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4-27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上海金童幼兒園 劉影
陳鶴琴老先生說:“活教育的教學方法也有一個基本的原則。什么原則呢?就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陳鶴琴還詳細闡釋了“活教育”的原則,他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你要兒童怎樣做,就應當教兒童怎樣學”,“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積極的鼓勵勝于消極的制裁”,“積極的暗示勝于消極的命令”等等。這都是我國現代兒童教育中有價值的思想。
案例:
《春天的古詩》,應該說孩子對這個活動的本身還是很感興趣的,之前孩子們收集資料是很充分的,所以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是很有序,孩子們對古詩的興趣很濃厚,他們善于用新去感受古詩的情感,理解古詩的內涵,這一點很好。在教學活動中,有這樣一個情景。我說:“朋友們,現在請你們去找自己要學的古詩,去跟小老師們學一學。”接著,孩子們都興致勃勃地去尋找要學的古詩了,只見宸宸一臉茫然,東看看,西看看,手里拿著自己帶來的古詩書,站在上面不知所措,眼淚在眼眶里打轉,見此情景,我讀懂了她的眼神,宸宸很希望別人學習自己帶來的古詩,可是別的伙伴并沒有選擇學習她的這首古詩。于是,她就表現出了一種失落,情緒上出現了波動。我觀察到了這個現象后,走到了她的面前,對她說:“宸宸,劉老師來和你一起學習好嗎?我做你的學生,你做我的老師!”說完,我們找了一個地方坐了下來,她看到我來做她的學生,露出了滿足的笑容。順勢,我又對宸宸說:“宸宸,你也去做伙伴的學生好嗎?很開心的!”她很高興地點點頭,欣然接受了。
分析:
從宸宸的身上,我感覺到,宸宸在活動中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能大膽、大方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她很希望得到伙伴的肯定,我很了解宸宸的特點,她有著強烈的表現欲望,喜歡展示自己,喜歡得到大家的重視,但是我更清楚她的性格,所以,我有了這樣一個舉動,當她的愿望與現實發生沖突時,我以學生的身份介入,我認為是很恰當的。很明顯,滿足了宸宸做小老師的欲望,并且讓她的情緒由失落變的愉悅了,如果我沒能及時發現,這個孩子的情緒波動肯定會很大,她的注意力就會處于游離狀態,那么對宸宸而言,她一定會沉浸在這種失落的狀態里,更談不上達到活動的教育效果了。因而,我抓住了這樣一個教育契機,我本著讓孩子在做中玩,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的教育思想,本著凡是孩子自己能說的讓孩子自己說,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讓孩子自己做,凡是孩子自己能想的讓孩子自己想的教育原則,把自主權放在孩子手里,真正的讓宸宸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滿足了宸宸最及時的需要,無形中使她產生了一種對集體的服從意識,可謂一舉兩得。
不難看出,我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是一種多元的關系:教師既是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觀察者,也是活動的合作者、研究者、學習者、欣賞者等。幼兒既是學習者、參與者、評價者,通過參與操作活動,學習掌握知識和經驗,并對他們自己的學習、探索活動進行評價;又是互動者,能與周圍的同伴、成人、材料及其他環境不斷地接觸、交往。活動的核心是要讓孩子全面發展,而不是只追求孩子智力、知識方面的成長。
教師要面向全體孩子,而不是只關注表現最好和表現最差的,忽視中間部分的孩子;要讓孩子生動、主動、活潑地發展,而不是讓孩子在沉悶的課堂上失去學習興趣。對宸宸來說,我對她進行的就是積極的鼓勵,達到了積極的教育效果。通過積極的師生互動,給幼兒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看來,“今天,我來做‘學生’”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所以,不難看出,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的先進教育思想無處不在,我們一定要將“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孩子”的教育思想落到實處,不斷鉆研,不斷探索,不斷進步。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