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9
這是文從字順教案板書,是優秀的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了解寫作時做到文從字順的方法,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
2、學會修改文章,增強語言表達的能力。
3、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逐步提高寫作能力。了解說真話、抒真情是寫作的基本要求;
教學重點難點:
1、 了解寫作時做到文從字順的方法,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學會修改文章。
2、 引導學生平時要養成多讀書的習慣,養成修改作文的習慣。
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方法與實例相結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學習。
我們平時作文,不少同學在語言運用方面,或用詞重復啰嗦,或語句不通順,或語序不當,至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準確表達。今天,我們一起來進行作文訓練:文從字順,有條不紊表情達意。
二、 推進新課
1、 什么是“文從字順”?
“文從字順”,其意思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用詞恰當、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這樣一個東西,所感的是這樣一種情境,而所用的詞語恰好能表達這樣一個東西,這樣一種情境,讀者讀后的感受于作者期望表達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與句之間順從暢達,文氣貫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地表達出來,沒有任何含混、錯亂和別扭之處。
2、怎樣才能做到“文從字順”?
“文從字順”是寫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著寫作者駕御書面語言(即文字)的能力。 要想做到文從字順,對初學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自己良好的語感。語感,即人們對語言的一種敏銳的感覺。它是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經聽和讀的反復熏染而逐漸形成的。 語感包含的內容有:通順、連貫,有分寸(準確),有韻律。
訓練:
爺爺是一個非常簡樸的人。
此句有無毛病?
簡樸不等于儉樸。簡單和樸素更不能縮簡為“簡樸”。
干了一天的活,真是胳膊疼腰酸。
此句是否符合語言習慣?
此句有無毛病?討論,指出毛病并改正。
不符合,習慣上說“腰酸胳膊疼”。同時也有韻律。
學生討論:你發現了什么?
我的發現:
(1)、準確,文字通順,是作文用語最起碼的標準。
(2)、要圍繞中心說話,人稱要清楚,意思要連貫。
(3)、能掌握好用語的“分寸”,是語言運用能力強的表現。
(4)、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
老師小結:我希望大家在練習讀與寫的時候,自覺地注意思路的開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么連上的,后一段跟前一段怎么連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有關系,某某段從前面哪一段分派出來的,諸如此類全部辨一辨,想一想,這就是所謂自覺地注意思路開展的具體辦法。
文從字順,必須做到:
文章思路清晰,文意連貫,表意明確,語句通順,用詞妥帖。
(寫時琢磨,寫后修改)
語句通順,用詞妥帖:
(1)、詞句要 恰當
(2)、詞句要 配好
(3)、詞句要 整齊
(4)、詞句要 簡潔
要做到文從字順,要注意三點:
(1)語句表達要準確,用詞避免產生歧義。
(2)要注意語句間的連貫。
(3)寫完后要讀一讀,還可以請別人來讀。(寫時琢磨,寫后修改)
3、出示例文,學生修改
媽媽是一個勤勞的人。有一次,我的數學考了95分,媽媽就給我耐心的講錯在哪里,講的非常仔細,我聽得明明白白。媽媽把家務活全都承擔下來,讓我一絲不茍的學習。她對我要求很嚴格,我的學習里面有你的心血。
小結:寫作時主要是靠感覺來感受語言。因此,文章寫完后,要通過小聲的讀來感受一下,思路是否清晰?意思說明白了沒有?句子通順不通順?還可以請同學讀一遍,提提意見。這種感受語言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會受益終身。語感,即人們對語言的一種敏銳的感覺。這種“感覺”的形成,一是要平時養成多讀書的習慣,對一些優秀的文章能熟讀成誦;二是要“多聽”,強化讀的效果;三是要盡量豐富自己的詞匯量,確切掌握詞語的含義,且懂一點語法。這種感受語言的習慣一旦養成,做到文從字順就不難。
4、病句診療門疹部,如何辨析病句。
(1)感讀——憑語感,凡是讀起來別扭,聽起來含混的,就可能有語病。
中考失敗,小鏡傷心極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這無限的苦惱啊!
(2)梳理——由主干到枝葉逐步檢查。先縮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化簡后,留下句子的主干(即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然后檢查句子的主干,再檢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語病。
同學們以敬佩的目光注視著和傾聽著班長的報告。
(3)分析——從事理上進行分析,檢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邏輯。
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彈,市領導要求各單位制定嚴密的防范措施。
(4)類比——用同義詞替換,關聯詞替換、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較法來檢查語病。
無論工人們遇到什么樣的困難,他們卻能披荊斬棘,一往無前。
友情提示: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變句子的本意。尤其應該注意,能調整語序的就不能增刪,能改動一處的,決不能改動兩處,改病句也應簡要、高效。
5、修改病句的原則是:對癥下藥、原意不變、多就少改。
常考的病因及病例:
(1)濫用介詞“通過”、“由于”、“經過”、“在……下”、“當……的時候”和動詞“使”,導致句子主語殘缺。
如:通過緊張的期末復習,使我們的各科成績都有了提高。
(2)前面的主語是正反兩面的意思,后面的賓語只有正面一面的意思,導致前后不呼應。
(3)濫用否定詞,導致前后矛盾,不合邏輯。
如:為了防止這類事故不再發生,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
如:能否推進素質教育是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條件之一
(4)修辭方法使用不當
例:她唱起歌來,就像刮大風一樣。
(5)詞語搭配不當。
如:老師慈愛的笑容和親切的話語時時浮現在他的眼前。
(6)句式雜糅
例:我國經濟之所以能夠飛速增長,被外國人稱作“爆炸性的增長”,靠的是正確的政策。
改句:①我國經濟能夠飛速增長,被外國人稱作“爆炸性的增長”,靠的是正確的政策。
②我國經濟之所以飛速增長,被外國人稱作“爆炸性的增長”,是因為我們有正確的政策。
當前,作文時反映出的詞匯貧乏,語病百出,正是由于讀得太少,背得太少,一篇好文章,讀到滾瓜爛熟,作者的語言就有可能轉化為讀者的語言,自己在寫作時,就會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讀得多了,自然會有一定的語言積累,就會找到語感,從而減少語病的出現。
在預習課文時,每篇文章至少讀三遍。讀正確、流利還要有感情。
日記寫滿一頁半,文從字順,字體漂亮。
名言:
(1)、我把《永別了武器》最后一頁修改了三十幾遍,然后才滿意。我把《老人與海》的手稿讀過將近二百遍才最后付印 ——海明威
(2)、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魯 迅
曹雪芹寫《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賈島《題詩后》中有“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詩句,這些作家的經歷充分證明修改文章是寫作獲得成功的必然環節,文章只有越改才會越好。希望同學們課后抱定“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信念,把文章修改好。
三、總結學習
登上寫作成功的圣殿,必須牢記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熱愛生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現生活,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勤觀察,多動筆,樂修改,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這樣寫作成功的春風就會撲面吹來,繆斯女神就會向你發出邀請。同時還要記住,文章是改出來的,我們要力求做到文從字順
板書設計:
要做到文從字順,要注意三點:
(1)語句表達要準確,用詞避免產生歧義。
(2)要注意語句間的連貫。
(3)寫完后要讀一讀,還可以請別人來讀。(寫時琢磨,寫后修改)
【文題鏈接】
古往今來,月亮一直是人們吟詠的對象,它寄托了人們無盡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樣的遐想?請以《月亮》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寫作指撥】
這是一道全命題作文題目,寫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認真審題,準確立意。從審題的角度來看,“月亮”是一個名詞,而且沒有任何修飾或限制的成分,由于寫作范圍很大,作文時反而不易把握。因此在其前面加上一些限制性的詞語,如“中秋節的月亮”“十五的月亮”“彎彎的月亮”“心中的月亮”等,將其化大為小,就會更容易下筆了。至于如何立意,則可根據對題目前面提示語的“遐想”和自己對月亮的感知加以確定。
二、托物言志,表現情思。在古典詩詞里,月亮是昭然于天際凝然不動的鄉愁,詩人懷念家園、父母、友人的情思,常寄托明月來傳遞。如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如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當我們面對一輪明月,也不會無動于衷,或心神寧靜、超然物外,或想到自己的遭際,或感悟人生,或頓悟哲理。我們可通過對特定情境下的月亮的描寫,將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情趣、人生追求、價值取向等融入其中,將月亮的特點與人的精神風貌、內心世界聯系起來。在描寫時,要以月亮的描寫為核心,只有對月亮進行充分細致的描寫,才能使“我”的情思表現得更充分。
三、表達流暢,文從字順。文從字順是對作文語言的基本要求。怎樣才能做到“文從字順”呢?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對作文用語進行推敲。
1.準確。準確,是作文用語最起碼的標準。法國作家福樓拜有一段經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我們無論描寫什么事物,要表現它,唯有一個名詞;要賦予它運動,唯有一個動詞;要得到它的性質,唯有一個形容詞。我們必須繼續不斷地苦心思索,非發現這個唯一的名詞、動詞與形容詞不可。僅僅發現與這些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相類似的詞語是不行的,不能因為思索困難而去用類似的詞語敷衍了事。”要做到用語準確,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關鍵的地方盡量不用“歧義”語。在表達中,凡屬關鍵的地方,為避免誤解,盡量不要用容易產生“歧義”的言辭。比如“驕傲”一詞,就有兩種“意義”,一為“看不起別人”,一為“自豪”,前者含有貶義,后者則不含貶義。這樣的詞語如果直接運用說:“他因此很驕傲。”這就很容易引起歧義。
(2)運用多義詞時,一定要加上限制性詞語,以消除“歧義”。漢語中有不少多義詞,完全不用是不可能的。我們應注意的是,要在使用時加上消除“歧義”的限制性詞語。比如“大方”一詞,有時表示“對于財物不計較,花錢不吝嗇”,有時表示“(樣式、顏色等)不俗氣”。如果光用“大方”一詞來形容對方,便有產生“歧義”的可能。這時,我們可以將前一種含義在使用時加上“慷慨”一詞,組成“慷慨大方”一語;將后一種含義在使用時加上“美觀”一詞。組成“美觀大方”一語,這樣,“歧義”便消除了。
2.連貫。連貫,指句與句之間要連接得上。文章要連貫,應做到以下幾點。
(1)人稱清楚。一般地講,一篇文章所使用的人稱是固定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稱。因為第一、第二人稱的所指只有一個人,比較清楚;而第三人稱的“他”可指的人就多了。所以,行文中一定要搞清“他”是誰。“他”的所指不清,就會影響上下文的“連貫”。
(2)立足點清楚。立足點就是說話、寫文章的人所站的位置。這包括時間和空間兩方面的內容。這兩方面的內容如果在一段話或一篇文章中沒有表達清楚,也會影響文章的“連貫”。
3.分寸。能掌握好用語的“分寸”,是語言運用能力強的表現。“分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褒貶恰當。漢語中,許多詞語都具有明顯的感情色彩,在作文時,應注意恰當選用褒貶義,來表達不同的感情色彩。如果該用“貶義詞”時用了“褒義詞”或該用“褒義詞”時用了“貶義詞”,就會使表達不準確,鬧出笑話。比如作文中寫到某個朋友的親人去世了,你該用什么詞呢?用“去世”“病故”或“辭世”等都可以,這里有一種莊重、崇敬的心情在里面,用語是準確的。而如果改用“沒命了”“斷氣了”“進棺材了”等詞語,就會有一種幸災樂禍的味道。所以“褒貶”二字,千萬小視不得。
(2)得體。得體,就是講話、寫文章因時、因地、因對方情況的不同而變化,使之與環境相適合,更好地達到交際的目的。
【佳作借鑒】
月 亮
中秋節最令人難忘的就是一家人邊吃月餅,邊聊天,邊賞月。我想,今晚的月亮肯定是最美麗的。
果然不出所料!看,那帶著一圈金環兒的月亮,終于出來了!它徐徐地穿過一縷縷輕煙似的云層,向上,再向上。它那圓圓的臉上掛著溫柔的笑容,靜靜地照亮了一幢幢房屋,照亮了村頭挺拔的木棉樹,也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突然,空中飄來了一朵云,遮住了月兒秀麗的面容。月兒用她的清輝給云朵罩上了一層淺淺的銀邊。銀色的云,迷人的月,鑲嵌在黑色的天空中,顯得格外和諧。天空中露出了月亮的影兒,淺淺的,羞答答的月亮正探出小腦袋,以為沒有動靜,便一扭身,出現在了天空。瞬間,黑暗的天空似乎掛上了一盞明亮的燈,給大地披上了一層銀紗。我望著那懸掛在天空的月亮,暢想著……可是沒過一會兒,月亮在烏云的簇擁下,不見了。多掃興啊!可我依舊等待著月亮的出現。
大約過了半個多小時,月亮再次出現了,這次比上一次更晶瑩透亮,更皎潔清明。幾朵銀灰色的薄薄的云朵縈繞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動薄紗翩翩起舞。后來,月亮周圍的云朵漸漸散去,青黑色天空中的月亮宛如銀盤,那輕柔的銀環輕輕繚繞著。月亮越升越高,已經爬上了夜空正中央。它俯視大地,把光輝灑向人間。我瞇起雙眼,定神看去,隱隱約約,看到月亮中有個朦朧的影兒。是樹?是山?是云霧?是玉兔?是我的身影?真是想什么就像什么。忽然,天空又飄來朵朵淡云遮住了月亮,月亮擠啊,擠啊,使勁地想鉆出來。
一陣涼風吹散了云霧,月亮重新露出了她秀麗的臉蛋,像小姑娘撩去了披在額頭上的烏發,向世人露出燦爛笑靨。頓時那穿行于云層的月亮更富有詩意了。
十五的圓月還在繼續升起,它把光亮,把溫柔,把恬靜灑向人間,灑向大地,是那么清朗,那么純潔,宛如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
啊!這迷人的景色真是讓人流連忘返!
【精彩點評】
條理清晰,描寫細膩。本文按照時間順序和月亮移動的路徑,條理清晰地描寫了滿月的天空和大地的景象。其中,對云朵下和無云時的月光、月亮的描寫尤其生動細膩。
多種手法,想象豐富。作者借助大量的比喻、擬人手法豐富了觀月時的想象,如“月亮重新露出了她秀麗的臉蛋,像小姑娘撩去了披在額頭上的烏發,向世人露出燦爛笑靨”等,寫出了月光的美麗、溫柔,表現出了作者內心的喜悅之情。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描寫景物,培養理清思路、連貫表達的能力。
2. 通過交流、修改文章,培養推敲字句的習慣和能力,提升文從字順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語言表達要準確、連貫,推敲修改文章。
教學難點:
推敲修改文章。
教學準備:
選擇自己喜歡的景或物,寫作文片段。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導入課題
文從字順是寫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語言表達清楚、明白、準確,行文通順流暢。
可是,同學們,我們平時作文,不少同學在語言運用方面,或用詞重復羅唆,或語句不通順,或語序不當,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準確的表達。這就需要我們在寫作中反復磨煉,不斷提高。
二、怎樣才能做到文從字順?
1.準確。寫作文時用詞要恰當、妥帖,符合要表達的意思和感情。避免因為用詞產生歧義。
下面句子表達準確嗎?
她媽媽的衣服做得真好看。
(他媽媽是裁縫,她媽媽是顧客。)
做手術的'是他的父親。
(他父親是醫生,他父親是病人)
三個學校的領導來開會。
(三所學校的領導,學校的三個領導)
2.連貫。前后句子再意義上要有比較明確的關聯,文章的承接轉折要合乎事理,讓人容易理解。
如:新學期開始了,班委會舉行換屆選舉。很多同學提議繼續由張燕擔任班長,理由是她學習成績好,同學們都很喜歡她,她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刻苦勤奮,待人熱情,也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踏實肯干。
這段理由陳述語序混亂,缺乏條理,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妨礙理解。應該調整為:
新學期開始了,班委會舉行換屆選舉。很多同學提議繼續由張燕擔任班長,理由是她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踏實肯干,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她學習成績好,刻苦勤奮,待人熱情,同學們都很喜歡她。
三、交流作文片段,討論修改。
課前我們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景或物,寫作文片段。拿出來,小組交流,互評,修
改。推薦優秀片段作品展示。
四、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講寫景狀物的片段擴寫成為一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 注意觀察景或物的特別之處,如形狀、顏色等。
2. 可以借鑒《紫藤蘿瀑布》和《一棵小桃樹 》描寫景物的方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