,得到鍛煉。讓幼兒想怎么說,就怎么說;要怎么說,就怎么說不拘泥于任何形式,鼓勵幼兒有勇氣和信心進行口語交際。
3、小烏龜職業介紹所介紹的工作那么好,又來了許多的小動物,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忙,我們以組為單位把相應的工作貼到對應的動物那里,還可以一組小朋友一起商量畫出該小動物更適合的工作。幼兒在螃蟹這里畫了酒瓶,針等,并說螃蟹用它的大螯幫我們開酒瓶,它還可以做醫生。
分析: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逐步培養學生的交際合作協調能力。師生、生生互動,情感交融。學生在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探究式的自主學習。
反思:
1、創設開放的可溝通的交往環境。
在語言活動中,有了寬松的心理環境,孩子才想說、愿說,從而才能感受到說的快樂。在教學中,寬松就是讓孩子感到沒壓力、沒恐懼,不過分判斷孩子的對錯與好壞,師生關系應是平等和諧、理解接納、支持與鼓勵的。
2、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讓孩子說的有序。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觀察能力是發展孩子認識能力的基礎,也是構成孩子創造力的始發因素。在語言活動中,教師可重視通過看圖講述來發展孩子的觀察力、口語表達能力。首先,內容選擇時多選用一些有情節,有利于發展孩子思維的圖片。其次,活動過程中以設問來開展。可先讓孩子對畫面有感性認識,運用描述性問題。最后,教學方法采用大圖片與小圖片相結合、集中與分組相結合、看演相結合等方法,使孩子能主動去看、去想、去說;使孩子參與機會多、講述顧慮少;使孩子能按想法或圖片內容進行表演,進一步理解圖片內涵,從而孩子的講述就有頭有尾,有情節有過程,孩子說話也逐漸做到了言之有序。
不情愿的道歉
情景表現:
三個大班小朋友在大型玩具上滑滑梯,一個要從上面滑下來,其中一個非要從下面往上爬,另一個在滑梯下面拽往上爬的小朋友……遠遠看著這一狀況的我來不及制止,就見上面的小朋友在滑梯的慣性中滑了下來,腳踹在了往上爬的小伙伴的臉上,細嫩的小臉上沁出血絲來……
大班的老師恰巧過來了,看到這一情景,便大聲責罵“肇事者”:“濤濤,我就明白你最調皮,看你做的好事。”孩子嚇得不敢說話。老師生氣地拉著受傷的曉雨去了保健室,幾分鐘后,老師把三人叫到一邊繼續未完成的“教育”,“你們說說,剛才是怎樣回事?”三個人都低著頭,濤濤囁嚅著把事情說了個大概,老師嘆了口氣,對濤濤說:“你看看,你都把人家踢成這樣了。他爸爸媽媽看見了多心疼啊!你想想,要是你被別的小朋友弄成這樣,你爸爸媽媽是不是很心疼啊?”濤濤低著頭說:“是。”老師說:“這就對了。快對曉雨說‘對不起’。”濤濤絞著手,不說話。老師又要求說:“快向曉雨道歉,說‘對不起’!”濤濤停頓了幾分鐘后,才不情愿地抬起頭對曉雨說:“對不起。”曉雨回答說:“沒關系。”老師看到自己的要求被執行了,就溫和地對濤濤說:“以后不許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了,聽見了嗎?”濤濤點點頭。“好了,去玩吧!”
問題分析:
這位教師對問題的解決是圍繞被攻擊幼兒的受傷程度進行的,使攻擊的幼兒認識到打人是錯誤的,然后讓他透過道歉來彌補過錯,取得對方的諒解。事情到此為止,沒有再深入下去。
我認為教師調解就應一步一步地引導雙方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在這一過程中,當事的幼兒有沒有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對錯呢?濤濤的道歉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因為他覺得自己是無意的,而且認為是曉雨錯在先。事實上從滑梯下面往上爬本身就是危險的,老師也就應禁止過,錯誤的造成是可預見的,既然出現這樣的狀況,老師就應就事論事,了解問題的實質,一分為二來處理,換言之,難道誰受傷誰就沒錯嗎?同時,老師還能夠就此事件對全班幼兒進行隨機教育,讓幼兒以此為鑒,以絕后患。
《幼兒園游戲案例分析3篇》:幼兒園游戲案例分析第1篇寶寶的家案例:這個月的游戲才剛剛正常開展,孩子對于娃娃家都很感興趣,都爭著想去當回爸爸媽媽。于是我們都讓孩子輪流去娃娃家"過過癮"。在娃娃家里,"
《幼兒園案例分析范文3篇》:幼兒園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想清楚再做案例描述:放學時郭x媽媽問我:“誰是濤濤呀?”我趕緊問:“怎么啦,他已經回家了,有什么事呀?”郭x媽媽說:“他總是拿我
《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3篇》: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第1篇 一、幼兒情況分析: 軒軒是我班一個聰明可愛,又調皮的男孩子,平時的他,臉上一直是笑嘻嘻的,而在他感興趣的活動中卻是一臉的專注;有時很可愛,但有時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