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課件PPT這個PPT共37頁,該文件包含了課件PPT。PPT的教學目標知道家庭教育對兒童社會化起著奠基作用,了解家庭教育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當你被扔進老虎籠子時
你正坐在馬戲團的觀眾席上欣賞老虎的精彩表演。老虎在舞臺上巨大的透明籠子里,隨著訓獸師的指揮,一會兒滾繡球,一會兒踩蹺蹺板,玩的不亦樂乎。忽然訓獸師暈了過去,被幾個快速沖上來的人扶著下場了。
一個主持人走了上來,他用手指指定臺下的你,高聲宣布,你被選中了,你要替代暈過去的訓獸師。你開始還以為是個玩笑,但是幾個身強力壯的人走到觀眾席,強行把你架上舞臺,扔進了透明的老虎籠。
在老虎籠中,你看著老虎,老虎也看著你。你會怎么反應呢?
你可能會嚇暈了過去;你可能開始會恐懼地大呼“放我出去,放我出去!”。
但是,如果你以前接受在訓獸學校接受過訓虎技能培訓,有足夠的經驗和技能勝任這份工作,你會覺得這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你會慶幸剛才那個訓獸師的不幸暈到,你會感謝有這個機會。
結論:你頭腦中的知識,你對事物的認識,決定了你的態度和行為!
認識是基礎、是關鍵
指導行動的,是我們的認識!
我們能夠帶走的,也是我們的認識;
只有認識是我們自己的。
能夠交流、交換并且不會帶來損失的,也只有認識。
我們能夠留下并且持續發揮影響的,也只是我們的認識!
第一章 家庭與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第一節 家庭概述
什么是家庭?
羅馬人:表示父權支配者妻子、子女和一定數量奴隸的社會集體。
到近代英語,英語中的家庭包含:1、同居或不同居的父母子女;2、一個人或一對夫婦的所有子女;3、由父母子女、伯父母以及堂表兄弟姊妹等構成的近親團體;4、同一祖先的全體子孫;5、雇有用人的戶。
家、家庭、家族、一戶人、一家人
我國學者認為,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緣關系為紐帶的社會生活組織形式。
構成一個真正家庭所必須同時具備的幾個條件:
第一,家庭是一個群體的概念。
第二,婚姻是家庭的基礎和更具。
第三,由血緣關系或領養關系而構成的父母子女關系和兄弟姐妹關系同樣構成了家庭的主要組成成分
第四,家庭成員之間應當有共同的生活,有一定的經濟聯系和特殊的情感交往。
家庭:是由具有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領養關系的人們組成的長期共同生活的社會群體,是人類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群體形式。
思考:每個人的出生意味著什么?
每個人在出生之時,都做了選擇,包括四個 部分:身體,父母,地點,環境。家庭即由此四種處 境組成,這樣的認識,會突破你原有的對“家庭”概念的思維定勢,走上正確的方向。
(FAMILY)
第一章 家庭與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二)家庭的特征
1、家庭是最普遍的社會群體
2、家庭是最基本的社會群體
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德經》
3、家庭是一個人在其中生活最長久的社會群體
家庭是人類社會生活最基本的一個細胞,盡管千百年來社會、經濟、文化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家庭依然是社會構成的最重要單位,對社會發生著重大的影響。通過對家庭的分析,不僅可以窺見人類歷史的許多方面,而且可以指導人們未來的行為
4、家庭是人生存過程中最早的一早環境
家庭是每一個人來到這世界上最先接觸的環境,也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一種組織。個人的生存、種族的綿延、社會的維系、國家的建立,都以家庭為依據
5、家庭可以滿足個人多方面的需要
6、家庭是一個關系最親密的社會群體
7、家庭成員之間的權利義務持久和穩定
8、家庭成員之間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9、家庭是一個時代更替的社會群體
二、家庭的演化
自人類社會產生到現在,大體經歷了血緣家庭、普納路亞家庭、對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一)血緣家庭(禁止長幼)
人類最初處于雜亂性交關系的原始狀態,沒有父母、夫妻,子女的區別,沒有配偶家庭。
在長期共同勞動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不同年齡的生理差別,出現了按年齡劃分的自然分工,從而產生了長幼有序的觀念。
大約在170萬年前,當人類處于夢寐時代中期,即人類由原始群向氏族公社過度的時期,血緣家庭出現了。
血緣家庭是人類家庭發展的第一種形式,也是群婚制家庭的初級形式。
血緣家庭是指:允許通婚的兄弟姐妹之間有血緣關系,所以稱為“血緣家庭”。
(二)普納路亞家庭(禁止兄弟姐妹)
普納路亞家庭是人類的第二種家庭形式,產生于夢寐時代的中級階段,是群婚制家庭的高級形式。
(三)對偶家庭
對偶家庭是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晚期的一種家庭形式
特點:成對配偶在或長或短的時間內出現了相對穩定的同居關系
(四)一夫一妻制家庭
(三)家庭的功能
(一)生育功能
黑戶
只有家庭中的生育子女才是合法的。
日本、臺灣、俄羅斯、加拿大、挪威的等國家鼓勵生育
直接原因是:鼓勵生育的國家都或多或少地面臨人口增長減速或者負增長,人口少,社會問題經濟問題政治問題,所有問題都會出現。
鼓勵生育政策見效
人口下降是長期困擾俄羅斯的 “危機”。從1992年以來,俄羅斯人口已經減少了670萬。這還是有賴于這段時間640萬外來移民到俄羅斯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外來移民,那么俄羅斯人口減少得更多,達到了1310萬。人口減少的原因很多,其中也有移民的因素(1992年以來也有360萬俄羅斯人移民出國),但高達千萬的人口減少(占總俄羅斯人口7%)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在于俄羅斯的低生育率和高死亡率。
早在上世紀60年代,俄羅斯的生育水平就第一次下降到平均每名女性生2.1個孩子以下,而2.1的生育率是保持人口規模的底線;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獨生子女已經在俄羅斯家庭中占多數:1979年獨生子女家庭占58%,2010年獨生子女家庭上升到了65.5%。
俄羅斯人口不足已經給俄羅斯政府帶來了很多困境:俄羅斯勞動力不足、基礎建設難以發展。比如,高速公路、動車等項目因地廣人稀、缺乏利益而難以獲得投資。
從數據可以看出,2012年8月(統計的截至月份),俄羅斯共有176,300人出生,創造了1991年俄羅斯建國以來月出生嬰兒的歷史最高紀錄(比2011年8月的原紀錄提高了1.8%)。
(二)經濟功能
(三)教育功能
一般,我們按教育場地的不同,把教育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對子女進行教育史父母和家庭的天職,是家庭自產生依賴所具有的基本職能之一。
專門教育機構的出現和國家政策的普及,家庭的教育功能經歷了部分轉移和弱化的過程,但家庭在兒童社會化方面的作用,幾乎是其他教育機構永遠不能體現的。
家庭的教育功能在古時候:女紅、子不教父之過、孟母三遷、岳飛刺字
曾有人這樣說過:源于家庭、顯現于學校、成熟于社會。
我國有2億個家庭,這2億個家庭承擔著祖國未來建設者的教育培養重任,家庭教育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民族素質與國家的綜合實力。
(四)精神生活功能
(五)撫養和贍養功能
養兒防老VS女兒是媽媽(父親)的貼心小棉襖
失獨
兒子學父母對待老人
第一章 家庭與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第二節 家庭教育概述
(一)家庭教育的概念
廣義: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施與的一種教育和影響。(父母對子女、長者對幼者、子女之間的相互影響……)
在此過程中也會受影響和教育,會受啟發
狹義: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長者自覺地、有意識地對子女和其他年幼者進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響。
直接的教育VS間接地影響
引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 違法少年的家庭
不良的家庭環境,家庭氣氛以及不良的父母教育方式和由此導致的不良親子關系對少年兒童的不良影響也是巨大的。其中,少年的偏差行為就與這種不良的家庭資源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美國犯罪學家薩瑟蘭(Sutherland,E.H)發現,凡是出現違法少年的家庭,大多具備以下一、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條件:
1、家庭成員中有犯罪者,或者行為品德不端者,以及酒精中毒者;
2、父母一方或雙方是死亡者、離婚者、或是被遺棄者;
3、父母愚昧無知,或者是知覺上有缺陷者,因病而不能管教子女者
4、父母態度專橫、偏愛過度,或者過分干涉,或者是嚴厲、放任、嫉妒者,以及家庭居住條件較差并與同住親友不和者;
5、人種與宗教不同、習慣各異或者是養子以及收容單位收養的孤兒;
6、失業、工資收入低,以及在共同勞動中受經濟壓迫者。
在這六種類型的家庭中,家庭成員,主要是父母或者由于教育水平低下,或者由于夫妻關系不和,或者教育方式過于簡單、粗暴,孩子生長的家庭環境比較惡劣,因而違法行為更容易發生。雖然薩瑟蘭的研究有其局限性,但是也由此表明家庭對少年偏差行為的形成具有特殊意義。
(二)家庭教育的性質
1、家庭教育是一種私人性質教育
從教育活動的實施形式來看,主要有兩種不同性質的教育,一種是私人性質的教育,一般是在家庭中通過家長私人實施的;另一種是社會性質的教育,是在社會中通過設立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來實施的。
家庭式幼兒園
學校教育和其他的社會教育機構都是以為社會提供服務為宗旨的。
家庭教育則不同,是在家庭內由家長實施的個體行為,有很強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問題:為什么不同家庭養育出的孩子各有不同??
家庭教育模式:磚墻型,海蜇型和脊梁型家庭教育模式
虎媽、狼爸
磚墻型(Brick wall):這是一種以“嚴”為特征的家庭教育模式,父母嚴厲,孩子沒有多少自主權,唯父母之命是從。父母對孩子可能事無巨細都加以控制,要把孩子雕琢成自己理想中的成功者。
在磚墻型家教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容易向兩個極端發:或者過于順從或者叛逆性較強。當孩子到了青春期時,父母與子女的沖突可能會加劇。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可能學業和事業上會有較高的成功幾率。但是,孩子的創造力和積極性往往在父母的高壓下被扼殺,成年后內心可能會缺乏快樂感和安全感,內心的自我評價度較低。另外,有些孩子成人后可能會有構筑親密社會關系的障礙。
磚墻型家庭教育模式很有誘惑力。首先,孩子成年后的成功案例使很多人推崇這一模式。第二,這一模式的負面影響不易看到,比較有隱蔽性。
2.海蜇型(Jellyfish)。海蜇型父母對于教育孩子走向兩個極端:一種表現是忽略不顧,這在貧困家庭中存在度較高(5胞胎,垃圾箱事件)。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對孩子的教育隨心所欲,想松就松,想管就管,管不了拉倒;今天會為一件事情懲罰孩子,明天對孩子同樣的行為置之一笑。
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無法確認成人的期望,當然也不知道如何才可以有效地取悅于他人;孩子缺乏有關是非評判標準的理解和知識,因為成人給予他們的是混亂不統一的信息。在這種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子只能寄希望于“樹大自然直”了。
海蜇型家教具有最大的隱蔽性,因為它看起來似乎比較民主開放,孩子似乎看起來很開心(當然了,這么多人哄著他),所以不太容易引起重視,隱蔽性很強,潛在危害也較大。
3.“脊梁型”(Backbone)。望文生義,是指那些既給孩子一定自由發展空間同時又提供及時引導、支持的家庭,這種家庭的父母是孩子可以信靠的脊梁;身為“脊梁骨”,就意味著父母是家庭中真正的中流砥柱并且在處理問題時有長期堅守的原則。
脊梁型父母不會時時盯著自己孩子的一舉一動。但當有特殊事情發生時,父母有能力可以預見孩子的反應并作出合適的引導。脊梁型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花了足夠的時間去陪伴孩子; 他們有一定的知識和技巧來理解和引導孩子的成長。這種家庭有清晰的結構層次,個人各司其責,彼此了解并尊重他人行事為人的底線。
2、家庭教育是一種非正規教育
從教育活動實施的組織形態看,教育有兩大類,正規VS非正規
教育的場所
教育的內容
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資質
3、家庭教育是持續終身的教育
從教育過程實施的持續時間長短來說,教育可以分為階段性教育和終身教育兩大類。
學校教育是階段的,有結束
家庭教育是終身的
二、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一)家庭教育對兒童社會化起著奠基作用
家庭為兒童提供第一次人際交往,第一種人際關系,第一項社會規范,第一個社會角色。
母子間的微笑
(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和基礎
(三)家庭教育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
三、家庭教育的產生和發展
教育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的。
(一)原始社會是家庭教育的源頭
(二)古代社會的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古代教育體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顏氏家訓、康熙家訓……
孔子家族經學、司馬遷家族史學……
2、古代社會的家庭教育具有鮮明的階段性
3、古代社會的家庭教育承擔著傳遞生產經驗為生產服務的重要職能(子承父業、師徒制)
4、古代社會家庭教育的方式是專制和保守的
(三)現代社會的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的某些功能逐步向社會轉移,但家庭教育的地位卻日益增強。
2、家庭教育與社會的聯系增強
養育兒童不再是局限于家庭范圍的“私人事務”,而是與國家、民族社會利益息息相關,稱為家庭、社會與政府共同關注、負責的“社會公共事務”
國家立法保障:德國
3、家庭教育內容和手段的科學性增強
技術的發達帶來了便利:
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手段發生了巨大改變。
4、兒童在家庭中的主體地位逐漸增強
第三節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特點
一、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優勢
(一)早期性與奠基性
兒童的早期生活經驗對其一生的發展非常重要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VS贏在起跑線上
(二)全面性與廣泛性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不是片面、單一的教育,而是一種全方位的教育。
(三)自然性與隨機性
家庭教育大量地滲透在家庭日常生活中,通過父母與家庭成員的交往與活動、言談舉止、待人接物、日常家務勞動等來實現。
(四)親情性與權威性
血緣和情感的聯系,形成了子女對家長的信賴感和依戀感,進而建立起了家長對子女的權威性。
(五)持久性與權威性
各級各類學校是各階段的教育,但家庭教育與之相比則更具連續性和持久性。
家庭早期教育的效果是長期起作用的。
(六)差異性與繼承性
每個家庭都是不同的,尤其是在家長素質、家庭生活氛圍、兒童的發展特點等方面,不同的家庭差別很大。
二、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一)家庭教育的條件具有不平衡性
1、家長素質參差不齊
2、家庭生活條件差別很大
3、家庭的精神生活狀況
(二)家庭教育的非理性
1、內容的片面性
2、方法缺乏理性
(三)家庭教育的封閉性
1、其是在家庭內部進行的,內容、方法等由家長決定
2、獨門獨戶
Thank you!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