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13
這是十萬個為什么四下讀書吧,是優秀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知識清單
1.米·伊林的《十萬個為什么》用屋內旅行記的方式,對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物提出饒有興味的問題,比如:是誰發明細瓷器的?有沒有硬的液體?穿三件襯衣暖,還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襯衣暖?為什么水不會燃燒?伊林用淺顯易懂卻又富有啟發性的道理,娓娓動聽地向讀者進行解釋。
2.在這本書中,帶著我們進行了一次屋內旅行……提出了許多看似簡單,卻不那么容易回答的問題,如:為什么爐子里的柴會畢剝作響?為什么煙會走煙筒出去,而不向屋里冒?煤油燃燒的時候,從哪里來的煙?
3.“十萬個為什么”這個現在已經被我國廣為采用的書名,最初是由伊林取自英國作家盧·吉卜林的一句話:“五千個哪里,七千個怎樣,十萬個為什么”。當時的《十萬個為什么》僅5萬字,那是一本“在屋子里邊走邊寫的書”。他會把簡單的問題想得津津有味,講得津津有味。
4.米·伊林(1895—1953),蘇聯著名作家,他從小酷愛讀書,喜歡大自然,喜愛科學實驗。童年時期曾仔細觀察和研究螞蟻的生活情況,觀察天空和星象。
5.本書共八大部分。分別是:《宇宙天體》、《地球家園》、《動物王國》、《植物天地》、《機器設備》、《幸福社會》、《食物天地》、《人的生活》。
練習題
1.選擇題。
(1)成人的身體的含水量大約是占體重的( )。
A.10%~20%
B.80%~90%
C.60%~70%
(2)爐子在火旺的時候,為什么呼呼直響?( )
A.因為有人吹。
B.因為有風吹。
C.因為爐子里的空氣燒熱了,熱空氣上升,冷空氣從下方補充,產生了氣流。
(3)水為什么能滅火?( )
A.水的溫度低一些。
B.火怕水。
C.水不讓空氣接近燃燒的物體。
(4)剛燒好的陶器會滲水,涂上( )就后不會滲水。
A.漆B.釉C.鹽
2.判斷題。
(1)水有可能炸毀房子。( )
(2)世界上沒有透明的鐵。( )
(3)固體的水也會爆炸。( )
(4)并不是皮襖使人體變得溫暖,而是人體使皮襖變得溫暖。( )
(5)鐵怕水,鋅也怕水。( )
(6)鐵里面有碳。( )
【答案】
1(1)C (2)C (3) C(4)B
2(1)√ (2)× (3) √ (4)√ (5)× (6)√
推薦語設計
我最喜歡米•伊林的《十萬個為什么》,我想推薦給大家看。
內容簡介: 作者在這本書中,帶著我們進行了一次屋內旅行,對自來水、龍頭、爐子、桌子、灶臺、鍋架、餐具柜、衣櫥等,提出了許多看似簡單,卻不那么容易回答的問題。
推薦語: 神秘的萬物等著我們探索,神秘的現象等著我們揭秘。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不知道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十萬個為什么》讓你了解這個世界。
讀后感
寒假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十萬個為什么》,這可真是一本特別好的書啊!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知識,我仿佛進入了一個知識的海洋。
這本《十萬個問什么》是前蘇聯作家米伊林的作品。這本書一共分為六大部分,也可以說六“站”,還有附錄。包含了有關于水、火、食物、金屬、鏡子、動物、植物等多方面的知識。我怎么也沒有想到,就在一個房子里,作者竟然發現了這么多可觀察的事物,還能提出這么多的問題。他一定是從物品的各個角度去觀察,并做好記錄。我在這方面還差得很遠,我真佩服米伊林啊!
這本《十萬個為什么》跟我以前看的科普書大不相同。這本書就像是“知識”在滾雪球,越往后面讀,知識的雪球就越大。讀到末尾,所有的事物都凝結在一起,這讓我明白了萬事萬物之間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比如動物和植物,水和火等。而不像別的科普書,都是按照具體的事物一個一個去描寫。所以,我更加喜歡這本《十萬個為什么》。
通過讀這本書,我明白了科學就在我們身邊。今后我要認真觀察,并多多思考。這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
快樂讀書吧:十萬個為什么
文本分
析 閱讀是個廣闊的天地,閱讀有益書籍對于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本次“快樂讀書吧”的主題是“十萬個為什么”,選編了幾本(篇)科普讀物,其中重點是精讀《十萬個為什么》(米·伊林著)這部書,借以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讀書興趣。在教學時,要讓學生懂得略讀、精讀、賞讀,通過指導能針對不同的文章選擇不同
的閱讀方法。感悟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及語言文字的優美,從而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讀書興趣,提高閱讀能力,并為寫作打下良好基礎。
教
學
目
標
1.閱讀《十萬個為什么》,獲得知識,培養讀書的興趣。
2.能用學到的方法解決讀書中遇到的問題。
3.閱讀更多的科普書籍,快樂讀書。 教
學
重
點 1.創設情境,分組閱讀,分享讀書的樂趣。 2.遷移拓展閱讀,讀更多科普書籍,培養廣泛的興趣。 教學準備 教師:1.提前布置讀《十萬個為什么》。 2.準備多媒體課件和小獎品。 學生:讀《十萬個為什么》及其他科
普讀物。 課時安排 1課時
最新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精編)快樂讀書吧:十萬個為什么(教案)
一、激趣導入,引出主題
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談話導入。
導語:同學們,我問幾個問題,你們的回答要是令老師滿意了,可有小獎品喲!冬天里,我們會生爐子,為什么一生火,我們就會感覺到熱?爐子里柴火燃燒為什么還發出畢剝畢剝的響聲?那燃起的煙會從煙筒里冒出,為什么不向屋里冒呢?要是把火滅掉,我們可以用水,為什么不用液體的煤油呢……(生搶答)
同學們回答都很積極,有的答得很好,但大多數回答沒有說明問題的實質。這些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竟然還有這么深的“奧妙”,它們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那就到一本書中去尋找答案吧。這本書就是《十萬個為什么》。相信,經過這次“快樂讀書”活動后,你們一定會深深地喜歡上這本書的!
二、小組活動,分享閱讀《十萬個為什么》
把全班同學分成三個小組,每組圍繞一個主題開展閱讀活動,然后分享交流,教師巡視、點評。
第一小組:圖書介紹
生1:《十萬個為什么》的作者是米·伊林。米·伊林(1896—1953),是蘇聯科普作家、工程師、兒童文學作家。他的科普作品除了《十萬個為什么》之外,還有《幾點了》《白紙黑字》《桌上的太陽》《原子世界旅行記》和《在你周圍的事物》等。
米·伊林的作品是科普作品的典范,對我國科普創作界產生了很大影響。中國老一輩的科普作家和20世紀50年代成長起來的許多科普作家,都從米·伊林的作品中受到教益。
我國科普作家高士其曾在《人民日報》上用“內容豐富,文字生動,思想活潑,段落簡短”這樣16個字來概括米·伊林作品的寫作特點。米·伊林作品譯介到中國來已有七八十年,版次不斷增加,印數始終不衰,一直是廣大青少年的良師益友。
生2:“十萬個為什么”這一極富生命力的名稱即取自米·伊林的著作,而米·伊林則取自獲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作家盧·吉卜林的一句話:“五千個哪里,七千個怎樣,十萬個為什么。”
這本書采用“屋內旅行記”的方式,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物,提出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是誰發明細瓷器的?有沒有硬的液體?穿三件襯衣暖,還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襯衣暖?為什么水不會燃燒?米·伊林用淺顯易懂卻又富有啟發性的道理,娓娓動聽地向讀者進行解釋。
生3:書的封面和上冊目錄如下:
十萬個為什么神秘的文字白紙黑字——書的故事
幫助記憶的東西第四站:廚房鍋架蠟書
最新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精編)快樂讀書吧:十萬個為什么(教案)
漫游房間字母游記活的書
會說話的東西第五站:餐具柜皮書
第一站:水龍頭永恒的書大贏家紙
圖畫上的故事第六站:衣櫥關于活圖書館的故事
第二站:爐子帶書書的命運
察隊失蹤的故事房間游指南……
第三站:桌子及灶臺一個抄寫員的故事
師小結:聽了第一小組同學的介紹,我們知道了《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的作者、目錄、主要內容、書的特點及影響等等,讓我們對這本書有了大致的了解。同學們介紹得很清楚。
生1:我給同學們朗讀的是書的開頭《屋內旅行記》中的一段。
你們家里每天總有人生爐子,煮馬鈴薯。也許你自己就很會生爐子或者煮馬鈴薯。可是請你解釋一下:為什么爐子里的柴會畢剝作響?為什么煙會走煙筒出去,而不向屋里冒?煤油燃燒的時候,從哪里來的煙?為什么烘烤的馬鈴薯有一層硬皮,煮的卻沒有?恐怕你不能解釋明白吧。或者問你:水為什么能滅火?我的一位熟人回答說:“水能滅火,因為它又濕又冷。”可是煤油也又濕又冷,你倒是試試用煤油來滅火吧!不,你還是不試為好,一試就得報火警了。你看,問題挺簡單,可是要回答它卻不那么容易。我再給你猜十二個關于最簡單事物的謎,你愿意不愿意?
生2:我給同學們朗讀的是《有沒有不透明的水和透明的鐵呀》。
每個人都說水是透明的。可是,其實只有薄層的水才是透明的。海洋的下層是漆黑的,由于陽光不能透過那么厚的水。
而且不只是水——所有的物質取一薄層都是透明的,厚層就不透明。例如取一塊無色透明的玻璃,從它的邊緣去看它,你看那玻璃也就不是無色透明的了。
不久以前,一位科學家做了一塊鐵片,只有十萬分之一毫米厚。這塊鐵片就像玻璃一樣透明,而且基本完全無色。把它放在書頁上,可以一點不費勁地讀出最小號的字。
科學家也用金子和其他金屬做出了這種透明的薄片。
生3:我要讀的是《為什么我們不吃生馬鈴薯》。
要取得淀粉并不怎么簡單。我們得把馬鈴薯用擦菜板擦碎。可是在胃里沒有什么擦菜板。胃不能夠做這樣的工作。
這就是為什么人不吃生馬鈴薯的原因。馬鈴薯煮熟了,那些細胞壁受熱以后破裂,水就透進淀粉顆粒里。這就使得淀粉顆粒膨脹了,變軟了。
我們看到蒸熟的馬鈴薯所以不是濕的,是因為淀粉顆粒把全部的水分都吸收進去了。水里煮熟的馬鈴薯撈出來以后是干的,也是這個原因。
師小結:聽了第二小組幾個同學的精彩朗讀,一下子就把我們帶進了書中熟悉而又未知的世界。盡管老師原先讀過此書,但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又想再讀一遍了。
生1:書中介紹了許多知識,這么多互不相干的內容,初看上去好像萬花筒,但實際上,這些問題及其解釋都是多種多樣的材料,全部服從于一個經過嚴密思考的計劃。讓我們來看看《碗柜》那一章的結構吧。在關于瓷器和玻璃器的故事里就包含許多內容:制造瓷器的秘密,制造“堅硬”的液體——玻璃和玻璃器的方法,以及玻璃的特性。這是一篇首尾相連的故事,它的主人公是瓷器和玻璃;說得確切一些,是每只碗、碟子、玻璃杯和花瓶里所包含的人類勞動的故事。其中講到瓷器和玻璃兩大生產部門的歷史,講到復雜的工藝學,也講到材料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內容和形式是和諧統一的。它有的是短篇小說,有的是生產部門參觀記,有的是科學成就的通俗講解。讀者就這樣興趣盎然地跟隨作者的筆觸,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生2:在這本書里還記載了書的歷史,從活的書,到幫助記憶的繩扣,到圖畫,到字母的旅行,到石頭的書,到帶書,到莎草紙書,到蠟書,到羊皮紙書,到紙書。書中有這樣一段話:“這是一個多么讓人驚嘆的民族!從紙燈籠到書籍以及瓷器,中國人處處顯示出驚人的耐心與創造力。這個民族比歐洲人更早發明瓷器、印刷術、火藥和紙。”讀到這里我真為中華民族感到驕傲。
生3:這本書里包含了許許多多生活中的知識,例如電燈、森林、煉丹爐等。每一個知識里都會演變出一個小故事,使得讀者看得簡單,清晰明了。
作者寫《十萬個為什么》并不只是干巴巴地講其作用,而是會讓人聯想到另一個事物,如他把燈稱為“桌上的太陽”,利用了孩子的理解方法去思考。可是這里并不顯幼稚,而是博學。這之中又帶有一些童趣,令我百看不厭。
師小結:剛才這一組幾個同學給我們分享了讀書的感悟,老師聽了要為你們點贊。看來你們的確是讀有所獲,讀有所感,讀中獲樂。希望有更多的同學像你們一樣享受到讀書的樂趣。
三、讀中國版的《十萬個為什么》
過渡:剛才我們通過小組活動朗讀了解了由蘇聯科普作家米·伊林寫的《十萬個為什么》,收獲多多。其實在我們中國也有這樣的書,并且是同樣的書名——《十萬個為什么》。這套書更符合我們中國讀者的口味,也與我們的生活更接近,那快來讀讀吧!相信這套叢書同樣能幫助你們解決生活中許許多多的“為什么”。
1.圖書簡要介紹。
《十萬個為什么》是由少年兒童出版社于1961年出版的一套科普圖書。在半個世紀的歲月里,這套書先后出版了五個版本,累計發行量超過1億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幾代青少年的啟蒙讀物,在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本書中的內容有的是青少年最直接的提問;有些則來自當今各科學領域最前沿的發現,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看似簡單、習以為常,卻內有乾坤的科學知識;離我們并不遙遠,而且在不經意中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的前沿科學;多種多樣,沒有最怪只有更怪的地球生物們;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腦科學等鮮為人知的人體秘密;等等。
《十萬個為什么》(第六版)是從18個分冊中精選出更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精品科普作品。本書的文字優美而貼近生活,可讀性極強,能帶給讀者們輕松活潑的閱讀體驗。同時,每頁都配有多張絢麗的彩圖,不但極富觀賞價值,也是對科學知識的另一種詮釋。
2.閱讀方式。
(1)仍可以像上面一樣采用分組閱讀、分享交流的方式進行閱讀。這樣閱讀速度較快,讀書氣氛也好。
(2)在具體的閱讀過程中,由于分冊多,可以選擇性地閱讀。讀時也有瀏覽、略讀和精讀之分。要適時選擇恰當的讀書方法。
(3)在讀書的過程中,會遇到不懂的地方,尤其是一些科技術語。我們可以運用前面“交流平臺”中學到的方法去解決。
(4)讀書的過程中或讀完后,要做讀書筆記,或寫一些心得體會,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快樂讀書。
四、推薦閱讀,延伸樂趣
我國還有許多優秀的科普作品,如,李四光的《看看我們的地球》、高士其的《灰塵的旅行》、賈蘭坡的《人類起源的演化過程》。讀了這些書,大家一定會為科學世界里有那么多的奧秘而驚奇。
五、回顧總結
同學們,小小的讀書活動雖然結束了,但大大的讀書快樂是不是仍駐留在你們心頭?《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有些同學很早就接觸到,今天,我們是更進一步地、多種形式地閱讀了這本書。這本書不僅讓我們獲得了知識,幫我們解決了一個個難題,更像一股清泉澆灌了我們心中追求學問的萌芽。同學們,讓我們始終保持讀書的興趣吧,做一個快樂的讀書人;用知識來武裝自己,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領域!
2021快樂讀書吧四年級下冊十萬個為什么人教版(配)
2021快樂讀書吧四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十萬個為什么人教版(配)
四年級下快樂讀書吧學校指定必讀書目
十萬個為什么吉林美術出版社米·伊林(蘇聯)
看看我們的地球吉林美術出版社 李四光著
灰塵的旅行吉林美術出版社 高士其著
人類起源的演化過程吉林美術出版社 賈蘭坡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