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1-1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wǎng)
幼兒園大班案例:別讓孩子太累了
溫州三幼 大自然園區(qū) 徐魏
一、案例描述:
1、我不想回家
下午接送時間到了,家長來接送孩子了,小想雙手撐住下巴,嘴巴不聽地嘟囔著:“真不想回家,還是在幼兒園里好,一回家爸爸又要叫我寫字了!”旁邊的小星也接話了:“我也不想回家,我媽媽現(xiàn)在不會把我直接接回家的,先送我去琴行練琴,到吃飯時間才接我回家的,練得手都要斷了。”
2、洗手間的訴苦
在洗手間里,4-5個女孩子坐在坐便器上閑聊:
A小朋友:阿B,不好意思,本來周六說好我到你家玩的,可是我媽媽去小熒星幫我報了4門學習的,我周末都沒時間休息了,要等放假了我才有空。
B小朋友:這周我也沒空哦,我媽媽也幫我報了主持、象棋、畫畫、舞蹈、鋼琴、唱歌、葫蘆絲、模特。我從周一到周日每個晚上都有學習,連周六白天也都有學那,累都累死了!
C小朋友:是啊,我們小孩子真苦哦,大人爽多了,我媽媽天天在家打牌都不管我的,我每天學習都阿姨送,媽媽從來也不去看我學習。
D小朋友:我媽媽還更壞呢,我最討厭學英語了,她還報了3個晚上讓我學習,那個英語老師最兇了,我討厭死她了,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A小朋友對D小朋友說:那你和你媽媽說啊?
D小朋友:早說了那,可是每次媽媽都很兇的告訴我,要是英語學不好,就把我送給苦人家,那樣我會很可憐的。
3、我想睡覺
早上第二個活動是畫畫課,葉某某小朋友才畫到一半就趴在桌角睡著了,我輕輕地推醒他,正想準備批評她的時候,她哭了:“老師,我真的很想睡覺,昨天晚上我學畫畫回來都9點了,洗了澡10點多了媽媽還叫我練習鋼琴,我不會彈媽媽就打我,你看我手都打紅了,后來我練到很遲很遲才睡覺,早上很早媽媽又叫我起來練習,我現(xiàn)在好想睡覺,老師再給我睡會吧!”
二、案例分析:
在班級里,我做了2份調(diào)查,一份是關于家長方面的調(diào)查,一份是關于孩子方面的調(diào)查,調(diào)查報告顯示,父母明確說自己的孩子一項才藝都沒學的孩子一個也沒有。約有30%的孩子,所學的項目在1到3項之間;約有60%的孩子,所學的項目在4到6項之間;約有10%的孩子,所學的項目在7到9項之間。在孩子調(diào)查中,60%的孩子說自己對培訓活動不感興趣,參加興趣活動始終抱有“很濃興趣”的孩子僅占15%。面對孩子的不喜歡、不愿意、不感興趣,為什么還有這么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培訓班呢?在調(diào)查中我發(fā)現(xiàn)以下幾點:
誤區(qū)一:為了自己的夢想,把自己思想強加給孩子
案例1中的小想爸爸告訴我,孩子字寫得好對她一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字就是門面,小想爸爸從小的愿望就是當個書法家,很羨慕別人的一手好字,小時候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很遺憾沒有實現(xiàn)他的心愿,當上爸爸的他,更是希望他的女兒來幫我完成他的夢想。為了實現(xiàn)他的夢想,想想爸爸請書法專家上門教課,為了昂貴的課節(jié)費,他說一家人都要省吃儉用緊牙關過日子呢!
想象爸爸可能不知道讓孩子參加技能方面的學習,它的首要前提,應該是孩子對這項活動感興趣的程度。然而他卻不關注孩子自身的愿望和需要,而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按家長的夢想和興趣為孩子選學習課程。這樣做,反而很可能事與愿違,毀了孩子的興趣,建議這些家長們反思一下:參加興趣班,是家長的興趣還是孩子的興趣?
誤區(qū)二:為了功利、面子強迫孩子參加興趣學習
案例3中的葉某某小朋友是我們班級的才藝小苗子,據(jù)其他家長透露,葉某某媽媽經(jīng)常在其他家長面前夸耀自己的孩子有多厲害,什么鋼琴幾級了,舞蹈幾級了,在培訓班里,如果老師向家長告狀葉某某不乖時,她媽媽會當眾給孩子難堪,當著眾人面狠狠地訓斥自己的孩子,好幾次都把孩子弄哭了。
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就是家長為了讓孩子具備一定的競爭優(yōu)勢、不輸在起跑線、或者想讓孩子在某個方面出人頭地,而強迫孩子參加某項興趣學習。比如讓孩子學習美術(shù)、音樂等就是為了后面參加考級,為升學增加優(yōu)勢。如果是出于功利目的讓孩子參加興趣學習,那家長真是大錯特錯了,這樣的后果是孩子在成年后就難以具備成功所需要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內(nèi)在的動力,到時你的孩子會失去更多尤為珍貴的東西。
誤區(qū)三:為了結(jié)果,不擇手段地進行拔苗助長
案例2中的D小朋友在班級小孩中,語言發(fā)展算是下等水平的,而她媽媽在孩子最基本的口語還沒發(fā)展好就送孩子去學英語,這無非是傷疤上撒鹽啊,孩子在學習中遭周邊老師同伴的恥笑和冷落造成她對英語的恐懼心理。
我們都知道對孩子實施拔苗助長式的教育,本身就違背了幼兒身心發(fā)育的基本規(guī)律。何況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為了“打造天才”而盲目要求孩子只能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造成身心的危害。作為家長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千萬不要因為急于求成,反而扼殺了孩子的興趣。
三、案例反思:
早期教育也在這個大地上蓬勃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家長非常重視孩子早期教育,這也造成當前社會上出現(xiàn)更多的五花八門的興趣班,他們也正在紅紅火火地開展著;很多孩子在2、3歲以后,就會被家長帶著去參加興趣班。應該說,這是個好現(xiàn)象,說明現(xiàn)在的家長都很注重開發(fā)和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但是,興趣班這件事,不只是花錢上課那么簡單,在如今這個浮躁而且商業(yè)化意味很濃的社會中,如果不注意,興趣班反而有可能會扼殺孩子的興趣,這不是危言聳聽,那么作為現(xiàn)在的家長該如何去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呢?
一、要尊重孩子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自己之所以被人們推崇,用他自己的話說,“只是順著興趣做了一點科學探索”而已。而當今社會年輕的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非常迫切,往往不顧孩子的興趣,星期一、三、五學舞蹈,二、四學繪畫,星期六、星期天學書法,沒完沒了的學習占有了孩子大量的時間,結(jié)果什么都沒學好,什么興趣都沒有。《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在培養(yǎng)幼兒學習興趣時,一定要遵循幼兒年齡特點。 學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不是健康、快樂,這也是他將來能不能發(fā)揮才能的關鍵。興趣班最主要的是為孩子提供一種環(huán)境和氣氛,在活動中幫助孩子發(fā)展興趣,使綜合素質(zhì)得到提高。
二、要學會等待
在心理學方面,我們知道關于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有個比較著名的 “關鍵期”(敏感期)理論,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是有敏感時期的,只有到了敏感期才會發(fā)生較快的質(zhì)的變化,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開竅”了。因此,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就是要抓住這個關鍵期,在不同的關鍵期給予相應的刺激;不同的孩子進入關鍵期的時間會有所差異,父母就需要仔細觀察孩子,不要太心急,等孩子到了某個敏感期才給予有益的引導和幫助,這樣的早期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要學會溝通
父母與孩子進行心理上的溝通是十分必要的,父母可及時發(fā)現(xiàn)、了解孩子的心理問題,并以正確的方法給予引導,這對孩子的心身發(fā)育是有益的。而現(xiàn)在更多的家長缺少這方面的溝通,很多家長把孩子的日程排得滿滿的。有不少孩子早晨上幼兒園的路上吃早餐,家長也顧不上和孩子說點兒什么,周末,家長帶著孩子像趕場似的奔輔導班。有的家長把孩子的時間看得很珍貴,基本上沒有什么“廢話”,只要是學習好就好了,其他無所謂。其實我們都知道孩子畢竟孩子,在許多方面都不成熟,尤其是在心理上更需要家長的幫助和開導,需要家長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和交流不但可以增進相互間的感情,還有助于孩子釋放壓力、調(diào)整心態(tài)、平和情緒。通過密切的溝通和交流,家長可以及時掌握孩子的情況,采取相應的對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興魯杰說:“給孩子選興趣班,應堅持‘適量’原則,讓孩子擁有一兩門特長是好事,而且從長遠發(fā)展來看,那些有特長的孩子往往生活得比較快樂。但是,把所有的好東西都強加在一個寶貝身上,孩子也會消化不良。作為父母應細心觀察和研究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心理發(fā)育特點,根據(jù)孩子心身發(fā)育特點來進行,否則會給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壓力,甚至影響孩子的人格發(fā)育。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