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6-02
這是童年的發現教案第一課時,是優秀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反映了兒童渴望求知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了解作者童年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以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學會“妨、礙”2個會認字,讀讀記記“妨礙、情不自禁、隨心所欲、天賦、癡迷、一本正經”等詞語。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知道“我”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
【教學難點】
理解“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領悟作者童年時強烈的求知欲和豐富大膽的想象力。
教學準備:
有關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科學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爛漫的時節,在玩樂的時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發現。今天,讓我們走進童年去尋找童年的發現吧!(板書:8.童年的發現)
2、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大家都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走進課文,去尋求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同學們讀的都非常認真,文中的生字詞你們都認識了嗎?誰來當小老師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些生字詞?你們都會了嗎?讓我們開火車來讀好不好?看來大家預習的非常好,老師為你們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發現是什么?他又是怎樣發現的呢?一起走進課文去看一看吧!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有關的句段。劃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發現的句子。
三、理解發現:
1、讀完了嗎?誰來向大家匯報一下你找到的句子?你很會讀書!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時間。……正好是九個月。請大家仔細的讀一讀這幾句話,并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請你,不錯!你來說,說得真好,看來大家已經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
2、請同學們再次讀課文,找一找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句話:說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對,你找的完全正確,就是這一句: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請大家把這兩段話分別朗讀一下,看看這兩句話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對,我們在平時寫作時,就應該注意表達的具體和概括。
四、了解過程:
1、我那非凡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呢?看老師擬定了學習計劃,請大家按要求分小組合作學習。
2、(屏幕出示):
(1)找出有關的句段。
(2)理解有關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個四字詞語。
(3)在白紙上畫出四字流程圖。
3、小組匯報,課堂交流:剛才大家的合作學習真是熱火朝天呀。現在請每一組用一個詞來概括發現的過程。一組,夢見會飛(板書:夢見會飛)二組,請教原因(板書:請教原因)三組,癡迷研究(板書:癡迷研究)四組,發現原理(板書:發現原理)大家真會學習!
4、從“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中,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請你,充滿幻想,(板書)讀一讀相關的句子!誰還有不同的觀點?請你,執著探索,(板書)讀一讀有關這方面的句子。
5、孩子們,通過學習,你受到了啟發?有沒有什么想對作者說的呢?
五、總結,布置作業:
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給自己一雙善于觀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這么豐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你就一定會有新的'發現。說不定,你還會成為未來的發明家,科學家呢!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胚.豈.癡.嬰.窘”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感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尋根問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閱讀課文,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大膽發現的精神。
2.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并結合這句話談談自己的體會。
教學準備:
1.查閱有關作者的資料。
2.了解達爾文進化論的基本觀點。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在人長大或變老以后,常常會回想起童年的事情。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評價,那么,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板書:童年的發現)
二.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
1.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學課文.
(1).我發現了什么?怎樣發現的?
(2).舉例說說你對課文中這句話的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
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3)自己是否也有過童年的發現。
2.小組合作學習。
三.抓住重點,讀悟結合。
重點交流: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
A.引導學生體會,作者之所以有這個發現,有以下幾個原因:(1)有疑就問,(2)反復思考,(3)大膽想象。
B.結合體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13自然段。可以先自由分角色讀,再指名分角色讀,評價后再練習。
2..舉例說說你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1)。根據課文,說說“我”的發現使“我”面臨著什么?
(2)。說說你知道的其他例子。
四.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1.選擇覺得有趣的段落讀一讀。
2.說說自己是否也有過有趣的發現。
3.總結全文:童年的發現,盡管有時侯別人會覺得可笑,甚至會招來麻煩,可是,老師卻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雙眼睛去發現,去享受發現的快樂,擁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發現。也許,這正是你創造,研究的開始。
板書設計:
發現規律——受到誤解——明白道理
教學目標:
1.認讀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天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4.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我
發現了什么,重點了解我是怎么發現的。
2.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回憶自己童年的發現。
2.通過查閱課外書,上網等途徑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題質疑,激發興趣
難忘的童年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得成長著,有笑,也有淚;有喜,也有憂今天我們學習《童年的發現》,不知它又能帶給我們哪些感受。(出示課題)
從課題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二.緊扣發現,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我童年的發現是什么?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3.仔細讀讀這幾句話,理解句子意思,并帶上自己的理解轉述這幾句話。
4.聯系整段話,反復朗讀,體會當我發現這個規律時,是怎樣的心情。
(格外高興、得意)
5.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三.圍繞發現,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談談自己的體會。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并討論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2.探討交流,理清脈絡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哪里。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為什么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那么為什么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會是鳥?
(3)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從河里抓到一條魚,我都會翻來覆去地看個仔細,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具備的某些特征。
(4)我經過思考、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四.轉述發現,小結課文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我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五.布置作業
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讀。
第二課時
一.回憶導入,激趣朗讀
我的發現有趣嗎?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二.再讀課文,體味感受
學生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樣被證實的。
2.引導理解老師誤解了我的笑聲,以為我的.笑不懷好意。
當老師講到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時,我想起了自己的發現居然跟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這里絲毫沒有惡意。那么,為什么老師會以為我不懷好意呢?
3.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
(1)結合自己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2)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通過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話舉例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3)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的感受。
三.結合課文,賞析作者
從我的發現和發現過程,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找出相關的句子來理解,并帶著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1.我是一個富于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夢我都會飛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哪里。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2.我是一個執著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個幽默風趣的孩子
聽完這句話,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
幸虧他沒有容我解釋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四.聯系生活,總結交流
1.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么啟發或體會?
2.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說出來和大家交流交流。
五.布置作業
1.寫一寫自己的發現。
2.收集同學間的發現,看看誰的發現最有意義。
訓練思路
1、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以讀促練。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時,緊緊抓住課文的重點與難點,《祖父的園子》中作者在童年時期無憂無慮,她的童年多彩多姿,令人向往;《童年的發現》在作者童年時代有什么樣的發現。再引入到學生的童年生活有哪些值得回憶的童年趣事。引導啟發學生收集素材,擴展思路,選擇材料等,為習作做好準備。
2、從說到寫:
讓學生出示照片或相冊,勾起對自己類似經歷的回憶,充分講述自己的趣事。互相啟發,進一步開闊思路,這樣既能激發興趣,又能產生趕快寫下來的欲望。
3、鼓勵表達,激勵創新
學生經過合作交流,把事情的說出來,接著指導學生列寫作提綱,尊重學生意愿,以學生自己確定的中心選擇材料,把寫的方法放開,鼓勵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盡量把事情的“有趣”寫出來,即有童真童趣,又能從天真無邪的童年生活中激發創新精神的火花。在教學中,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本次作文中發現進步,和編輯作品集《童真集》等方法,激發學生的成功感,樹立寫好作文的信心。
教學目標
1、回憶本單元課文,觸發對童年生活的回憶。
2、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創作熱情,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圍繞話題流暢記敘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愿意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習作,分享習作的快樂。
4、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建構知識的學習習慣。
教學實施
一、布置觀察,積累素材
學完《童年的發現》后,給學生較充裕的時間,用心去觀察周圍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發現;用心去回憶自己腦海中積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過什么樣的發現。
二、激發興趣,拓展思路
1、談話導入,激發學生習作的欲望。如,可以這樣說:著名的藝術家羅丹曾經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牛頓因為發現蘋果落地的秘密而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因為發現了壺蓋跳動的原因而發明了蒸汽機……有多少發現,就給人帶來多少驚喜。可見,發現是一個特別了不起的本領,誰掌握了這個本領,誰就有可能成為有本事的人!正值童年的你們,一定也有自己獨特的、有趣的發現,想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們嗎?
2、讓學生自由說一說都發現了什么。學生可能說到日常生活中的發現。如,發現媽媽愛美了,爸爸勤快了;發現馬路邊的路燈按時亮起來,公園里的.動物多起來了;發現種子怎樣發芽,向日葵如何轉動了;發現電視里的環保廣告多了,發現人們都在學英語了;發現戰爭太可怕了,美國太霸道了。還可能說到學習生活中的發現。如,發現語文書變了,課文比以前有趣了;發現老師講課方式變了,學校活動多了;發現應用題有五種解法,記生字也有竅門;發現新老師像朋友一樣,同桌也不討厭了。教師根據學生說的,適當總結評價:你們幾位說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發現,你說的是學習中的發現,真是有心人!通過這樣來肯定學生的發現,開啟學生的思路。
3、引導學生讀習作提示,想一想:怎樣才能把自己的發現清楚地告訴別人。要求把發現了什么以及發現的過程寫清楚。題目可以用“我發現……”也可以自擬。
三、自主習作,因材施教
學生構思后自主習作時,教師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指導。對全班的習作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選擇典型的習作(如,過程寫不清楚的,語言表達存在問題的),相機評價,具體指導。
四、朗讀習作,評議修改
選典型習作三至五篇,讀一個評一個,師生共同評議。從是否把發現的過程寫清楚了、語言是否流暢、用詞是否準確等方面進行評議。結合評議,引導學生對所評習作口頭修改或補充。然后,各自修改習作,進行謄抄。修改時先自己修改,再請小伙伴幫助修改。
五、佳作欣賞,激勵評價
此環節安排在批閱習作之后。首先,選出選材、結構、語言等方面各具特色的習作,請小作者讀給大家欣賞,師生簡要地進行品析;然后請這次習作有較大進步的學生讀他們的作品,教師點評鼓勵。最后,教師總結,不僅表揚學生作文的成績,更要表揚學生的發現和創造。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