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30
這是部編四下語文園地三學情分析,是優秀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本組圍繞“大自然的啟示”這個主題取材。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以及人類對大自然的開發和利用。啟示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要保護好生態平衡,否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二是要通過觀察,從大自然獲得啟示,從而進行發明創造。本組的幾篇課文,通過具體而生動的事例說明了大自然所給人的一些啟示,具有深刻的啟發性。這些課文,都表明了一定的道理,比較適合默讀訓練,可引導學生一邊默讀課文,一邊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然后通過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明白課文闡述的道理。
重點:1、默讀課文,能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理清文中幾者之間的關系來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仔細閱讀本組教材,我們還發現(課件演示)因此本單元的教學可以嘗試進行整組教學。
【整組教學的分課教學目標】
精讀課文:品讀語言文字,了解文章的表達方式,通過理清文中幾種事物之間的聯系,初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領會文章的思想情感。
略讀課文:學生實踐運用通過理清文中幾種事物之間的聯系,初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閱讀方法。拓展閱讀:能搜集資料,擴大相關主題的閱讀文章,學習記載資料卡片并以此形式進行交流。
下面以第一組課文為例,談談怎樣進行整組教學。
【《自然之道》 《“打掃”森林》 拓展材料閱讀】
一、讓學生找到文章記寫的具體事物,整體感知文本的主要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并說說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
2、學生讀后交流各自讀懂的內容,教師幫助學生梳理文本的脈絡,明確文本表達的主要事例。我們看到一只嘲鶇企圖把一只探出巢穴的幼龜拉到沙灘上,在我們再三勸說下,向導無奈的把幼龜送到大海里。結果這一錯誤信息誘使所有的幼龜爬出了洞穴,盡管我們努力營救,可是很多的幼龜還是成了海鳥們的美食。
二、借助重點語段的研讀,讀出事物之間的聯系,感悟文章語言表達的特色
1、抓住文本第四自然段的語言品讀,讀出我們的堅持,向導的冷淡和無奈以及我們對自然之道的質疑。
2、品讀五六七自然段,感悟到幫助幼龜回歸大海的錯誤,并能結合自己的理解表述“自然之道”的含義,體會到作者由于無知而犯下錯誤的愧疚。
三、通過語言實踐活動,鞏固教學目標的落實
結合文本創設語境,表達自己的理解。(如: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員,經歷了這意想不到的一幕,你會發出怎樣的感慨?請你用幾句話寫下來。
【略讀:《“打掃”森林》】
一、給足時間讓學生充分閱讀
自由朗讀,讀出文中記寫的主要事物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
二、交流在文本閱讀中獲取的信息
在交流過程中借助語言形象深入理解林務官的命令和最后給森林造成的后果的內在聯系。
教學目標:
1、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交流綜合性學習的感受,提高傾聽、應對、表達等語言能力;
2、比較句子,體會詞語在表達語意輕重方面的作用;
3、積累農業氣象諺語;
4、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培養學生的成就感,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
體會詞語在表達語意輕重方面的作用。
教學難點:
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交流綜合性學習的感受,提高傾聽、應對、表達等語言能力。
教學準備:
搜集人類從大自然受到的啟示的資料。
教學時間: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激趣引入。
師講述一個人類從大自然受到的啟示的事例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自主選擇、自主交流。
1、請學生閱讀口語交際的要求,說說口語交際的內容。
2、生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自主練說。
3、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伙伴互相交流。
4、小組內交流,推選一個代表到臺上交流。
5、學生對上臺學生的交流進行評價。要求:語言準確、清楚、連貫,態度大方。
6、評出最佳發明家、最佳資料員。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說。
學生針對自己的話再次修正,并給同桌說,糾正不足之處。
第二課時
習作
一、明確寫作要求。
1、生自讀寫作提示,說說這次作文寫什么?
(寫綜合性學習的發現、或活動過程、或心得體會)
2、師引導。
注意: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資料。
二、自己書寫。
三、同桌互改。
第三課時
習作評改
一、學生自改、互評
1、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自我評價,看看內容是否具體,語句是否通順、連貫,有無錯別字,標點使用是否正確,勾出好詞好句。
2、請生在展示臺上展示自己寫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詞句。
3、請寫得好的同學上臺誦讀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學指出寫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寫評價語。
三、師總評。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
一、讀一讀。
二、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三、小結。
這三組句子,每組里的兩個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組里的第二個句子表達的語義更重一些,我們平時閱讀文章與說話時,要注意這樣的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四、請生說說類似的例子。
日積月累
一、讀一讀,說說諺語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條諺語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體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氣象諺語。
展示臺
根據展示臺的要求自己準備,利用課余時間交流、展示。
教學目標
1.在交流中,了解新詩的特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2.了解8個古代文人,會認10個生字。
3.積累本單元表示顏色的詞語。
4.仿照例子寫詩歌。
5.積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學重點
詞句段運用(積累表示顏色的詞語,仿照例字寫詩歌)
教學難點
理解并積累名人名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交流中,了解現代詩的特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2.了解8個古代文人,會認10個生字。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激趣導入
本單元是詩歌單元,在這一單元里,我們感受到了詩歌中的美麗世界,大家是不是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很享受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一單元的語文園地,走進詩歌的樂園吧!【出示課件2】
一、交流平臺
1.本單元學習的課文中,都是現代新詩,讀讀下面的幾位同學的交流,想一想新詩有什么特點呢?
我們先來聽聽同學們有什么高見吧!【出示課件3】
小雨:我很喜歡本單元的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悅耳動聽,很有節奏感。
小博:詩歌常常表達了詩人獨特的感受,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因此,語言表達也很獨特,如陽光是“綠的”,寂靜是“朦朧”的,小草“炫耀”著新綠。
小如:詩歌往往飽含著真摯的情感,如“永不漫滅的回憶”和“我只躲到你的懷里”,讓我體會到詩人對母親的深深依戀。
2.請同學們把上面表示現代詩歌特點的詞句用“ ”畫出來。
3.學生交流。
學生反饋練習情況,教師評價指導。
教師總結評價,點撥指導:【出示課件4】
(1)現代詩朗朗上口,很有節奏感。
(2)詩歌表達詩人獨特感受,蘊含豐富的想象,語言表達獨特。
(3)詩歌表達著真摯的感情。
(板書:新詩的特點:有節奏感 豐富的想象 獨特的感受 真摯的感情)
4. 小練習:
請同學們從本單元的幾首新詩中,找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看看分別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
示例:【出示課件5】
從《綠》中“所有的綠就整齊地按著節拍飄動在一起。”寫出了詩人對“綠”的獨特感受,表達了詩人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從《白樺》的“毛茸茸的枝頭,雪繡的花邊瀟灑,串串花穗齊綻,潔白的流蘇如畫。”體會到作者對白樺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二、識字加油站
你了解下面的古代文人嗎?和同學交流。(板書:古代文人)【出示課件6】
qū yuān mèng fǔ
屈原 陶淵明 孟浩然 杜甫
hán yù yǔ xī zhòng gōng
韓愈 劉禹錫 范仲淹 龔自珍
1.認一認
(1)指名拼讀生字,齊讀生字,指名領讀。
(2)小組同學對比讀,互相交流糾正易錯生字讀音,組長記錄小組同學的發現。
(3)小組派代表匯報交流,教師小結。
前鼻音“淵、韓”,后鼻音“孟、仲、龔”。
2.學生小組討論,根據自己所查找的資料,說一說你對這些古代文人的了解。(板書:認識古代文人)
3.教師小結,指導:【出示課件7、8、9、10、11、12、13、14】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 。約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他創作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并稱“風騷”,對后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有“詩豪”之稱。
范仲淹:(989 -1052),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龔自珍:龔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號定庵(ān)。漢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交流了解了現代詩歌的特點,認識了幾個古代文人,認識了10個生字。請同學們課下再好好復習一下這些知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積累本單元表示顏色的詞語。
2.仿照例子寫詩歌。
3.積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導入課文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語文園地”,來認識一些表示顏色的詞語。
二、詞句段運用
(一)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再找一找其他描寫顏色的句子,和同學交流。(板書:描寫表示顏色的短語)
1. 出示:【出示課件16】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樺,仿佛涂上銀霜,披了一身雪花。
白霧與遠天晴天空連在一起,晶白中透著淡藍、青蒼,一碧萬頃。
那草灘的綠,綠得嬌嫩;那菜花的黃,黃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藍,又是藍得多么醉人啊!
2.讀一讀這些加點的部分。
3.說一說,這些部分分別描寫了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說一說。
教師小結,指導:
這些詞語都是表示顏色的短語。
4.這些描寫顏色的短語,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把顏色描述得非常細致、具體、生動。)
5.你還知道哪些帶有這樣表示顏色的短語的句子?
示例:在朦朧的寂靜中,玉立著這棵白樺,在燦燦的金暉中,閃著晶亮的雪花。
(二)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再仿照著寫一寫。【出示課件17】
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再仿照寫一寫。
這些事——
是永不漫滅的回憶:
月明的園中,
藤蘿的葉下,
母親的膝上。
春天的早晨,
是怎樣的可愛呢!
融冶的風,
飄揚的衣袖,
靜悄的心情。
1. 指名學生說一說,這兩個片段加點的部分有什么共同之處?
2. 學生小組內交流討論,選代表班內展示。
教師總結:加點的部分是結構相同的“的”字短語。
(板書:仿寫新詩 “的”字短語)
2.仿照加點的部分,照樣子寫一寫。【出示課件18】示例:
這些事——
是永遠不忘記的畫面:
陽光下的花園,
濃濃的樹蔭下,
奶奶的故事。
三、日積月累
1.出示名言,學生嘗試讀一讀。
出示:【出示課件19】
詩和音樂一樣,生命全在節奏。——朱光潛
詩是人類向未來寄發的信息,詩給人類以朝向理想的勇氣。——艾青
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寧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 ——【英國】華茲華斯
2.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些什么?
3.教師講解:
(板書:關于詩歌的名言)
4.小組內交流對這些名言的理解。
選代表展示自己對這些名句的理解。
(1)第一句,朱光潛是說詩歌的特點是“節奏”感很強。
(2)第二句,艾青說的是詩歌的作用,能“給人類以朝向理想的勇氣。”
(3)第三句,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的是詩歌能夠表達情感,表達的是強烈的情感。
(板書:詩歌的作用、特點、表達情感)
5.把這些名句再來讀一讀,相互交流,看誰讀得最好。
6.自己練習背一背,再抄寫一遍,積累下來。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解了描寫顏色的短語,學會仿寫新詩,積累理解了幾句名言。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要學會正確運用這些詞句。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 【出示課件20】
現代詩的特點:有節奏感 豐富的想象 獨特的感受 真摯的感情
認識古代文人,學習生字
描寫表示顏色的短語:細致、具體、生動
仿寫現代詩:“的”字短語
關于詩歌的名言:詩歌的作用、特點、表達情感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交流平臺”交流展示了詩歌的特點:有節奏感,豐富的想象,獨特的感受,真摯的感情。“識字加油站”了解古代文人,學習并積累生字。“詞句段運用”欄目提供了兩部分內容,其一積累表示顏色的短語,了解如何把復雜的顏色表達清楚,其二是根據片段仿寫詩歌;讓學生先感知,最后學生練習,這樣學生才能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切實感受到這些詩歌片段的精妙。“日積月累”欄目讓學生先感知名言,再討論交流大意,這樣記憶就深刻一些。趁此機會,多讀多寫,日積月累的成效就會更鮮明。
不足之處:學生通過學習,基本達到了本課的教學要求。美中不足的是只注意了部分優秀生的表現,忽略了學困生的困難,今后一定注意到這一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