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學前教育發展與現狀PPT課件這個PPT共11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PPT的教學目標培養兒童自我服務的能力,發展兒童的獨立性,提高兒童的交往能力,使其學會關心別人,友愛別人,能與人分享、協商和合作,鍛煉兒童的身體,發展兒童的動作,增強兒童的體力,促進兒童身體的健康發展。法國學前教育
簡介
法國是世界上學前教育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學前教育的普及率遙遙領先,其特點是主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實現學前教育的目標,重視學前教育師資的培訓工作和幼小銜接問題的探索,注意發揮家庭和社區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
法國學前教育與其他國家明顯不同的是,他承擔著教育、診斷、治療三種職能,即把社會、衛生、心理三者綜合起來。
法國是最早制定旨在保護和教育幼兒的法令的國家
發展歷程
18世紀70年代—--19世紀30年代中期
1762,盧梭發表了《愛彌
兒》,引起法國教育思潮,促
進幼兒教育發展
1776,奧柏林創立了編織
學校(法國歷史上最早的幼兒
教育機構)
柯夏在巴黎創辦了“模范
托兒所”
19世紀30年代中期——19世紀末
30年代初,法國政府逐步將學前教育納入中央集權的教育管理體制
19世紀中期,福祿貝爾的幼兒園運動引入法國,形成雙軌制教育機構
凱果瑪,提出“母育學校”
1881年,法國通過《費里法案》,第一次正式使用“母育學校”名稱,標志法國近代資本主義教育制度初步確定
1886年《戈勃萊法案》
1884年,馬爾波創立法國第一所嬰兒看護中心
巴黎公社的學前教育政策
現狀
學前教育是法國初等教育的一部分,雖不是義務教育,但從1981年開始,也與小學一樣施行免費教育。它的入園率極高,早在1970年,5歲兒童的入園率就已達到100%,1980年,4歲兒童的入園率也達到了100%;1989年,3歲兒童的入園率達到了97%,2歲兒童的入園率達到了33.7%。學前機構遍及全國城鄉各地,在每2000人的社區中,就有一所學前教育機構,既有公立又有私立的。
學前教育機構的主要形式
幼兒園(2—6歲)、幼兒班(3—5歲)
托兒所(2—5歲)、保育室(臨時)
流動車(偏遠)
學前教育活動
體育活動 藝術活動
交往活動 科技活動
學前教育的目標與要求
鍛煉兒童的身體,發展兒童的動作,增強兒童的體力,促進兒童身體的健康發展。
培養兒童自我服務的能力,發展兒童的獨立性,提高兒童的交往能力,使其學會關心別人,友愛別人,能與人分享、協商和合作。
激發兒童的求知欲,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探索精神和口語表達能力,為讀寫算做好準備,發展兒童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提高兒童的思維水平,充分發展兒童的各種潛能。
培養兒童的樂感、會話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發展兒童對美的欣賞能力和表達能力。
增強兒童適應環境的能力,是兒童懂得民主、科學,學會遵紀守法,發展建懂得人格,以增進人類的幸福。
學前教育師資培訓
學前兒童的家庭及社會教育
家長委員會
參與園教
接送交流
參觀展覽
學前教育與小學的銜接
1975《哈比改革法案》
1989《教育法案》
1990《教育法案實施條例》
1835年,法國政府頒布關于在各縣設立初等教育特別視學官的規定,提出視學官對托兒所具有視察和監督的權利。這是國家正式管理托兒的開端。
1837年,法國政府發布了最早的有關托兒所管理和監督體系的規定。
1881-1886年,相繼頒布了《費里法案》、《戈勃萊法案》等法案
1975年,法國政治頒布了《哈比改革法案》,促進了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1977年,教育部進一步明確規定了幼兒學校的3項目標,即教育、學前準備和照料。
1986年,頒布了《幼兒學校:作用與任務》
1989年,頒布《教育方針法》。
1990年, 頒布的法令又重新規定了幼兒學校的總目標。
另外,法國通過法案加強了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在1975年頒布的《哈比改革法案》、1989年頒布的《教育法案》以及1990年頒布的《教育法案實施條例》的有關條文中均提出幼小銜接。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