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10
這是塞下曲盧綸公開課教案,是優秀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解讀題目
《塞下曲》是樂府詩題,這類詩大多描寫邊疆軍事生活,也叫邊塞詩。
塞指的是邊界險要的地方。
二、了解詩人
盧綸(749-799)是唐代詩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為大歷十才子之一,曾在河中任元帥府判官,善于寫景抒情藝術成就非常高,他從軍多年,所作邊塞詩富有戰斗生活氣息,雄壯感人。其《塞下曲》是詩歌史上的千古名作。
三、初讀古詩,學寫生字。
老師來給大家范讀這首詩,請同學們注意聽每一個字的讀音。(讀詩)有沒有發現哪一個字的讀音和你想的不一樣?
詩中這個字讀單。( chan )單于——匈奴人對他們部落聯盟首領的專稱。你還知道這個字有哪些讀音?
這個字是多音字,有三個讀音,除了讀單于之外還讀單表示單獨單一的意思。還有第三個讀音讀Shan。常常用在人的姓上或者是地名 ,比如說在山東省西南部有個地方叫單縣。
這里有一個生字我們需要學會寫。就是大雁的雁。燕是半包圍結構。注意中間是兩個單人旁,像不像幾只大雁并排飛行?還要注意的是這部分有四個橫。請你在自己的練習本上描一個寫兩個吧。
現在你能把這首詩通順,正確的讀兩遍嗎?開始吧。(兩遍時間)
四、懂詩意。
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先來看詩的前兩句。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跑。月黑就是沒有月光。單于剛剛已經介紹過了,是匈奴貴族首領。盾指的就是逃,盾跑就是逃走的意思。沒有月光的夜晚,雁群飛得很高, 匈奴首領單于趁黑夜悄悄地逃跑。 可以看出這兩局詩,介紹了環境和事件。環境就是一個沒有月光的夜晚,而事件就是匈奴的軍隊準備趁夜色逃跑。本應該休息的大雁被驚飛一直飛向高空。從這兩句詩中不難看出殘余的潰敗與逃跑時的狼狽,可見他們已經全線崩潰啦!現在請你腦中想著這畫面,再讀詩的前兩句開始吧。(留時間)
我們再來看詩的后兩句,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預示將要想要的意思。將是指率領。輕騎就是輕裝快速的騎兵。滿是指落滿。正要帶領輕騎兵去追趕殘余,大雪紛飛落滿了身上的弓刀。又是怎樣的環境呢?
沒有月光的夜晚,又下起了鵝毛般的大雪。大雪落滿了將士們的弓刀,你能體會到什么呢?一個滿字能感受到突如其來的雪很大,天氣非常的嚴寒,塞外的環境很惡劣, 一個逐字可見戰士們卻不顧嚴寒英勇無畏的精神品質。
五、結構梳理,升華情感。
要我們來梳理一下這首詩的結構《塞下曲》向我們介紹了夜黑,雁飛高的環境。單于逃跑的事件。和將士們追趕逃兵的過程。體現了將士們愛國的熱情和大無畏的精神。同學們可以根據這樣的關鍵詞和結構圖來幫助自己做筆記,更簡單有效。抄寫下來吧!請你邊抄寫,邊回顧這首詩的內容。(留抄寫時間)
你看,剛剛的結構圖,就表達的是這一整段的內容。《塞下曲》描寫了一個月黑雁飛高的夜晚,將軍率領輕騎兵追擊逃敵的情景,充分表現了是守衛將士的愛國熱情和大無畏的精神。
六、升華朗讀。
整首詩我們已經學完了。讓我們伴隨著音樂,想象著不畏嚴寒追趕逃兵的的將士們,再來朗誦這首詩吧!(播音樂留時間)
七、拓展盧綸的塞下曲
同學們,其實盧綸寫的《塞下曲》是一組詩還有很多首,老師又帶來了其中的另一首《塞下曲》。《塞下曲》唐盧綸林暗草驚飛,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林中昏暗風吹草動令人驚,將軍門業中搭箭拉弓顯神勇。天亮再去尋找昨夜射的白羽箭,才發現箭頭深深地插入巨大的石塊中。都寫出了邊塞軍人在條件惡劣的環境下,英勇無謂的軍人。他們拋頭顱灑熱血保家衛國,可以稱為偉大的人。人們永遠敬佩他們。
八、作業
今天的作業是背誦兩首塞下曲,并默寫前一首詩,這節課就上到這兒,再見。
塞下曲的詩意
《塞下曲》
作者:盧綸
原文: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注釋:
1、塞下曲:古時邊塞的一種軍歌。
2、月黑:沒有月光。
3、單于:匈奴的首領。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統帥。
4、遁:逃走。
5、將:率領。
6、輕騎:輕裝快速的騎兵。
7、逐:追趕。
詩意:
夜靜月黑雁群飛得很高,
單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竄。
正要帶領輕騎兵去追趕,
大雪紛飛落滿了身上的弓刀。
賞析:
《塞下曲》為漢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內容多寫邊塞征戰。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選其四首。這是盧綸組詩《塞下曲》中的第三首。盧綸曾任幕府中的元帥判官,對行伍生活有體驗,描寫此類生活的詩比較充實,風格雄勁。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
詩由寫景開始,“月黑雁飛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飛的正常時刻;而宿雁驚飛,透露出敵人正在行動。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時間為冬季,又烘托出了戰前的緊張氣氛。
“單于夜遁逃”,敵人夜間行動,并非率兵來襲,而是借月色的掩護倉皇逃遁。詩句語氣肯定,判斷明確,充滿了對敵人的蔑視和我軍的必勝信念,令讀者為之振奮。
后兩句寫將軍準備追敵的場面,氣勢不凡。“欲將輕騎逐”,將軍發現敵軍潛逃,要率領輕裝騎兵去追擊;不僅僅因為輕騎快捷,同時也顯示出了一種高度的自信。當勇士們列隊準備出發時,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下了起來,雖然站立不過片刻,剎那間弓刀上卻落滿了雪花。遮掩了他們武器的寒光。他們就像一支支即將離弦的箭,雖然尚未出發,卻滿懷著必勝的信心。
最后一句“大雪滿弓刀”是嚴寒景象的描寫,突出表達了戰斗的艱苦性和將士們奮勇的精神。
本詩雖區區二十個字,卻寫出了當時的實情:單于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率軍潰逃,將軍在“大雪滿弓刀”的奇寒天氣情況下準備率軍出擊。一逃一追把緊張的氣氛全部渲染了出來。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斗場面,但留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營造了詩歌意蘊悠長的氛圍。
教材分析:《塞下曲》這首古詩形象鮮明突出,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味道醇厚。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應該讓學生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情景,并且把握人物形象。所以,教學中應該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體現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注意讓學生在誦讀、理解的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
教學目標: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
2、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情景。
3、把握將軍的形象。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情景。
教學準備:
課件
一、激趣引入
今天我想給大家引薦一位古代的大將軍,他是西漢著名的軍事家,曾做過都尉、郡太守,鎮守邊郡時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稱為“飛將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廣。
據記載,在李廣巡視打獵時就發生過富于戲劇性的故事,流傳到唐代,被一位名叫盧綸的詩人即興改編,創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取名為《塞下曲》。(教師隨機板書)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古詩的學習。
二、初讀古詩,識字正音
1、板書課題、作者,理解題目。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把古詩讀幾遍,讀通順,注意古詩的停頓。
3、檢查學生的讀詩情況,指名讀。作出評價。
三、理解詩句,體會詩境
1、想具體了解這首詩寫了飛將軍李廣的什么故事嗎?不過在學習之前,老師想讓大家回憶一下,要想學好古詩,必須有好的學習方法,回憶一下,都有哪些方法?
2、學生小組互助,理解詩句。
3、交流。
A、說說“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兩句詩的意思。
抓住“引”字總結聯系上下文解釋的新方法。
從“驚”字體會,感受氣氛的緊張。
教師指導朗讀。
B、說說“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兩句詩的意思。
抓住“沒”,并且利用情景表演體會將軍力氣大,勇武。
讀出贊嘆之情,指導朗讀。
4、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詩。生評價。
兩個人對讀。
師生對讀。
四、全詩整合
1、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了解了飛將軍李廣的一個富于傳奇性的故事。下面,誰愿意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2、老師也想講一講這個故事,不過,需要大家的合作,我講到哪句詩,請大家讀出相應的詩句。
五、把握情感,全班朗讀
李廣將軍真不愧是“飛將軍”,最后,就讓我們想象著詩歌描繪的情景,帶著對飛將軍李廣的贊嘆與敬佩,齊讀《塞下曲》!
六、拓展延伸
同學們,詩人盧綸筆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這一首,而是共6首。今天我們學習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5首古詩中,第3首“月黑雁飛高”也十分有名。另外,像著名的大詩人李白、王昌齡,也都創作過《塞下曲》。那么,課下就讓我們互相幫助,搜集這些古詩,把它摘抄在采集本里。板書設計:塞下曲 盧綸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