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1-2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案例分析范文3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案例分析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想清楚再做
案例描述:
放學時郭x媽媽問我:“誰是濤濤呀?”我趕緊問:“怎么啦,他已經回家了,有什么事呀?”
郭x媽媽說:“他總是拿我女兒的鉛筆不還。”我俯下身子問郭x:“有這么回事嗎?”他想了想說:“是的,下午還看見他用的鉛筆和我用的是一樣的。”由于濤濤已經回家,而且我也沒親眼看到,只好說:“那好吧,明天我問一下,然后答復你。”第二天一早,濤濤上學來,我趕緊讓濤濤打開文具盒,讓郭x看看有沒有他的鉛筆,結果沒有。我讓郭x仔細想想是不是濤濤拿的,他想了想又說不是的,是自己猜疑的。我的心咯噔一下,語重心長的對郭x說:“你這樣是不對的,平白無故冤枉小朋友會傷害你們之間的友誼,下次不可以這樣,什么事情都要想清楚了再說,知道嗎?”
案例分析:
濤濤是個比較調皮的一個孩子,會經常性地犯一些小錯誤,也會經常受到批評,孩子們就會不由自主的認為什么事情都有他的份,就出現了本案例的情景,其實他也不是什么都不好,也有自己的閃光點。
案例反思:
有些孩子是頑皮淘氣,我們不能一味地指責批評他們,認為他們是公認的“皮孩子”。我們應該多發掘這些孩子的閃光點,及時地進行表揚,讓其他孩子知道他們也很棒也很優秀。在處理此事時,我感到欣慰的是,我沒有不問清楚事實,就武斷地指責濤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遇事一定要冷靜對待,給孩子一個公平的機會。
案例:
怡怡小朋友是這學期班里來的新生,或許是陌生環境所致,剛入園的她靦腆內向,總是安安靜靜地坐著,可用餐、午睡等各種常規活動都能較為快速的完成。一段時間后,在入園時表現靦腆內向的她開始有了些改變:愿意與同組的幼兒進行一些簡單的交流了,學習的時候也能夠嘗試舉手回答問題了……看著她一點點的進步,我們打心眼里開心。
于是,在周一的小組長任命式上,依照慣例,在大家的推選下,表現出色的怡怡成了6號寶寶們為期一周的小組長。一周后,作為小組長的怡怡表現的很出色,在獲得了一個大蘋果厚,小組長便換成了同組其他幼兒,同時,為了保護孩子們的眼睛,我們會定時調換他們的座位,怡怡也因此由6號寶寶組員變成了1號寶寶組員。
三天后,怡怡媽媽找到了我們:“老師,最近幾天,我們家怡怡都不愿來幼兒園,她說是小組長不讓她做了!”“是不是可以把我們家孩子換回原來的座位,她跟我講這組的小朋友都不認識,不想來幼兒園了。”
分析及措施:
對此,我們進行了溝通。
對于怡怡媽媽有關“小組長”的疑問,我們給予了解釋:小組長是輪流做的,每個小組長擔任一周時間,平時表現出色或者有進步的幼兒都有機會成為小組長,替換怡怡并不是因為她表現不好,而是她已經擔任滿一周,而別的小朋友也在進步,也應該有做一做小組長的機會,因此,我們在選舉新的小組長之前都會獎勵上一任小組長一個“大蘋果。”而對于“調換座位”,我們又與她進行了如此溝通:調換座位是基于“保護孩子眼睛”的角度考慮。每個孩子都會有適應新環境的過程,怡怡要求換回原來的座位,說明她已經認識熟悉了原來組的孩子們,這可以看作是她入園來自身努力適應環境的收獲,作為我們家長、老師應該為她提供一個自我調節、適應,逐步擴大新交際范圍的機會。
通過一系列溝通交談后,怡怡媽媽認同了我們的做法。
從在對怡怡的觀察和接觸中,我們發現她是個非常敏感的孩子,但適應能力很強。這件事后也不禁讓我反思: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在平時通過加強與她的溝通交流,了解其真實想法,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的想法,才會促使我們去思考如何引導孩子進步與發展,而怡怡媽媽能夠及時的與我們溝通交流,將孩子情況及時反饋,解決問題,也從側面體現出了家園溝通時如此重要。
孩子的進步與發展需要家校共同努力,只有交流才會有理解,只有配合才會有發展。
一、案例實錄
(一)早上,銘銘很早就來到了幼兒園,班里僅有一個小朋友.兩人在放好書包之后坐在一齊開始聊天......突然,銘銘沖我大聲的說:"教師,樂樂帶玩具了,幼兒園不許帶玩具."還沒等我說話銘銘很快從她的手里將玩具搶了過來拿給我.用渴望的眼神看著我要得到表揚.一旁的樂樂卻哭了起來......
二、案例分析
長期以來幼兒的愿望得不到滿足,致使她產生了“這樣的東西不屬于我”“為什么你有我沒有?”這樣的想法,從而漸漸構成了妒忌心理。不管是搶別人的東西,還是不斷的告狀都體現了幼兒的這種心理。當別人的東西比她的好或者別人表現的比自我強都會激發她的妒忌心理。孩子的妒忌具有明顯的外露性,具有攻擊性,破壞性。幼兒妒忌與大人妒忌的不一樣之處,主要是不能有效地控制自我的情感。大人在十分妒忌時還會盡量忍受,心中雖然不高興,但也不會形之于色;幼兒卻直接而坦率地表露情感,根本不研究后果。就如銘銘看到樂樂的玩具產生妒忌心理一樣.那個玩具吸引她,她想要玩又怕樂樂不給所以就也"搶奪"的方式把樂樂的玩具搶來讓教師沒收,從而到達心理的平衡。之所以告狀是因為她好勝心強,想以此來引起教師的注意得到教師的表揚。
三、策略
1.要正確評價孩子。銘銘好勝心強,喜歡受到表揚和鼓勵。表揚得當,能夠鞏固其優點,增加她的自信,促進她不斷提高;如果表揚不當或表揚過度,就會使孩子驕傲,進而看不起別人,認為僅有自我好,別人都不如自我,甚至當有人說別人好,沒說她好,她就難以理解可是要和她講清楚沒有經過別人允許就搶別人的東西是沒有禮貌的也是不禮貌的.喜歡別人的東西能夠征求他人的同意后一齊玩.或者找家長買給自我.當孩子理解了教師的意見后再給予其表揚.例如:"銘銘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等.同時要讓她給對方小朋友真誠的賠禮道歉,以便緩解尷尬的氣氛.好讓其明白知錯能改還是個好孩子的道理.
2.對孩子進行謙遜美德的教育。孩子因為自我有本事,但沒有受到注意和表揚,因而對那些受到注意和表揚的小朋友產生妒忌。所以在糾正妒忌心理同時還必須對孩子進行謙遜美德的教育,讓孩子懂得“謙虛使人提高,驕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讓孩子明白即使別人沒有稱贊自我,自我的優點仍然存在,如果繼續堅持自我的長處,又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自我的才干就會更強,就會真正地長久地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家長還要了解自我的孩子,適當地指出她的長處和短處,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學習,幫忙孩子正確評價自我。
3.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有妒忌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爭強好勝的性格。家長要引導和教育孩子用自我的努力和實際本事去同別人相比,競爭是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提高和取長補短,不能用不正當、不光彩的手段去獲取競爭的勝利,把孩子的好勝心引向進取的方向。
四.反思
在對嫉妒心理幼兒的教育實踐中,我覺得家園共育是整個教育過程的關鍵,家長認識到嫉妒的危害,幼兒認識到自我嫉妒的行為使自我不受歡迎,更不能解決問題。由于6歲的孩子自控力還不強,經過一段時間后,因嫉妒某些表現會反復出現。輔導矯正嫉妒過程是漫長的,需要家園配合耐心細致地開展工作,更需要針對性、特殊性、反復性和長期性,使她們在正面的引導中逐漸正確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培養她們對自我心態進行自我調節的本事,學會用心理換位法去理解他人的心境,我運用了現實療法,交往分析法和情境等來減除心理壓力。并給予她很大的寬容,給予充分的接納和支持,為她的提高創造良好的教育情境。輔助家長學習,讓他們了解對嫉妒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幫忙家長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和家庭教育觀,改善教育方法,妥善解決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具體問題,構成家園教育共識。
孩子需要一個公平的寬容的心理環境,光靠教師重視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讓所有家長和孩子都能意識到心理健康對孩子的重要性,提高家長教育的技能和水平?如何開展和促進家園共育工作值得大家共同探討。
《幼兒園案例與分析3篇》:幼兒園案例與分析第1篇案例過程描述:一大早,羅老師就和我說了一個很讓人吃驚的事情:晶晶媽媽昨天打電話給她,說是晶晶整條手臂上都是指甲印痕,說是在搬椅子的時候樂樂掐的。聽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3篇》: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第1篇 背景: 每次入廁洗手,都會有個別孩子把水龍頭開到最大,致使衣服和地面都是水。 描述: 孩子們已經上中班了,洗手這樣的生活常規已有一定的經
《幼兒園家長學校案例分析篇》:幼兒園家長學校案例分析篇第1篇為了更好地貫徹《佛山市創建全國規范化家長學校實驗區》有關文件要求,做好家長示范性工作,向家長宣傳現代教育理念,增進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了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