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25
這是銳角三角函數(shù)教學目標,是優(yōu)秀的數(shù)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引課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前測量旗桿高度的方法,并說明這些方法的理論依據(jù)是什么?(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
2、問題:如果觀測的角是任意的銳角,能否求出旗桿的高度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要學完三角函數(shù)這節(jié)內容,你們就可得到*。
(二)新課
1、①rt△abc中,∠c=90°,各邊名稱是什么?一般用什么字母表示,學生回答,老師在圖形中標明。
2、在以上測量旗桿高度的各種方法中,那些量是改變的,哪些量是不變的,它們之間有何聯(lián)系?
學生活動:
學生思考,分組討論,并歸納出以下結論(如果學生有缺漏,教師可點撥,同時鼓勵表揚):
(1)、在rt△abc中,當∠a不變時,三角形的形狀可以改變,即各邊可改變大小,但任兩邊的比值不變。
(2)、當∠a取其他固定值時,任兩邊的比值也有唯一確定值與之對應。
3、三角函數(shù)定義:由∠a取每一確定值,∠a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值有唯一確定值與之對應,我們把這兩個變量之間這種函數(shù)關系用符號“sin”表示即:sina=∠a的對邊/斜邊
同理得出:cosa=∠a的鄰邊/斜邊tana=∠a的對邊/∠a的鄰邊cota=∠a的鄰邊/∠a的對邊
學生練習:
(1)、寫出∠b的四個三角函數(shù)
(2)、說出sina,cosa,tana,cosa值的范圍,求tana.cota=?
4、例題講解:
例1、(p108)由學生回答解題思路,再由學生自主完成。
(三)鞏固練習:p108第2題p109第3題
(四)隨堂練習
在rt△abc中,已知sina=4/5,求∠a的其他三角函數(shù)值,學生板書。
(五)課堂小結:(由學生完成,教師講解、歸納、補充)
1、了解三角函數(shù)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方法。
2、理解并熟記三角函數(shù)的定義。
3、利用三角函數(shù)解決簡單的問題。
(一)引課
1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前測量旗桿高度的方法,并說明這些方法的理論依據(jù)是什么?(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
2 、問題:如果觀測的角是任意的銳角,能否求出旗桿的高度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要學完三角函數(shù)這節(jié)內容,你們就可得到答案。
(二)新課
1、① Rt △ ABC 中,∠ C=90° ,各邊名稱是什么?一般用什么字母表示,學生回答,老師在圖形中標明。
2 、在以上測量旗桿高度的各種方法中,那些量是改變的,哪些量是不變的,它們之間有何聯(lián)系?
學生活動:
學生思考,分組討論,并歸納出以下結論(如果學生有缺漏,教師可點撥,同時鼓勵表揚):
(1)、在 Rt △ ABC 中,當∠ A 不變時,三角形的形狀可以改變,即各邊可改變大小,但任兩邊的比值不變。
(2)、當∠ A 取其他固定值時,任兩邊的比值也有唯一確定值與之對應。
3、三角函數(shù)定義:由∠ A 取每一確定值,∠ A 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值有唯一確定值與之對應,我們把這兩個變量之間這種函數(shù)關系用符號 “Sin” 表示即: SinA= ∠ A 的.對邊 / 斜邊
同理得出: COSA= ∠ A 的鄰邊 / 斜邊tanA= ∠ A 的對邊 / ∠ A 的鄰邊cotA= ∠ A 的鄰邊 / ∠ A 的對邊
學生練習:
(1)、寫出∠ B 的四個三角函數(shù)
(2)、說出 SinA , cosA , tanA , coSA 值的范圍,求 tanA.cotA= ?
4、例題講解:
例 1 、( P108 )由學生回答解題思路,再由學生自主完成。
(三)鞏固練習:P108 第 2 題 P109 第 3 題
(四)隨堂練習
在 Rt △ ABC 中,已知 sinA=4/5 ,求∠ A 的其他三角函數(shù)值,學生板書。
(五)課堂小結:(由學生完成,教師講解、歸納、補充)
1 、了解三角函數(shù)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方法。
2 、理解并熟記三角函數(shù)的定義。
3 、利用三角函數(shù)解決簡單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猜想、比較、具體操作等數(shù)學活動,學會用計算器求一個銳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
2.經歷利用三角函數(shù)知識解決實際 問題的過程,促進觀察、分析、歸納、交流等能力的發(fā)展。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豐富數(shù)學學習的成功體驗,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 的好奇 心,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二、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如測量建筑物的高度、測量江河的寬度、船舶的定位等,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往往要應用到三角函數(shù)知識。在上節(jié)課中已經學習了30°, 45°,60°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可以進行一些特定情況下的計算,但是生活中的問題,僅僅依靠這三個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數(shù)值來解決是不可能的。本節(jié)課讓學生使用計算器求三角函數(shù)值,讓他們從繁重的計算中解脫出來,體驗發(fā)現(xiàn)并提 出問題、分析問題、探究解決方法直至最終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年齡一般在15歲左右,在這個階段,學生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發(fā)展趨勢,但在很大程度上,學生仍然要依靠具體的經驗材料和操作活動來理解抽象的邏輯關系。另外,計算器的使用可以極大減輕學生的負擔。因此,依據(jù)教材中提供的背景材料,輔以計算器的使用,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
學生自小學起就開始使用計算器,對計算器的操作比較熟悉。同時,在前面的課程中學生已經學習了銳角三角函數(shù)的定義,30°,45°,60°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以及與它們相關的簡單計算,具備了學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和技能。
四、教學設計
(一)復習提問
1.梯子靠在墻 上,如果梯子與地面的夾角為60°,梯子的長度為3米,那么梯子底端到墻的距離有幾米?
學生活動:根據(jù)題意,求出數(shù)值。
2.在生活中,梯子與地面的夾角總是60°嗎?
不是,可以出現(xiàn)各種角度,60°只是一種特殊現(xiàn)象。
圖1(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1如圖1,當?shù)巧嚼|車的吊箱經過點A到達點B時,它走過了200 m。已知纜車的路線與平面的夾角為∠A=16 °,那么纜車垂直上升的距離是多少?
哪條線段代表纜車上升的垂直距離?
線段BC。
利用哪個直角三角形可以求出BC?
在Rt△ABC中,BC=ABsin 16°,所以BC=200sin 16°。
你知道sin 16°是多少嗎?我們可以借助科學計算器求銳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數(shù)值。 那么,怎樣用科學計算器求三角函數(shù)呢?
用科學計算器求三角函數(shù)值,要用sin cos和tan鍵。教師活動:(1)展示下表;(2)按表口述,讓學生學會求sin16°的值。按鍵順序顯示結果sin 16°sin16=sin 16°=0275 637 355
學生活動:按表中所列順序求出sin 16°的值。
你能求出cos 42°,tan 85°和sin 72°38′25″的值嗎?
學生活動:類比求sin 16°的方法,通過猜想、討論、相互學習,利用計算器求相應的三角函數(shù)值(操作程序如下表):
按鍵順序顯示結果cos 42°cos42 =cos 42°=0743 144 825tan 85°tan85=tan 85°=11430 052 3sin 72°38′25″sin72D′M′S
38D′M′S2
5D′M′S=sin 72°38′25″→
0954 450 321
師:利用科學計算器解決本節(jié)一開始的問題。
生:BC=200sin 16°≈5212(m)。
說明: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用計算器求三角函數(shù)值的操作方法。
(三)想一想
師:在本節(jié)一開始的問題中,當纜車繼續(xù)由點B到達點D時,它又走過了 200 m,纜車由點B到達點D的行駛路線與 水平面的夾角為∠β=42°,由此你還能計算什么?
學生活動:(1)可以求出第二次上升的垂直距離DE,兩次上升的垂直距離之和,兩次經過的水平距離,等等。(2)互相補充并在這個過程中加深對三角函數(shù)的認識。
(四)隨堂練習
1.一個人由山底爬到山頂,需先爬40°的山坡300 m,再爬30°的山坡100 m,求山高(結果精確到0.1 m)。
2.如圖2,∠DAB=56°,∠CAB=50°,AB=20 m,求圖中避雷針CD的長度(結果精確到0.01 m)。
圖2圖3
(五)檢測
如圖3,物華大廈離小偉家60 m,小偉從自家的窗中眺望大廈,并測得大廈頂部的仰角是45°,而大廈底部的俯角是37°,求大廈的高度(結果精確到01 m)。
說明:在學生練習的同時,教師要巡視指導,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針
針對學生的困難給予及時的指導。
(六)小結
學生談學習本節(jié)的感受,如本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新知識,學習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如何解決困難,等等。
(七)作業(yè)
1.用計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tan 32°;(2)cos 2453°;(3)sin 62°11′;(4)tan 39°39′39″。
圖42如圖4,為了測量一條河流的寬度,一測量員在河岸邊相距180 m的P,Q兩點分別測定對岸一棵樹T的位置,T在P的正南方向,在Q的南偏西50°的方向,求河寬(結果精確到1 m)。
五、教學反思
1.本節(jié)是學習用計算器求三角函數(shù)值并加以實際應用的內容,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三角函數(shù)知識在現(xiàn)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不是很多,但是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課堂,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 且在意志力、自信心和理性精神 等方面得到了良好的發(fā)展。
2.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幫助者,依據(jù)教材特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活動經驗出發(fā),幫助學生取得了成功。
幼兒園學習網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