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27
這是求不規則瓶子的容積評課,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圓柱的體積和容積的計算方法后,引導學生探究生活中一些屬于不完整圓柱的容積問題,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策略。
這節課我設計了2個目標。一是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不完整的圓柱體容器的容積的計算方法。為了達成該目標我課前給每個小組準備了裝了一部分水的瓶子,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先在組內共同探究如何求上半部分空氣部分的體積,然后在全班進行交流,但是在交流回報的過程中,我發現個別學生沒有真正明白空氣部分轉化成規則圓柱體這一過程。
反思自己原因主要有:當學生表達不清楚時,我應該及時加以引導,另外,應該適時地指名不同層次的學生復述這個轉化過程,在學生不斷地思想交流碰撞中弄明白這個轉化過程。二是,通過觀察思考、分析,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轉化思想對于學生并不陌生,為了達成該目標我組織學生回想小學階段遇到的轉化思想的例子,舉例說明,再次體驗“轉化”思想。
為了很好地達成本節課的目標,我設計了兩個學習活動。一是小組合作探究如何求不規則部分空氣的體積;二是小組分工合作測量數據,計算瓶子的容積。如何求不規則部分空氣的體積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我設計活動一,利用小組內合作交流的方法共同克服該難題,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內都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組匯報,全班交流。當學生知道求瓶子容積的計算方法后,小組再次合作,測量出所需要的數據,計算瓶子的容積。
整節課下來,我認為自己還有很多不足。首先是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學生上課發言不積極;其次,是課堂時間分配的不合理,小組合作環節用時太長,特別是第二次小組合作測量數據計算時,有的小組分工不夠明確,導致浪費時間。第三,由于前面時間安排的不合理,這節課的練習量沒有達到,新知沒有得到及時加強。最后,“轉化”思想沒有很好地總結,沒有使整節課最終升華出來。總之,本次展示課活動讓我成長了許多,也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斷改進,不斷努力!
本課是在學生掌握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規則物體的體積及用“排水法”求不規則物體體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運用轉化思想分析和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運用轉化的數學思想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引導學生實驗、觀察、比較、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圓滿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一、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1、開場白,我提出“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對學生本節課怎樣處理“問題”提出了具體要求。讓學生明白數學的學習離不開“問題”,了解數學學習中“問題”的重要性,也明確了面對問題,自己應該怎么做,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2、導入新課,復習了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求法后,我出示瓶子,讓學生聯系所學數學知識提出數學問題。學生腦洞大開,紛紛舉手,提出了“這個瓶子的高是多少?”、“這個瓶子的底面積怎么求?”、“這個瓶子的容積是多少?”等有數學味的問題。
3、探究解決瓶子的容積的問題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比較瓶子與石塊等不規則物體的相同和不同。通過思考、討論,學生意識到求出不規則空氣的'體積是解決問題的重點,提出“怎樣求出不規則空氣的體積”的問題,為最終順利解決問題打下基礎。
4、課外思考的環節。我出示幾個相同的瓶子裝有不同高度的水的圖片,學生回顧小組活動時喝水的細節,提出“喝掉多少水,是不是都能求出瓶子的容積?”“求出的瓶子容積結果會不會一致?”等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引導學生運用轉化思想,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導入新課前,復習“排水法”,回顧不規則物體與規則物體體積之間的轉化,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伏筆。
2、探究一,學生運用以前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時,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找出了“裝滿水再倒入量杯”“排水法”“排沙法”“看標簽”等多種方案,并分析了各種方法的優劣。《課標》明確指出“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
3、探究二,把瓶子里的水分成上下兩部分,學生通過思考明確了“怎樣求出瓶頸部分不規則的水的體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自然而然聯想到“轉化”這個解決問題的“利器”,順利地把不規則水的體積轉化成規則圖形,初步解決了問題。
4、探究三,小組活動中,學生通過討論、操作,動手動腦,巧妙地使用“倒置法”,利用瓶子的圓柱部分把不規則的空氣部分轉化成了圓柱。成功地運用轉化策略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5、例7,在學生理解用轉化思想求出瓶子容積的方法的基礎上,數形結合,利用乘法分配律,優化計算方法,靈活運用體積公式求出了瓶子容積。讓學生感受到解決問題方法的最優化。
6、回顧反思環節,引導學生回顧以前數學課上運用到的轉化思想,讓學生對轉化這個解決數學問題的基本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7、課堂小結,我激勵學生向古人曹沖學習,激發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發現和解決更多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興趣。
一點小遺憾,在學生理解用轉化的方法求出下半部是圓柱的瓶子的容積后,如果能把下半部是長方體的瓶子的容積提出來讓學生思考一下,將會更有價值。
這節課我設計了2個目標。
一是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不完整的圓柱體容器的容積的計算方法。為了達成該目標我課前給每個小組準備了裝了一部分水的瓶子,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先在組內共同探究如何求上半部分空氣部分的體積,然后在全班進行交流,但是在交流回報的過程中,我發現個別學生沒有真正明白空氣部分轉化成規則圓柱體這一過程。反思自己原因主要有:當學生表達不清楚時,我應該及時加以引導,另外,應該適時地指名不同層次的學生復述這個轉化過程,在學生不斷地思想交流碰撞中弄明白這個轉化過程。
二是,通過觀察思考、分析,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轉化思想對于學生并不陌生,為了達成該目標我組織學生回想小學階段遇到的轉化思想的例子,舉例說明,再次體驗“轉化”思想。
為了很好地達成本節課的目標,我設計了兩個學習活動。
一是小組合作探究如何求不規則部分空氣的體積;
二是小組分工合作測量數據,計算瓶子的容積。
如何求不規則部分空氣的體積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我設計活動一,利用小組內合作交流的方法共同克服該難題,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內都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組匯報,全班交流。當學生知道求瓶子容積的計算方法后,小組再次合作,測量出所需要的數據,計算瓶子的容積。
整節課下來,我認為自己還有很多不足。
首先是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學生上課發言不積極;
其次,是課堂時間分配的不合理,小組合作環節用時太長,特別是第二次小組合作測量數據計算時,有的小組分工不夠明確,導致浪費時間。
第三,由于前面時間安排的不合理,這節課的練習量沒有達到,新知沒有得到及時加強。最后,“轉化”思想沒有很好地總結,沒有使整節課最終升華出來。總之,本次展示課活動讓我成長了許多,也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斷改進,不斷努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