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19
這是黃河頌課文筆記手寫,是優秀的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培養同學愛國主義情感。
2、提高朗讀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贊頌黃河,贊頌民族偉大的內涵。
課時布置:一課時
導入:
請一兩個同學談談黃河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感性認識:
師生一起欣賞黃河照片和錄象
激發情感:
請一兩個同學談觀后感
朗讀詩歌:
1、同學齊讀詩歌
要求;了解詩歌內容,讀準字音,揣測詩歌要表達的情感。
2、同學各自選取感興趣的局部反復練習朗讀。
要求,讀出感情,語音清晰,準確。
朗讀交流:
請一兩個同學選取感興趣的局部在課堂上讀給全班同學聽,并請大家討論如何讀出感情。發言者也可以通過自身朗讀來表達意見。
提示:
1、詩歌分為朗讀詞和歌詞兩大局部,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以示區別。
2、“我站在高山之顛,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一句總領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后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奔”“劈”的重讀,且四句應該越讀越激昂,表示黃河的氣勢。
3、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標明在歌頌。
4、最后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溢了戰斗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內容研討
1、這首詩歌的主要內容是歌頌黃河,在歌頌前對黃河進行了一番描繪。你覺得這些句子表示了黃河的什么特點?(一往無前,無堅不摧)
2、歌頌黃河的局部能分為幾個層次?分別是從那些方面進行贊頌的?
提示:以“啊!黃河!”為標志分為三層,分別從黃河的歷史貢獻,地理特征,自然特點這三方面歌頌了黃河。
3、結合時代背景,你認為作者描繪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特點,歌頌它偉大堅強的精神,是要表達什么情感?
提示:作者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捍衛黃河,捍衛中國。
再次朗讀
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教師與同學齊讀詩歌,一起贊頌黃河,贊頌偉大的中華民族。
結束語:
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華民族還沒有強大到無人敢欺凌。美國等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仍然在用各種方式來欺負我們。所以,我們今天仍然要以黃河為典范,學習它的偉大和堅強,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為使我們的民族躋身世界強國之林而奉獻自身的力量!
【教學依據】
通過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黃河頌》是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一、聯系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現代國情(如五四運動、九一八事變、抗日戰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和語言文化的愛國主義情操。二、要細致分析、細心揣摩課文中的精彩段落和關鍵詞句,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漢語言豐富、優美的表現力,饒有興趣地鍛煉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三、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很好的朗讀課文,教學時應繼續注重朗讀訓練,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出感情,通過反復朗讀,自行領會文意,培養語感。要引導和鼓勵學生說出對課文的整體感受,通過師生互動、交流,進一步把握課文內容。
《黃河頌》是著名的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同時也可當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的現代詩來讀。這首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概,表達了對黃河的熱愛與歌頌,同時也表達了一個炎黃子孫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文章語言和抒情方式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級學生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材料。因此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
新課程中強調教師教育理念的變化、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師生互動,合作交流,從而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和健全的人格。根據《黃河頌》的特點,設計本課的教學時,可從朗讀訓練,培養語感,整體領會文意的角度出發,激發并強化學生的樸素的愛國情感。
本案例設計了四個活動層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組織教學內容。首先以“黃河知識知多少”,調動學生知識積累,了解黃河歷史,同時可調動起學習情感;然后以“吟誦黃河詩作”完成本課的朗讀訓練任務,借助音樂的力量,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反復體味詩歌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第三個板塊中,注重從學生的理解感悟入手,讓學生探究黃河精神的實質所在,特別是最后一個問題的各抒己見,更是富有時代氣息,學生雖沒有詩人的生活體驗,但仍可從自己所處年代
出發,明確新時代的青年應持一種怎樣的人生觀念;最后以“詠唱黃河歌曲”作結,強化了課文的情感,深入了學生的心靈。
詩歌教學中,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引導學生在動態中思維,以多媒體課件作為烘托氣氛,渲染情感,提供感性認識的載體,以讀為主線,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體味文章的獨特內涵,把握作品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對作者人生經歷與寫作經歷,以及作者寫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獨立思維,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獨特的閱讀體驗。《黃河頌》的設計就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為契機,來喚起學生的高昂的學習情緒,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增強其探究思考的信心,使其智力得到最好的發揮和發展。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注意節奏,提高朗讀詩歌的能力。
2.記誦自己喜歡的句子,積累詞匯、語句。
3.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4.理解詩歌贊頌黃河,贊頌民族偉大的內涵,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學方式]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朗讀,探究,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
[教學過程]
一、導入。(多媒體播放黃河照片和錄象)
早在8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黃河流域過著狩獵、采集的生活。黃河以其粗獷、勇敢、勤勞、堅強的風骨,純樸、踏實、熱情而真摯的風度,博大的胸懷,奮進的精神造就了中華民族的性格,黃河就是中華民族的魂。今天我們要體會吟誦的就是一篇贊頌黃河英雄氣概的詩歌——《黃河頌》。
二、話說黃河歷史。
1.課前準備:通過查閱圖書資料、網上資源,收集關于黃河的歷史史實、地理文化、詩詞傳說等等。
2.課堂活動:話說黃河——你對黃河文化知多少。
通過交流,了解黃河與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深遠關系,更好的了解詩人對黃河的“歌頌”是源于深深的愛國情懷,并可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適當聯系詩句,加深理解詩歌內容。
三、吟讀黃河頌歌。
了解黃河歷史能讓我們感受到黃河的雄壯、博大與深厚的文化底蘊。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詩人光未然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站在高山之巔,代表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我們來一起吟誦詩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黃河情、愛國心。
1.教師配樂范讀,學生正音正字。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的朗讀,讀出氣勢,引起學生心靈共鳴。
2.學生練習讀。
要求: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句或一節詩,說一說應怎樣讀。老師指導如何讀出詩歌的感情基調、節奏層次、氣勢韻味。
3.師生合作配樂朗誦。
要求:老師讀朗誦詞,學生讀歌詞。
四、探究黃河精神。
詩歌的韻味,伴著我們的聲音、我們的情感,敲打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進一步走進詩歌,探究黃河精神。
1.你認為全詩是寫一種氣勢,還是寫一種精神?
2.你認為作者描繪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特點,歌頌它偉大堅強的精神,是要表達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個相似的短語來替換詩歌結尾的“偉大堅強”這個詞,發出自己的誓言嗎?
五、詠唱黃河歌曲。
師生齊唱《黃河大合唱》,強化詩歌情感。
六、結語。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偉大的黃河,哺育了中華民族;英雄的兒女,維持了祖國尊嚴,我們為民族自豪,為祖國歌唱。今天我們仍然要以黃河為榜樣,學習
它的偉大和堅強,團結奮斗,振興中華,為使我們的民族躋身世界強國之林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教學實錄】
師:大家知道“中華兒女”又被稱為什么嗎?
生:華夏兒女。
生:炎黃子孫。
師:不錯。我們身上都流著同樣的血。那大家知道我們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兒呢?
生:我們是炎黃子孫,炎帝、黃帝部落在黃河流域群居,所以應是黃河兩岸。師:你說得非常正確,(多媒體播放黃河照片和錄像)早在8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黃河流域過著狩獵、采集的生活。黃河以其粗獷、勇敢、勤勞、堅強的風骨,純樸、踏實、熱情而真摯的風度,博大的胸懷,奮進的精神造就了中華民族的性格,黃河就是中華民族的魂。今天我們要體會吟誦的就是一篇贊頌黃河英雄氣概的詩歌——《黃河頌》。
師:課前已要求大家通過各種方式查閱黃河的歷史,請同學們盡展才華,讓我們“話說黃河”。說一說你對黃河知識知多少。
生: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經我國九個省區。
師:你真是黃河的優秀兒女,了解了黃河的概貌,正如詩中所說:“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生:中國現在的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城市:咸陽和西安、洛陽和鄭州、安陽和開封、商丘等地都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師:你是從城市的角度來說的,很好,這能體現詩中的哪一句呢?
生(齊說):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從你這兒發源。
生:根據中國歷史的記載,中國幾代帝王建都均在這黃河流域。平陽(今山西臨汾)是堯的都城,舜之都為蒲坂(今山西省永濟具西蒲州),禹的都城是陽翟(今河南禹縣)。
師:你對歷史頗有研究的。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的兵馬俑、開封的鐵塔、龍亭,洛陽的龍門石窟、白馬寺,天水的麥積山石窟,銀川的海寶塔,劉家峽的炳靈寺石窟,等等,宏偉壯觀,技藝高超,造型優美,不僅當時舉世罕見,也是當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師:這都是黃河給我們帶來的寶貴財富啊!
生:在抗日戰爭時期,黃河兩岸活躍著廣大軍民,萬山叢中、青紗帳里,到處都有敵后游擊隊英勇斗爭。
師:黃河發出了怒吼,華夏兒女正在為保衛黃河、保衛祖國而戰。
生:老師,可我從一則資料上看到,黃河經常給我們帶來災難和痛苦,如決堤、泥沙淤積等。
師: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生:我還知道一句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師:誰寫的?
生:不知道。
師:著名詩人李白寫的。滾滾黃河東逝水,又怎不令人詩興大發呢?
師:大家的發言,讓老師再一次感受到黃河的雄壯、博大與深厚的文化底蘊。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無論在哪個時代,黃河都象征著中華民族偉大的血脈和精神。
師:詩人光未然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站在高山之巔,代表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我們來一起吟誦詩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黃河情、愛國心。
師:首先聽老師讀,同學們將你聽到的語氣旁批到書上。聽完后,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詩或一節詩,說一說應怎樣讀。
(師配樂范讀,生作批注)
師:哪位同學將你聽到的感受說出來?
生:我聽出“我站在高山之顛,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一句最有味道,這句總領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后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奔”“劈”的重讀,且四句應該越讀越激昂,表現黃河的氣勢。
師:你與老師真是不謀而合。
生:最后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斗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本首歌詞的創作歷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歌詞中的語言;提高詩歌的朗讀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朗讀課文,深入理解蘊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過合作交流,理解詩歌用平實的語言表達深厚濃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詩中所表現的偉大的民族精神與強烈的愛國情感,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歌贊頌黃河精神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內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黃河的文化內涵。
教學設計:
《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同時也可當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代詩來讀。這首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語言與抒情方面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級學生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材料,更是他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熱情的好題材。
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學生對本詩產生的時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著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設法激發并強化這種感情。我設計在課堂上借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的心靈,并且在適當的音樂背景下,通過配樂朗讀反復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對第二節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總的來說,我設計本課的思路是以誦讀為主,不過多講解,只略加點撥,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黃河大合唱》的音樂,大屏幕上打出黃河的圖片,老師一邊播放音樂,一邊作出如下的解說: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哺育了流域兩岸的人民。黃河驚濤澎湃,具有恢弘的氣勢,而且它源遠流長、九曲連環,仿佛象征了我們中華民族曾經有過的榮辱興衰。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會為之而感動。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著名詩人光未然跟隨抗日戰士行軍來到了黃河岸邊,看到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豪邁頌歌《黃河頌》,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這首詩歌,不但要領會它的內涵,還要學會朗誦,像詩人一樣熱情地歌頌我們偉大的母親——黃河! 歌頌黃河母親的大型組詩《黃河大合唱》,共由八個樂章組成,經冼星海譜曲后風行全國:《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播放音頻:《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保衛黃河》。
二、學會朗讀。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1、教師范讀。強調朗讀時,要注意熱血沸騰、壯懷激越的情感同時要融合國難當頭的悲壯情懷;
2、學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指導朗讀:
(1)詩歌分為朗讀詞與歌詞兩大部分,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以示區別。
(2)“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一句總領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后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掀”“奔”“劈”的重讀,且四句應該越讀越激昂,表現黃河的氣勢。
(3)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 。
(4)最后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斗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3、四人小組中的成員進行朗讀交流,相互做出評價。
4、請兩到三名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在課堂上朗讀,并請全體學生討論如何讀得更好,更能讀出感情。發言者也可通過自己朗讀來表達意見。
5、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對所選的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6,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組合,予以鼓勵。
注 :環節的設置意在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三、內容研討
(一)、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二)、全詩分成朗誦詞與歌詞兩大部分,朗誦詞可以看作是一個序曲,它的主要內容與作用是什么?
了解黃河精神:偉大堅強,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頌歌。
(三)、歌詞部分在“頌黃河”之前,對黃河進行了怎樣的描寫,哪一個詞總領,表現了黃河怎樣的特點?
對黃河進行了近鏡頭特寫、俯瞰全景式總寫、縱向描寫、橫向展開,由“望”字總領,表現了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特點。
(四)、品嘗“頌黃河”部分。
1、歌頌黃河的部分能分為幾個層次?分別是從那些方面進行贊頌的?
以“啊!黃河!”為標志分為三層,分別從黃河的歷史貢獻,地理特征,自然特點這三方面歌頌 了黃河。
2、歌詞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起了什么樣的作用?
“啊!黃河!”反復出現,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由實到虛,環環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較易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制勝法寶。
(五)、“頌黃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個尾聲,想想看,這一尾聲起什么作用?詩歌最后兩句采用什么修辭方法,起什么作用,表達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是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充滿了戰斗的決心,反復起強調作用,表達了對民族精神的贊頌,也表達了必勝的信心。
(六)、1、品賞詩歌的語言特點與風格。學生談一談:你認為這首詩的風格屬于哪一種?為什么?你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一兩例嗎?
明確:本詩屬于直白抒情、風格豪邁類,因為詩歌以明朗的語言塑造了黃河奔騰不息、氣勢宏偉的形象,并且多處以“啊,黃河……”這樣的句式直接抒發了熱愛黃河的感情,充滿雄渾豪邁之美。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2、、小結。(大屏幕顯示下列板書)
序曲:描繪雄姿與氣勢
主體:歌頌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英雄的業績、偉大堅強團結一致的精神。
尾聲:表達強烈的愿望與堅定的信念。
黃河——(象征)——中華民族
課文中值得學習借鑒的表現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復(3)比喻擬人
三、學生自由暢談,說一說在讀詩時,你從詩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結合一句詩來想像,也可結合幾句詩來談,還可結合全文來說。
四、拓展延伸,參與實踐。
1、同學相互交流學習的心得,談談我們應為振興中華作出怎樣的貢獻,我們現在應該怎么做?
2、課后向老人詢問抗日救亡時的小故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