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26
這是送友人教學后記,是優秀的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導讀:
五言律詩,是李白被排擠出長安時所作。其原文如下: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字詞解釋:
⑴見說:唐代俗語,即“聽說”。蠶叢:蜀國的開國君王。蠶叢路:代稱入蜀的道路。
⑵崎嶇:道路不平狀。
⑶山從人面起:人在棧道上走時,緊靠峭壁,山崖好像從人的臉側突兀而起。
⑷云傍馬頭生:云氣依傍著馬頭而上升翻騰。
⑸芳樹:開著香花的樹木。秦棧:由秦(今陜西省)入蜀的棧道。
⑹春流:春江水漲,江水奔流。或指流經成都的郫江、流江。蜀城:指成都,也可泛指蜀中城市。
⑺升沉:進退升沉,即人在世間的遭遇和命運。
⑻君平:西漢嚴遵,字君平,隱居不仕,曾在成都以賣卜為生。
原文翻譯:
聽說從這里去蜀國的道路,崎嶇艱險自來就不易通行。山崖從人的臉旁突兀而起,云氣依傍著馬頭上升翻騰。花樹籠罩從秦入川的棧道,春江碧水繞流蜀地的都城。你的進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著去詢問善卜的君平。
背景:
這首詩送友人入蜀之處在秦地,當為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李白在長安送友人入蜀時所作,詩人當時受到朝廷權貴的排擠。
主旨:
這是一首以描繪蜀道山川的奇美而著稱的抒情詩,詩中既有勸導朋友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祿中之意,又寄寓詩人在長安政治上受人排擠的深層感慨。
藝術特色:
此詩以寫實的.筆觸,精練、準確地刻畫了蜀地雖然崎嶇難行,但具備別有洞天的景象,勸勉友人不必過多地擔心仕途沉浮,重要的是要熱愛生活。詩中既有勸導朋友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祿中之意,又寄寓詩人在長安政治上受人排擠的深層感慨。全詩首聯平實,頷聯奇險,頸聯轉入舒緩,尾聯低沉,語言簡練樸實,分析鞭辟入里,筆力開闔頓挫,風格清新俊逸,后世譽為“五律正宗”。
賞析:
全詩從送別和入蜀這兩方面落筆描述。首聯寫入蜀的道路,先從蜀道之難開始:“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臨別之際,李白親切地叮囑友人:聽說蜀道崎嶇險阻,路上處處是層巒疊嶂,不易通行。語調平緩自然,恍若兩個好友在娓娓而談,感情顯得誠摯而懇切。首聯入題,提出送別意。頷聯就“崎嶇不易行”的蜀道作進一步的具體描畫:“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起”、“生”兩個動詞用得極好,生動地表現了棧道的狹窄、險峻、高危,想象詭異,境界奇美,寫得氣韻飛動。
蜀道一方面顯得崢嶸險阻,另一方面也有優美動人的地方,瑰麗的風光就在秦棧上:“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此聯中的“籠”字是評家所稱道的“詩眼”,寫得生動、傳神,含意豐滿,表現了多方面的內容。它包含的第一層意思是:山巖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葉婆娑,籠罩著棧道。這正是從遠處觀看到的景色。秦棧便是由秦(今陜西省)入蜀的棧道,在山巖間鑿石架木建成,路面狹隘,道旁不會長滿樹木。“籠”字準確地描畫了棧道林蔭是由山上樹木朝下覆蓋而成的特色。第二層的意思是:與前面的“芳樹”相呼應,形象地表達了春林長得繁盛芳茂的景象。最后,“籠秦棧”與對句的“繞蜀城”,字凝語煉,恰好構成嚴密工整的對偶句。前者寫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寫山下春江環繞成都而奔流的美景。遠景與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襯,風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瑋的蜀道山水畫。詩人以濃彩描繪蜀道勝景,這對入蜀的友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撫慰與鼓舞。尾聯忽又翻出題旨:“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這首詩,風格清新俊逸。詩的中間兩聯對仗非常精工嚴整,而且,頷聯語意奇險,極言蜀道之難,頸聯忽描寫纖麗,又道風景可樂,筆力開闔頓挫,變化萬千。最后,以議論作結,實現主旨,更富有韻味。
名人點評:
1,清高宗御定《唐宋詩醇》卷一推崇這首詩為“五律正宗”。
2,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一評語:“蓋才氣豪邁,全以神運,自不屑束縛于格律對偶,與雕繪者爭長。然有對偶處,仍自工麗;且工麗中別有一種英爽之氣,溢出行墨之外。”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之托可馬克市),李白即誕生于此。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后世將李白和杜甫并稱“李杜”。他的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 、“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這一天,友人向我辭行,我們在一起的日子是那么的快樂,相聚是如此短暫,而離別又總是讓人感到一絲憂傷。
我們走在一起,沿著城東向城外走去,一條明凈清澈的河流環繞著這座城池,遠遠望去,青山如翠,一排排北雁南去,傳來陣陣悲鳴。他們是去遠方的什么地方,為什么只留下孤獨的愁思給大地啊。
友人啊,我有千言萬語,卻哽在口邊說不出來,你不也是一根無助的秋草,又隨風飛赴萬里的征程嗎?
稍稍帶繭的手,撫向了你吹彈可破的肌膚,為你拭干粉頰上的淚水,那淚水是苦澀的,我能感受得到,你是如此的不愿離去,緊拉著我的手。
請原諒于此刻轉身離去的我,僅僅是向你揮揮手,就走向城門,你可知道,我那時已是淚流滿面了,只是不愿再讓你流淚,只愿你能銘記我于心間。
送友人 李白
送友人賞析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詩意:青山橫亙在城郭的北側,明凈的河水環繞在城郭的東方。我們即將在這里離別,你就要像孤飛的蓬草一樣踏上萬里征程。空中的白云飄浮不定,像你從此游蕩各地,我無法與你重逢;即將落山的太陽不忍沉沒,亦似我對你的依戀之情。我們揮手告別,從這里各奔前程,友人騎的'那匹載他遠離的馬,好像不忍離去,蕭蕭的嘶叫著,增加了我的離愁別緒。
1. 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首聯所展現的畫面,并賞析“橫”與“繞”兩字的妙處。
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流過。“橫”,橫臥,勾勒出青山的靜姿,“繞”,圍繞,描畫白水的動態,動靜結合,準確傳神地描繪出送別地點,以美景襯哀情,抒發了作者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2.頸聯是情景交融的佳句,請結合送別的情景,賞析該聯。
天上的白云隨風飄浮,就像即將遠行的友人行蹤難定,漂流他方;一輪夕陽緩緩下沉,似乎不忍遽然落山,就像詩人對http://http://www.52qj.com/news/559206435D582C38.html朋友依依難舍的心情。運用比喻,以浮云孤飛,來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將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作者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詩人騎馬與友人送別,請簡要分析本詩以“蕭蕭班馬鳴”收筆的妙處。
詩的最后寫詩人與友人揮手告別,兩匹馬仿佛理解主人心情,禁不住蕭蕭長鳴。馬尚且如此,人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不寫人而寫馬,將離別之情渲染的更加深切動人。用馬鳴猶作別離之聲,襯托離情別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