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23
這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教案反思,是優秀的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復習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2、探究保爾鋼鐵般的意志是如何形成的。
3、理解保爾對待生命意義的解讀,學習保爾的鋼鐵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保爾對待生命意義的解讀,學習保爾的鋼鐵精神。
教學重點
探究保爾鋼鐵般的意志是如何形成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一次他去潤生家,發現他們家的箱蓋上有一本夾鞋樣的厚書,名字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起先他沒在意——一本煉鋼的書有什么意思呢?
——《平凡的世界》
讀完這本著作后,你能否對于題目有一個進一步的理解?
出示作者對題目的解讀:語文書P133
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只有這樣它才能堅硬,什么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斗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并且學會了在生活面前不頹廢。
明確:困境造就堅定的意志。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小組討論:在書中圈畫出相關情節,找出保爾經歷了哪些困境,體現了他哪些品質?(找細節)
明確:勇于反抗、富有正義感、不屈不撓、頑強拼搏、嫉惡如仇、勇敢無畏、吃苦耐勞、堅持不懈......
追問:對于這樣的一個保爾,你能否給出一個準確的評價(定位)?
明確:英雄。英雄的本質是人,既然是人,就難免有缺點。
追問:請大家找出保爾有哪些不足?對于這些不足,他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明確:暴躁(罵臟話)→盡力克制;
猶豫不決(對愛情)→放棄愛情,投身革命;
吸煙→戒煙;
懦弱(想自殺)→放棄念頭,重新投入新的工作。
總結——英雄的偉大不僅在于身上的優秀品質,更在于不斷地戰勝自身的不足。
而這一過程,正是保爾百煉成鋼的過程。
煉鋼之路不孤獨
保爾具備鋼鐵般的意志其實不僅是他自身努力的結果,他的成長道路上還有許多人給了他幫助。
小組合作:嘗試梳理對保爾產生過積極影響的一些人物以及他們之間發生的重要事件,畫一張思維導圖,稍后分享。
明確:朱赫來(革命道路的引導人、教導他、關心他) 引導他找到生命意義
阿爾焦姆(保護保爾、伸張正義、具有反抗精神和愛國主義) ↓
麗達(對保爾進行思想輔導,) 進一步堅定革命意志
...... ↓
真正理解生命意義
涅槃重生
傳承鋼鐵意志
嘗試為保爾寫一個頒獎詞:
示例:
畢生夢想消除饑餓 ——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明確:抓住重點 追求簡潔 語言優美
↓
(品質、成就、生平)
學生討論分享
2、保爾與我
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只有這樣它才能堅硬,什么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斗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并且學會了在生活面前不頹廢。
時勢造英雄,保爾是那個時代的革命英雄,他說過這么一句話——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事業而斗爭’。”
因此,他不僅是一個革命英雄,更是一個生命英雄。他用自己鋼鐵般的意志投身革命,將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類的解放事業,實現了自己的生命價值。
那么,你呢?你是否只將眼光放在了今天?放在了眼前的分數上?
同學們之前在《青春儀式》上曾寫過《給十年后的自己的一封信》,現在請一位同學來分享一下,并結合自己今天多學,談談感想。
教學反思
這節名著復習課是在學生閱讀完本書的情況下設計的。主要是想通過對核心故事情節的把握,讓學生對保爾的可貴精神品質加以領悟,所以主要由題目引入,設計了鋼鐵是這樣煉成的、煉鋼之路不孤獨和傳承鋼鐵意志的環節。 在這節課中,學生們能基本把握題目的含義。對于情節和人物品質的把握也還可以,但是對于精彩片斷的品讀,由于學生閱讀得不深入,對環境描寫、細節之處無法進行準確細致的把握,對情節概括大而泛。畢竟名著不是學課文,在學生看來或許就是這樣。所以,讀書的時候就缺乏一定的目的性,看來在以后的閱讀中應多給學生以寫法方面的指導,讓學生形成一定的套路,比如讀小書讀什么,養成固定的思維模式,這樣有助于學生形成更好的閱讀習慣,讀出成效來。 我想,對于這種展示個人成長軌跡的小說,比如《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指導:1.了解人物的成長軌跡,把握主要事件;2.歸納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質;3.學習刻畫人物的寫法;4.聯系生活,拓展思考。這只是一節課后一點粗淺的認識,相信只要多反思多實踐多總結,會有更大的進步。
一、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是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個性化發展的擊火石,更是培養和展現學生語文素養的大舞臺。讀書交流會這樣的課型,教學彈性大,內涵最為豐富,也最能體現語文課改精神。本節課的教學,大量的教學內容其實是在課外由學生自主完成的,課堂只是結果的展示。因此,在活動前我根據教材要求做精心布置,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融入活動。活動過程中我又扮演了導演和服務員的角色,對各小組的活動跟蹤指導,更重要的是把讀書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尊重學生的情感和體驗,才有了本節課中學生個性化的表述,碰撞出熠熠生輝的思想的火花。
二、由于文化氛圍不同,由于年齡閱歷的限制,學生對名著的思想內涵了解得并不夠深刻,談體會也較為幼稚,我認為,只要學生能談出自己心目中文學的朦朧影子,產生一定的興趣,活動的目的就基本達到了。本節課中,我并不拘泥于對原著思想內涵、人物性格的剖析和講解,而只是引導學生領略文章精神的魅力和作者堅韌意志的偉大,這種開放和點染式的課堂氛圍,既體現著原著的內涵,又散發著人文的馨香,學生大膽地搞創新,放手地寫心得,真誠地作書法,盡情地展現自己地精思浩想,妙語聯珠,無一不是學生個性地張揚,展現,和碰撞,由此我深知,只有開放、探究式地教學環境才能培育學生個性化的種子。
三、教師富有個性的表達,是培育學生個性張揚的土壤。本節課中我用富有個性化的詩意語言,用形象、比喻、含蓄的手法,讓學生感悟漢語言文字無窮的奧妙,內容的安排和標題的命名無不彰顯出個性的影子,是激發學生多向思維,勇于探索的引子,同時也是引導學生張揚個性,抒發真情實感的鋪路石。在課堂上學生大膽發言,言為心聲,說話時睿智、幽默和得體,就是在教師個性化的語言環境中培育出來的奇葩。
四、由于時間關系以及安排內容的面面俱到,學生展示自己作品時突出特色的內容太少,對作品思想和人物形象的認識太浮于表面,學生熱點追蹤和提出質疑的地方幾乎沒有,是本節課的一大缺陷,但相信這節課、這次活動中學生收獲的真知灼見、獲得的人生教益會有著足以穿透幾十年的分量。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我們的祖父輩是一本耳熟能詳的書,但對現在的孩子來說,它的趣味性比不上《湯姆 索亞歷險記》,神秘性不如《西游記》,因而孩子們閱讀興趣不濃。但是這本書所崇尚的理想,意志,堅強,樂觀,積極等優秀品質,對我們的那些正處于思想和身體激烈發育的青少年是非常重要的。
名著的'閱讀,教師對學生只能是一個啟蒙者,一個引領者。在講述名著閱讀的時候,我們要引導學生先閱讀全文。只有先閱讀文本,才有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后通過一些精心設備的練習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拓寬他們的視野。我試圖讓學生明白:名著的閱讀,不僅要有瀏覽,還要有精讀,還有對名著中精深的主旨的深刻思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才能從名著閱讀中汲取營養。
為了增強課堂氣氛的感染力,我選擇了很多學生了解的,感人的名人事跡的圖片和故事,讓學生得到課外的拓展和延伸。
最后的作業設計是寫一篇讀后感。但是,這份作業再次把學生拖回了名著本身,書本的人物故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距離,這份作業肯定有難度。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