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的目標PPT課件這個PPT共50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幼兒園健康教育目標分析,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的組織與方法等,歡迎點擊下載。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目標
第一節 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
一、幼兒健康教育目標設定的依據
一)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是確定幼兒健康教育目標的根本依據
二)幼兒教育與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確定幼兒健康教育目標的直接依據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1、促進幼兒身體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2、發展幼兒智力,培養正確運用感官和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進對環境的認識,培養有益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初步的動手能力。
3、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
4、培養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二、幼兒園健康教育目標的層級結構
一)總目標
總目標是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是確定其他層面目標的依據。
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二)幼兒健康教育活動分類目標
是從幼兒:
身心狀況、
動作發展、
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
三方面內容設定的目標。
三)幼兒健康教育的年齡階段目標
針對3-6歲幼兒提出的不同層次的目標。如:
小班:
1、了解盥洗的順序,初步掌握洗手、刷牙的基本方法;學習穿脫衣服;會使用手帕或紙巾;養成坐、站、行、睡的正確姿勢;能及時排便;有良好的作息習慣。
2、進餐時保持愉快的情緒,愿意獨立進餐;認識最常見的食物,愛吃各種食物,主動飲水。
3、了解身體外形結構,認識并學習保護五官;能積極配合疾病預防與治療。
4、知道過馬路、乘坐交通工具、玩大型運動器械時要注意安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識。
5、知道自己的性別。
中班:
1、初步學會穿脫衣服、整理衣服;學習整理活動用具,能保持玩具清潔;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結合品嘗經驗,進一步認識各類常見食物,愛吃各類食物的同時,要懂得科學合理地進食。
3、進一步認識身體的主要器官,逐步形成接受疾病預防與治療的積極態度和行為;在成人幫助下處理常見外傷的最簡單方法,知道快樂有益于健康。
4、認識安全標志,能夠在成人提醒下遵守交通規則;不接觸危險物品;遇到危險時能告訴成人,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5、愿與父母分床而眠。
大班:
1、保持個人衛生,關心周圍環境衛生;進一步提高獨立生活能力,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初步理解不同食物有不同營養,身體需要各種營養;會使用筷子;進一步養成獨立進餐的習慣。
3、進一步了解身體的主要器官及重要功能,并懂得簡單的保護方法;了解有關預防齲齒及換牙的知識;注意衛生用眼。
4、初步了解應付意外事故(如火災、雷擊、地震、臺風等)的常識,具有初淺的求生技能。
5、知道男女廁所,初步具有性別角色意識。
第二節 幼兒園健康教育目標分析
一、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目標設立
在幼兒園執行健康教育活動時,每一個具體的活動在實施前一般都有確定的目標,即使是生成活動,老師預先也有設想的目標,只是有經驗的教師會根據幼兒的生成過程,及時調整目標。
教育活動目標在內容上一般包含:認知、情感態度和能力三個方面,但是并不是每一個活動都需要從三方面確定目標。
如:
目標設定1、
活動名稱:今天,你喝牛奶
了嗎?(中班)
活動目標:
1、認識多種乳類食品:牛奶、酸奶、豆奶等;
2、了解喝牛奶有利于牙齒和
骨骼的生長;
3、愿意每天喝牛奶或豆奶。
目標設定2、
活動名稱:今天,你喝牛奶
了嗎?(中班)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乳類食品:牛奶、酸奶、豆奶等;
2、讓幼兒懂得喝牛奶有利于
身體健康
3、培養幼兒每天喝牛奶的良好習慣。
活動名稱:今天,你喝牛奶
了嗎?(中班)
活動目標:
1、認識多種乳類食品:牛奶、酸奶、豆奶等;
2、了解喝牛奶有利于牙齒和
骨骼的生長;
3、愿意每天喝牛奶或豆奶。
對目標設定的分析:
本活動目標的1和2是對幼兒的認知提出了恰當的要求,
而目標3是對幼兒在具備了上述認知后,對態度和行為提出了要求,雖然要求較高,但卻是合理的。
目標設定2、
活動名稱:今天,你喝牛奶
了嗎?(中班)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乳類食品:牛奶、酸奶、豆奶等;
2、讓幼兒懂得喝牛奶有利于身體健康
3、培養幼兒每天喝牛奶的良好習慣。
目標1中“各類”一詞用詞不當,它含蓋了所有奶制品,而由于受地域限制,很多地方幼兒不能見到所有乳類食品;
目標2提法籠統,不具體;
目標1是發展目標,而目標2、3是教育目標,表述方式不統一。
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中同一活動從不同角度設立目標,也會帶來不同的教學實施。
如:
酸甜的水果(小班)
原定目標:
1、知道各種水果的名稱,喜歡吃各種水果;
2、能根據水果的顏色將水果分類。
修改目標:
1、認識常見水果;
2、能夠自己剝香蕉和橘子,喜歡吃多種水果。
修改的理由:
目標1“知道各種水果的名稱”提法狹隘,因為從幼兒認知的角度講,幼兒能講出水果的確切名稱時,他對水果的形狀、味道、顏色等已有了整體認識,因此修改后更合理。
目標2“根據顏色分類”的提法不確切。可能有顏色相似的不同水果存在,很多水果也不是單色,孩子會很為難(這樣類似的提法還有根據形狀分類)。
蛋寶寶的衣服(中班)
原定目標:
1、認識各種禽蛋,知道經常吃禽蛋有益于身體健康;
2、喜歡吃各種有營養的蛋。
修改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禽蛋;
2、會剝煮熟的蛋,愿意同時吃蛋黃和蛋白;
3、學習用蛋殼拼畫。
修改理由:
目標1的設定形同虛設,因為幼兒無法體驗吃了禽蛋就有益于身體健康;而“剝蛋殼”不僅為活動預設了操作環節,這也是幼兒應該掌握的生活技能;“用蛋殼拼畫”則把健康教育和美術教育整合起來了。
食物的旅行(大班)
原定目標:
1、知道食物經過器官的名稱和順序;
2、初步了解消化器官的功能,理解磨、蠕動、進入、送到、排出這些動詞用在各消化器官的含義。
3 能用肢體動作表達食物消化的過程,體驗奇妙的樂趣。
修改目標:
1、初步了解主要消化器官的名稱和功能,并理解磨、蠕動、排出這些動詞的含義。
2、能根據音樂節奏,用肢體動作表達食物消化的過程,體驗游戲的樂趣。
修改理由:
原定目標1難度太大,無實現的必要;
修改目標2,把健康教育和節奏感的培養結合在一起
二、幼兒健康教育目標的表述
一般來說,有三種方式表述:
1、行為目標:具體可操作的教育教學目標,它指向教學過程結束后兒童發生的行為變化。
一般可用以下語句表達:“知道……”、“理解……”、“學會……”、“用自己的話來……”、 “區分……”、“把……配成對”、“對……進行分類”,等等。
2、表現性目標
是指每一個幼兒在與具體教育情境的種種際遇中所產生的個性化表現。
表現性目標追求的不是兒童反應的同質性,而是反應的多元性。
如:參觀動物園后,說說自己喜歡的動物。
3、生成性目標
是指在教育情境中隨著教育過程的展開而自然生成的教育教學目標,它是教育情境的產物和問題解決的結果。
生成性目標的本質是過程性。
典型的表達方式:“嘗試……”.
生成性目標在實踐中是較難確定的.
分析以下活動目標設立的確切與否:
活動名稱:牙齒為什么會有齲洞?(大班)
活動目標(一):
1、了解齲齒發生的原因和危害;
2、鞏固刷牙的正確方法,愿意每天早晚自己刷牙。
活動名稱:牙齒為什么會有齲洞?(大班)
活動目標(二):
1、了解同伴中哪些人有齲齒,為什么有;
2、學習刷牙的正確方法,堅持每天刷牙;
3、知道齲齒會很疼,盡量不患齲齒。
三、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目標設置中易出現的問題
1、目標內容過于狹窄
某些健康教育活動要么僅僅有認知方面的要求,忽視態度與行為方面的要求;要么僅有行為目標,忽視認知與態度方面的目標。
如,大班活動《穿合適的鞋》中,目標僅有“認識幾種常見的鞋,知道不同的鞋有不同的作用”,顯得很單薄,可增加:
“會自己穿鞋;欣賞各種各樣的鞋。”
修改的目的不在于一定是面面俱到,而在于教育者對同一活動的教育價值的深入挖掘以及活動本身的趣味性得以擴展。
2、目標重點不突出
目標的明確,意味著教學重點的明確。
如:大班《手絹真干凈》活動目標之一:
“讓學前兒童知道自己長大了,做力所能及的事,會管理自己的物品”
就沒有體現出活動的重點,也反映出教師教學思路還不夠清晰。
可改為:“知道每天更換手帕,保持手帕干凈”、“會自己洗手帕,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
3、目標超難度
由于受兒童當前認知能力、生活經驗等的限制,有些目標使幼兒當前無法完成的。
如前面案例大班健康教育活動《食物的旅行》中的目標:“知道食物經過器官的名稱和順序”,對于大班孩子來講難度太高。
4、目標要求偏低
對幼兒年齡階段目標中已經達成的目標,一般不應再作為目標提出。
如前文案例中大班健康教育活動《牙齒為什么會有齲洞?》中的目標之一:“學習刷牙的正確方法,堅持每天刷牙”,就不合適,小班已習得的方法,大班鞏固即可。
5、表述過于籠統
如前文,小班營養教育活動《今天你喝牛奶了嗎》的目標之一:“喝牛奶有利于健康”,就太籠統,沒能揭示牛奶特殊的營養價值是有利于骨骼和牙齒的生長。
6、表述不精確
有的目標帶有具體內容,顯得啰嗦。
如健康教育活動《少吃冷飲身體好》的目標之一:“讓學前兒童知道吃冰棍、冰激凌、飲料等冷飲吃多了會腹痛、腹瀉,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對身體有害”。
可簡化為:“知道吃冷飲對腸胃的害處”。
具體有什么害處,活動進行時可以進一步討論。
7、表述方式不統一
有的目標為發展目標,行為主體是學前兒童,常以“知道······”、“學會······”、“認識······”、“體驗······”等方式表述;
有的目標是教育目標,行為主體是教師,常以“引導······”、“培養······”、“教給······”、“讓幼兒······”等方式表達。
無論以何種方式,目標表述應該統一。
第三節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的組織與方法
一、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
1、全班活動
2、小組活動
3、個別活動
二、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的方法
1、游戲
2、動作與行為練習
3、討論
4、表演
5、示范
6、參觀、訪問
7、實驗
8、電化教學
9、感知體驗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實例列舉
圓溜溜的雞蛋真可愛(中班)
教學目標:
1、認識多種禽蛋,比較其顏色、形狀、大小。
2、喜歡品嘗多種口味的雞蛋。
教學準備:
1、與廚房聯系,近日用蛋做成各式各樣的菜,進餐時提醒幼兒注意觀察。
2、熟菜若干:五香蛋、荷包蛋、咸鴨蛋、皮蛋、蛋餃等。
3、教師、幼兒共同收集有關禽蛋的實物、圖片等。
教學過程:
1、猜謎語:《蛋》
2、比較各種蛋的形狀、顏色、大小
3、分別品嘗各種蛋,說說味道怎樣,告訴幼兒每天吃一個雞蛋能使小臉長的紅撲撲的,身體更健康。
以上活動是一個可以繼續開展下去的主題活動,從吃蛋到探究蛋的來源、畫各種蛋、用蛋殼做玩具等,都可以激發幼兒對蛋的興趣。
不跟陌生人走
目標;
1、知道不跟陌生人走的道理。
2、能說出家庭電話、地址、父母姓名。
準備:
1、向家長了解幼兒是否有走失的情況。
2、自制錄象或圖片或情境表演《不跟陌生人走》。
3、搜集并張貼印有失童照片的尋人啟示以及家人焦急尋找失童的照片。
過程:
1、幼兒觀看張貼出來的照片,說說照片上可能發生了什么事情,了解“尋人啟示”是用來找人的。
2、放錄象或情境表演《不跟陌生人走》,討論以下問題:
1)能不能跟不認識的人走,為什么?
2)能不能吃陌生人的給的食物,為什么?
3)迷路了怎么辦?
3、幼兒練習說出自己的家庭住址、電話、父母姓名及工作單位。
幼兒健康教育活動可以在日常活動中體現。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