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29
這是項羽之死反思,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設計的設想及達到的效果
(一)細化預習任務
設想:我認為預習是學習必不可少的環節。預習環節對普通班學生尤為重要。所以,課前布置的預習任務會非常細化(細化到具體問題),課上隨時檢查,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達到的效果:10班學生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所以基礎較好的同學課上的反應就更快些,能體現出預習的作用和效果。
(二)教學設計
1、課時安排:3課時。
設想:3課時完成一篇這樣篇幅的文言文對我的學生來說很困難
效果:從完成的情況看也是這樣,出現了壓堂情況,課堂節奏也顯得有些匆忙。
2、教學目標重難點及教學過程
設想:《項羽之死》記述了項羽一生的最后階段,是《項羽本紀》中最具悲劇性的一幕。傳寫這一幕時,司馬遷滿懷激情,運用史實、傳說和想象,豐富、發展了項羽的性格,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效果,歷來為人稱道,所以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可抓的“點”很多。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我只抓住兩個重點,一個是文言文翻譯,一個就是分析鑒賞項羽的性格形象。所有教學步驟的安排及問題的設計,都是圍繞兩個重點進行的。包括翻譯課文、分析課文的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場面描寫等,最終都是為了揭示人物的性格,剖析人物的思想。文中凸顯人物性格比較直觀的的語句由學生自己分析,而作者精心設計的一些細節容易被學生忽視,我就設計成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基于學情提供一些選擇題填空題來降低難度,也契合高考題型的變化。最終,學生能夠通過對文本的解讀和對資料的分析,認識到項羽是一個復雜的而不簡單的、立體而不扁平的、多層次而不單純的人物形象。
效果:基本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學生在自己的認知里有一個立體多面的項羽形象,能全面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并能發表自己的看法。
3、導入和結語
設想:前后勾連,溫故知新,結尾設疑,引發思考
高一上學期時,在教材“必修1”的第二單元,學生學過選自《項羽本紀》的課文——《鴻門宴》,初步認識了項羽這個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沽名釣譽、剛愎自用、優柔寡斷。在一般學生的腦海中,以上就是項羽的性格的基本特點。在這堂課的開始,學生回顧《鴻門宴》中的項羽形象,其目的是溫故知新,將新舊知識前后勾連,從而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消除對新課的陌生感。而項羽的多情善感、勇猛自負、知恥重義等性格特點,只有在《項羽之死》中才充分表現。所以,這種溫故而知新的教學設計應該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最后一課時采取設疑的方式,給學生留下懸念,課后進一步去了解一個完整的項羽。
效果:學生能夠回顧之前學過的知識,回憶起《鴻門宴》中項羽的性格特點。學生對項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后大部分同學閱讀了《項羽本紀》。
二、教學反思
從自身角度來說,1、我課堂經驗不多,所以課堂環節設計以及教學過程中都出現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閱讀課文,形式較少;比較緊張,總怕教學內容完不成,導致課堂節奏過快,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少了一些;個別問題講解不到位;對個別學生的回答沒有做到針對性的點評;沒有做到及時總結;沒有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2、我講故事沒有感染力,所以課堂上沒能給學生拓展一些關于項羽的故事,使課堂缺少一些趣味性。3、多媒體運用不合理,沒有考慮到各個電腦屏幕對比度不同,導致第二課時多媒體背景較復雜字體看不清。
從學生角度來說,對學生的表現我很滿意,有很多平時不愛回答問題的學生也能主動開口答題;之前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能夠使答案更加有條理。但還是有一部分同學課堂積極性不高,下一步重點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通過這次聽評課,我更深刻的認識到要成為一名成熟的教師,一定要讓自己擁有一片海洋,這樣才能讓學生擁有一條河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才能讓學生愛上學習愛上課堂;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才能讓學生看到更多的世界。
《項羽之死》是《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第五單元的一篇史傳性散文。在講解本課時,我采取學生自主,教師引導的方式,用兩個課時講解,按照高效課堂的方式上課。
教學目標設定為2個,即:
1、誦讀課文,掌握文言基礎知識
2、把握項羽的鮮明人物形象及表現手法。
最后就其課堂效果來看,大部分達到教學目標
本課設定導入部分,是文學常識即什么是史傳性散文,然后引入課文《項羽之死》是司馬遷描寫的最為悲壯的場景。教學的主體部分就是對文意的疏通,一段一段翻譯講解課文,同時提醒重點詞句。值得注意的是本課分的段落分別是三個場景,所以在講完一個段落后都會進行總結在這個場景中體現了項羽什么性格,怎樣表現的,然后進行總結。最后分析項羽的性格,確定他的死有必然性,即學即用,當堂練習寫作應用。
本課是高效課堂的講授方式,學生的參與度多,但是教師講解時間還是多,課堂內容較多。對于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的結合值得自己多加嘗試。
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事先在優酷網上下載了一段有關本課的背景視頻。學生在看的過程中不時的有討論聲相伴。我心里對這節課就有底了。結合著之前學過的《鴻門宴》中的項羽的性格特點引入了新課。
其中新知探究部分中對項羽性格的分析這一環節中學生表現非常積極。上課前各組就在白板上展示出來,通過學生的展示可以看出之前預習工作做得很到位。但是也暴露一些問題,那就是學生找不到很貼切的詞語形容其性格。究其原因,學生練筆比較少,一到寫作文就唏噓不已。為此我在這節課快結束時,就給學生一個練筆機會,讓他們以“我心中的項羽”為題,寫一篇小文章。但是學生在課堂上分析時雖然發言的挺多,一旦讓其形成文字他們的畏難情緒比較嚴重。最終作業交上來的也是寥寥無幾。
總之,通過這節課,我更感受到平常讓學生練筆的重要性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