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PPT課件這個PPT共23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職業道德素質,案例分析,操作練習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 1.職業道德素質 (1)忠于職守 (2)熱愛幼兒 (3)以身作則
2.健康的身心素質
幼兒教師應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有:情緒穩定、活潑開朗、心胸開闊、思維敏捷、自制、公正、愛心等。
3.扎實的教育理論和文化知識
幼兒教師要具有較為扎實的教育理論知識,教育理論知識包括衛生學、心理學、教育學、各科教學法等。教育觀念──教育行為──幼兒發展方向(教育效果)
幼兒教師要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因為幼兒教師不是某一學科的專業教師,他擔負著幼兒全面教育工作,其教育內容涉及科學、社會、語言、藝術、健康多個領域。
4.多方面的能力素質
(1)觀察幼兒的能力
(2)溝通能力
(3)組織小組活動的能力
(4)班級管理能力
(5)教育監控能力
(6)教育科研能力
老師說了不許說話
下午,教師要求幼兒在教室里安靜的玩玩具,小明因為自己動手搭出了一個飛機,高興得大叫了一聲。老師立刻喊道:“是誰啊,說了不許說話,誰還這么鬧?”小明吐了吐舌頭。過了一會兒,鄰班的老師來了,兩位老師開始聊天,邊說邊笑。這時,教室里孩子們的聲音也越來越大,終于,老師抬起頭來大聲喊道:“你們的耳朵到哪里去了,說了不許說話。”教室里立刻安靜下來,兩位老師接著聊……
請評價該教師的行為。
總結
該教師的行為忽視了教師的職業特點,因為教師的勞動具有示范性,其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孩子,教師不能把自己看作規則以外的人,在要求幼兒遵守常規時,應更自覺地遵守常規,為幼兒樹立正面的積極的榜樣。
微笑的力量
有一次指導全班幼兒搭積木,偶然間我注意到一個幼兒手握一塊積木遲疑地望了我一眼,我立刻發出了一個贊賞的眼神和微笑,因為我一瞬間的判斷是他缺乏勇氣,需要鼓勵。果然幼兒從我的反應中似乎得到了對自己的肯定和信心,他笑了一下便開始將手中的積木小心翼翼的放到已搭成的“塔”的頂上。“啊,成功了!”幼兒高興的叫起來。
該案例體現了何種類型的觀察?觀察過程中,教師注意了哪些問題?
總結
這是隨機性觀察。教師敏銳地捕捉到幼兒的動作和表情所傳遞出來的信息(手握一塊積木遲疑地望了我一眼),并快速地做出正確的判斷(我一瞬間的判斷是他缺乏勇氣,需要鼓勵。)和反應(我立刻發出了一個贊賞的眼神和微笑)。幼兒獲得了極大的支持和鼓勵,并成功完成了任務,獲得了情感的巨大滿足和操作能力的提高。
例1:靜靜的課堂上,一只調皮的小蜜蜂引起了一陣騷動。待它飛走后我搖搖鈴鼓示意小朋友安靜,但孩子們似乎沒有停止講話的意思聲音很吵,我下意識地將一只手蓋在耳朵上,簡單的動作很快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別吵了,把老師的耳朵都吵疼了。”我—聽,立刻伸出一只手放在嘴邊,沖他們眨眨眼。神啦,教室里—下子靜悄悄的:我又拍拍腿,小朋友個個坐得端端正正,我伸出大拇指表揚他們,在歡樂的氣氛中教學順利完成。
通過這件事,我發現體態語言比起單調、嚴厲的語言要求更有效,更能引起幼兒注意,并且易懂,幼兒能夠愉快接受,同時保護了幼兒的自尊心。比如上課有人不專心,我會走過去摸摸他的頭;有人亂扔玩具,我會皺皺眉表示不滿;要求休息,我會做睡覺的樣子;集合時雙手合攏;解散時握拳放開:要求動作輕,我學小花貓等。久而久之,孩子們習慣并能正確地領會其中的暗示,自覺、愉快地調整自己的行為。
例2:小薇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她很少笑,來園這么長時間了,每天早晨與爸爸媽媽說再見時,眼里總是滿含著淚,有時甚至拽住他們的衣服,哭著喊著不讓他們走。有一次,她居然對老師謊稱“要上廁所”,出了活動室就去追趕剛剛離開的媽媽,幸好被老師及時發覺。
但是有一次,小薇卻一反常態,還沒到活動室她就要和媽媽說再見,進門就喊“王老師好”。她媽媽驚喜地告訴我,小薇今天早早地就起床了,一直嚷著要上幼兒園。我簡直不敢相信,眼前這位興高采烈的小女孩,就是昨天還哭哭啼啼不愿來園的小薇。怎么回事?她媽媽說,昨天小薇回家后很高興,對我們說是老師親了她,她喜歡去幼兒園。噢,原來是這么回事呀!她不說,我還真的忘了呢。昨天,天氣不大好,我就讓孩子們上室內廁所。廁所很小,孩子們要排好隊,按順序上廁所。每過來一個孩子,我就輕輕地撫摸一下,有時還抱一抱,既是鼓勵,也是安慰。當小薇怯生生地站到我跟前時,想起早晨她那眼淚汪汪的樣子,我忍不住把她抱起來,柔聲細語地對她說:“來,小薇,讓老師好好看看你。咧,我們小薇長得像媽媽一樣漂亮,讓老師親親你,好嗎?”她忽閃著大眼睛,看著我一句話也沒有說。我輕輕地吻了她一下,就讓她上廁所了。
這一吻,居然產生了這么大的力量,這是我連想都沒有想到的。她的媽媽說,老師親她的那天,是小薇上幼兒園以來最高興的一天。
請分析:案例中,教師運用什么方式與幼兒溝通的?對幼兒的發展起什么作用?在見實習的過程中,你們發現教師與幼兒的言語溝通存在哪些問題?
總結
教師采取非言語方式與幼兒溝通,這種方式比言語更容易表達教師對幼兒的尊重,關心,愛護和肯定,符合幼兒的心理需要。
目前,教師與幼兒的言語溝通的主要障礙表現在:以教師為中心,不尊重幼兒,不理解幼兒,沒有與幼兒平等交流,沒有面向全體幼兒等方面。
小法官
“老師,小明今天又打我了。”“老師,小明碰我的小椅子了。”“老師……。”每天,我們都會聽到許多次這樣的告狀聲。處理這樣的事情既耽誤時間,又傷人腦筋。一次,我在處理一個“小官司”時,聽到旁邊有個幼兒在說:“老師,是他先打他的。”我萌發一個想法:可否讓幼兒自己去處理他們之間的這些糾紛呢?于是,我成立了一個“小法庭”,讓幼兒自己去評判那些是是非非。
每次有告狀的小朋友,我就選出一個幼兒當“小法官”,讓告狀的幼兒當“原告”,另一個幼兒當“被告”,再找來幾個“知情”的小朋友當“證人”,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小法官”自己評判誰對誰錯。
請分析:案例中教師采取的方式解決沖突是否合理,為什么?
總結
1.通過集體討論明確是非觀念;
2.幫助孩子找到自我保護的最佳途徑;
3.減輕教師的不必要的負擔;
4.為孩子們提供發展思維、語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機會。
在探索性主題活動《魚》的分組活動──美麗的魚中,分組活動前,教師充分尊重幼兒的意愿,讓幼兒以自選為主,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由選擇小組活動。
1組:探討“魚兒是怎樣呼吸的”;
2組:探討“魚鱗有什么用”;
3組:探討“魚鰭本領大”。
幼兒在金魚缸之間,不斷地進行觀察、比較,在探索過程中,教師深入傾聽、了解幼兒的心聲,同時鼓勵幼兒把自己活動中的發現、情緒體驗與同伴相互交流共享。在活動的交流中,一改以往教師坐在前面、幼兒面對教師匯報游戲內容的講評形式,采用幼兒與教師一起圍圓圈談話的方式,如:文軒、小煌說:魚鱗是魚的皮膚一樣,掉了一片魚鱗,魚會痛的,我們不能手抓魚,要不然會弄掉它的魚鱗。鴻楷說:魚的尾鰭有一條一條的軟骨,能幫助它掌握方向……幼兒彼兒此間相互交流、共同分享大家在探索中的得到的多種經驗和感受。教師在活動中是記錄者、觀察者、支持者和引導者,為幼兒提供深化主題活動的可能,刺激幼兒繼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索。
(一)根據探索性主題活動──《魚》中教師對幼兒的分組和小組活動的指導,以“彈性”為主題設計一個分小組活動方案。
設計要點:
1.分組的依據: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幼兒的興趣、完成活動的要求
2.分組的特點:有層次、有特色、有變化
3.分組的指導:教師是觀察者、引導者、支持者和促進者。
(二)思考題:
有人把幼兒教師稱作“高級保姆”,你怎么看?
(三)實踐題:
調查一所幼兒園的師資現狀,了解和分析該幼兒園的教師素質和教師專業發展規劃。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