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13
這是童年的發現第一課時,是優秀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課前搜集資料和課外延伸作業,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整理資料的能力。
3、認知目標:認識“胚、豈、癡、嬰、窘”5個字,基本讀懂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個性化的探究閱讀,達到教學目標提出的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過程
一、抓住“發現”,導入新課
1、板書“發現”,提出問題:老師昨天跟隔壁班的同學聊天,他們告訴我,小時候他們發現過很多有趣的事情。有同學說,我發現小鳥在睡覺時一會兒睜眼,一會兒閉眼;有同學說,我發現下雨過后天空會有彩虹;有同學說,我發現了云在天上不會掉下來;還有同學說,他發現樹葉在下落的時候總是凹面向上。同學們,你們曾經發現過什么?
2、板書“童年”,談話:童年是天真爛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是幸福無比的,你們的童年一定曾經發生過讓你們到現在都難以忘懷的趣事!我們的童年曾有過多少的發現啊!
3、板書“的”,齊讀課題,激勵:生活中的小事情,只要你積極的關注它,就會發現小事情中往往隱藏著大學問,正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學習《童年的發現》后,你一定會受到啟發。下面,我們一起齊讀一遍課文,仔細的思考,讀完課文以后,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只有用心地讀課文,用心地思考課文,才能夠提出問題。不要怕人笑話,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見。問問題,不僅是學習態度問題,也是學習方法問題。板書:大膽提問
二、由疑促讀,感知“發現”
1、置疑:用小黑板出示學生預習課文時提出的有關課文內容理解的問題(教師將學生的問題整理、歸類,篩選出比較重要的問題作為教學重點出示在黑板上面)。
2、讀文:帶著小黑板出示的問題,自由選擇默讀或者低聲讀課文的方式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完之后選擇自己還是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書上做好記號。(糾正讀音、解釋詞語)
3、交流:讀完課文以后,你發現哪些問題已經解決了?是怎樣解決的?引導學生了解“發現”的內容,感知“胚胎的發育規律”這一發現的過程:夢見會飛——請教原因——癡迷研究——發現原理。感知“胚胎的發育規律”究竟是怎樣的?作者的發現正確嗎?(請學生依據課前收集的有關胚胎發育的資料在小組討論作者的發現是否正確,可以借助畫圖來幫助你講解這個規律)
4、交流:
①難句理解“老師誤解了我的笑聲,以為我的笑是不懷好意。”(“我”為什么會笑?老師為什么會覺得“我”不懷好意?作為學習伙伴的老師,也跟學生交流這件事情的體會。)
②難句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的風險。”引導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材料。(為了證實和傳播n.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獻出了畢生精力。由此,他晚年受到教會迫害,并被終身監禁。布魯諾被判處火刑。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家尚且如此,而我只是被老師驅逐出教室,這又算得上什么呢!作者用幽默的方式來發表了對這件童年往事的評價。)
③“我”是怎樣的一個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呢?(他善于觀察,喜歡問為什么,并有著執著的精神。因為作者敢于提問、留心觀察、反復思考、大膽想像才有了這樣的一個發現。)板書:大膽提問、留心觀察、積極思考、大膽想像
三、拓展延伸,引導“發現”
1、置疑:同學們問了那么多的問題,老師也有一個想問問大家啦。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偉大的發現?生物學家、胚胎學家用了很長的時間才研究出的胚胎發育規律,而作者他只是一個九歲的孩子,為什么他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呢?他怎么會跟生物學家的想法不謀而合呢?
①大膽提問:學問學問,就是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擁有學問。古人稱學習為做“學問”,現在,學問一詞已經成了知識的代名詞,可見“問”在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開啟知識的鑰匙,增長智慧的階梯。一切知識,一切創造發明,都是從提問開始。牛頓他發現了地球引力,他是這樣發現的,而且還有個故事:牛頓小時候,有一天,他在蘋果樹下看書,突然一只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他拿起蘋果想了想,又往上拋,結果蘋果立刻落下來了,牛頓發現地球有吸引力.(這種凡事問的習慣,是成就一番事業的必要條件。任何發明創造,都是因為好奇而發問得來的。在別人不問或不會問中發問,就會取得別人不可能取得的成就。)只有動了腦子才能夠提出問題。老師還可以從問題當中看出哪些同學對課文的理解比較深入,像?提出的問題說明他對課文的理解已經很深入了,是經過了思考之后提出了很有價值,值得我們一起去探討的問題。我們班今天的表現都非常好,從你們的提問中,我可以發現每個同學都是動了腦子思考,都用心地讀了課文的。提問,不一定非要問大人、問老師,還可以問自己,向自己提問,自己思考。怎樣才能大膽提問呢?必須要留心觀察生活,才能夠提出問題。
②留心觀察:(小試驗,嘗嘗杯中的水甜不甜)剛才同學們留心老師在做的動作了嗎?蘇格蘭有一個科學家叫瓦特。(一天晚上,瓦特和一個小女孩在家里喝茶。瓦特不停地擺弄茶壺蓋,一會兒打開,一會兒蓋上,當他把茶壺嘴堵住時,蒸汽頂開了茶蓋。在旁的外祖母對瓦特的.這種無聊動作極為不滿,加以訓斥。瓦特并不介意,他一心想著蒸汽的力量,從此萌發制造蒸汽機的念頭。瓦特能夠發明蒸氣機就是因為做到了留心觀察)。
③反復思考:光會觀察還不夠,必須對觀察到的事物進行思考,從觀察到的現象里面尋找事物的特征。古代的波斯有一位商人很會做生意,每次顧客來買珠寶的時候,他都要盯著顧客的眼睛,結果生意非常興隆。別人想探究其中的奧妙,他卻守口如瓶。直到他要死去的時候,才向他的獨生子傳授其中的訣竅:盯著對方的眼睛,不,準確的說,是盯著對方的瞳孔,瞳孔是不會撒謊的。如果一顆寶石閃亮的光芒使顧客的瞳孔擴張,你就大膽地把原價提高三層或更高;如果一條項鏈沒有使對方張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換一條。總之,盯著對方的瞳孔。
下面,老師請兩個同學上講臺來走一走,大家要仔細觀察,仔細思考,從同學的動作當中,你發現了他有什么特點,他的性格怎樣。
④大膽想像:大膽的想像事物為什么會是這樣,再經過小心的求證,我們就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想像是創造的源泉,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創造性想像,可不斷地改變舊表像,賦于思維獨特的形式。
2、總結:生活中并不缺少美麗,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給自己這樣一雙善于觀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我們的生活是那么的豐富多彩,我們的學習是那么的愉快,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就會有新的發現,能有新的發現!
教學目標
1.學會14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天賦、妨礙、豈止、癡迷、厘米、羞愧、幸虧、驅逐、隨心所遇、運轉自如、絞盡腦汁”等詞語。讀讀記記“澄澈、困窘”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4.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系實際、激趣導入
1.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說說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發現。
2.以激發學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發現的學習興趣進入新課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3.課文課講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課文主要內容。課文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讀課文,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作者圍繞著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發現,然后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后講了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2.激趣朗讀,作者的發現有趣嗎?選擇最感興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四、閱讀理解“‘我’發現了什么?”
1.自讀課文一、二自然段,說說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發散開去,以課文內容為切入點展開討論。
2.朗讀體會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發現胚胎發育規律時的欣喜和自豪,及當眾受到懲罰的憤懣。
讀中評價,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入情入景體會作者的感受。
五、開放拓展
收集同學間童年的發現,看看誰的發現最有意義。
第二課時
一、回憶導入
引導學生說說作者童年的發現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樣發現這童年的秘密的導入新課教學。
二、細讀體會童年秘密的發現過程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并談自己的.體會。討論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3)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經過思考、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2.從“我”的發現過程中,那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中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作者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這個秘密的,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體味作者秘密被證實后的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樣被證實的。
2.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這句話的意思。
讓學生通過舉例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引導學生說出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這句話。
引導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憤懣的感受。
四、從課文中,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通過學生的讀書,感悟,交流,知道費奧多羅夫是個天真無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著執著精神的孩子。
五、總結交流
通過學習課文,受到了什么啟發?
引導學生說說學習這篇課文后受到了怎樣的啟發。在生活中要養善于觀察的習慣,遇到問題要敢于動腦思考,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鉆研的精神。
拓展閱讀:《童年的發現》課文
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聽完這句話,你大概忍不住會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聲不會給你招來禍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過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發現,情不自禁笑出了聲音,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
我的發現起始于夢中飛行。每天夜里做夢我都飛,我對飛行是那樣迷戀,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就能離開地面飛向空中。后來,我甚至學會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樺林梢頭,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盤旋。我的身體是那樣輕盈,可以隨心所欲,運轉自如,憑著雙臂舒展和雙腿彈動,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那里。
我以為在同學中間只有我一個人具有飛行的天賦,可是,有一天我終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們也都會在夢中飛騰。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
“夢里飛行,說明你們是在長身體呀。”老師解釋說。
“為什么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
“白天你們太淘氣,妨礙細胞的生長。到了晚上,細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為什么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么道理?”
“這是你們的細胞回想起了遠古時代,那個時候,人還是飛鳥。”
“人怎么會是鳥?”我們萬分驚訝。
“豈止是鳥!人是由簡單生命進化來的。最開始是草履蟲,后來是魚,是青蛙,是猴子……所有這些知識,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高年級,離我們是那樣遙遠,而飛行卻仍在繼續。和老師的一次談話,更加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從河里抓到一條魚,我都會翻來覆去地看個仔細,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鄉村的孩子從小就知道母親懷胎九個月才生下嬰兒。“為什么是九個月呢?”我絞盡腦汁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終于想出了眉目:“哈!這就跟畫地圖差不多。地上的距離很遠很遠,在地圖上畫出來只不過幾厘米。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化成人,正好是九個月。”我的發現競是如此簡單明了,我為此感到格外高興。我想大概還沒有人發現這個道理。
又過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級。老師開始給我們上生物課。有一次,年輕的女教師一本正經板著面孔講人的起源,講人的發育和進化。這時候,我清清楚楚聽見老師說,按照進化論的觀點,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當時教室里安靜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聲。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發現,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老師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費奧多羅夫!……你笑什么?再笑就從教室里出去!”
“奧爾加·伊萬諾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發現……”
教室里一陣笑聲。奧爾加·伊萬諾夫娜氣得臉色蒼白,大步朝我走來。
“費奧多羅夫!……你立刻從教室里出吉去……”
我的臉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漲得通紅。這時候我意識到,老師誤解了我的笑聲,以為我的笑不懷好意。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不然的話,同學們聽見我說自己三年前就發現了進化論,還不笑塌房頂!不過,被轟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條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反映了兒童渴望求知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了解作者童年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以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學會“妨、礙”2個會認字,讀讀記記“妨礙、情不自禁、隨心所欲、天賦、癡迷、一本正經”等詞語。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知道“我”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
【教學難點】
理解“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領悟作者童年時強烈的求知欲和豐富大膽的想象力。
教學準備:
有關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科學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爛漫的時節,在玩樂的時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發現。今天,讓我們走進童年去尋找童年的發現吧!(板書:8.童年的發現)
2、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大家都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走進課文,去尋求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同學們讀的都非常認真,文中的生字詞你們都認識了嗎?誰來當小老師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些生字詞?你們都會了嗎?讓我們開火車來讀好不好?看來大家預習的非常好,老師為你們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發現是什么?他又是怎樣發現的呢?一起走進課文去看一看吧!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有關的句段。劃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發現的句子。
三、理解發現:
1、讀完了嗎?誰來向大家匯報一下你找到的句子?你很會讀書!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時間。……正好是九個月。請大家仔細的讀一讀這幾句話,并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請你,不錯!你來說,說得真好,看來大家已經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
2、請同學們再次讀課文,找一找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句話:說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對,你找的完全正確,就是這一句: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請大家把這兩段話分別朗讀一下,看看這兩句話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對,我們在平時寫作時,就應該注意表達的具體和概括。
四、了解過程:
1、我那非凡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呢?看老師擬定了學習計劃,請大家按要求分小組合作學習。
2、(屏幕出示):
(1)找出有關的句段。
(2)理解有關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個四字詞語。
(3)在白紙上畫出四字流程圖。
3、小組匯報,課堂交流:剛才大家的合作學習真是熱火朝天呀。現在請每一組用一個詞來概括發現的過程。一組,夢見會飛(板書:夢見會飛)二組,請教原因(板書:請教原因)三組,癡迷研究(板書:癡迷研究)四組,發現原理(板書:發現原理)大家真會學習!
4、從“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中,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請你,充滿幻想,(板書)讀一讀相關的句子!誰還有不同的觀點?請你,執著探索,(板書)讀一讀有關這方面的句子。
5、孩子們,通過學習,你受到了啟發?有沒有什么想對作者說的呢?
五、總結,布置作業:
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給自己一雙善于觀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這么豐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你就一定會有新的'發現。說不定,你還會成為未來的發明家,科學家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