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5
這是過零丁洋教學設計板書,是優秀的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這首詩,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2. 細讀詩文、探究主旨、重視積。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氣節和熱誠的愛國情懷。
2重點難點
1、結合“零丁”一詞了解詩意及主旨。
2、結合詩句,悟主旨。
3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對古詩歌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能夠通過自己的品析,感悟詩文中所蘊含的情感,要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對于詩歌的朗讀也有一定的基礎,只是平時缺少專門的訓練,課堂上讀的訓練,還是應重視。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過零丁洋
一、讀詩
問題1:題目中“零丁”是什么意思呢?——地名零丁洋。整體意思——文天祥路過零丁洋。
此時的文天祥為何會在零丁洋呢?作者此時被元軍俘獲,是作為俘虜押解路過零丁洋的。
問題2:由此可見,此時的文天祥成為階下囚,心情自然是零丁的、痛苦的。詩是在這樣的境遇中創作的。那么這首詩該用怎樣的感情,語調去讀呢?——應該讀出無比沉痛的感情,一種深深的悲涼,一種孤苦伶仃。
問題3:你們覺得整首詩都是這樣的基調嗎?——不是,詩的尾聯應該讀出一種高亢激昂的感情,不應再有“零丁”之感。
師:根據剛才的分析我們來讀一讀。(出示重點字詞)
生(讀):評價學生誦讀效果,出示范讀錄音。——再讀詩歌。
設計意圖:初讀詩文感知詩情。
二、議詩
活動:我們知道,此時的文天祥已成為階下囚,但還有好多事情未能完成,說不上何時就將走上刑場。現在我想化身文天祥把自己的一生記錄下來,以示后人。請同學們幫我把“我的故事”補說完整。小組分工合作,提示:分工明確,結合注釋及各聯詩句。幻燈片出示故事,總結板書——再讀詩歌。
設計意圖:了解詩人資料,創作背景同時明了詩歌意思。
三、悟詩
師:一個“零丁”牽出文天祥的惶恐路,更道出了文天祥的零丁情,究竟是怎樣的惶恐路,又是怎樣的零丁情呢。在這首詩中文天祥到底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呢,請同學們,結合具體語句進行分析?
師:預設分析過程:
1.首聯:回顧個人和國家兩件大事。文天祥是個飽讀詩書的人,參加科舉,進而踏入仕途。 他與元軍苦戰四年,并未能挽救南宋滅亡的命運。此時,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敵手,自己也兵敗被俘。眼看大勢已去,詩人不禁悲從中來。
2.頷聯:運用比喻的修辭。從國勢上看,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軍的攻逼之下覆亡在即,一如風中柳絮。自己也是一生坎坷,當初做官曾因得罪權貴而屢被罷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敗。如今部下將士犧牲殆盡,親人被元軍俘獲,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敵手,一如風雨吹打的浮萍,無所依托。
3.頸聯:前一句是追憶過去。后一句是慨嘆眼前。詩人將地名與自己的感受結合起來,巧妙地用在詩句當中,仿佛這兩個地方就是詩人的寫照,也有了與詩人一樣的感情。用語雙關。
4.尾聯:他視死如歸,舍生取義,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有著不屈的精神與氣魄。
總結:悲傷,悲痛,悲憤,悲壯,舍生取義——再讀詩歌。
師:很愉快的解說,讓老師領略了同學們大膽的想象,敏捷的思維,嚴謹的用詞。有了這些強大的支持,老師對下一個環節就更有信心了。
設計意圖:明確詩歌主旨。
四、拓展
拓展積累:1、文天祥拒絕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個有骨氣、愛國的人,你能舉出類似的事例嗎?
2、你還能寫出哪些透著錚錚骨氣的古詩詞名句?
設計意圖:學會積累運用,培養寫作能力。
結語:
同學們,一曲《過零丁洋》讓我們的內心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文天祥的軀體倒下了,但是他的精神卻升上了歷史的高度。在這樣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們應該更愛我們的祖國。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一個具有正能量的人”,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勤奮進取,努力學習,為振興中華打好堅實的文化基礎。愿同學們早日成材,夢想成真!
作業:課后查閱欣賞文天祥的《正氣歌》。體會一下文天祥那一身浩然正氣。
板書:略
過零丁洋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過零丁洋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過零丁洋
一、讀詩
問題1:題目中“零丁”是什么意思呢?——地名零丁洋。整體意思——文天祥路過零丁洋。
此時的文天祥為何會在零丁洋呢?作者此時被元軍俘獲,是作為俘虜押解路過零丁洋的。
問題2:由此可見,此時的文天祥成為階下囚,心情自然是零丁的、痛苦的。詩是在這樣的境遇中創作的。那么這首詩該用怎樣的感情,語調去讀呢?——應該讀出無比沉痛的感情,一種深深的悲涼,一種孤苦伶仃。
問題3:你們覺得整首詩都是這樣的基調嗎?——不是,詩的尾聯應該讀出一種高亢激昂的感情,不應再有“零丁”之感。
師:根據剛才的分析我們來讀一讀。(出示重點字詞)
生(讀):評價學生誦讀效果,出示范讀錄音。——再讀詩歌。
設計意圖:初讀詩文感知詩情。
二、議詩
活動:我們知道,此時的文天祥已成為階下囚,但還有好多事情未能完成,說不上何時就將走上刑場。現在我想化身文天祥把自己的一生記錄下來,以示后人。請同學們幫我把“我的故事”補說完整。小組分工合作,提示:分工明確,結合注釋及各聯詩句。幻燈片出示故事,總結板書——再讀詩歌。
設計意圖:了解詩人資料,創作背景同時明了詩歌意思。
三、悟詩
師:一個“零丁”牽出文天祥的惶恐路,更道出了文天祥的零丁情,究竟是怎樣的惶恐路,又是怎樣的零丁情呢。在這首詩中文天祥到底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呢,請同學們,結合具體語句進行分析?
師:預設分析過程:
1.首聯:回顧個人和國家兩件大事。文天祥是個飽讀詩書的人,參加科舉,進而踏入仕途。 他與元軍苦戰四年,并未能挽救南宋滅亡的命運。此時,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敵手,自己也兵敗被俘。眼看大勢已去,詩人不禁悲從中來。
2.頷聯:運用比喻的修辭。從國勢上看,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軍的攻逼之下覆亡在即,一如風中柳絮。自己也是一生坎坷,當初做官曾因得罪權貴而屢被罷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敗。如今部下將士犧牲殆盡,親人被元軍俘獲,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敵手,一如風雨吹打的浮萍,無所依托。
3.頸聯:前一句是追憶過去。后一句是慨嘆眼前。詩人將地名與自己的感受結合起來,巧妙地用在詩句當中,仿佛這兩個地方就是詩人的寫照,也有了與詩人一樣的感情。用語雙關。
4.尾聯:他視死如歸,舍生取義,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有著不屈的精神與氣魄。
總結:悲傷,悲痛,悲憤,悲壯,舍生取義——再讀詩歌。
師:很愉快的解說,讓老師領略了同學們大膽的想象,敏捷的思維,嚴謹的用詞。有了這些強大的支持,老師對下一個環節就更有信心了。
設計意圖:明確詩歌主旨。
四、拓展
拓展積累:1、文天祥拒絕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個有骨氣、愛國的人,你能舉出類似的事例嗎?
2、你還能寫出哪些透著錚錚骨氣的古詩詞名句?
設計意圖:學會積累運用,培養寫作能力。
結語:
同學們,一曲《過零丁洋》讓我們的內心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文天祥的軀體倒下了,但是他的精神卻升上了歷史的高度。在這樣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們應該更愛我們的祖國。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一個具有正能量的人”,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勤奮進取,努力學習,為振興中華打好堅實的文化基礎。愿同學們早日成材,夢想成真!
作業:課后查閱欣賞文天祥的《正氣歌》。體會一下文天祥那一身浩然正氣。
板書:略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掌握本文的關于作者,作品的文學知識。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過程和方法目標:閱讀理解詩歌內容,品味鑒賞詩歌語言。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摯誠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的內容。
2、熟讀并背誦詩作。
教學難點:
1、對詩中警策語句的理解與鑒賞。
2、理解并鑒賞詩的精練概括的語言。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 導入新課
中國古代歷史出現過哪些民族英雄?同學們知道嗎,知道的可以說一下,比如漢朝抗擊匈奴的衛青,霍去病。還有明朝收復臺灣的鄭成功,清朝的林則徐。今天我們來學習南宋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首詩歌《過零丁洋》。
二、作者簡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歲考中狀元,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祥興元年(1278年)冬,在廣東潮陽兵敗被俘。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絕。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終堅貞不屈,被元軍殺害。其作品有《正氣歌》、《指南錄》、《過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寫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與元軍作戰于廣東潮陽一帶,不幸在五坡嶺被俘。元軍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杰,文天祥拒絕。經過零丁洋時,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于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學生掌握生字生詞。
遭逢(zao feng) 干戈(gan ge)
寥落(liao luo) 絮(xu)
惶恐(huang kong)
過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學生朗讀詩文,強調學生注意朗讀節奏、重音及感情基調。感知詩文的主要內容。
六、指名個別學生朗讀,師生對其朗讀進行適當點評。
七、組織學生結合課本注釋,逐句閱讀理解詩作,引導、幫助學生說說詩文的大意。
1、 首聯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歷?
明確:一是讀經書入仕途(狀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戰斗了四年。
參考譯文:我這一生辛辛苦苦,靠著精通一種經書,并通過考試才進入了政界,可是卻在兵荒馬亂中渡過了四個年頭。
2、 頷聯“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確:“風飄絮”比喻國家命運慘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參考譯文: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敵人踐踏得支離破碎,象被狂風吹散的柳絮一樣;自己的一生動蕩不安,象被風吹雨打的浮萍一樣浮沉不定。
3、 頸聯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緒。表達對抗戰局勢的`憂恐不安和對自身處境的自憐、哀怨。
參考譯文:兵敗撤退渡過惶恐灘時,與部下談起那些危難經歷,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敵手,將士們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過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 尾聯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
表明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
參考譯文: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寧愿讓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永照史冊,也決不屈服于敵人的刀下。
小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八、品味探究: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一句?試說說自己的看法。
九、拓展延伸: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正氣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節操。
十、作業
1、 熟誦并默寫這首詩。
2、課外積累與“人生自古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類似的表達“愛國”、“壯志”的詩詞名句。
一、導入
(課件展示)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師:有同學讀過這首詩嗎?朗誦一下。
師:這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自由》,(齊讀)你從中讀到了什么?
師:自由是作者的信仰或說是理想,詩人為了追求信仰和理想,寧愿犧牲一切——包括愛情和生命,可見信仰、理想之崇高,那么,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又是如何為理想而奮斗的呢?
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他的詩歌《過零丁洋》,用心聆聽他的愛國心曲。
二、作者、背景簡介
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搜集了與作者、作品、背景相關的資料,接下來,請同學展示預習成果。
你了解的文天祥?
明確:作家經歷、作品風格、寫作背景等
師:看來同學們在課下都做了認真的預習,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老師也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些資料,我們瀏覽一下。
(課件展示)
《過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軍所俘的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時。當時,元軍統帥張弘范逼迫文天祥寫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堅持抵抗的將領張世杰,文天祥堅決拒絕,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并寫了這首詩作為回答。這首詩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義凜然的正氣歌,飽含著作者的愛國主義激情。張弘范讀后深受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
師:了解這些內容,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這首詩。是怎樣的一首詩,竟然能夠打動戰場上兵戈相見的敵人?有時怎樣的一首詩,讓千百年來無數國人為之動容?
三、初讀詩歌 朗讀、詩譯
師: 下面,請一位同學朗讀這首詩歌
(1、正音,2、押韻,3、韻腳“經”、“星”、“萍”、“丁”、“青”,4、節奏223,七言律師的特點)
師:同學們是否能讀懂這首詩呢?(關鍵字詞的解釋)
起一經:四周星:寥落:荒涼冷落。指戰爭造成的殘破景象。惶恐:驚慌恐懼。汗青:指史冊。
師:你們是如何翻譯的呢?老師給大家一些建議:(課件展示。)
1.正確釋字,詩意擴充。
2.語言凝練、盡量押韻。
師:請看老師給大家的示例。 (課件展示。)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戰火頻繁四年未盡。
師:請同學們結合課下注解,翻譯后三聯詩,先做到疏通詩意,再在此基礎上,用充滿詩意的語言解說后三聯詩的內容。
1: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
2: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膽戰心驚,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3: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汗青。
(齊讀)
師:我們在正確解釋字詞的基礎上,學著用詩化的語言翻譯了詩歌。這對我們理解詩歌有很大的幫助,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朗讀詩歌,在通過深入分析字詞的深意來鑒賞詩歌。
四、研讀詩歌
1、師:請同學讀首聯,然后思考: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哪兩件事?
生:寫了作者通過科舉考試入仕做官、國家起兵抗元這樣兩件事。(這其中的故事你們知道嗎?)
文天祥19歲時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第二年在殿試中,被宋理宗親拔為第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狀元。
(1275)正月,因元軍大舉進攻,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抗元,次年與元軍講和時被扣留。元方多次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只好將他押解北方。
師:首聯中哪兩個詞語寫出了這兩件事給作者的感受?
生:“辛苦”、“寥落”。
師:作者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呢?
生:作者辛辛苦苦奮斗,卻沒有改變南宋王朝的命運。
師: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盡全力,苦苦支撐,可是國家卻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敵手。想到這些,作者不禁悲從中來!
師:了解了這些,大家再讀首聯,應該怎樣讀?
(讀得感情充沛,讀出了一種凄楚的味道。)
2、師:詩歌的哪一聯將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聯。
頷聯、它用哪些意象來進行抒情?(飽含情感的物象,一般是自然景物)
生:“柳絮”、“浮萍”。
師:柳絮,大家非常熟悉,微風一起,四處飄零,落在地上,任人踩踏。詩人為什么說山河破碎像柳絮呢?
生:因為國土遭到元軍的蹂躪,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所以像風中柳絮。已經無可挽回了!
師:浮萍是什么?它與柳絮有什么共同之處?
生: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方向。
師:有一句詩是這樣說的:“漂泊浮萍本無根”。何況這又是風雨中的浮萍,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敗,兩次被俘,數次欲自殺盡節而不死。如今國家將亡,自己身陷敵手,孤零一人,,豈不就像風雨吹打的浮萍,無所依托!
師:這兩句詩句都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師:以比喻的方式(對偶)寫國勢和身世,作用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國勢和身世的慘淡,那么它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生:國破家亡的悲哀。
師:用怎樣的語氣和語調才能讀出這種情感呢?
生:語調低沉,語速要慢。
師:你來試試。
3、師:哪一聯可以看出國家當時的形勢險惡,個人境況危苦?找學生讀頸聯
師:有誰聽出來了,這里出現了兩處地名,分別是什么?
生:惶恐灘、零丁洋。
師:詩人在惶恐灘和零丁洋都經歷了什么?
生:兵敗后從惶恐灘頭撤退。(1277年兵敗后途經此地,可見詩人在追憶往事)
生:被押解到零丁洋。(1279年,作為俘虜被押解途徑此處,寫現狀)
師:“說惶恐”、“嘆零丁” 里面的“惶恐”和“零丁”只指地名嗎?
生:不是。
師:那還指什么?
生:“說惶恐” 表示自己當時,對國家舉步維艱的憂懼不安。
生:“嘆零丁” 是詩人慨嘆眼前,說自己不幸戰敗,只身被俘,深感孤苦零丁。
師: 看來同學真正讀懂了作者這兩句中,往日的體驗與今日的體驗交錯在一起, 回首當初的 “惶恐”,還看今日的“零丁”,而這一切又都是由于國家的危亡引起的。詩人忠貞報國,卻眼看大好河
山淪入敵手,心中的悲憤自然是難以名狀的。
師:請大家朗讀,讀出這種“悲憤”!
(學生讀)“說惶恐”、“嘆零丁” 應重讀。
4、師:雖然國家的命運已經無可挽回,但面對敵人的逼迫,文天祥寧死也不屈服,報定了必死的決心。同學們,我們一起讀尾聯! (師生齊讀尾聯。)
師:你從尾聯里讀出了詩人怎樣的精神?
生:誓死報國的精神。以身殉國的決心和崇高的民族氣節。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精神。
五、補充故事: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勸降。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怒不可遏,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
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顯來勸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對趙顯說:“圣駕請回!”趙顯無話可說,怏怏而去。
從此,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三年。在獄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里,于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
獄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指南后錄》第三卷、《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獄中寫出的。
后來,元世祖敬佩文天祥,自親勸降,打算授予他高官顯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絕。元世祖十分氣惱,于是下令立即處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場。監斬官問:“丞相還有甚么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甚么可說的?”他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于是引頸就刑,從容就義。
死后在他的帶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師:看著文天祥的詩,聽著文天祥的故事,你的心中有何感受?
生:敬意
師:這是作者激情慷慨的絕唱,應該用怎樣的語調來朗讀?
生:由悲憤轉為激昂,由壓抑轉為高亢。
師:老師請一位同學來讀出詩人崇高的愛國情感。
(生讀)
師:人固有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 一片愛國的丹心將永垂史冊!這慷慨激昂的兩句詩激勵了無數的仁人志士為正義事業而獻身!全詩也因有此兩句收尾而成為一代名作,千古壯歌。
師:根據我們對作品的理解,以及剛才的朗讀提示,來自由吟誦這首詩!
師:讓我們聽朗讀錄音,用心聆聽詩人的愛國心曲。 (播放朗讀錄音。)
師:朗讀需要我們做到以下幾點。(課件展示)
1.深刻理解作品。
2.醞釀情感。
3.把握節奏。
師:讓我們跟著朗讀錄音一起吟誦! (生跟隨朗讀錄音投入地吟誦。)
師:通過我們的'反復朗讀,大家能把這首詩背下來 (一生試背)
六、賞析
師:這首詩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你最欣賞哪一聯?并說說欣賞的理由。
師:瀏覽一遍,然后思考,這些詩句賞析是從哪些角度來賞析的?
師:寫詩句賞析可以從以下角度來寫。
(課件展示。)
1.詩意解析。
2.字詞品味。
3.情感體會。
4.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對比。
5.寫作手法 (虛實結合)
師:現在請同學們任選角度,給《過零丁洋》這首詩寫一句詩句賞析。
生:首聯,僅用14個字,就寫出了作者一生的主要經歷,語言凝練概括。
生:頷聯,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國勢和身世,生動形象,極有藝術感染力。
生:頸聯,以地形的險惡來暗示詩人處境的艱危,表現過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對仗工整。
生:尾聯,表現了詩人的民族氣節和合生取義的生死觀,震撼人心,感天動地。
師:《過零丁洋》這首詩是文天祥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人生壯歌,因此,它慷慨悲壯、氣吞山歌。縱觀歷史長河,英雄輩出,你知道中國歷史上還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嗎? 你還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透著錚錚骨氣的詩句?請同學們搜集整理。
以這樣的句式表達:
讀“ 天下興亡 , 匹夫有責 ”,
我讀到了(你) 在亡國悲憤中的不息崛起 。
啊, 顧炎武,
你身處逆境而終無頹唐之想,這份堅定的民族氣節和頑強不屈的精神品質令后世為之景仰 。
(譚嗣同 李清照、陳毅)
師:對于讀書,不僅要多讀,還要會讀。讀英雄的書,記住英雄的名,感動英雄的事,理解英雄的精神。不僅能夠識英雄,敬英雄,更要及早立志做英雄。
作業:擴展賞析(300字)
題目:《讀你》(你——可以是人名,也可以是作品。)
結束今天的這節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