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28
這是口語交際走進他們的頭,是優秀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你知道大人們的童年是什么樣子嗎?讓我們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了解他們小時候的故事。
本次口語交際任務是采訪家里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了解他們的童年歲月,了解他們小時候的故事。
同學會問,那我們具體該怎么做呢?
第一,首先確定采訪對象,然后根據采訪對象的年齡、性別、生活經歷等設定不同的問題,列出提綱。
第二,采訪時,要使用禮貌用語,態度要謙和有禮。
第三,當被采訪人講述時,要用心傾聽,邊聽邊作記錄。不要隨意打斷被采訪人的講述,有問題可以等被采訪人講述完再提出。
第四,整理記錄時,可以與同學交流。交流內容可以是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件,也可以是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問題清單
例一:
1.你可以問問他(她)小學時候學過的課文有哪些?
2.課后,他(她)喜歡玩什么游戲。與誰一起?
3.他(她)做的最勇敢的事是什么?
4.他(她)小時候有什么樣的夢想?
……
例二:
1.他(她)小時候有過玩具嗎?
2.他(她)的玩具是怎么來的?他(她)最喜歡的是什么玩意兒句?為什么喜歡它呢?
3.這個玩具怎么玩,您還記得嗎?是否用玩具比過賽?
4.您是和誰一起比賽?比賽的結果是什么樣?
……
范例:
我:爸爸,我想了解一下您的童年,對您做一次采訪,可以嗎?
爸爸:當然可以啦!
我:我想知道,您小時候有沒有做過什么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爸爸:有哇。我記得七八歲的時候,有一天,你的爺爺奶奶不在家,我就把魚缸里的金魚都撈了出來了,想讓它們在外面玩耍,我還摘了樹葉喂它們吃。金魚在地上一個勁兒地掙扎,剛開始我以為它們樂得直搖頭搖擺尾呢。過了一會兒,發現那些金魚都一動不動了。
我:真是太好笑了。爺爺奶奶知道后,有沒有批評您啊?
爸爸:當然批評了。不過你爺爺耐心地給我講了許多關于金魚的知識。
我:哦。爸爸,您小時候是喜歡音樂還是美術呢?
爸爸:我比較喜歡音樂,喜歡唱歌。我還記得那時我們最喜歡唱的歌曲就是《咱們從小講禮貌》《勞動最光榮》等。每年的六一兒童節,我都會上臺為同學們表演歌唱。我不太喜歡美術,畫畫總也畫不好。
我:爸爸,您勇于上臺表演,真了不起。您喜歡學校的生活嗎?
爸爸:喜歡啊。現在想起來,還想回到學生時代,回到童年呢!你可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時光啊!
我:好的,爸爸。謝謝您接受我的采訪。
【教材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是“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設計這一教學內容的意圖有二,一是通過交際引導學生了解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樂也好心酸也好,對于他都有心動神移的最深刻的記憶;二是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材對本次口語交際活動的要求、方法、步驟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和提示。在這些方法、步驟中“根據提問對象提出恰當的問題”是重點,教師要給予恰當的指導,可以引導學生在提問之前先列一個提綱,把提問的對象和問題分條寫下來;提醒學生提問的時候要注意使用禮貌用語,認真耐心地聽別人講話,一邊聽一邊做好記錄,不要隨意打斷別人。交際中要注意認真傾聽,也可以邊聽邊記錄。除此之外,還要重視全班交際后的評議,評議時,應以鼓勵為主,適當指出存在的不足。
【與口語交際相關的其他資料】
爸爸的鴿子
林清玄
我在老家的起居室,找到一個被塵封的箱子,里面有許多爸爸晚年領過的獎牌,其中數量最多的是賽鴿的錦旗、獎杯和獎牌。
看著這些獎牌,使我想到從前和爸爸一起放鴿子的時光。
爸爸中年以后迷上賽鴿,與一大群朋友組成“鴿友會”,幾乎每個星期都會舉行鴿子的飛行比賽。
這種賽鴿在臺灣鄉間曾經風靡過一陣子,鴿友們每次賽鴿,交少許的錢給鴿會,并且把鴿子套上腳環,也交給鴿會,由鴿會統一載到遠地施放,依照飛回來的名次發給獎金和獎牌,獎金非常的高,有時一只得到冠軍的鴿子,一次的獎金超過主人全年的耕田所得。
由于交的錢少,獎金卻很高,再加上鄉間缺乏娛樂,使賽鴿成為鄉下最刺激的事。
每次賽鴿的日子,我們就會全家總動員,如臨大敵。年紀小的孩子站成一排,趴在頂樓的圍墻上,把視線凝聚在遠方的天空。
爸爸看見我們的樣子,都會大笑:“憨囡仔,這次聽說載到野柳去放,至少也要兩小時以后才會到呀!”
我們才不管爸爸怎么說咧,萬一有一只神鴿,飛得比飛機還快,飛回來了我們都不知道,不是要損失一筆很大的獎金嗎?
我們一動也不動的看著遠方的天空,天空開闊而廣大,群山一層一層好像沒有盡頭,白云一團團浮在山頭上。然后我會失神的想:鴿子是有什么超能力呢?它可以不食不飲,飛過高山和田地,準確的回家,是什么帶領著它呢?是風?是云?還是太陽呢?有許多小鴿子從未出過遠門,怎么可以第一次就認路回家呢?鴿子那么小的頭到底裝了什么,怎么會如此有智慧呢?
每次我的心神游到天空的時候,突然會看見遠方浮起小小的黑點,我們就會大叫:“爸,粉鳥回來了!”
爸爸抬頭一看,說:“這一次,可能是喔!”然后開始給我們分派任務,叫哥哥穿好鞋子在門口等著,叫我抓了鴿子從樓上沖下去交給哥哥。
鴿子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快速的往眼前移動,一眨眼,就飛到我們頭頂,眼尖的弟弟大叫:“那只是阿里,那只是阿國仔!”
果然是脖子滾了黑毛的阿里,還有叫聲最響的阿國仔!
阿里和阿國毫不遲疑的,以一種優美無比的姿勢凌空而降,落在平時降落的木板平臺,一竄,就進了鴿舍。
爸爸迅即將它們裝進小籠子,拍我的頭說:“緊!”
我提著鴿籠,吸一口氣,一氣狂奔到樓下交給哥哥,哥哥就像百公尺接力的姿勢,箭一樣的往鴿會射去!我也不放心的跟在后面跑,一邊叫著:“哥!加油!緊啦!緊啦!”
從小就很會賽跑的哥哥,果然是最先到達的,鴿會的阿伯把阿里和阿國的腳環拿下,打進鴿鐘,鐘上顯示出飛回來的名次和時間,阿伯笑著對哥哥說:“阿河!你爸爸這次賺到了,可能有八千元的獎金。”
我和哥哥雙手高舉,在鴿會前又叫又跳的,提著阿里阿國回家,跑的速度與去鴿會一樣快,把得獎的消息告訴爸爸,爸爸很高興的摸我們的頭,然后充滿感情的看著他的鴿子,他看鴿子的眼光那種欣賞和慈愛,有時比看我們還溫柔。
在廚房里忙的媽媽探出頭來:“粉鳥賺八千元,是有影無?”
爸爸說:“真的啦!你免煮了,晚上來一江山慶祝!”
媽媽雖然笑得很開心,嘴里還是忍不住叨念:“錢都還沒領到,就要去大吃,八千元?不知是真的,還是假的?”
一江山飯店是我們小鎮里最好的飯店,爸爸每次贏了賽鴿,就會帶我們去大吃一頓,平時反對賽鴿的媽媽,也會熱烈的和我們討論鴿子的事,那么溫馨熱烈的氣氛就好像是過年一樣。
爸爸過世以后,媽媽決定把鴿子放生,可是不管怎么放,它們總是飛回來,最后只好把鴿舍拆了,但是那些爸爸從小養大的鴿子,還不時的飛回來,經過好幾年,樓頂的平臺上,還常有鴿子回來。
像鴿子這么聰明的眾生,不知道能不能理解到它們的主人,魂魄已經飛越了天空?在天際線之間,是不是找得到回家的路?
如今,鴿子飛遠了,爸爸也不在了,只留下這些獎牌記憶了一些歡樂的時光。
我仿佛看見童年的我趴在圍墻上想著:是什么帶領鴿于回家呢?是風?是云?還是太陽呢……
童年的春節
冰心
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邊山上孤單寂寞的獨往獨來,也有熱鬧得鑼鼓喧天的時候,那便是從前的“新年”,現在叫做“春節”的。
那時我家住在煙臺海軍學校后面的東南山窩里,附近只有幾個村落,進煙臺市還要越過一座東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過年”還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
過年的前幾天,最忙的是母親了。她忙著打點我們過年穿的新衣鞋帽,還有一家大小半個月吃的肉,因為那里的習慣,從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豬賣肉的。我看見母親系起圍裙、挽上袖子,往大壇子里裝上大塊大塊的噴香的裹滿“紅槽”的糟肉,還有用醬油、白糖和各種香料煮的鹵肉,還蒸上好幾籠屜的紅糖年糕……當母親做這些事的時候,旁邊站著的不只有我們幾個饞孩子,還有在旁邊幫忙的廚師父和余媽。
父親呢,就為放學的孩子們準備新年的娛樂。在海軍學校上學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還有表哥哥。真是“一表三千里”,什么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個。父親從煙臺市上買回一套吹打樂器,鑼、鼓、簫、笛、二胡、月琴……彈奏起來,真是熱鬧得很。只是我擠不進他們的樂隊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親給我們買回來的鞭炮,晚上放些煙火。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樹銀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歡的還是一種最小、最簡單的“滴滴金”。那是一條小紙捻,卷著一點火藥,可以拿在手里點起來嗤嗤地響,爆出點點火星。
記得我們初一早起,換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我們家不供神佛——供桌上只有祖宗牌位、香、燭和祭品,這一桌酒菜就是我們新年的午餐——然后給父母親和長輩拜年,我拿到的紅紙包皮皮里的壓歲錢,大多是一圓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銀元,我都請母親替我收起。
最有趣的還是從各個農村來耍“花會”的了,演員們都是各個村落里冬閑的農民,節目大多是“跑旱船”,和“王大娘鋦大缸”之類,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輕人,搽著很厚的脂粉。鼓樂前導,后面就簇擁著許多小孩子。到我家門首,自然就圍上一大群人,于是他們就穿走演唱了起來,有樂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聲不斷。耍完了,我們就拿煙、酒、點心慰勞他們。這個村的花會剛走,那個村的又來了,最先來到的自然是離我們最近的金鉤寨的花會!
我十一歲那年,回到故鄉的福建福州,那里過年又熱鬧多了。我們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們這一房在一起吃飯的。從臘月廿三日起,大家就忙著掃房,擦洗門窗和銅錫器具,準備糟和腌的雞、鴨、魚、肉。祖父只忙著寫春聯,貼在擦得锃亮的大門或旁門上。他自己在元旦這天早上,還用紅紙寫一條:“元旦開業,新春大吉……”以下還有什么吉利話,我就不認得也不記得了。
新年里,我們各人從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許多好東西。首先是灶糖、灶餅,那是一盒一盒的糖和點心。據說是祭灶王爺用的,糖和點心都很甜也很粘,為的是把灶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匯報這家人的壞話!最好的東西,還是燈籠,福州方言,“燈”和“丁”同音,因此送燈的數目,總比孩子的數目多一盞,是添丁的意思。那時我的弟弟們還小,不會和我搶,多的那一盞總是給我。這些燈:有紙的、有紗的,還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墻上掛的是“走馬燈”,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戰呂布”,手里提的是兩眼會活動的金魚燈,另一手就拉著一盞腳下有輪子的“白兔燈”。同時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個燈市,這一條街上大多是燈鋪。我家門口的“萬興桶石店”,平時除了賣各種紅漆金邊的伴嫁用的大小桶子之外,就兼賣各種的燈。那就不是孩子們舉著玩的燈籠了,而是上面畫著精細的花鳥人物的大玻璃燈、紗燈、料絲燈、牛角燈等等,元宵之夜,都點了起來,真是“花市燈如晝”,游人如織,歡笑滿街!
元宵過后,一年一度的光采輝煌的日子,就完結了。當大人們讓我們把許多玩夠了的燈籠,放在一起燒了之后,說:“從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學去吧。”我們默默地聽著,看著天井里那些燈籠的星星余燼,戀戀不舍地帶著一種說不出的惆悵寂寞之感,上床睡覺的時候,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過!
【教學目標】
1.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2.通過相互交流感受大人們的童年生活樂趣,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3.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習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談話導入: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每個人都有有自己點童年,你知道大人的童年是什么樣的嗎?讓我們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了解他們小時候的故事。
二、明確交際要求
讀教材13頁,說說這次口語交際給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
這次口語交際要求我們走進大人們的童年歲月,了解他們小時候的故事。提問之后,整理好記錄,與同學交流了解到的情況和自己的感受。
三、溫馨提示
本次口語交際中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1.提問的時候,注意使用禮貌用語。
2.認真傾聽,在交流時能邊聽邊記錄。
四、交際方法
1.選擇對象,提出恰當的問題。
首先確定自己要選擇的對象,然后根據不同的對象,提出恰當合理的問題。選擇的對象要是大人,問題必須圍繞“大人的童年生活”展開,不能偏離主題。
2.做好記錄,選擇有趣的事例。
大人回答問題的時候,我們要認真傾聽,做好記錄。整理記錄時,要選出大人童年生活中讓你感興趣的典型事例。
3.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感悟。
和同學交流整理的記錄時,要有條理地表達,可以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還可以談自己的深刻感悟。
4.欣賞范例:
(1)樂樂:爺爺,您小時候在什么地方上學呢?請您給我講一講您的童年生活吧!
爺爺:我小時候在離我們村有10里地遠的鄰村小學讀書,每天都是早早起床走著上學。
樂樂:爺爺,學校的桌椅板凳是什么樣的啊?
爺爺:學校里的桌子是用水泥板做的,從家里帶去自制的木凳。晚上上夜校時,也是用自制的煤油燈照明。
樂樂:爺爺,您們在學校主要學習什么東西呢?
爺爺:在學校里,我們主要學習數學、語文、自然常識、書法、勞動技術等一些課程。一些手工課上,我們常常自己動手做一些東西。女孩子做毽子,男孩子做手槍等。
樂樂:爺爺,你們下課后玩什么游戲呢?
爺爺:我們的玩具都是自己動手制作的。下課我們可以玩踢毽子、挑棍、跳繩、玩石頭等等,這些游戲挺有趣的。現在還忘不掉呢!
(2)和同學談感受:
樂樂:我了解到爺爺童年時期的學習生活,生活學習條件很艱苦,可是他們依然克服困難學習。向和爺爺比起來,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條件多么優越。寬敞明亮的教室,漂亮美觀的桌椅,還有白熾燈照明,冬天有暖氣,夏天有電扇。所以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努力進取。
(3)瑩瑩:阿姨,您小時候看電影嗎?講給我聽好嗎?
阿姨:看過,我們都是在晚上看露天電影,有時還到鄰村去看電影。
瑩瑩:那您們看電視嗎?
阿姨:我們小時候看的電視是黑白電視,全村就大隊有一臺。
瑩瑩:你們那時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是什么呢?
阿姨:我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是《西游記》《霍元甲》,經常跑到村里大隊看電視,有時停電了,還跑到鄰村去看。
(4)和同學談感受:
瑩瑩:我向阿姨了解到她們小時候看電影電視的情景。那時看電影、電視還要出門或者出村,真是不容易。阿姨小時候看的《西游記》現在暑假也播放,我也喜歡看。今天的電視發展得更加先進,超薄高清網絡電視等等,能夠看到更多的電視節目。可我總覺得沒有阿姨他們小時候的樂趣了。
(5)評析:這兩個范例從不同角度向長輩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能恰當使用禮貌用語,并能寫出自己的深刻感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