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學前兒童繪畫活動的設計與實施PPT課件這個PPT共22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相關概念,各年齡班幼兒的繪畫活動指導,各種類型的繪畫活動指導等,歡迎點擊下載。學前兒童繪畫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一、相關概念:
是教師引導幼兒用各種筆、紙等工具和材料,運用線條、造型、色彩、構圖等藝術語言創造出視覺形象,從而表達情感的一種活動。
(一)繪畫工具和材料的認識與使用
1.各種繪畫工具和材料
蠟筆、油畫棒(油性)、水粉顏料(水性)、毛筆、排筆
鉛化紙、宣紙(滲透性)、卡紙
2.各種繪畫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涂蠟法
點彩法:將顏色一點一點地點在畫面上。
粘彩法:借用海綿或紙團來作畫,此法適合表現樹葉、山石草叢,處理畫面的背景部分。
刻畫法
(二)繪畫的形式語言
1.線條
學前兒童對線條的學習主要包括:
線條的基本形態(直線和曲線)
線條的變化
2.形狀
規則形、不規則形以及兩者的結合形。
3.色彩
A.色彩的辨認(學前兒童主要學習辨認色彩的三要素,即色相、色度和色性)
色相:即色彩的種類和名稱,學前兒童主要應學習辨認三原色、三間色(橙、綠、紫),常見的復色(如藍灰、綠灰、紅灰)以及無彩色,即黑、白、灰。
色度:包含色彩的明度和純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如七種基本色中,紫色色度最暗,黃色色度最亮。
純度是指色彩的鮮濁程度。純度高的色彩鮮艷,鮮艷色彩中加黑、白、灰純度就低了。
色性:指色彩的冷暖屬性。
B.色彩的運用
按物擇色——色彩的變化——色彩的情感表達(如用紅色表現憤怒時的臉;用白色表現哀愁時的臉;用綠色表現生氣時的臉等)
4.構圖
是指在一定的空間安排和處理人、物的關系和位置,把個別或局部的形象組成一個整體。
二、各年齡班幼兒的繪畫活動指導
1.小班
特點:幼兒處在涂鴉后期,觀察事物時沒有明確的目的,觀察的順序比較亂,且只看事物的粗略輪廓,因此在構圖上比較零亂。畫面上物體時彼此孤立的,且偏向于紙的邊緣,這是由于他們在畫時邊畫邊轉動紙造成的。
教師如何做:
第一,為幼兒準備涂鴉的工具和材料。涂鴉早期,最佳的材料是油畫棒和平滑的大紙張,鉛筆不適合。
第二,鼓勵幼兒大膽作畫。教師不必強求幼兒畫的像樣,讓幼兒在看、想、玩的過程中繪畫,小班后期可以引導幼兒在觀察基礎上表現單一的物體。
第三,為幼兒創設繪畫的情境。
由于幼兒此時易受外界因素干擾,因此繪畫時沒有明確的目的,往往聯想自己經驗中的事物。
教師可以:比如練習畫各種線條時,教師事先畫一幅海底世界,并剪好各種“魚”,讓幼兒為“魚”穿上漂亮的衣服,即用線條裝飾魚,然后將魚貼在海底。
2.中班
特點:開始試圖表現物體之間的空間關系。
教師如何做:
第一,通過多種形式觀察物體,同時引導幼兒把不同的事物聯結起來,從單一的表現過渡到表現一定的情節。
第二,進行簡單的構圖練習。教師可以給幼兒提供與主題相關的各種單張圖片,如人物、交通工具、動植物、建筑物等,讓幼兒根據主題進行構圖。
例如:幼兒可以選擇太陽、各種花卉、人物等圖片來構成一幅主題為“美麗的花園”的圖畫。中班后期,教師可以提供部分圖片,其余由幼兒添畫完成。
第三,通過情感體驗來表現空間關系。教師應盡可能地使所畫內容和幼兒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相聯系。如:“你喜歡洋娃娃嗎?畫你自己跟洋娃娃。”
3.大班
特點:大班后期,部分幼兒已經能用遮擋的方式來表現物體之間的關系。
教師如何做:
第一,鼓勵幼兒進行情節畫的創作。
第二,開展多種形式的繪畫練習。對于同一主題,教師可準備各種繪畫工具和材料,例如:
在“美麗的花”的繪畫活動中,教師可為幼兒提供油畫棒、馬克筆、畫紙、卡紙、吹塑紙等。
創造性與技能技巧的關系
三、各種類型的繪畫活動指導
(一)命題畫
是指由教師提出繪畫的主題和要求,幼兒按照要求完成繪畫。包括物體畫和情節畫。
1.物體畫教育活動的指導
A.幼兒物體畫特點
擬人化、透明式、展開式、夸張式。
B.教師如何做:
?引導幼兒詳細完整地觀察、理解物體的結構特征,幫助幼兒通過各種感官感知,掌握事物的基本形態,抓住事物形、色等的特征,最重要的是物體的神韻。
例如:畫一只公雞。
?采用涂染法和線描法萊描繪物體。
涂染法:指不畫物體的輪廓線而是直接用筆蘸顏料畫出物體的形,以表現物體形象特征的方法。較適合年齡較小幼兒。
線描法:指先用線條勾畫出物體的基本部分然后再涂上顏色的方法。
?通過系列主題活動幫助幼兒掌握物體的造型。
例如:主題為“形象設計師”的物體畫。可以先讓幼兒欣賞不同風格的人物畫,然后引導幼兒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依次創作“媽媽的發型真好看”、“鞋子博覽會”“我是小小服裝設計師”“笑的露出牙齒的人”等系列主題。
(二)情節畫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