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中國畫教案:熊貓
活動目標 1、欣賞作品中熊貓活潑可愛、憨厚傳神的形態,感受作品中物和景的和諧關系。 2、感受畫面的墨色變化,嘗試用濃、淡墨表現熊貓。 3、能大膽表達對作品的感受,體驗中國畫的獨特魅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已觀察過熊貓,了解熊貓的基本特征以及生活習性。 2、課件:吳作人的《熊貓竹石圖》,多種動態的熊貓圖片。 3、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課件,引導幼兒欣賞熊貓圖。 (1)觀察熊貓的外形特征。 教師:圖上是什么?它們看上去怎么樣?熊貓是什么顏色的?哪些地方是黑色的?哪些地方是白色的?它的耳朵是什么形狀的?眼睛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它的四肢是什么樣的?它的頭和身體又是什么形狀的?(幼兒觀察、討論) 教師小結:熊貓的頭和身體是圓圓的,耳朵、眼睛和四肢是黑的,耳朵是半圓形,眼睛是橢圓形,眼睛排列起來像個八字。 (2)欣賞熊貓吃竹子、向前爬等不同動態圖。 教師:這個熊貓在什么地方?它在干什么? 2、師幼共同討論創作方法。 (1)教師:先畫熊貓的什么地方?怎樣才能畫出細細的線條?然后再畫什么? (2)教師小結:可用大白云淡墨畫熊貓的頭和身體輪廓;用濃墨兩筆對按的方法畫出耳朵和眼睛;用濃璺按和拖的方法畫出四肢。
3、教師交代要求,幼兒創作。 (1)鼓勵幼兒大膽畫出不同動態的熊貓。 (2)教師:先想一想,你畫的熊貓在干什么?在什么地方?
4、集體欣賞、交流,引導幼兒從熊貓外形特征和各種動態來評價作品。 教師:你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
參考資料
熊貓竹石圖
這幅作品充分體現了吳作人水墨滲化的技法。圖中的熊貓憨態可掬,形象生動,較適合大班幼兒欣賞。教學中可以引導幼兒先通過整體欣賞畫面來感受熊貓的憨態、可愛,再重點欣賞畫家獨特的用墨方法。
[Next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